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牌都急於撇清拼多多?

2020-12-26 創業邦

文|胡蘭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特殊的大背景下,這個618可能是「有618以來」最熱鬧的一次年中電商節了。

天貓憑藉蘋果官方站出來打折等關鍵動作,成功擷取京東的主場位置,而京東不甘示弱,在「超級秒殺日」上投入巨資試圖挽回主場,體量稍差的蘇寧則乾脆打出「J-10%」的旗號(主要SKU比京東降價10%)咬住京東。

正在各大平臺賣得正歡時,品牌方卻鬧了點「事故」。AMD站了出來,直接diss拼多多平臺上售賣的產品沒有獲得授權,提醒消費者權益保障問題。

這不是大牌第一次公開撇清與拼多多的關係。自拼多多上市以來,公開發聲的就有索泰、LA MER、戴森、三隻松鼠等品牌。這次AMD更是發表了蓋著公章的官方聲明:

為什麼在618戰役的關鍵時刻,原本可以趁電商平臺集體搞活動獲得一波銷量的品牌方,不躺著掙錢卻要急著站出來否認對拼多多的授權?

看起來,這其中既有拼多多平臺的固有原因,也是品牌方基於長期利益權衡下來的選擇。

否定對拼多多的授權,是品牌方拒絕「飲鴆止渴」的求生選擇

拼多多花費巨資對消費者進行補貼,真金白銀砸進去,如果非要類比,倒有點像前段時間網絡調侃瑞幸「花美利堅股民的錢補貼中國消費者」。

對不對暫且不評論,對品牌方而言,這的確看上去很美,在不用自己大幅讓利的情況下就快速出貨,天大的好事。

然而,這只是一種短期主義視角。

對任何一個品牌來說,渠道生態是賴以生存的市場基礎設施,當一個渠道對其他渠道形成傾軋,極其容易陷自己於被動地位,這動了品牌方的商業根基。

最開始的時候可能你好我好大家好,等到地位逆轉,燒錢補貼、快速出貨的渠道佔據了有利位置,擠壓掉其他渠道的市場,就有可能「攜銷量以令品牌方」,破壞掉精心織就的渠道網絡。

對品牌方而言,拼多多的燒錢賣貨如同飲鴆止渴,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忽視長期的影響——況且,在主流電商平臺普遍流量充裕的情況下,品牌方其實也沒那麼「渴」。

因而,選擇良性的渠道生態、維護長期主義利益,離那些非正常「掙快錢」的渠道遠一些,可能是促使品牌方集體diss拼多多的原因所在。

而細化來看,此次618的價格廝殺比以往都要更「慘烈」,各大平臺都卯足了勁,但在根本上主角還是品牌方,主控權也在品牌方手裡,這從天貓平臺上蘋果官方打折成為618大熱點可見一斑。

而品牌方說拼多多上賣自家產品沒有獲得授權,似乎暗含了這麼一層意義:拼多多上的貨,並沒有在品牌方能夠掌控的盤子裡,有大幅度失控的風險——平臺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其中若有假貨、次品魚目混珠,品牌方則有背鍋的輿情風險。

這時候,必須強化自己的存在感,旗幟鮮明地撇清與拼多多的關係:他們和那些打著產品旗號隨便入駐拼多多的商家完全不同。

更進一步看,定價是商業模式的核心關鍵點,也是撬動行業競爭的支點。日常營銷讓利,甚至電商節配合平臺大促一下也未嘗不可,但若價格持續過低,將可能在市場形成某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品牌的形象和定位受到波及。

「XX品牌,我在拼多多上XX元就買到了」,這類消費者自發傳播對平臺很好,但可能並不是品牌方最終願意看到的,容易打亂品牌的整體市場戰略和競爭節奏。

不管是維護形象也好,保持既有價格區間和定位戰略的節奏也好,品牌這時候都需要站出來撇清一下關係了。

燒錢模式遇到高端市場,正在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有人說,鬥地主的規則,不適合德州撲克的牌桌。

