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危重症兒童的救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家醫院兒科的綜合實力。在東莞市,以東莞市人民醫院、東莞市婦幼保健院、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和東莞市兒童醫院為首,四足鼎立,織就了一張兒童危重症救治的網絡。
其中,東莞市人民醫院作為全市公立醫療機構的龍頭,為保障包括眾多兒童在內的全市人民的健康貢獻良多;東莞市婦幼保健院為東莞母嬰健康貢獻突出;東莞市兒童醫院近年來以「溫暖救護,簡約診療」廣受讚譽。
而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則以獨佔東莞兒科領域僅有的兩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而聞名。「兒內科系統所有診療我們基本上都能開展,很多先進治療方法都是我們最先做,然後才在東莞推廣。」該院大兒科主任李薇說。
回顧11年前,34歲的李薇成為大兒科主任。在院領導和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三年內,她帶領的新生兒科、兒科連續申報省臨床重點專科成功。一個科室同時掌管兩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這在東莞醫療界屈指可數。
而李薇的努力,也讓她個人先後獲得「東莞好人」「東莞市勞動模範」「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東莞市醫學領軍人才」等榮譽,每一個閃光時刻都記錄了她在救死扶傷路上走過的足跡,見證了她的日夜奮戰。
「一定要把危重症患兒留住、治好」
12月4日上午,由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主辦的省級繼教項目「新生兒熱點問題診治新進展研討班」通過騰訊會議平臺在線直播。李薇作為組織者,邀請了省內市內知名的兒科專家進行分享,中國新生兒權威、85歲的陳自勵教授也在這個會議上作演講。
李薇帶著團隊,近十年舉辦了十幾期國家級、省級繼續教育學習班,通過舉辦學習班,讓廣大東莞兒科醫生學到更多的前沿知識和先進技術,從而共同提升東莞兒科醫生的整體診療水平,服務更多有需要的孩子。對於東莞兒科醫生而言,這是他們共同的使命。
李薇深知這樣的學習、進修的重要性。1998年,從汕頭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來到東莞,她就一直在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工作。2002年,在其他高年資醫生放棄進修機會之際,她主動申請去廣州市兒童醫院學習重症監護專業一年。
學習回來後,醫院領導給她的任務就是「一定要把危重症患兒留住、治好」。為此,醫院對兒科的發展鼎力支持,要人給人,要設備買設備,為兒科迅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醫院所在的虎門鎮及周邊多個鎮區的危重患兒深獲裨益。
2008年,李薇受聘為兒科副主任;2009年,成為大兒科主任。如此年輕的大主任,在東莞公立醫療機構內也並不多見,足見醫院上下對她的認可。在李薇團隊的努力下,大兒科很快建立了高水平的PICU(兒童重症監護病房)、兒保康復門診、哮喘專科門診。
通宵守著孩子,及時給予處置
李薇至今還記得,「2009年到2012年,那些年我們搶救了好多危重的孩子。」那時,東莞重症手足口病、甲流H1N1患兒多,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是重症患兒的定點收治單位。李薇帶領團隊做好與各部門的調配,構建門診、住院部到監護病房的三道防線。
「僅在2012年,我們就成功救治了170多名重症、危重症患兒。患兒最多的時候,監護病房床位爆滿,10多個孩子同時在搶救,大部分孩子都需要呼吸機支持,本院的兒童呼吸機根本不夠用,要由市衛生局從市人民醫院等單位調配一批過來應急。」李薇說。
那時,李薇團隊的很多人不管白天黑夜都守在病房,隨時進行救治。她更慶幸,「有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兄弟科室的輔助、團隊的合力,還有省裡多位知名專家如廣州市兒童醫院楊思達主任、陶建平主任、周偉主任的傾力相助。」
