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簡介:
柿子是人們比較喜歡食用的果品,甜膩可口,營養豐富 ,不少人還喜歡在冬季吃凍柿子,別有味道。柿子營養價值很高,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個人一天吃1個柿子,所攝取的維生素C基本上就能滿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所以,吃些柿子對人體健康是很有益的。中醫認為其甘寒微澀,歸肺脾胃大腸經。具有潤肺化痰、清熱生津、澀腸止痢、健脾益胃,生津潤腸、涼血止血等多種功效。但柿子屬涼性應少吃。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核黃素、維生素等微量元素。
營養價值:
柿子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C、瓜氨酸、碘、鈣、磷、鐵、鋅。
柿子中的鞣酸能與食物中的鈣、鋅、鎂、鐵等礦物質形成不能被人體吸收的化合物,使這些營養素不能被利用,故而多吃柿子容易導致這些礦物質缺乏。又因為柿子中含糖較多,所以人們吃柿子比吃同樣數量的蘋果、生梨更有飽腹感,從而會影響食慾,並減少正餐的攝入。一般認為,在不空腹的情況下,每次吃柿子不超過200克為宜。柿子含有較多的果膠、單寧酸,上述物質與都能與胃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凝膠塊,從而形成胃結石。
未成熟果實含鞣質。澀柿柿子中含碳水化合物很多,每100克柿子中含10.8克,其中主要是蔗糖、葡萄糖及果糖,這也是大家感到柿子很甜的原因。新鮮柿子含碘很高,能夠防治地方性甲狀腺腫大。
柿子富含果膠,它是一種 水溶性的膳食纖維,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作用,對於糾正便秘,保持腸道正常菌群生長等有很好的作用。體力勞動者多吃大柿子:它有消炎和消腫的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肌腱炎症和外傷的康復。
柿子的招牌營養素十分豐富,與蘋果相比,除了鋅和銅的含量蘋果高於柿子外,其他成分均是柿子佔優。外國俗語云「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但是,要論預防心臟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遠大於蘋果,堪稱有益心臟健康的水果王。所以「每日一蘋果,不如每日一柿子」。
柿子的功效與作用
1、治寒瀉、水瀉。
柿餅2個,放飯上蒸熟食。
2、治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乾咳、咽痛。
柿餅3枚(去蒂),清水和冰糖適量,蒸至柿餅綿軟後食用。
3、治乾咳咯血、久痢便血、小便帶血。
柿餅3枚去蒂切小塊,大米100克,同煮粥,用冰糖或白糖調味食用。
4、治地方性甲狀腺腫。
未成熟的青柿子1000克,洗淨去柄,切碎搗爛,以潔淨紗布絞汁放在鍋中,先以大火燒沸,後以文火煎熬濃縮至稠粘時,加入蜂蜜1倍,再煎至濃稠時停火,待冷裝瓶備用。每次1湯匙,沸水衝飲,每日2次。
5、治泌尿道感染、血尿。
柿餅2枚,燈心草6克,同煮湯,加白砂糖調味飲用,每日2次。
6、治小兒百日咳。
柿餅1枚,去皮生薑4克,先將柿餅橫切成兩半,生薑切碎夾在柿餅內,以文火焙熟,去姜吃柿餅或用柿餅15克,羅漢果1個,水煎服,每日2-3次。
如何選購
選購時,察看外形,以個兒大,顏色鮮豔,無斑點、無傷爛、
無裂痕者為佳。具體如下。軟柿和硬柿 如何挑選?
1、軟柿一般而言,軟柿表皮橙紅色,軟而甜,
選購時要注意整體同等柔軟,有硬有軟者則不佳。
2、硬柿硬柿表皮青,偏硬而不脆,甜度稍差一些,
選購時用手摸試,手感硬實者為佳。
看存放時間 挑選柿子
1、馬上吃的如果想買了就吃,可夠買軟柿,
這種柿子在樹上自然脫澀,皮薄,汁多,味甜,
但這種柿子太鬆軟,不便攜帶和貯存,存放時間也不長;
2、晚點吃的如果買了柿子準備放一段時間再吃,可選購生柿,
放通風陰涼處可存放較長時間;
3、吃很久的如果想買了柿子吃上一段時間,可購買灠柿,
它是生柿子採摘後用溫水、酒精、二氧化磷等方法脫澀後投放市場,
果肉脆,味甘甜,可放一個月左右。
看品種 挑選愛吃的柿子
1、扁花柿即所謂「銅盆柿」,個體中等,每500g約有3~4個,
扁圓形,果的上部凹陷,底部扁平,果皮橙紅色,肉色橙黃,
柔軟而緻密,無核且汁多味甜,品質最好。
2、牛心柿外表如牛的心臟,表皮呈橘,帶有少量果粉,
肉質較粗,果汁較少,但味道甜美。3、高樁柿子個頭較小,
果形方圓,皮薄,顏色橙黃,汁多,味甜,無核。
4、火柿子果實小,高樁圓形,顏色橙紅,皮薄,汁多,味甜,有核。
5、蓋柿或合柿主要產地是北京市郊及其附近地區,果實較大,
每500克兩個左右,扁圓形,近蒂部1/3部分有盤座,形狀如蓋,
故稱蓋柿;又因外形猶如兩柿合在一起故又稱合柿。果皮橙,
果面平滑略有光澤,並帶有少量果粉,果肉淡,無斑無核,
脫澀後味甘甜、汁較多。小兒疾病、小兒發燒、腰痛、男科、補腎、強腰鍛鍊、腰間盤突出、腿痛、頸椎病、肝病、解酒、胃病、便秘、小腹突出、婦科、經期保養、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痘痘、白髮、脫髮、豐胸、美容、皮膚病、咽炎、痛風、牙痛、打呼嚕、口腔潰瘍、鼻炎、眼病、手腳病、感冒、咳嗽、失眠、痔瘡、腦出血、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心血管、靜脈曲張、癌症、食物屬性、補血、瘦弱、肥胖、瘦腰、溼氣、經絡、中成藥、打嗝、
診斷:辯證、背診、面診、痘痘、月經、舌診、青筋、汗診、目診、指甲(找病因)
治百病:打坐、拉筋、滾背、刮痧、拍打、敲膽經、揉地筋、醋泡蛋、姜、穴位、艾灸、高抬腿、
手冊:中老年保健、急救常識、水果養生、穴位按摩、黃帝內經、生活妙方、刮痧保健康、
老中醫健康養生近期推出了病症查詢功能,點上面藍字關注後,輸入下方相應的症狀即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