在品牌方不約而同的發聲中,某種程度上都在把天貓、京東、蘇寧與PDD區分開,其中AMD更是直接強調只有這三家。這其實說明,電商平臺之間相互拼殺618,儘管戰況慘烈,但都在遵循統一的規則限度,這種隱形的限度,使得品牌方不會對天貓、京東、蘇寧等任何一家產生破壞渠道生態的警惕。

可以說,當拼多多意識到低價低質的天花板,開始想往高價值鏈上遊走時,它自帶的低端市場野蠻開荒能力,遭遇講遊戲規則、講底線商業文明的競爭,有點水土不服。厲害的「鬥地主」功夫不被「德州撲克」競技所承認——起碼,很多品牌方不認。

在低端市場,「補貼燒錢」屢試不爽,在品牌方層面,不會引來什麼反制,或者說那裡很少有什麼「品牌意識」。一旦拼多多想要將這種模式複製到高端商品市場,那些商業生態基礎紮實、市場戰略穩定的大牌們,對這樣的生態破壞者難以忍受。

這可能是拼多多沒有料到的,有點像「幫你拉銷量怎麼還針對起我來了」。

單一的血腥價格屠殺可以給品牌方帶來一時的快感,但這些在電商平臺上拼殺多年的老江湖們比低端市場更懂得克制自己,知道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

由此可見,索泰、LA MER、AMD、戴森、三隻松鼠這些品牌方站出來不會只是個案,一種集體層面的抵制似乎正在開始,越來越多的品牌方有可能站出來發表類似的聲明。

不管是「未經授權」、「智慧財產權侵犯」,甚至是糾紛訴訟,可能都會越來越常見,這對拼多多而言是新的麻煩,可能還是從根本上解決不了的麻煩。

已經發聲的幾個品牌,恰恰代表了電商的高價值領域所在,是拼多多極力拓展的優質電商市場典型代表,最近的集中diss,從大面上說明拼多多擺脫低價低質的道路走得並不順利。

一方面,要切入這個市場,建立在舊有優勢之上的最佳策略應當是巨額補貼、持續燒錢拉來流量,這個不能停下來;另一方面,隨著品牌方「醒過神來」,來自供應鏈的反對聲浪越來越大,不停下來只會招致更多品牌方反對,這可能比天貓、京東、蘇寧等平臺在市場競爭層面的狙擊更有殺傷力,更讓拼多多難受。

於是,狂奔突襲的拼多多似乎第一次到了一個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境地,用進退維谷來形容不為過。

品牌懟拼多多,對消費者是好是壞?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市場上有一種觀點,「管你洪水滔天,我得到真正的讓利就可以了」,拼多多這種搞法,消費者當然是「完全的受益方」。

然而,事實可能並非全然如此,從三個角度看:

1、假貨問題

這次與拼多多過去經歷的「打假」風波不一樣,未被授權不一定是假貨,只是品牌方不認可這一銷售渠道,還附帶一些售後的責任撇清。

但對消費者而言,未被授權等於放大了假貨的概率。這就像在地攤上買品牌,雖然不一定是假貨,但假貨的概率肯定更大,哪怕1%的假貨,落到消費者頭上,誰買到誰就是100%受害。

而且,相對於那種幾塊錢包郵的低價低質產品不好就扔了,高端產品領域價格往往較高,發生假貨問題消費者的損失將更大。

2、體驗問題

品牌方集體抵制拼多多的行動,在消費者體驗上,可能反而是一種利好,這主要體現在「砍單」這件事上。

眾所周知,砸下真金白銀的拼多多,十分忌諱薅羊毛行為,這會導致巨資沒有換來真流量,因而其設定了一套機制,對系統認定的薅羊毛訂單進行砍單處理。

在實操中,拼多多這套系統似乎有點過於嚴苛了。

知乎某網友就曬出了自己向法院訴訟拼多多砍單的案例,起因是其在拼多多打出「平臺補貼」「限時搶購」等宣傳後,在平臺上下單一部比正常市場價便宜幾百塊的「一加7pro」手機,在拼單等各種努力後支付完成,但卻被砍單。

