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當攝入含糖量較高的咖啡因食物時,可能會在進食後數小時內出現低血糖,主要與高糖引起胰島素分泌增加,隨後出現血糖水平下降,進而引起能量供應不足有關。主要表現為疲勞感、飢餓、煩躁、焦慮、頭痛、注意力集中困難、出汗、震顫等。
有趣的是,近來一項研究碳水化合物與情緒關係的研究表明,進食碳水化合物60分鐘內機體警覺性降低,30分鐘內機體疲勞感增加,碳水化合物對於情緒無益,這與既往「吃甜食心情變好」的說法相悖。
2
咖啡會利尿,間接讓你睏倦
圖片來源|pixabay
咖啡是一種利尿劑,如果你是一個常常喝咖啡的人,我想你已深有體會。喝完一杯美味的咖啡後不久,你就會想要去洗手間了。
如果你沒有在喝咖啡的同時喝水的話,你的身體會因為這種不尋常的去洗手間頻率消耗掉過多的水分,而導致輕微脫水。你的血液會因為脫水而變得濃稠,血液的流動速度會降緩,拖延了身體的各個器官獲得氧和營養的速度。當身體的各個重要器官,尤其是大腦,都缺少氧和營養時,你便會感覺到疲勞並想要睡覺。
3
一直喝一直爽,爽完的副作用
圖片來源|pixabay
咖啡因引起神經系統興奮主要是通過拮抗腺苷(腦內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可促進睡眠)受體這一機制。
簡單來講腺苷的功能是防止你的身體過快地運作,而咖啡因會讓你的身體抑制腺苷的功能。
大腦和人體會自我意識地讓體內的物質保持平衡,而當你喝下咖啡時,咖啡因降低了人體接收腺苷的功能,為了維持正常的平衡度,你的身體會釋放出更多的腺苷受體以對抗咖啡因對人體帶來的興奮作用。
在一般個體中,咖啡因代謝結束後可回歸正常作息。但在長期攝入咖啡因的個體中,腺苷受體可出現上調,一旦咖啡因停止攝入時,腺苷與受體結合效力增加,對神經系統抑制性增強,從而造成乏力、睏倦、抑鬱等,甚至進入一種比自己在喝咖啡之前還要疲憊的狀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喝完咖啡後反而更好睡了。
4
如何避免?
圖片來源|pixabay
咖啡因引起睏倦感具有個體特異性,與機體耐受性、食物種類、合併用藥等有關。
最簡單易行的方式包括:
避免攝入高咖啡因含量的食物。攝入咖啡因含量過高容易出現體內遞質水平波動,且容易出現各類副作用。
維持體內咖啡因水平。通過分次、分量攝入維持咖啡因水平,如早上飲用咖啡,下午換用咖啡因含量較低的茶類,避免睡前攝入,維持正常機體作息。
避免攝入高糖的咖啡因飲料。
多飲水。保證血液循環和能量供應。
文字|Tsai、露月
責任編輯|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