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慈禧太后,我們對其的映像大都是一個執掌了近半個世紀晚清政權的政治家。一個陰謀家,賣國者,一個狠毒且冰冷的婦人。但我們忘記了,慈禧是憑藉什麼執掌政權的。是憑藉著她后妃的身份,以及其皇帝生母的身份,才有了掌權的機會的。
慈禧,是鹹豐帝的妃子,是葉赫那拉氏孝欽顯皇后;是同治帝的生母,是慈禧太后。是憑藉著這一級一級的關係,一級一級的地位,才有機會成為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政治人物的。
雖說史書上說清朝皇帝挑妃子看的不是美貌,而是德容工行,是血統。但若真的不堪美貌的話,皇太極就不會有海蘭珠貌美受寵的記載了,乾隆帝也不會有那個傳說中的"香妃"在史書上留名了。
而慈禧能夠獲得鹹豐帝的喜愛,並成功誕下子嗣,容貌不說多好,至少也不會太差。而就算說年輕的葉赫那拉氏是美人,也不過分的。德齡公主曾經這樣描述慈禧太后:
「太后當伊在妙齡時,真是一位風姿綽約、明媚鮮明的少女,這是宮中人所時常稱道的;就是伊在漸漸給年華所排擠,入於老境之後,也還依舊保留著好幾分動人的姿色咧!」
而一位英國的軍官埃德蒙·拜克豪斯也寫下了一本書——《滿洲的衰落》。其書中不但記載了這位軍官與太后有過一段長達六年的情人關係,還對慈禧的容貌大家讚賞。而他與太后的那段情人關係,發生在軍官29歲,而慈禧已經63歲的情況下。
由此可見,慈禧太后的容貌之甚,即使年老也有人拜倒在她的旗服之下。而這位軍官是在回國之後寫下的這本書,書中的溢美之詞也不見的是假的。而不光如此,美國的畫家凱薩琳卡爾也曾公開表示對慈禧美貌的稱讚。
畫家凱薩琳稱慈禧太后即使已經60餘歲,看起來卻僅僅只有30餘歲。而另一位畫家華士·胡博也對友人談起過慈禧太后,話語間充滿了對美的深深迷戀。而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是不會有外國人刻意去恭維太后的。說其美,其就是真的美。
從《宮女談往錄》中慈禧太后貼身宮女的回憶中來看,慈禧太后本也是一個愛美的女人。她本就十分在意自己的容顏,又因位高權重,她也可以享受到最高程度的保養。各種滋補的佳品以及和保養用的護膚之物,也是不勝枚舉。
那麼說到這麼多, 慈禧太后年輕時到底有多美,大家應該也有了一個明確的認知。因為圖片都被放在了文章中,這是現代社會通過數字還原技術還原出的慈禧年輕照片,老太后美的讓人移不開眼睛。
只是因為滿族特有的長馬臉,讓老太后的顏值稍稍打了一點折扣。可在滿人中,慈禧太后算得上是「第一美人」了吧。至於其他的照片為何都那麼不盡人意,我想是一位慈禧在拍照時期不願意用光有關。
因為光打在臉上,很容易就讓人感覺是「陰陽臉」。而老太后比較忌諱這個事情,而實際上這個忌諱,在很久之前就有了。康乾盛世的時期,西方的宮廷畫師為宮中之人畫像的時候,也嚴禁用光。於是到了慈禧太后這一代,拍照還不用光,就顯得照片中的人物顯現老態,還怪怪的了。
更多關於慈禧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沒有她的貼身宮女來得清楚。宮內稱呼她的貼身宮女為榮兒,慈禧呼她「榮」,13歲進宮的她隨侍慈禧前後長達8年之久。18歲由慈禧指婚,賜給一個太監,隨著時事動蕩,她的生活也顛沛流離,愈加悽慘,她極不願意談起往事。
隨後出於對作者的好感和信任,才斷斷續續道出了當年宮中生活的點點滴滴,有宮女的生活細節,慈禧老佛爺的起居,光緒皇帝鮮為人所知的佚事,以及太監做人的羞辱和煎熬等等。進而形成了這一本《宮女談往錄》,其中記載的內容大多是正史不載,野史難尋的記錄,具有對正史作補充和詮釋的價值,並極具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