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飾——漢服之美

2020-12-07 白玉蟬笈

一張民族大合照,56個民族歡聚一堂,他們都有著黑眼睛、黃皮膚,都是中華兒女,唯一不同的,是他們身上每個民族獨一無二的民族服飾。

看啊,那維吾爾少女的綺麗衣裙,那藏族獨特的藏袍,那回族標誌性的白帽,那苗族華麗的銀飾……再看看我們漢族,那位漢族代表突兀的穿著西裝站在那裡,顯得格格不入。

怎麼會是西裝呢?漢族的服飾呢?去哪了

漢服可以說是一種漢民族的獨特風貌風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都說漢服是美女的「試金石」,能駕馭漢服,其他衣服基本上就沒問題了,想見識自己女友的真實顏值嗎?就讓她穿一次漢服吧。

畢竟只有真正的高顏值美女才能經受住漢服的「拷打」,漢服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衣服,這種衣服穿起來舒服也極具民族文化。

《左傳》中說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漢服不是指漢朝的服飾,漢服又稱為華夏衣冠,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也稱為華服,此不能與「唐裝」、「和服」相混淆。

漢服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華夏衣冠。

清兵入關「剃髮易服」後,漢服幾乎消亡殆盡,現代漢服略有復興,但經歷幾百年消磨若沒有政府支持乃是任重道遠。

漢服不是指漢朝的服飾,也不是指古代所有朝代的衣服,漢服不是古裝。

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就像少數民族的服飾一樣是一個民族的標誌和象徵,由於古代大多中原朝代都是漢族專權,所以根據不同的朝代漢服也分為不同的形制,例如唐制宋制明制等。

十幾年來,漢服越來越流行,穿漢服的人也越來越多。從大城市到小縣城,從公園到廣場,從步行街到地鐵,都越來越多地看到身著漢服的少男少女。

越來越多的人也從陌生到熟悉,直到認同和喜愛。漢服運動從一種「圈子」發展到一種「現象」,復興趨勢越來越明顯,影響範圍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有生機和活力,顯示出中國青年一代強大的文化自信。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等古裝電視劇熱播,以及抖音、b站等短視視頻平臺上漢服元素視頻的傳播,更是吸引了一大批為漢服顏值粉買單的消費者。

不可否認的是顏值粉對真正的漢服文化並不了解。只有漢服,沒有漢禮,傳統文化就少了一半的內涵。

如果只有美麗的漢服,沒有「禮尚往來」、「掃逕迎客」、「溫良恭儉」,那中華文化也不過是徒有其表罷了。

很多人剛入漢服圈,都是因為漢服的美,而在對漢服的衣服穿戴方面有一定了解後,就會更想深入地去了解漢服的文化。

愛上的是那寬袍廣袖的衣裳,穿在身上時,才覺得無比沉重,那是歷史的重量,承載著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光陰,五千年的惆悵。

西塘,有個文人提筆寫下漢韻墨香,指尖一朵青花悠然綻放,他來自寶島,卻活躍於內地,只因內地有更多的人可以去分享,方文山不只是詞人,也是漢服運動的倡導者,他寫下獨具中國風的詞兒,留一段青史,承載月光。

在異國的街頭,有位女子,身著漢服衣裳,一支竹笛奏出樂音悠揚,那樣一個滿是金髮碧眼的國度,唯有她似乎格格不入,卻又像毫無違和感,後來才知,那位名為璇璣的女子,也只不過是留學生而已,卻以微薄之力的努力做著漢文化的宣傳,她說,漢服復興就是要讓全世界都知道漢服。

以前有句話是,如果你想要了解一個人,就跟他一起去旅行,而如果你想了解一件民族服飾,不妨穿著它去旅行,你會在路上看到自己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的瞬間,那一剎仿佛看見了它無關乎本身但又發自本身的動人光芒。

漢服,真的很美,如果把全世界的傳統服飾都拿來對比,漢服絕對是力壓群雄的存在。

穿上漢服潑灑水墨的畫面真的是很好的一種體驗,你想感受一下嗎?那個時候你也許就會知道什麼叫文人墨客,什麼叫沉魚落雁!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相關焦點

