揚州沐浴文化登上央視 呼籲別讓浴室老技藝失傳

2021-01-12 荔枝網新聞

央視截屏。

  核心提示

  瘦西湖、萬福大橋、個園、東關街、冶春、四望亭、大運河……近日,中央電視臺播出紀錄片《我們的四十年》第四集《鄉愁》,用了6分鐘的時間講述揚州。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這些經典的揚州美景美食,紀錄片還藉助揚州修腳大師陸松林的視角展示了揚州沐浴修腳行業40年間的變化。

  「水包皮」是揚州人的鄉愁之一

  總時長近50分鐘的《鄉愁》從32分28秒開始,用了6分鐘的時間講述揚州,眾多揚州知名的美食美景一一出鏡,但著墨最多的卻是揚州的沐浴文化。

  「片中也交代了原因,『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揚州人的鄉愁之一。」揚州沐浴協會會長張泉生表示,接到央視的拍攝請求後,協會推薦了陸松林來參與拍攝,「他既當過修腳師傅,也在老浴室當過經理。央視是去年7月份來揚拍攝的,一共拍了三四天。」

  紀錄片播出後,我市不少從事沐浴行業的人士專門用手機把視頻錄製下來。「揚州修腳刀雖然是三把刀之一,但從事我們這個行業在生活中並不算體面。」揚州修腳大師許永春笑著說,如今央視都來關注我們,我也有幸出境,「感受到了從事這個行業的榮光和驕傲。」

  展示極具儀式感的揚州沐浴

  「永寧泉浴室已經經營了近150年,陸松林少年時正是在此拜師學藝,成為一名揚州修腳師傅。大爐膛燒燙了熱池,水和蒸汽裹住每個浴客,世間煩惱此刻都可暫時拋卻,揚州人用數百年時間在浴室裡演繹出極具儀式感的程序。」紀錄片裡的這段解說詞,陸松林最為喜歡,「這麼形容老浴室是非常貼切的,也說出了我們這個行業存在的歷史和意義。」

  「擦背早已超出清潔身體的意義,有經驗的師傅要根據顧客的體質、皮質及油脂程度決定用力大小,擦背的舒服程度甚至還取決於從身體上敲出的節奏是否動聽。」紀錄片展示了陸松林到永寧泉浴室洗澡的過程,其中有節奏感的敲背讓人印象深刻,給陸大師敲背的是寶應人何巨元,人稱何阿元。何阿元在2009年和2010年兩次收到東亞沐浴聯盟的邀請,成為該聯盟唯一邀請參加年會的擦背工。

  呼籲別讓浴室老技藝失傳

  「作為揚州三把刀之一,修腳被稱為『肉上雕花』,揚州城一度形成各有專長的六大門派,名師輩出,傳承有序。」穿插著陸松林的口述,紀錄片展示了揚州修腳這門「肉上雕花」的傳統技藝。

  「非常感謝央視能聚焦我們這個行業,揚州沐浴行業40年的變遷中,除了老浴室越來越少,很多老傳統也逐漸消失。」陸松林告訴記者,片中還講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他調任浴室經理,在全社會改革開放氣氛的帶動下,在浴室裡推行一系列企業改革措施,「其中一項就是『小吃籃』,賣牛皮糖、芝麻糖、茶葉蛋、蘭花乾子、花生米等小吃。當然『小吃籃』如今也基本不見了。」

  今年已經70多歲的陸松林在從事了10多年教學工作後,專門在486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聚區裡設立了一個修腳技藝工作室。「希望這樣可以呼籲和保護老浴室和那些揚州傳統技藝,別讓燙背、擦背、敲背等浴室技藝失傳。」

  「揚州市休閒文化產業協會每個月15日都有30多名志願者到這裡來,為周邊社區的老人提供修腳、敲背、足療、理髮、採耳、按摩等免費服務。快要過年了,今天一下子來了120多位老年人。」昨天上午,陸松林在工作室裡忙著招呼附近的老街坊,「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服務,一方面做公益,一方面宣傳揚州沐浴文化。」