這不僅是「我褲子都脫了你就給我看這個」的問題,可能還涉及一些法理上的權益損害。

如果品牌方的未授權聲明起到了作用,拼多多狂熱的補貼行為有所收斂,對薅羊毛黨的戒心下降,也許這種嚴重影響消費體驗甚至讓消費者不惜訴諸法律的砍單行為,會好很多。

只不過,如同上文所提到的「進退維谷」處境一樣,拼多多會不會做出對應改變,很難說——某種程度上似乎可以認為,在拼多多的補貼模式下,消費者體驗和消費者拉新在高價值電商市場這裡存在衝突。

3、選擇問題

不只是品牌方對喪失多樣化的渠道感到憂心,對消費者而言,短暫的消費快樂也可能面臨長期的消費隱患。

在低價低質市場,大家心知肚明,太低的價格就不指望太好的質量,這是明面上的問題。但在高價值電商市場上,如果拼多多通過不太通常的方式把某個品牌的其他渠道打壓下去,那麼對消費者而言,也意味著選擇權的喪失,到時候如果要在電商世界買到某個心儀的品牌,是否會被拼多多裹挾還不好說。

至少現在,雖然天貓、京東、蘇寧三家彼此緊咬,但消費者總歸是「自由身」,這是激烈競爭背後的底線商業邏輯所支撐。

無論如何,不管平臺競爭情況如何,市場的良性發展,一定是品牌方、消費者的共同訴求。

只不過,消費者有時是感性的,難以像品牌方那樣去理性思考。不管是品牌方還是電商平臺,應該承擔起責任來,不能放任市場惡性競爭的情形出現。

*此內容為【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網際網路+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中國經營報》《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報刊、雜誌特約評論員;

5鈦媒體、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聞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7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相關焦點

