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高位損傷及頸椎損傷患者 呼吸系統併發症的應對

2020-12-21 騰訊網

頸椎損傷的傷友和胸椎高位截癱傷友均存在呼吸系統功能障礙,嚴重程度與損傷平面和運動障礙程度有很大關係。

常見的呼吸系統功能障礙主要包括:呼吸肌無力、肺活量減少、咳嗽無力、肺和胸壁順應性下降以及呼吸氧耗增加等。

高位脊髓損傷後的肺特徵及後果

高位脊髓損傷後損傷平面以下神經傳導阻滯,造成運動、感覺減弱或消失,引起肋間肌麻痺,伴有肌張力增高,胸廓和腹部肌肉痙攣,導致胸壁順應性下降,肺臟和胸腔的膨脹性也相應降低。

胸式呼吸減弱或消失,部分患者腹式呼吸也受到影響,使患者呼吸無力,淺促而不協調、咳嗽咳痰不暢,呼吸功能下降,肺通氣不足,易引起肺部感染、缺氧。

由於上述原因,截癱患者最常見的呼吸系統併發症就是肺不張、肺炎和呼吸衰竭。

若不及時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來確保患者氣道的通暢性及改善其肺功能,患者氣道痰液的堆積和肺部感染症狀的加劇均會導致其死亡率持續上升。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呼吸系統併發症是導致高位截癱患者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高位截癱的傷友如何有效改善呼吸系統功能,預防呼吸系統功能障礙帶來的傷害,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排痰不暢的危害

高位截癱傷友,比如頸椎的傷友最害怕的是排痰不暢,甚至經常需要用吸痰器來排痰。痰液借咳嗽才得以排出,但是傷友長期臥床,肺功能減弱、呼吸功能減弱,使痰液粘稠,不易排出,這會引發三個後果:

1引起肺不張,使通氣/血流比例失調,靜脈血混雜增加,加重缺氧程度。

2這樣會造成或加重呼吸道感染,使呼吸功能進一步惡化,並削弱抗生素的效力,使感染難以控制。

3阻塞支氣管,導致肺泡通氣不足,並可增加氣道阻力,會更加感到胸悶氣短。

有效排痰 預防痰液堵塞

那麼,高位的傷友如何進行有效排痰?除去應用藥物藥治療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多次少量飲水,減輕氣道乾燥,稀釋痰液。

(2)增進營養,適當活動。不能主動活動,也可以由家人幫著進行被動活動或者利用輔具進行適當的活動。常見的比如有邦邦車的電動版,對於頸椎患者的站立訓練,蹲起訓練,便捷安全。

(3)不要劇烈咳嗽,以免引起呼吸困難,咳嗽時應緩緩吸氣,上身前傾,收縮腹肌,一次吸氣,連續咳三聲,停止咳嗽,縮唇將餘氣儘量呼盡,然後準備再次咳嗽。同時,可屈前臂兩手掌置鎖骨下,上臂和前臂同時叩擊前胸及側胸壁,振動氣道內分泌物,以增加咳嗽排痰效率。

(4)讓家人協助翻身拍背(住院者可由醫護人員操作)。拍背時,將指掌捲曲成覆碗狀,五指併攏,掌指關節屈曲呈120°角,利用腕關節用力,自胸廓邊緣向中央(由外向內)由下向上有節奏地叩拍病人的背部,同時囑病人深呼吸。叩擊時,力量要適中,過輕效果差,過重患者不能忍受。另外,要注意觀察患者面色,呼吸情況,以免窒息等。

呼吸的訓練

為了預防出現緊急情況,平時多進行呼吸訓練十分必要。主要的訓練方法如下:

1、縮唇呼吸與吹哨呼吸訓練法:用鼻深吸氣後,縮唇狀態下用口深呼氣;深吸氣後,盡力呼氣將口哨吹響(注意不要漏氣),吸比呼的時間為1:2~3。如此反覆,每分鐘3~5次,每次10 min,每日2次。

2、上肢上舉呼吸訓練 治療師一手和前臂放在患者肋弓上方,用力下壓固定胸廓,另一手協助患者雙手上舉過頭頂,同時進行深吸氣,雙上肢向下移動時完成呼氣。

3、 胸部輔助呼吸肌訓練:鍛鍊方法:仰臥位,頸部微屈,約l0一15度,囑患者用力收縮斜方肌,胸鎖乳突肌及斜角肌,治療師幫助此時牽拉胸骨及第一肋骨,從而帶動下面的肋骨以協助呼吸;斜方肌收縮將使頸部後仰, 作為前二肌肉的對抗肌而增加前者收縮效果。每次10-20 min,每日2次.