相關焦點

  • 老浴室上央視講述揚州人的鄉愁 演繹極具儀式感的程序
    1揚州老浴室首次上央視「水包皮」是鄉愁之一記者了解到,紀錄片《鄉愁》這集,從32分28秒開始講述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萬福大橋、個園、東關街、大運河、永寧泉、揚州浴室、枝上泉等陸續入鏡,用修腳師傅陸松林的視角展現揚州沐浴修腳行業40年間的變化,這一集用了6分鐘講述揚州和揚州的沐浴文化。「這是揚州老浴室首次上央視。」
  • 揚州老浴室整修迎沐浴旺季 新開浴場轉型打休閒牌
    揚州網訊 隨著天氣轉涼,揚城沐浴行業進入消費旺季。昨天,記者走訪了解到,入秋後,揚城部分老浴室已整修,今年新開門店主要輻射周邊鄉鎮,更注重打「休閒牌」。  雙桂泉等老浴室整修  今年新開店規模大輻射鄉鎮  一名老者拎著洗浴毛巾和香皂去浴室泡澡,這是在揚州老城區小巷子裡常遇到的場景。
  • 揚州四家百年老浴室提檔升級恢復「民國風」
    永寧泉浴室。軒卿 攝永寧泉浴室。軒卿 攝揚州浴室。軒卿 攝揚州浴室。軒卿 攝揚州浴室、永寧泉浴室、三星浴室、雙桂泉浴室,四家建於清末民初的老浴室,曾是許多老揚州人的共同記憶。隨著時光流逝、歲月變遷,老字號的設施逐漸陳舊,浴客漸漸流失。
  • 揚州老字號浴室的新容顏
    由夏入秋,徐徐秋風中,老字號浴室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我們眼前。,展現沐浴文化定格這一刻,聆聽圖片的聲音老式木門窗溫柔了歲月,溫暖了時光門前一景,獨具一格改造前外立面白色乳膠漆,風貌缺失店堂內部色彩暗淡,陳設雜亂3鋁合金更換為老式木窗恢復民國時期建築風貌紅色瓷磚更換為復古花磚懷舊民國風,遇見斑斕色彩
  • 這4家百年老浴室提檔升級恢復「民國風」,快去泡泡澡吧!
    揚州浴室、永寧泉浴室、三星浴室、雙桂泉浴室,4家建於清末民初的老浴室,曾是許多老揚州共同的記憶。 更令唐斌沒想到的是,他的浴室也會吸引外地遊客。 有一次,唐斌在浴室中發現,有幾名帶外地口音的男子。聊天中得知,他們是慕名而來。「來揚州旅遊的,聽說揚州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說法,特意上網查了老浴室。」
  • 【揚州非遺】揚州傳統修腳術:修市井之腳 作千年文章
    廚刀、修腳刀、理髮刀,揚州三把刀因為貼近生活享譽四方。修腳俗稱「剜皮」,揚州人叫「肉上雕花」,走近非遺,傳承文化,我們這就去認識一位從事修腳術整整一甲子的老師傅,聽他說說讓他引以為豪的揚州傳統修腳術。說起修腳,陸松林自豪地說,這是一門可以追溯千年的傳統技藝。
  • 揚州搓背博文登上熱搜 泰州師傅邀請您來體驗「泰式」搓背
    近日,網友在微博發布的《揚州搓背館》一文登上微博熱搜,文章轉發量已近8萬次,獲點讚33萬,有2萬多讀者評論。其實,揚州搓背與泰州搓背同宗同源,就連搓背師傅的資源都基本來自同一片區。寒風凜冽的冬日,約上三兩好友,到浴室泡一泡,再搓個背,那小日子可謂過得無比愜意。時至今日,搓背已成了泰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習慣。今年56歲的陸明,是位從事20年搓背工作的老搓背工。「搓背可是個力氣活,別小瞧它,一般人還真不一定能把這門技藝學好。」