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兒科團隊取得的成績,得到國家、省、市各級衛生部門的高度肯定。從當時的國家衛生部到省衛生廳、市衛生局的專家都曾到該院視察、指導工作,專家們都由衷地為他們點讚。而患者家屬的喜極而泣的感激更是對醫護人員最好的褒獎。
如今,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新生兒科有60多張病床,常年是住滿的,基本上都是本院和周邊各醫院的重症、危重症新生兒;兒內科90多張病床也常常不夠用。大兒科160多名醫護人員常常加班加點,為守護所在片區兒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默默付出。
星光不負趕路人。「我們危重症新生兒的收治量,目前僅次於東莞市婦幼保健院。我們兒科每年大概收治8000多個患兒,32萬多人次的門診量。除了新生兒的ECMO未開展治療外,兒內科系統所有的診療技術我們基本上都能開展,對危重症新生兒、極低出生體重兒的救治能力更是處在全市領先地位。」李薇說。
獨佔東莞兒科兩個省重點專科
對李薇和她團隊救治能力的認可,一方面來自患者家屬的口碑,一方面是省、市專家的肯定。2011年,李薇帶領的新生兒科獲評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2012年,兒內科也獲評省臨床重點專科。這是迄今為止東莞兒科領域僅有的兩個省臨床重點專科。
這與耄耋之年仍堅守臨床一線陳自勵教授精心指導關係密切。2010年元旦,中國新生兒權威陳自勵教授受聘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成為該院兒科發展的「定海神針」。他卓越的眼光,嚴苛的要求,使年輕的李薇和團隊在成長的關鍵期獲得了最好的教益。
陳自勵教授對李薇期許很高,他為李薇的每一點進步而欣喜。但他還有更高的要求,「我也希望自己能多工作幾年,多培養他們幾年,但我年紀已經這麼大了,哪天說走就走了,我也沒有辦法!」有生之年,他最盼望見到的是李薇的團隊能走向省內甚至國內領先。
李薇一直在努力,她深知這條路異常艱難。「那時申報省臨床重點專科,我覺得是因為自己年輕敢闖,初生牛犢不怕虎,條件符合就想試試看,連續兩年兩個專科申報成功,我們都非常高興。但也深知自己的不足,我會繼續努力的。」李薇說。
近年來,眾多醫院的兒科都迎來了飛躍式地發展,在東莞市內,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的發展非常亮眼,廣州、深圳等地醫院兒科的發展更為突出。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兒科、新生兒科如何繼續保持優勢,對李薇和她的團隊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心心念念的只有:往前走,一直走
選擇了從醫,便是選擇了終生努力。即便是在成為兒科大主任後,李薇仍在不斷學習,讀在職碩士研究生,參加EMBA課程學習,去香港進修等等。在她的引領下,她的團隊成員也在不斷自我提升,不斷進步,他們在臨床診療的同時,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這樣有力的引領者,看上去似乎應該是個女強人。但李薇說,「在我身邊的人都知道,我只是一個柔柔弱弱的人」。醫護人員眼中:李薇是工作狂,對工作要求嚴格,精益求精;但她關心同事勝過自己,她是同事們的「薇姐」,是同甘共苦的知心人。
李薇的丈夫霍志成,跟她是大學同班同學;如今,霍志成是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心內科副主任。為了支持妻子的工作,他犧牲了自己很多的時間,肩負起了照顧家庭的重任。夫妻倆在一個醫院,為了同一個目標,共同奮鬥,這樣的夫妻檔在他們醫院還不少。
從2018年開始,李薇在擔任大兒科主任的同時,兼任新生兒科主任,新生兒科的發展是她的工作重心。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新生兒科現有的60張床位已經無法滿足需求,醫院有計劃擴大新生兒科,屆時床位數可能會增加到80張,這將又是一個嶄新的起點。
如何把兒科的診療做得更加深入,如何開展更多更高精尖的技術,如何增進國際學術交流,如何造就一支更為強大的專業技術隊伍……這些都是李薇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她也有偶爾疲憊的一刻,但更多的時候,她心心念念的只有:往前走,一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