  • 拼多多與蘋果特斯拉們的恨與愛
    拼多多想要塑造的百億補貼標杆不止蘋果,不買拼多多帳的也不止蘋果一個,給品牌商品大額補貼,自始至終都是拼多多的單方面捆綁。2019年年初,拼多多開始發力跨境電商,推出了多多國際跨境項目,海藍之謎、戴森等中高端品牌隨即被拼多多鎖定為吸引目標客戶的標杆品牌。
  • 國美難「治」拼多多的「大牌」焦慮
    拼多多往上打的策略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2018年下半年上線的品牌館,首月就有網易嚴選、阿瑪尼、Bose等494個品牌入駐;第二個是,補貼方向由過去的「1塊錢,2塊錢包郵」,向大牌商品傾斜。拼多多App上的百億補貼頻道,諸如iPhone、華為、vivo、美的、海爾、戴森等知名品牌皆赫然在列。但是,這兩個打法推進都很吃力。
  • 拼多多與蘋果特斯拉們的恨與愛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2 拼多多想要塑造的百億補貼標杆不止蘋果,不買拼多多帳的也不止蘋果一個,給品牌商品大額補貼,自始至終都是拼多多的單方面捆綁。 2019年年初,拼多多開始發力跨境電商,推出了多多國際跨境項目,海藍之謎、戴森等中高端品牌隨即被拼多多鎖定為吸引目標客戶的標杆品牌。
  • 勞斯萊斯為什麼不愛拼多多?
    但是無一例外的是,這些大品牌被拼多多「蹭」上後,大家都巴不得趕緊撇清和拼多多的關係。拼多多愛它們,但它們都不愛拼多多。勞斯萊斯不愛拼多多毫無疑問,這一次拼多多也被勞斯萊斯給拒絕了。此外,該拼多多店鋪還在詳情頁特別註明了,稅費、保險、上牌等費用需要客戶自己承擔。在全現在的詢問下,該客服甚至表示:「我們車多了,你需要日租也可以,蘭博、邁凱倫、法拉利、大G、邁巴赫都有。」也許,這家拼多多店鋪真的只是在賺差價而已。
  • 拼多多不需要直播
    拼多多又賣車了!繼7月出售特斯拉Model 3之後,拼多多對勞斯萊斯下手了。 不管怎麼樣,拼多多確實是幫大牌賣了車,為什麼特斯拉和勞斯萊斯的反應會截然不同?
  • 拼多多被千萬女性翻牌子,「百億補貼」實現大牌化妝品價格自由
    而這其中要付出的成本也不可小覷,可以說很多大牌化妝品幾乎就佔據了日常消費的三分之二,而這個成本讓很多男性也忍不住叫苦表示壓力很大呀!近日,華西都市報就報導稱,「多多女孩」已經在拼多多實現了大牌化妝品價格自由,並且正在引領著新消費的浪潮。
  • 暗戰升級,拼多多還能賣多久的特斯拉?
    這一系列聲明與回應,對於拼多多而言並不陌生,這顯露的是拼多多與品牌商之間的暗戰。品牌商為何不願意與「6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進行合作?對於低價正品,拼多多的底牌有多硬?一切的背後,拼多多又有何焦慮?暗戰升級:被拼多多「惹怒」的品牌商們拼多多一貫的大額補貼,在「討好」一眾薅羊毛用戶的同時,卻在不斷「惹怒」品牌商。此次特斯拉事件並非沒有先例。
  • 拼多多的咖位,讓勞斯萊斯心碎
    來源:拼多多從iPhone手機到特斯拉Model 3,從戴森吹風機到勞斯萊斯幻影,所有高大上的品牌都躲不開拼多多。但是無一例外的是,這些大品牌被拼多多「蹭」上後,大家都巴不得趕緊撇清和拼多多的關係。拼多多愛它們,但它們都不愛拼多多。
  • 為什麼說拼多多全球購「堵住」了海外代購?
    一方面是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甚至還摻雜著一些假冒偽劣產品;另一方面,隨著拼多多在國內市場舉起「全球購」這面大旗,用戶真正可以享受到物美價廉的國際大牌。拼多多到底做了什麼,讓一些海外購的用戶成為拼多多「全球購」的粉絲?首先,拼多多發起的「全球購」給用戶呈現出一個透明安全的交易鏈條,讓用戶放心消費國際大牌。
  • 拼多多為什麼能成功?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毋庸置疑,拼多多已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而著急的不僅是京東,還有阿里。那作為一家成立僅僅只有五年的公司,拼多多到底為什麼可以成功呢?同樣的活動,我們因所謂的誘導分享被封,但是拼多多比我們做的更兇更明目張胆,卻依然能繼續使用,關鍵是連投訴都沒有任何回饋。當然,拼多多也好,微信也罷,偶爾也會出來說一兩句,他們也曾被封過。但無論如何,懲罰力度都不如我們。或者說拼多多對於微信封號、封連結的尺度拿捏,信息掌握一點比我知道的多。微信的特殊待遇,給拼多多在微信內的爆發式增長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 拼多多「百億補貼」宣布加碼,刷新大牌美妝全網最低價