  • 即將失傳的傳統技藝 手工地毯編織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家純手工地毯家庭作坊,去看看這門即將失傳的傳統技藝。    在準格爾經濟開發區的一處民房內,一間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間裡,整齊的擺放著兩架最傳統的織毯機,幾個婦女正忙碌的趕織地毯。一根根毛線在織毯女工手中靈活應用,巧妙的纏繞後,慢慢製成了精美的成品。
  • 澡堂文化和兄弟情深,北京文化出品的《沐浴之王》搞笑來襲
    影片講述了彭昱暢飾演的肖翔意外失憶後,從公子哥變為搓澡工,並在喬杉飾演的周東海的指導下苦練搓澡技藝,想要成為一代「沐浴之王」的歡笑故事。而在歡樂的背後,也蘊藏著溫暖人心的治癒力量。在肖翔失去記憶的那段時間,被周東海忽悠的各種幹苦力,各種滑稽的事情層出不窮,引得觀影的人可謂是笑聲不斷,但是沒想到的是,兩人「日久生情」最後不僅成立了兄弟澡堂,肖翔還替周東海重新參加搓澡比賽,周東海也改變了最初要把澡堂賣掉的想法,拼死保住澡堂,將又破又小的東海澡堂,改造為揚州第一網紅澡堂。
  • 當傳承人,「揚州搓背」開培訓班啦
    2018年初,揚州首家搓背館在東關古渡附近開業,2019年8月,在個園附近又開出了第二家搓背館,今年4月,位於揚州瘦西湖風景區旁又開了當地第三家搓背館。記者看到,這三家揚州搓背館內目前有30位搓背師傅,男女師傅各佔一半,其中從業30多年的何巨元,如今已成為一位需要預約的「網紅師傅」。據了解,揚州搓背館做到一位客人一個浴池,每位客人沐浴都會進行一次消毒,換一次水。
  • 揚州扦腳
    原創 朱成墜 上海老底子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揚州扦腳朱成墜到今天為止,我的腳趾甲已近兩月沒有扦過了另一家就是上述「揚州扦腳」店。前一家生意太好了,每次去扦腳,非得等上2到3個小時。扦腳師傅是揚州江都市丁溝鎮人,五十來歲,技藝了得,顧客紛至沓來。後來,為了避免過長的等候時間,我就另劈蹊徑,尋找較近較好的扦腳店,作為自己的定點店。由於常去琪琪麵館吃麵,一轉彎,就能夠看到這家店。遂去嘗試了一回,卻不料一炮打響,師傅的扦腳手藝不凡,堪稱上乘。
  • 揚州一浴室被頻頻舉報有違法行為,浴室老闆主動找到了警方……
    前些時候,揚州梅嶺派出所的民警碰上了一件蹊蹺事:轄區內一家浴室接二連三被人舉報有賣淫嫖娼的違法行為,可民警多次上門檢查卻並沒有發現異常。到底是浴室自身有問題還是另有隱情呢?浴室頻頻被舉報今年十月的一天深夜,有市民撥打110反映梅嶺某浴室有賣淫嫖娼的違法行為。
  • 乘著高鐵遊揚州 深度體驗「揚州是個好地方」
    核心提示連淮揚鎮高鐵通車在即,揚州即將全境邁入「高鐵時代」。為搶抓高鐵開通機遇,今年冬季,揚州進一步整合淮揚美食、溫泉沐浴等冬季特色旅遊資源,舉辦「冬季養生節」主題系列活動。12月7日,「2020揚州高鐵開通宣傳暨揚州冬季養生節啟動儀式」在上海舉辦,揚州發出冬季乘高鐵遊揚州養生休閒度假的邀請。
  • 當傳承人,「揚州搓背」開培訓班啦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快報訊(記者 韓秋 顧瀟)作為揚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9月2 日,揚州市休閒文化產業協會會長劉廣明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慶長假之後,揚州搓背首期線上線下培訓班將在當地一所學校開啟理論教學,學時一年,經考核合格頒發相關證書。  2018年初,揚州首家搓背館在東關古渡附近開業,2019年8月,在個園附近又開出了第二家搓背館,今年4月,位於揚州瘦西湖風景區旁又開了當地第三家搓背館。
