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漢服,感受傳統服飾文化之美

2020-12-07 YOYOLJUN

#漢服#縱觀歷史各朝各代,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服飾風格和特點,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漢服也一直在進行著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不僅在風格特徵上進行著改變,慢慢的,它的身上也在慢慢的積澱著文化的厚度,歷經眾多變革自成體系。

雖然我們現在的服飾風格和文化已經和過往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但是當我們再去回望漢服這一歷史文化的時候,不得不說,它的巨大魅力使我們遠不能抗拒的,它的高度也遠非我們可以實現的,即使在今天,漢服對我們仍有著重大的影響。

時代是向前發展的,但是我們也要不斷回望過去,堅持傳統文化和創新的有效結合。漢服的服飾風格以及所體現的中華文化讓我們折服,特有的形制特點,精緻的繡花以及雲紋、龍紋等刺繡也都充滿了中國風特點。作為一種優秀的文化,無論何時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

漢服文化其實處在一個逐漸復興的階段,近幾年來我們出街時就可以證明這一點。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穿著漢服走上街頭,她們是當之無愧的漢服傳承者。而且在一些古城旅遊地和餐廳、照相館等地方也都隨處可見漢服的身影。

小編也是一枚超愛漢服的童靴,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款仙氣滿滿的漢服。這款漢服以藍色和淺藍色為主調,自帶一種優雅的高貴氣質感。包括對襟上襦和兩片式齊胸下裙兩件,形制比較的簡單,穿起來比較的方便不繁瑣。上衣和下裙主要採用的都是聚酯纖維面料,質地輕盈柔軟,有一絲自然的皺感,十分的隨和自然。

頭也同樣採用了孔雀翎繡花,對稱式的設計,十分的大氣,下裙處布滿了瓔珞繡花,搖曳間仿佛環佩叮噹迴響。寬鬆的裙擺走起來十分的靈動飄逸,將女子的那種安靜美感展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有那種大家閨秀的優雅氣質感在。

漢服作為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不論在什麼時代它總能帶給人新的時尚靈感,我們在不斷前進追求時尚文化的同時,有時候也需要停下來偶爾的駐足回望。

