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新華網旅遊頻道舉辦的第三期「中國文旅再出發——線上系列主題沙龍活動」暨2019中國地級城市文化創意指數百強榜單發布,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向勇就文化創意指數對發布的這些城市文化的提升有什麼意義和價值、以及怎麼理解文化創意的內涵等話題作了精彩發言。
文化創意指數對發布的這些城市文化的提升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向勇表示,此次數據指數的發布,體現了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從文化創意的核心特點看,一是把文化創意作為一個手段,怎麼能夠賦能傳統產業;二是把文化創意作為一個內容,怎麼能夠變成新的生產資料,轉化成一種新的生產資本;三是是空間上橫向比較。跟兄弟城市或跟經濟水平、資源稟賦、人力資源結構、產業基礎比較,相近的叫做城市戰略組,通過空間上的比較,會讓城市能夠形成你追我趕、彼此互相協同的效應,所以具強烈的有實踐性。
文化創意既作為內容,也是手段,通過創意設計賦能產業,通過文化創意推動城鎮化建設。新文創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軟基建,跟技術生成有關的數據、技術專利標準,以及人的精神需求、內容驅動、價值信念引導有關。
向勇說,效率和成本是工業化時代以來城市運動注重的兩個解決方案。文化創意是後工業社會彌補單一追求城市效率的缺陷的一種發展觀,是從偏物質的思維發展觀轉向以人的生命力需求的發展觀,從成本導向轉向價值導向。
文化是未來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中國很多城市也正在向創意城市轉型。那麼,我們怎麼去理解文化創意的內涵?
「文化創意內涵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以文化創意為價值引領、品質引領。」向勇認為,產業轉型需要融合的思路,把生產優勢、資源稟賦結合起來看,要有一個全面的資源觀,而不是傳統的狹隘的思想。
第一,轉思路,調戰略。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優勢,要從傳統的宏觀思維,經過價值創新和成本創新調整戰略。
第二,調結構,抓內需。產業升級是功能上、內容精神上的變化。通過文化注重創新設計、品牌、內涵的打造,另一方面注重科技建設。從內容這個角度來說,需要科技手段、新材料的支撐,擴內需就是需要新的消費、滿足我們的新消費。
第三,優環境,建生態。文化創意最重要的一個是把物理的環境和軟環境、生態做了一個綜合的優化,也就是說,我們從整個城市文創培養一種創意創新的機制,培養一個創意創新的網,用物理資源、文化資源通過網絡這樣一個非傳統的工業化生產進入到城市。
第四,抓優勢,補短板。通過文化創意找到差異化,其實每個人、每個城市、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魅力,比如精神內核、文化傳承,在抓優勢,補短板上能夠走出一條差異化之路,這對文化創意引領城市文化、城市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