    鞭牛士報導 10月18日晚間,拼多多「百億補貼」上線大牌美妝專區,在現有優惠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補貼力度,再次刷新了眾多熱門產品的全網最低價。更重要的是,所有產品都是現價直售,不需要消費者提前預約、守候搶購。▲10月18日晚間,拼多多「百億補貼」上線大牌美妝專區,再次刷新了眾多美妝好貨的全網最低價。拼多多一直以「價格殺手」聞名,其首創的「百億補貼」模式引領了行業的發展,多個電商平臺競相跟隨。
  • 如何挑戰國際大牌?國貨美妝欲通過拼多多「超車」
    「國際大牌的品牌、資金和技術都要優於我們國產品牌,線下銷售渠道布局也非常早,國內品牌在短期內還無法超越。不過,在電商等線上渠道,不論是國際大牌還是國產品牌,大家還處在同一起跑線,國產品牌有機會實現後發制人。」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傳統電商大多採用了流量分配的中心化模式,營銷費用決定了各個品牌的坑位。由於在品牌營銷投入的資金遠遠不及國際大牌,中小品牌實現突破的難度再次加大。
  • 拼多多「全球購」推保稅倉六倉聯播,進口大牌母嬰產品上架「多多...
    對此,拼多多還特別邀請了杭州綜合保稅區電商科科長李偉軍來到直播間,他表示,「影響奶粉供應的主要因素在於國際物流,而保稅倉特有的『境內關外』優勢使得商家可以提前將進口奶粉等急需貨品在疫情暴發前採購存放在保稅倉,消費者有需求即可實時報關出倉寄出。」與其他三個保稅倉連麥現場,除體驗保稅倉內商品保稅鏈路全過程外,小二也推薦起上百款海外大牌母嬰相關產品。
  • 「萬物皆可拼」的拼多多,為什麼拼不成特斯拉?
    一年多以前身邊朋友用拼多多的還不是很多,經常是家裡親戚長輩讓幫忙砍一刀,到了今年,突然發現自己身邊的朋友們基本都用上了拼多多,連自己也習慣在拼多多上買一些生活用品,基本想買什麼都能在拼多多上搜的到,拼多多被稱為「萬物皆可拼」。
  • 拼多多「韓國國家館」上線:百億補貼瞄準30多款大牌
    作為拼多多首個亞洲地區的「國家品牌館」,「韓國國家館」首批商品收錄了農心、樂天、三養、真露、好麗友、正官庄、清淨園等二十多個食品大牌,以及雪花秀、Whoo後、蘭芝、愛茉莉、JM面膜等十多個知名美妝品牌。當天正值中韓建交28周年,韓國駐滬總領事崔泳杉、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上海代表處支社長樸成國等,還走進拼多多「百億補貼」官方直播間,為網友介紹韓國美食及美妝產品。
  • 為什麼會拼多多上癮?
    拼多多的天天領現金活動,大家有見識過嗎?就算你自己沒玩過,也一定在微信上收到過朋友發來的連結。去年我是對此不屑一顧的,被我媽騷擾得不行了,才會勉強幫她點一下。但是今年不一樣了,自從我很輕鬆地拿到了兩次一百塊錢的提現後,現在是我騷擾我媽了。
  • 拼多多「百億補貼」上線大牌美妝專區,雅詩蘭黛、SK-II等最高優惠50%
    10月18日晚間,拼多多「百億補貼」上線大牌美妝專區,在現有優惠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補貼力度,再次刷新了眾多熱門產品的全網最低價。▲10月18日晚間,拼多多「百億補貼」上線大牌美妝專區,再次刷新了眾多美妝好貨的全網最低價。
  • 拼多多「百億補貼」加碼大牌美妝,海藍之謎最高優惠2000元
    10月18日晚間,拼多多「百億補貼」上線大牌美妝專區,在現有優惠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補貼力度,再次刷新了眾多熱門產品的全網最低價。專區顯示,海藍之謎經典傳奇面霜僅售759元,雅詩蘭黛小棕瓶到手價599元,SK-II神仙水低至689元,均比目前已知的其他平臺活動預售價格和直播間售價優惠30%-50%。更重要的是,所有產品都是現價直售,不需要消費者提前預約、守候搶購。
  • 我在拼多多買了一條褲子,質量版型都不錯,才59有點不可思議
    有一說一,記得最開始接觸拼多多,內心還是比較牴觸的。要麼是幫長輩砍一刀,要麼是幫同事拆紅包,app下了又卸載、卸載了又下,可謂是愛恨交加。中途也買過幾次牙膏、紙巾什麼的小東西,確實還挺不錯,物美價廉。慢慢地又開始在平臺上買點橘子、百香果等農產品,東西雖說因為物流原因有好有壞,但有一點拼多多做得確實沒話說,可以極速退貨,倒還買得放心。現在已經是老司機了,小到買衣帽鞋襪,大到數碼家電,都是上的拼多多的車。事實上,很多網友對拼多多的感情也是一波三折。從砍一刀、拆紅包到購物,發現真香,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 歐詩漫登陸拼多多大牌駕到 首日銷量突破3.6萬件
    站長之家(ChinaZ.com) 10月12日 消息:11 日,國產護膚品牌歐詩漫正式入駐拼多多「大牌駕到」,並同步推出「品牌萬人團」活動。由於價格實惠,活動首日,歐詩漫「品牌萬人團」累計銷量突破 36000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