4、 腹式呼吸訓練:患者仰臥位,頸部制動,治療師雙手放於患者上腹部,指令吸氣時患者閉嘴用鼻深吸氣並用力鼓起腹部,指令呼氣時患者縮回腹部略張口呼氣,呼氣末1/3時治療師雙手在患者上腹向上、向後方用力,協助腹部回縮、膈肌上抬,每次10-15 min。每日2次。

5、 腹式呼吸加強訓練:患者能自如掌握腹式呼吸時,可以給腹部加上適當阻力,增強膈肌力量,恢復肺通氣功能。讓患者腹部有阻力情況下行腹式呼吸訓練,每次10 min,每日2次。

6、 胸部物理療法:體位引流排痰需要患者咳嗽和胸背部的叩擊。咳嗽即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患者應保持一種輕鬆而快速的輕咳。;叩打是用雙手空心掌在胸背部由下而上叩擊,在每次練習的過程中應持續不斷地進行這種叩打;通過咳嗽和運用手指有規律地叩打所產生的振動作用,可幫助除去支氣管內的分泌物。

7、人工阻力呼吸訓練,採用特製的呼吸訓練器進行鍛鍊,讓患者對人工阻力呼吸機吹氣,小球浮起的高度表示肺活量的大小,通過訓練,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高位截癱傷友的呼吸功能障礙,主要還是因為長期臥床加上肋間肌完全或部分麻痺使呼吸肌力量不足,呼吸道的阻力相應增加,呼吸道的分泌物不易排出,這樣久臥易產生墜積性肺炎,其結果嚴重了會因呼吸道感染難以控制或痰液堵塞器官導致死亡。