  • 漢服唐裝之美-中國古代服飾
    從遠古時代,為了禦寒遮羞,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了中國的服飾穿戴的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文明時代以後人們的審美觀日益完善,服飾的功能除了禦寒遮羞以外,更增加了美化裝飾功能,增加了區分等級、職業、民族、年齡和性別的功能。
  • 品漢服之美: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如今中國的經濟和生活方式日益與國際社會接軌,但隨著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神州大地上出現了一種恢復中國傳統的新趨勢,有人將其稱之為「文化復興」。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一些人試圖將360年前一直主導中國社會的漢服帶回新時代。  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民族服飾。
  • 漢服出行日 來成都望江樓公園欣賞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著一身漢服,展示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袁春華攝著一身漢服,展示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袁春華攝著一身漢服,展示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袁春華攝衣袂蹁躚,顧盼生輝……百名漢服愛好者點花鈿,描青黛,穿一襲襦裙霓裳,曲裾輕舞,沿望江樓公園古建群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
  • 漢服超模大賽湖南賽區來襲 高顏值模特秀傳統服飾之美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寧莎鷗)「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衣冠不僅承載的是一種生活美學,更是無數中國人生活方式的延續!11日,第二屆「禮衣華夏」漢服超模全國大賽湖南賽區決賽在長沙舉行。
  • 韓國人穿漢服走秀拍照,解說漢服,我們中國傳統服飾要外國人弘揚
    韓國人穿漢服走秀拍照,解說漢服,我們中國傳統服飾要外國人弘揚?說到漢服,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你對漢服的印象,是不是還停留在電視劇中的各種,古代劇照呢?作為漢族的一種傳統服飾,漢服自古以來就有獨特的屬於自己的一種美。漢服是華夏五千年服飾文化,是我們的民族服裝!
  • 從一件漢服,看中國古典服飾美學的流變
    提到中國古典風格服飾美學,旗袍、唐裝早已深入人心,大眾對於漢服卻知之甚少,從對「漢服」概念的混淆,到漢服結構的名稱,都缺乏一定的理解,更毋需說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了。所謂「漢服」,指的並不是漢代服飾,而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被稱為漢衣冠、漢裝、華服。
  • 揚漢服品牌之名 興傳統文化之美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服、華服,是華夏禮儀文化的體現。近年來,漢服受到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的熱捧。在鹹寧,就有一位為漢服「衣帶漸寬終不悔」的設計師,她就是周惠君。
  • 穿上漢服,感受傳統服飾文化之美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服飾風格和特點,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漢服也一直在進行著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不僅在風格特徵上進行著改變,慢慢的,它的身上也在慢慢的積澱著文化的厚度,歷經眾多變革自成體系。
  • 漢服之美,可以悅身心
    如今,我們心中總有種遺憾,就是中國這個泱泱大國沒有能夠選定漢服作為國服!在外國,日本女士穿著和服上街買菜,英國男孩穿著英格蘭短裙在街邊彈唱,都是一種司空見慣的印象,沒有絲毫的違和感!而如果在中國,一個學生穿著漢服從街邊走過,必會受到旁人的白眼,甚至受到羞辱。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傳統漢服與少數民族服飾區別和關聯
    中國傳統民族服飾由於地域環境不同而各有特點。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其中漢族是人口最多的,而漢族以外的民族我們稱為少數民族。如果說中原地區是漢族人的主要聚集地,那麼少數民族地區則主要集中在中國偏遠的北方、西方、南方和西南方,以西、北方遊牧民族為代表的胡夷文化和南方的南夷文化是其代表。當今穿著漢服的傳統習慣在漢族人中已不多見,除了特殊活動外,人們的日常服飾形制已經被現代西方服飾所取代。
