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大愛的濟公,說到濟公的影視角色,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都是遊本昌老師吧。
1985年,遊本昌老師憑著一部《活佛濟公》被全國人民熟知,那一身行頭,那一句「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那一句「嗡嘛呢叭咪吽」,還有包治百病的「伸腿瞪眼丸」,都是我們無法忘記的青春啊。
《活佛濟公》之後,遊本昌老師本應該順風順水大紅大紫,可他卻好像人間蒸發了一般,不再出現。直到20年後,人們才重新看到他的身影。 那麼,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其實這其中故事很簡單,就兩個字「雪藏」。 原來演完《濟公》之後,有有很多導演、製片、領導來找遊本昌老師拍戲,但遊本昌老師全都拒絕了。 為什麼呢?因為「演不了」,甚至有些人等了很久、再三勸說,遊本昌老師還是一句「演不了」。 不過,可不是遊本昌老師耍大牌,而是真演不了。事後,遊本昌老師解釋說過「我的原則不高,及格作就行,只要演出來不挨罵就行」。
遊本昌老師的認真和敬業自然沒話說,演濟公時候,諸如「津津有味」吃起已經發臭的雞腿這樣的事件不在少數。而這些影視劇,自然就是質量奇差、甚至三觀不正,所以遊本昌老師選擇了拒絕。 遊本昌老師認為演員是樹立榜樣的職業,不能因為有錢賺就去演,不會演還去演,把不好的作品給觀眾看,這是不對的。 事實也證明,遊本昌是對的,老師拒絕掉的那些電視劇也全都沒有成功。 因為這些事情,遊本昌老師得罪了太多的導演、製片和領導,導致之後20多年沒有人來找他演出,被行業進行了「潛規則」。 一開始,遊本昌老師還能在劇場進行演出。可1991年時候,劇場給每個演員都下了一個目標:如果沒有賺到足夠的錢,就有可能被掃地出門。 這下遊本昌老師犯難了:「如果到年底沒有完成任務,我是不是什麼戲都得演了?文藝工作者是為觀眾服務,為人民服務,為弘揚真善美服務,什麼時候要為人民幣服務啦?」 如此,遊本昌老師就閒了20多年,很少有演出的機會。
不過,即使沒有任何機會出演,遊本昌老師也沒有太多的失落。不出演的時間裡,遊本昌老師沒有放鬆下來,一直磨鍊自己的心智和演技。 遊本昌老師說過:「是濟公度化了我。濟公,濟的是公,不是濟私,濟公濟公,濟世為公。濟公文化,無我利他。天天為自己的私事而計較,並不是有智慧的人。現代人為名所困、為利所困、為煩惱所困,就是因為太在乎自己的利益,放不下的事太多了。」 這裡補充一下,2009年,遊本昌老師正式剃度出家。而更早,在他6歲時候,就已經拜上海法藏寺興慈法師,法號乘培,皈依佛門。 遊本昌老師還說:「要熱愛自己心中的藝術,為它可以付出生命,但是絕不可以愛藝術中的我,藝術中的自己,愛自己是不行的,是搞不好藝術的。」 這裡,我們手動艾特一下某位猴戲霸王,讓他看看什麼叫做境界。 2011年某天,遊本昌老師做了一件大事。他把家裡房子賣了,為了一部話劇——《弘一法師——最後之勝利》。
為了將話劇拍好,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弘一法師的思想和那些好的東西的宣傳,年近80的遊本昌老師可謂是費盡了心血,他盡心盡力,各種活動都要他來進行,甚至連演員工資都是由他親自發到他們手中。 話劇剛出來的第一年很辛苦,也很沒有名氣。第二年,終於開始有了回升,劇本也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一直到第三年,話劇大獲成功,甚至還出國進行演出,新加坡、義大利、加拿大等等。 這不僅是遊本昌老師的成功,是《弘一法師》的成功,亦是對我國文化的弘揚。 遊本昌老師演弘一法師,一演就演到了現在。從濟公到弘一,86歲的他對於人生、佛學、角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在待人接物上也變得更加隨和有度。
現在的遊本昌老師,依舊非常精神,積極地去了解年輕人的東西,仍舊是不斷改進自己,即便碰到困難也是雲淡風輕。 人生無常,能在無常中保持住自我的人少之又少,遊本昌老師正是其中之一。我們祝願,遊本昌老師身體健康,每天開心,我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