由此可見,高位截癱的傷友還是要利用現有的復健條件,多運動(被動運動也可),多站立,可以用站床訓練站立 。

有電動版邦邦車的頸椎傷友進行站立、蹲起的訓練相對要容易得多。藉助邦邦機器人這樣的智能輔具,也不用再像「囚徒」一般站呆在站床上。

如果家中是無障礙環境,完全可以開著你的邦邦車到外面廣闊的世界中去。

春深景更美,走出來吧,抓住春天的小尾巴,站起來走出去,相信呼吸會更順暢。

如支氣管痙攣嚴重者、合併感染等請及時就醫

相關焦點

  • 山醫大二院骨科成功開展頸椎及胸椎內鏡手術
    山西晚報訊(記者 薛琳 通訊員 王紅)近日,山醫大二院骨科連續為多例頸椎及胸椎疾病患者成功實施微創內鏡手術。這標誌著該院以「創傷小、恢復快、功能保留好」為特點的脊柱內鏡手術的應用範圍,已由腰部,拓展至技術難度更大、風險更高的頸、胸部,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 脊髓損傷很可怕,脊髓損傷併發症更可怕,教你一招預防方法!
    一、壓瘡脊髓損傷由於長期的臥床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壓瘡,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就會嚴重的影響患者康復的進度,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預防。四、泌尿系統併發症脊髓損傷患者出現發熱及寒戰,若無明顯尿頻、尿痛時,應考慮是否存在泌尿系統感染,此時可完善尿常規及尿培養等檢查明確診斷。
  • 頸椎前路和後路手術共有的併發症
    1 術後感染 頸椎手術術後感染的發生率為0.1%~1.6%。頸椎後路術後感染的發生率比胸椎、腰椎後路手術低。 2 硬膜囊破裂和腦脊液漏 硬膜囊破裂在頸椎手術中有一定的發生率,文獻報導為0.13%~4%。前路手術並發腦脊液漏的發生率為0~8%。但是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患者實施前路手術並發腦脊液漏的發生率卻高達6.7%~31.8%。
  • JACC綜述:卒中後心血管併發症和神經源性心臟損傷
    神經心源性症候群導致全球超過150萬人死亡,包括卒中後心血管併發症等。有害的腦心相互作用可引起致命的併發症,還可導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非致死性冠狀動脈症候群。腦心軸損傷與卒中後心血管併發症相關,包括卒中-心臟症候群、心臟性猝死、Takotsubo症候群。
  • 應對頸椎訓練傷,這個武警某特戰中隊有何妙招?
    隨著實戰化練兵強度逐步增加,訓練中頸部的軟組織損傷越來越常見。本期健健康康走進武警某特戰中隊,看看他們在應對頸椎訓練傷方面有何妙招。健健:康康,前不久特戰中隊組織格鬥訓練,好幾名特戰隊員都出現了脖子扭傷的情況。
  • 胸椎「掃雷」!我院骨科成功開展高難度胸椎腫瘤切除術
    經檢查,患者胸椎MRI結果顯示:胸7椎體及附件轉移瘤並脊髓明顯受壓。收治入我院骨二科五病室,入院診斷:胸7椎體及附件轉移瘤、椎管重度狹窄、脊髓損傷並不全癱;食管鱗癌綜合治療後多發轉移右側第7、8肋骨骨質破壞;膀胱癌術後;雙腎造瘻術後;扁桃體癌放化療後。
  • 韌帶損傷有哪些併發症?有這幾個表現得多留個心眼
    併發症是在患某病期間所引起的另一些疾病。並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併發症,也不是所有的併發症都是影響小的。韌帶損傷會引起一些併發症,對於這些併發症,患者需要了解一下。那麼,韌帶損傷有哪些併發症?若是膝關節韌帶損傷,可能會引起的併發症比較多。膝關節結構複雜,在大多數情況下,其損傷的複合傷。脛側副韌帶損傷的併發症偏多。併發症包括前交叉韌帶損傷,後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骨挫傷、骨折、關節積液、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瘀血。若是外側副韌帶損傷,其併發症是足下垂(由於傷到腓總神經)。這些併發症並不一定會出現。若是有這些併發症,患者需要告知醫生。
  • 自行按摩頸椎,55歲大叔頸髓損傷險癱瘓
    兩個月前,剛結束晚班的李先生再次感覺頸部酸痛,當時就用手指在頸椎處重重地按壓了五分鐘,以減輕酸脹感。然而二十分鐘之後,李先生突然出現四肢乏力、麻木等症狀,連走路都困難了起來。李先生意識到情況不對,趕緊到當地的醫院就診。頸椎核磁檢查示頸髓損傷,醫生為李先生做了「頸椎前路減壓植骨內固定術」。
  • 抬手就痛,可能是肩袖損傷1
    3) 胸曲增大 → 提示患者胸椎活動度降低,靈活性低。4) 骨盆前傾、側傾和旋轉 → 提示其骨盆周圍肌肉不同程度損傷,可能存在過度緊張或薄弱,5) 腹部鬆軟無力 → 提示核心肌群無力,呼吸模式紊亂或異常。 Ⅱ 核心影響
  • 椎管內腫瘤,術後併發症,我們一起好好聊一下
    神經脊髓損傷 脊髓及神經根在術中被附加損傷可導致原有病理性損害程度加重,常見原因是:(1)直接撞擊,壓迫脊髓。脊髓一旦被損傷,當即可發生患者原癱瘓加重或四肢全癱;(2)硬膜粘連,脊髓遭受牽拉損傷。(3)脊髓內高壓,脊髓徹底減壓後血液迅速再灌注導致脊髓內高壓,脊髓功能進一步下降。
  • 韌帶損傷怎麼治療 踝關節韌帶損傷怎麼治療
