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間商",對於消費者來說可能對它「深惡痛絕」,但自從有貿易以來,"中間商"就一直存在,無論技術方法如何進步,我相信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仍然會存在。存在即合理,大部分"中間商"在整個供應鏈中還是能提供"價值"的,它扮演著資源整合的作用,沒有它們你買的有些東西可能更貴。
「中間商」在整個供應鏈中作用是個非常大和專業的話題,我對這也不專業,不細談,今天主要細談下SAP是如何處理這種「中間商賺差價」的業務,在SAP中把這種業務叫第三方銷售,下面就從概念開始談起。
概念介紹
第三方銷售通常指是指公司與客戶籤訂銷售合同,但自己並不生產銷售的產品,而是通過採購第三方供應商的產品,然後再轉賣給客戶,從中賺取差價的一種業務模式,也就是所謂的"中間商賺差價"的業務。
注意這和集團型公司下設置貿易公司那種業務模式不一樣,那種貿易公司主要銷售集團內其它公司的產品,在SAP中把種業務叫跨公司銷售,它和今天談的第三方銷售業務是不太一樣(具體可以看下我前期博文,有詳細介紹)
解決方案
在SAP中對於這種第三方銷售的業務,主要有兩種解決方案,一個叫第三方銷售流程,另外一個叫單獨採購流程(這個翻譯感覺不是很準確,不過只要理解了這兩流程差異,就不會困惑了,下面就先來看下這兩者的業務流程圖
業務流程圖第三方銷售流程圖:
第三方銷售流程說明:客戶發送需求給公司,公司在SAP系統中開銷售訂單,系統通過銷售訂單自動產生採購申請,採購員將採購申請轉為採購訂單,供應商接到採購訂單後直接送貨至客戶,客戶收貨後,公司在SAP中進行收貨(可以設置為不用做),收到供應商發票後進行發票校驗,然後給客戶開發票。
單獨採購流程圖
單獨採購流程說明:這流程和第三方銷售流程相比就是多了和供應商採購物資要先收貨進公司倉庫,然後在從倉庫發貨給客戶操作環節,其它流程一樣。
兩流程優缺點分析
單從業務流程的角度來看,第三方銷售流程有非常明顯優勢,公司可以不用建立倉庫,零庫存,系統操作也比較簡單,省去收貨,發貨操作,而單獨採購流程需要建倉庫,系統操作也比較麻煩。這時有人也許會問了,既然第三方銷售流程有如此明顯優勢,為何仍有很多公司使用比較複雜的單獨採購業務流程來操作?
想一下「中間商」為何能賺取差價,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原因有很多,但重要一點就是靠「信息差」,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根基」之一。採用第三方銷售流程,如果不能完全管控好運輸和配送環節,如何能保證客戶和供應商不繞開你這個「中間商」?對於某些"中間商"來說處理不好就是自斷「根基」。
所以兩種方式都有各自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那種合適最終還是要結合各公司實際業務狀況來綜合考量。
最後再談下這兩種方案在SAP系統中的如何實現
1.第三方銷售流程前臺操作及其配置說明
1.1.物料主數據維護(MM01/MM02)
首先需要維護物料主數據的「銷售:銷售組織數據2「視圖的項目類別組為BANS .
這值的配置路徑如下:
IMG->銷售與分銷->銷售->銷售憑證->銷售憑證項目->定義項目類別組
上圖是項目類別組的維護界面,根據業務需要也可以自定義項目類別組。
1.2.創建第三方銷售訂單(VA01)
輸入訂單類型,回車,進入如下界面
回車後,進入如下界面。
輸入採購組,回車進入如下界面
點擊確認,進入如下界面
這裡為何會自動帶出項目類別TAS,因為FERT001物料主數據銷售視圖2的項目類別組維護為BANS,系統通過BANS帶出TAS,這是配置決定的(具體見如下)
配置路徑:IMG->銷售與分銷->銷售->銷售憑證->銷售憑證項目->分配項目類別
>>繼續前面的操作,雙擊行項目後進入如下圖
這裡為何會自動帶出計劃行類別CS,上面已知道銷售訂單行項目類別為TAS,系統是通過TAS帶出CS的.(具體配置見如下)
配置路徑:IMG->銷售與分銷->銷售->銷售憑證->計劃行->分配計劃行類別
>>繼續前面的操作,點擊保存後,系統會產生第三方銷售訂單,同時產生採購申請,系統左下角提示:「標準訂單14388已保存」
通過VA03查詢此銷售訂單14388
通過ME53N,查看這個採購申請10016017
自動產生採購申請,其中採購申請憑證類型為NB,科目分配類別為1,項目類別為S,總帳科目為51510300,採購組為000
系統是根據什麼產生這些值的?