相關焦點

  • 中國服飾——漢服之美
    漢族的服飾呢?去哪了漢服可以說是一種漢民族的獨特風貌風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都說漢服是美女的「試金石」,能駕馭漢服,其他衣服基本上就沒問題了,想見識自己女友的真實顏值嗎?就讓她穿一次漢服吧。
  • 揚漢服品牌之名 興傳統文化之美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服、華服,是華夏禮儀文化的體現。近年來,漢服受到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的熱捧。在鹹寧,就有一位為漢服「衣帶漸寬終不悔」的設計師,她就是周惠君。
  • 漢服出行日 來成都望江樓公園欣賞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著一身漢服,展示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袁春華攝著一身漢服,展示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袁春華攝著一身漢服,展示中華傳統服飾之美 袁春華攝衣袂蹁躚,顧盼生輝……百名漢服愛好者點花鈿,描青黛,穿一襲襦裙霓裳,曲裾輕舞,沿望江樓公園古建群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傳統漢服與少數民族服飾區別和關聯
    在少數民族人群中,雖有現代西方服飾的流行,但整體上他們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服飾的使用率和重視度遠遠在漢族之上。從西周制定《周禮》開始,中國傳統漢服形制就被嚴格規範,還安排有專掌管服制實施的「司服」。中國傳統漢服以儒家思想為內涵,通過服飾上的「禮」以迎合統治的「禮」。如孔子日:「見人不可以不飾,不飾無貌,無貌不敬,不敬無禮,無禮不立。
  • 穿在身上的傳統文化.漢服篇1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近期,關於漢服的議論有很多,華夏復興,衣冠先行,漢服的發展,文化的傳承,自2003年11月22號當代漢服第一人王天樂身著漢服重現街頭起,漢服一詞,便進入大家的視線,為眾所周知,儘管它的出現並沒有那麼完美。
  • 服章之美 文化之味 稻香湖景酒店上演漢服秀
    10月30日,一場別具一格的文化演出活動在稻香湖景酒店舉辦。百姓免費觀賞漢服秀當天,參加演出的模特都身穿漢服,為大家上演了一場漢服秀文化演出,通過華美的服飾著裝,禮儀文化和對文化的講解,現場向市民演繹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 韓國人穿漢服走秀拍照,解說漢服,我們中國傳統服飾要外國人弘揚
    韓國人穿漢服走秀拍照,解說漢服,我們中國傳統服飾要外國人弘揚?說到漢服,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你對漢服的印象,是不是還停留在電視劇中的各種,古代劇照呢?作為漢族的一種傳統服飾,漢服自古以來就有獨特的屬於自己的一種美。漢服是華夏五千年服飾文化,是我們的民族服裝!
  • 品漢服之美: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如今中國的經濟和生活方式日益與國際社會接軌,但隨著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神州大地上出現了一種恢復中國傳統的新趨勢,有人將其稱之為「文化復興」。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一些人試圖將360年前一直主導中國社會的漢服帶回新時代。  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民族服飾。
  • 東莞茶山:「衣香鬢影」讓傳統服飾文化再放異彩
    8月15日,2020年茶山南社傳統文化季之"衣香鬢影"嶺南傳統服飾文化體驗月活動,在南社古村落傳統文化主題景區啟動,美景、美圖、美衣、美人、美食引來了不少遊客,讓人賞心悅目,彰顯了文旅融合的新魅力。這也是南社傳統文化季自5月啟動以來,舉辦的第四個主題月活動。
  • 漢服超模大賽湖南賽區來襲 高顏值模特秀傳統服飾之美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寧莎鷗)「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衣冠不僅承載的是一種生活美學,更是無數中國人生活方式的延續!11日,第二屆「禮衣華夏」漢服超模全國大賽湖南賽區決賽在長沙舉行。
  • 漢服「同袍」廣州競美,展示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1月4日至5日,首屆「南國漢服嘉年華」在廣州舉辦,來自廣東、廣西、貴州、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省區等眾多漢服相關領域協會組織與愛好者入場與展示漢服之美,廣州日報記者留意到,現場陸續上演甲冑及漢服方陣遊行、漢服婚禮、古風歌手大賽、趣味弓箭賽等活動,展示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 漢服復甦,撥開傳統文化的曙光
    《左傳正義.定公十年》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中國素來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而在綿亙五千年的華夏大地,誕生的服飾數不勝數,許多早已藉藉無名,沉沒在歷史的波濤洶湧,而漢服卻歷淬火不滅,經滄桑不衰,依舊活躍在人們的視野裡。
  • 漢服唐裝之美-中國古代服飾
    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國歷來以「衣冠王國」著稱於世,古語有云: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古裝劇中的人物,服飾華美,衣帶飄飄,盡顯華夏服飾風流。然而中國現代隨著「舶來品」的增多,西裝、夾克比比皆是,傳統服裝卻被我們脫下了,漢服、唐裝、旗袍、中山裝這些我們比較熟悉的傳統服飾,在日常生活中穿著的人少之又少,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 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
    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與日本和服相比,漢服歷史悠久。與和服的寬敞典雅相比,穿著漢服的女性更加優雅、典雅,展現了中國禮儀之鄉的魅力。那麼,漢服在不同朝代之間有什麼區別? 漢服的歷史發展 《史記》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
  • 漢服?韓服?《閃耀暖暖》輿論爭議背後,難以推廣的傳統服飾文化
    原本的一場「漢服走秀」的盛典,最終,在一系列『事故』下落下帷幕。(詳情可查看:成都漫展暴雷:「華裳九州事件」背後,陷入集體沉默的漢服同好) 而這些『事故』的結果,在看來,也就僅在於主辦雙方對於各方受損的賠償問題了。不過也正因此,『漢服』這一傳統文化再一次吸引了輿論眼球,也算另類的方式推廣了「漢服文化」。
  • 都說要復興漢服!到底復興的是「當代網紅」,還是「傳統文化」?
    而另一種存在,就是漢服模特、網紅,他們不在生活裡,在網絡裡。這樣的「文化復興」,也讓很多人思考一個問題,這場由一個小眾群體發起的漢服復興,到底是為了復興「當代網紅」,還是真的復興「傳統文化」?那麼,復興漢服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傳統文化從傳統文化的保護來說,是要子孫後代不要忘記我們先人穿過的服飾,由此讓後輩記住五千年歷史。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返璞歸真與服飾美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之所以欣賞某些事物,把它們稱之為美,從根本上說,就在於從這些事物中體會到了一種能證明人的本質力量,顯示人的聰明才智的東西。它們以物的形式表現出來,既可以給人以某種物質利益,同時也可以使人們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快慰,形成樸素的審美感受。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研究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的意義
    「 服飾就是我們民族追求美的具體化身,幾乎是從服飾起源的那天起,人們就已將其生活習俗、審美情趣、個人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宗教觀念,都沉澱於服飾之中,構築起了中華服飾的文化內涵和設計風格。」(日本服飾風格其源頭在中國,其服飾效果很多與中國有相似之處)。
  • 你不得不知道的傳統文化知識——服飾文化,你了解多少呢?
    文化意義上的服飾就是指衣服和裝飾。春秋戰國時期,中原一帶較發達地區湧現出一大批有才之士,在思想,政治,軍事,科學技術和文學上造詣極深。各學派均堅持自家理論,競相爭鳴,由此也產生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說,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以及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還有法家,陰陽家,名家,農家,縱橫家,兵家,雜家等學派。
  • 當世界各國傳統服飾遇上漢服~
    同中國有漢服一樣,世界上很多國家有自己的傳統服飾,比如:俄羅斯的魯巴哈與薩拉範:"魯巴哈"是俄羅斯傳統的女裝,其樣式有點像長袖連衣裙。從前,俄國婦女下地除草時都穿魯巴哈,因為長袖能防止稻草扎刺皮膚。魯巴哈又被稱為"割草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