    韌帶損傷怎麼治療骨軟骨病是正常骨化中心在發育中受到幹擾而產生骨軟骨壞死,出現塌陷或壓扁畸形。又稱骨軟骨炎或骨骺炎。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年,男孩較多見。病因可能是損傷或骨骺血液供應障礙所致。
  • 創傷性脊柱脊髓損傷康復治療專家共識
    (2)存在頸椎骨折時,用衣物等填塞於頭頸兩側,使頭頸固定、保持不動。(3) 懷疑胸腰椎骨折,應讓患者兩下肢靠攏,兩上肢貼於腰側,3~4人協同用力,保持頭、脊柱在同一軸線上,使患者平穩臥於硬擔架或硬板床上,固定脊柱為正直位。腰部也可用衣物、枕頭等墊緊,防止轉移患者途中體位變動。
  • 疾病營養|留置鼻腸管行腸內營養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營養狀況及並發...
    本研究進一步探討留置鼻腸管行腸內營養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營養狀況及併發症的影響。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39例。
  • 山醫大二院頸椎及胸椎內鏡手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山西新聞網6月17日訊(記者 王曉豔 通訊員 王紅)近日,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脊柱微創團隊連續為多例頸椎及胸椎疾病患者成功實施內鏡微創下手術。42歲的柳先生左上肢放射痛、麻木1月有餘,影像學檢查顯示:頸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左側椎間盤突出,神經根受壓,診斷為神經根型頸椎病。針對患者病情,醫療團隊採用先進的頸椎內鏡「key-hole」技術,經後路局麻下為其成功摘除突出椎間盤。術後患者左上肢疼痛症狀即刻消失,並向醫務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 這6塊肌肉損傷也可致頭痛!
    偏頭痛可能跟這些肌肉有關目前偏頭痛的病理生理機制還尚不明確,相關資料指出,其可能與患者的遺傳以及精神方面有一定的關聯,需要注意的是,肌肉損傷也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偏頭痛。顳肌收縮可閉合和回縮下頜骨,顳肌的損傷可致頭前方和側方的疼痛。咬肌和胸鎖乳突肌的損傷能激發顳肌的疼痛症狀。頸夾肌頸夾肌在頭夾肌的外側和下方,止於上位三個椎的橫突。一側夾肌收縮使頭轉向同側,雙側收縮使頭頸後仰。
  • 神經根損傷的節段評估-臨床應用
    倘若頸椎管內存在佔位性病變, 如椎間盤突出或腫瘤, 患者可繼發於椎管內壓力增加而出現頸椎疼痛 。 疼痛還可沿著相應受累節段的上肢神經分布區域傳導。Valsalva試驗具體檢査方法如下: 囑患者屏息時用力行排便動作(即屏息時用力行呼氣動作),增大胸腔壓力,然後詢問是否出現頸部或上肢疼痛加重(圖1-45 )。
  • 龍氏正骨~胸椎症候群(超詳細)
    我院骨科、內科及康復理療科的接診患者中,頸椎症候群和腰椎症候群較重的患者,多並發胸椎症候群。胸椎症候群之所以尚未引起多數醫學者的重視和承認,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頸背痛或腰背痛,經按頸或腰椎病的治療,背部同時獲得治療,亦可使胸椎症候群同時緩解,一般人認為,這種易於緩解的臨床症狀,歸屬於頸椎病或腰椎病症,而忽視了胸椎症候群。
  • 膝關節損傷之膝過伸
    、膝過伸步態(右) 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那些等地鐵,或步行的人群,上圖中的站姿與步態非常常見;在這種姿態下,體重施加的力作用在膝關節屈伸軸的前方,此時關節囊及其韌帶便會在後方過度「工作」,以阻止過伸的增加,後方的組織會逐漸變的「長而緊」,而股四頭肌則失去了「工作」.長期的過伸將產生一個惡性循環,使後側組織逐步「受累」,使之出現膝關節損傷及動作功能障礙
  •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診斷與治療——劉海春
    擅長脊柱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的內鏡微創手術治療,以及腰椎滑脫、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管狹窄以及胸椎管狹窄、脊柱畸形等各種脊柱疾病的診斷及分級治療1、什麼是頸椎後縱韌帶骨化?和普通頸椎病有什麼區別?年齡增長導致的組織老化,病變累積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勞損的程度也逐漸增加,特別是當頸椎反覆做前屈動作時,由於反覆使後縱韌帶受到牽拉而引起後縱韌帶損傷,可能導致骨化的發生。
  • 頸椎,胸椎,腰椎神經壓迫的原因!
    人體脊椎的解剖形狀,從正面看呈筆直形,由側面看呈 S型的彎曲狀,亦即形成頸椎及腰椎往前突,而胸椎及骶椎往後突的形狀,正因人體脊椎有如此複雜的彎曲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