  • 日本和服端莊,韓國韓服優雅,中國漢服集大成之美,尤勝幾分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飾,江戶時代以前稱吳服。和服可分為公家著物和武家著物。現今所謂和服都非源自吳服,而是源自本土的傳統服飾。現代和服改良韓服是中國唐朝漢服與朝鮮半島古代的新羅王國時期的朝鮮民族本土服裝的融合,經過不斷發展而成的服飾。
  • 中國服飾遇上歐洲服飾,美上天
    以流傳至今的成語為例,就有:「拂袖而去」,以甩袖離開表示不悅、生氣、不理睬之意;「袖手旁觀」,表不參與、不關心、中立之意;「投袂而起」,表立即行動。再如,以「挽袖」表躍躍欲試,引申為「摩拳擦掌」,此行動的貶義則為「捋袖揎拳」;以「聯袂」表示合作、同行之意。但聯袂之「聯」不是系、結之意,而是牽、扯、互搭衣袖之謂,因封建時代男女恪守授受不親,同性間亦無擁抱、握手之習慣。
  • 你為啥要穿漢服——中國人穿中國的服飾,還需要理由?
    或身著龍袍指點江山、披著盔甲馳騁沙場,又或是背上披風行走江湖……尷尬的漢服然而,漢服自明朝於1644年滅亡之後,也逐漸消失,國人遺忘它的十之有八。漢人從黃帝時期就開始繼承的服飾,如今儼然成為了「奇裝異服」甚至是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
  • 韓服、和服都是受到漢服影響,為何日韓傳統服飾的繼承比中國好
    文化開啟了對美的認知。 ——愛默生五千載歲月悠悠,八千裡錦繡河山。古老的東風文明歷經歲月洗禮而屹立不倒,為周邊的日本、韓國提供了學習的佳作典範,最終使得日韓成為漢文化圈的一部分,其中較為突出的影響便是人們的傳統服飾方面。
  • 更衣-雲想衣裳花想容中國傳統服飾-漢服
    漢服文化從三皇五帝延續至今(清代被迫中斷),通過連綿不斷的繼承完善著自己,漢服文化是一個非常成熟並自成體系的千年文化。在當代,漢服文化正在通過漢服運動這一民間文化運動形式逐漸復興。漢服中的許多細節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比如,漢服中的寬大袖口,表徵了天道圓融;漢服中的深衣體現出公平正直和包容萬物的東方美德。正是「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賦予了漢服特有的意蘊。
  • 服章之美 文化之味 稻香湖景酒店上演漢服秀
    百姓免費觀賞漢服秀當天,參加演出的模特都身穿漢服,為大家上演了一場漢服秀文化演出,通過華美的服飾著裝,禮儀文化和對文化的講解,現場向市民演繹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一場漢服傳統文化的饕餮宴「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其中服飾文化更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服飾是人們審美的體現,也是生活方式的縮影,更是禮儀文明的載體。」主持人在臺上,一邊講解著服飾,一邊向觀眾講解著歷史。
  • 「中國印記」引領全球流行趨勢|中國風|漢服|服飾|彩妝|氣墊霜|故宮
    「中國印記」引領全球流行趨勢越來越多服飾、箱包、彩妝品牌及珠寶首飾加入中國元素中國風,即中國風格,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蘊含大量中國元素並適應全球流行趨勢的藝術形式或生活方式。唯美大氣 服飾包包很驚豔如今身著漢服的小夥伴越來越多,大街上、地鐵裡經常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齊腰襦裙、琵琶飛袖、點絳紅唇……漢服文化在中國城市年輕人中形成一種新的風潮,這也說明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趨向於個性化。
  • 漢服節中國湯裡刷屏!驚豔「古風美」掀起「漢服熱」
    2020年11月20日至22日,漢服節中國湯裡活動盛大舉行,廣大漢服愛好者們身著各式霓裳歡聚一堂,參加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領略傳統文化之美。11月21日上午,「漢服節·中國湯裡」 活動正式啟幕。漢服節推廣大使劉宇攜諸多漢服圈代表嘉賓參加了啟幕儀式,湯裡被授予「漢服文化傳承基地」稱號。
  • 漢服文化等於cosplay?中國的服飾文化其實一直在演變
    #說起漢服,應該會馬上聯想到近段時間街上的那一些身穿漢服的漂亮小姐姐,但漢服文化的復興只是靠愛好是不行的,更需要的是漢服背後的中國文化復興。什麼是漢服?漢服又經歷了什麼演變?我們從先秦開始說起。以西周為例,周朝因為禮樂制度的存在,服飾是很講究的,或者說等級森嚴,什麼階級的人穿什麼衣服,這也是古代貴族社會下的一個標誌。在這個時期,服裝還是分上衣和下裳的,但上衣無一例外還是寬大的袖子。最主要的是平民的衣物色彩是非常樸素的,那種大面積的彩色衣服只有貴族可以享用。
  • 什麼是中國服飾之美?看完春晚我不淡定了
    相信小糖寶們聽到主持人說「中國服飾之美」時一定都不淡定了吧!「中國服飾」這四個字到底意味著什麼?菌菌在網上查了一下百科百度百科上對「中國服飾」有這樣一句闡釋: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現代,都以鮮明特色為世界所矚目,主要以漢服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