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學《論語》9.10子罕篇——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
【原文】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白話】
孔子看見穿喪服的人、著冠冕禮服的人以及失明的人,若他們來拜見的時候,即使這些人年少,孔子也一定會從坐席上起身;若經過他們身旁時,一定會快步疾行。
【釋詞】
見:第一個「見」是從總體上來說,指看見。
齊衰:即喪服。齊,音zī,縫緝之義。衰,同「縗」,用麻布製成的喪服。《註疏》:「言齊衰,則斬衰從可知也。」錢穆:「緝邊者曰齊衰,以熟麻布為之;不緝邊曰斬衰,以至粗生麻布為之。齊衰服輕,斬衰服重,言齊衰可兼斬衰,言斬衰則不兼齊衰也。」
冕衣裳者:冕,冠也。衣,上服;裳,下服。古人有「上衣下裳」之說。冕衣裳是貴人所著之盛裝,大夫以上之服。《正義》:「春秋時,世卿持位,不嫌有年少已貴仕也。」
瞽者:盲人也。
見之:此「見」字是指來人拜見孔子,而孔子見之。
雖少必作:作,起也。錢穆:「其人來見,雖年少,孔子必自坐而起。」《問辨錄》:「今既謂之『作』,則坐何待言?」
過之必趨:過之,指孔子從其人面前經過。趨,快步疾行。錢穆:「古人以疾行表示敬。」範氏:「聖人之心,哀有喪,尊有爵,矜不成人。」
【先賢精義】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見聖人仁敬之心,隨感而應也。動容周旋,無不中禮,聖德之至也。
《論語註疏》曰:言夫子見此三種之人,雖少,坐則必起,行則必趨。
包鹹曰:此夫子哀有喪,尊在位,恤不成人。
範氏曰:其作與趨,蓋有不期然而然者。
尹氏曰:此聖人之誠心,內外一者也。
龜山楊氏曰:此皆自盡而已,非為人故也。
《論語學案》曰:陸子曰:「墟墓興哀宗廟欽,斯人千古不磨心。」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遇可哀而哀,遇可敬而敬,遇可矜而矜;雖少必作,過之必趨,亦適得乎常心而已。
陳祥道曰:君子以仁存心,故見齊衰者則不忍;以禮存心,故見衣裳者則不慢;以誠存心,故見瞽者則不欺見之。雖少必作,於長者敬之可知矣;過之必趨,於與處者敬之可知矣。見之過之而未必狎,見齊衰雖褻必以貌,見冕與瞽雖狎必變,夫子居鄉之容也。
張栻曰:愛敬生於中而形於外,惟聖人為能有常而無失也。於齊衰,哀有喪也;于冕衣裳,貴達尊也;於瞽者,矜困窮也。推之,則帝王所以治天下之綱要也。
呂柟曰:夫子敬齊衰者、瞽者與冕衣裳者等,緬想其心,堯之不侮鰥寡,舜之不虐無告,文之惠及鰥寡,其揆一也。
錢穆曰:本章又見《鄉黨》篇。聖人心德之盛,愈近愈實,愈細愈密,隨時隨地而流露,有不期然而然者。此誠學者所宜留意。
謝良佐曰:聖人之道,無微顯,無內外,由灑掃應對而上達天道,本末一以貫之。一部《論語》只如此看。
雲門隱者按:聖人只是真心流露而非造作,按禮而行也,而仁在其中矣。
【附錄】
李炳南曰:齊衰是五種喪服中次重的一種。喪服最重的是斬衰。皇疏:「言齊,則斬從可知,而大功不預也。」這裡所舉的齊衰包括斬衰在內。五服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以親疏為差等。
《喪服義疏》曰:斬衰專於三綱,齊衰自三年遞減以至三月,而皆於至親及正尊用之。《論語》兩見齊衰者,舉輕以包重也。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新解》《論語講要》《癸巳論語解》《論語學案》《論語會箋》《論語正義》《論語集釋》《論語全解》《論語集說》《喪服義疏》《四書解義》《問辨錄》。
20180821-0827所學內容卡片
本課完,獲得全套《論語》講義及薦讀資料(「《論語》的文化傳統」系列文章及《孔子家語》等),請關注文化傳統平臺(微信公號:wenhuact)。免費加入線上公益學習社群,和我們一起研修經典,請點擊如下連結:
一起學《論語》課程公告
我們倡導的學習方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而時習;尊重文化道統(薦讀《論語》的文化傳統系列文章);多措並舉,解悟經典,感應聖賢氣質:誦讀原文、抄寫原文、了解基礎字意詞意、領會先賢精義、品味原文並嘗試自己解讀、了解相關故事、旁通相關經典、與學友交流討論、學以致用舉一反三、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日課,就近參加線下活動……
文化傳統是傳統文化背後一以貫之的精神鏈條,即道統
解悟經典,修身治學,內化於心,外化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