首先來看採購申請憑證類型NB,科目分配類別為1,項目類別為S(對應下圖5)這三個值是系統根據計劃行類別CS的配置決定(具體配置如下說明)
配置路徑:IMG->銷售與分銷->銷售->銷售憑證->計劃行->定義計劃行類別
採購組為000,是上面創建第三方銷售訂單是輸入的值(具體見上面創建第三方銷售訂單的步驟)
總帳科目:是根據自動過帳配置OBYC中GBB+VAX(科目修改)的配置確定(如下圖)
下面詳細介紹下系統是如何根據上面配置自動帶出總帳科目51510300的,因為上面OBYC配置通過估價修改0001、一般修改VAX和評估級別7920,三個值組合唯一確定了51510300,所以只要了解這三個值來源,就可以了解系統的科目確定邏輯了。
1. 估價修改0001:這個值是通過OMWD配置的值,就是評估分組代碼(如下)
2. 一般修改VAX:上面我們知道採購申請的科目分配類別已指定為1,而1這個值是通過OME9配置的,下面雙擊1查看配置內容,可以看到科目修改為VAX ,這個值就是OBYC對應的一般修改值.
備註:是否要收貨根據實際業務要求進行配置,第三方銷售流程因為供應商直接送貨到客戶,貨物沒有經過公司倉庫,所以一般不需要進行收貨,當收到供應商發票後可直接做發票校驗。
3.評估級別7920:這個值來自物料主數據的會計視圖的評估分類,如下圖
1.3.參照採購申請創建採購訂單(ME21N)
保存後生成採購訂單4500017475
因為此採購訂單設置為不需要收貨,所以確認客戶收到貨,並且供應商送來發票後,可以直接進行發票校驗,如果設置為需要收貨,那麼要先進行MIGO收貨操作,才能進行發票校驗。
1.4.發票校驗(MIRO)
發票校驗和正常一樣,沒有什麼特別。做完發票校驗後,就可以給客戶開發票了
1.5.開銷售發票(VF01)
輸入銷售訂單,按回車進入如下界面
保存後系統左下角提示:「憑證 90038991 已保存」。
這裡需要注意下上圖的開票數量,它時如何帶到發票憑證的?
這是可以通過配置決定發票數量來自採購訂單的收貨數量,還是來自採購訂單發票校驗的數量(注意:這兩個數量在實際業務中有可能是不一樣的).具體配置見如下說明:
IMG->銷售與分銷->開票->開票憑證->維護開票憑證的複製控制
雙擊,進入如下維護界面
選中,雙擊進入如下界面
雙擊進入如下界面
這裡需要注意出具發票數量定義為F和E的差異,這兩者差異在於選擇F表示發票中的數量參照採購訂單發票校驗的數量,選擇E表示發票中的數量參照採購訂單收貨的數量。(可根據實際業務要求進行配置)
1.6.最後可查看下生成的會計憑證(VF03)
2.單獨採購流程前臺操作及其配置說明
2.1.物料主數據維護(MM01/MM02)
同樣首先需要維護物料主數據的「銷售:銷售組織數據2「視圖的項目類別組,但要走單獨採購流程這裡要設置為BANC.
這個值配置步驟和第三方銷售流程一樣(參考前面1.1)
2.2.創建第三方銷售訂單(VA01)
創建銷售訂單步驟和前面一樣,主要差異點如下幾點:
1.銷售訂單的行項目類別為TAB
單獨採購流程帶出的行項目類別為TAB,因為FERT001物料主數據銷售視圖2的項目類別組維護為BANC,系統通過BANC帶出TAB,這是配置決定的(具體見如下說明)
配置路徑:IMG->銷售與分銷->銷售->銷售憑證->銷售憑證項目->分配項目類別
2.銷售訂單的計劃行類別為CB
銷售訂單保存後產生銷售訂單(14389),同時也是產生採購申請(10016018)
單獨採購流程自動帶出計劃行類別CB,上面已知道銷售訂單行項目類別為TAB,系統是通過TAB帶出CB的.(具體配置見如下)
IMG->銷售與分銷->銷售->銷售憑證->計劃行->分配計劃行類別
3.通過銷售訂單生成採購申請的科目分配類別「M」和項目類別「空」
前面已了解採購申請的科目類別和項目類別,系統是根據計劃行類別的配置決定,看看計劃行類別CB的配置,就知道為何這次帶出「M」和"空"
配置路徑 : IMG->銷售與分銷->銷售->銷售憑證->計劃行->定義計劃行類別
2.3.參照採購申請創建採購訂單(ME57/ME21N)
將採購申請轉採購訂單和標準操作沒有什麼差異,轉換方式也有很多種(具體可以參考MM模塊的相關操作指引)
2.4.採購訂單收貨(MIGO)
這一步驟和第三方銷售流程有點差異,因為採購物資要先進公司倉庫,所以一般需要進行收貨操作。可以看下OME9中科目分配類別M的配置。
使用MIGO對採購訂單收貨,需要注意下庫存類型,屬於特殊庫存類型E,這和按訂單生產MTO有點相似。
這裡為何自動帶出特殊庫存標示E,這是由項目類別TAB配置決定的(如下)
配置路徑:IMG->銷售與分銷->銷售->銷售憑證->銷售憑證項目->定義項目類別
採購訂單收貨後還需要進行發票校驗(MIRO),發貨過帳(VL01N),銷售開票(VF01)等操作,這些操作步驟和正常標準流程操作一樣,具體可以參考MM和SD相關指引。
特別聲明:以上純屬個人學習SAP的體會和想法,不代表任何公司,僅可作為學習SAP參考,文中操作演示截圖,來源於SAP軟體,相應著作權歸SAP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