  • 衡山這項「非遺」即將登上央視《星光大道》!
    近日「衡山影子戲」第十七代傳人、省級非遺傳承人歐陽新年和徒弟鄧華登上央視舞臺將「衡山影子戲」帶上了《星光大道》△2016年,衡陽縣籍歌手鄧華結束了18年的北漂生涯,拜入歐陽新年門下,學習衡山影子戲表演。
  • 貴州七旬老人32年「復活」失傳黑沙陶技藝
    貴州清鎮雕刻師胡正德「尋根」貴州失傳已久的黑砂陶技藝,歷時32年創新研發出工藝精美的「犁倭黑砂陶」,取得國家發明專利,並先後被列入貴陽市、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日前,記者來到他的黑砂陶作坊,探訪其苦心專研黑砂陶技藝背後的故事。【現場聲】陶泥提煉作坊裡,胡正德正指導工人用機器提煉陶泥,他告訴記者,黑砂陶製作工序繁雜,陶泥提煉只是百餘道工序中的其一。
  • 因為缺少年輕人,「香山幫」傳統技藝面臨失傳風險
    因為缺少年輕人,「香山幫」傳統技藝面臨失傳風險砌築「狀元」為啥不想做瓦工抹水泥、放磚、刮漿……在第五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上,一群「00後」展示嫻熟砌築手法,引人注目。這一砌築項目取名「傳承」,主辦方希望通過大賽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中國古建築的精巧構思,將建築文化傳承下去。不過,記者現場採訪發現,這些技法嫻熟的年輕人卻少有未來從事砌築的想法,就連此次大賽的砌築冠軍也表示,希望未來從事一些與現代建築設計相關的工作,自己不會滿足於做一個瓦工。
  • 揚州國慶路老字號改造啟動 老理髮店照相館將重現老味道
    揚州將改造10家「老字號」  再現「老街道 老字號 老味道」  「經過調研和論證,前期挖掘老字號10家,其中浴室4家,分別為揚州浴室、三星浴室、雙桂泉、永寧泉;服務業4家,分別為光明眼鏡、紫羅蘭理髮店、中國照相館、亨德利鐘錶店,另有大麒麟閣、新華書店。」
  • 成立僅3年登上央視新聞,花西子憑什麼火起來的?
    最近,國產美妝勢頭很勁,除了完美日記不時推出爆品,花西子也屢屢成為焦點,甚至還登上了央視新聞。花西子登上央視非遺美學展一個美妝品牌,沒有買廣告位,沒有出現重大失誤,怎麼才能登上央視新聞呢?花西子走了一個非常迂迴的路線,將民族美學融於產品中,讓產品能以展品的形式出現在全國非遺美學展上,搭上展覽的便車從而被央視報導。在近日舉行的非遺美學展上,花西子憑藉著「苗族印象」系列產品出鏡央視新聞,該系列產品將非遺技藝融入到現代化妝品中,精美又實用,難怪能吸引央視的鏡頭。
  • 傳承傳統技藝 老濰縣火燒土爐烤制
    城隍廟火燒一直是傳統土爐烤制而成,「城隍廟肉火燒製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王麗英在保證三鮮肉火燒老味道的基礎上,恢復製作出了十多種傳統老濰縣糖火燒、面火燒,喚起了很多老濰縣人兒時的記憶。7月27日,記者走進王麗英的火燒鋪,聽她講述傳承製作老濰縣火燒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