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飛行超60億公裡!日本「隼鳥二號」採礦歸來 將攜小行星塵埃返回...

2020-12-09 前瞻網

6年飛行超60億公裡!日本「隼鳥二號」採礦歸來 將攜小行星塵埃返回地球

 Evelyn Zhang • 2020-12-06 11:45:45 來源:前瞻網 E2311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在其突破性任務開始6年零3天後,日本宇宙飛船「隼鳥二號」(Hayabusa 2)將帶著一個載有原始小行星碎片的太空艙返回地球,預計將在澳大利亞伍梅拉一個人煙稀少的偏遠地區著陸。

這些碎片被視作珍貴的研究資源——科學家相信,它們將有助於揭示太陽系的形成和生命的起源。

到周日凌晨到達南澳大利亞烏梅拉(Woomera)上空時,探測器將完成約60億公裡(37億英裡)的往返飛行,其中包括在一顆移動的小行星表面短暫停留了兩次。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無人飛船將從大約22萬公裡(136700英裡)的高度開始釋放太空艙。

周日的行動將標誌著總價值300億日元(2.15億英鎊)的「隼鳥二號」任務的高潮。

2014年12月,「隼鳥二號」在位於日本西南部的谷名島航天中心發射成功。

2018年6月,探測器在繞太陽運行了3年多的橢圓形軌道飛行32億公裡後,到達了小行星上方的靜止位置。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龍宮」(Ryugu),得名於日本童話中的海底龍宮。

該任務的幾個關鍵階段之一是在去年2月,當時它短暫地降落在「龍宮」(Ryugu)小行星上,並向其表面發射了一個微小的鉭球,以激起灰塵進行收集,然後彈回原地。

5個月後,它第二次著陸,收集了這顆46億年前的小行星表面下的巖石碎片和土壤,這還是世界上第一次有航天機構完成了這一點。

Jaxa認為,這些地表下的樣本中含有碳和有機物,它們受到了空間輻射和其他環境因素的保護,處於與太陽系形成時相同的狀態。

Jaxa「隼鳥二號」項目負責人吉川誠(Makoto Yoshikawa)表示,科學家們對分析琉球樣品中的有機物質特別感興趣。「有機物質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但我們仍然不知道它們來自哪裡。」「我們希望通過分析隼鳥二號帶回的有機物質的細節,找到關於地球生命起源的線索。」

「隼鳥二號」確實成功地從琉球採集了樣本。至少0.1克,或者少於1盎司的1/280盎司,就可以宣布成功。但科學家們希望能有幾克那麼多。

周日早些時候,在隔熱罩的保護下,返回艙將在距離地球120公裡(75英裡)處重新進入大氣層時短暫變成火球。在離地面大約10公裡的地方,一個降落傘將會打開,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太空艙將會發出信號,然後表明它在地面上的位置。

上個月抵達烏梅拉的Jaxa專家,已經在幾個地方安裝了接收信號的碟形衛星天線,同時還準備了一架海上雷達、無人機和直升機來協助搜索和回收這個直徑40釐米(15英寸)的鍋形太空艙。而澳大利亞航天局和國防部將隨時待命,以協助搜索和回收任務。

Makoto Yoshikawa表示,如果沒有當地的幫助,搜尋這個直徑只有40釐米的太空艙「將會非常困難」。

此次探索的目的是揭示太陽系的早期歷史,並可能提供有關地球生命起源的線索。然而,「隼鳥二號」的工作還沒有完成。在釋放太空艙後,它將前往另一個遙遠的小行星1998KY26,這一任務預計將持續10年。

而在「隼鳥二號」帶著世界上第一個小行星地表樣本返回地球的幾周前,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號(OSIRIS-REx)宇宙飛船成功地採集了小行星「本努」(Bennu)的地表樣本。另外中國本周宣布,其月球著陸器收集了地下樣本,並將其密封在太空飛行器內,準備返回地球。與此同時,空間發展中國家在這項任務上展開競爭。

編譯/前瞻高端裝備研究組

參考來源: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dec/04/japan-hayabusa2-asteroid-dust-ryugu

https://www.nytimes.com/2020/12/05/science/japan-asteroid-hayabusa2-woomera.html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dec/05/japans-hayabusa2-sends-capsule-carrying-asteroid-samples-towards-earth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日本沸騰了!隼鳥二號送回了古老行星上的樣本,或與生命起源有關
    日本航空航天探索機構(JAXA)表示,周六下午,太空艙成功地從22萬公裡(136700英裡)外分離,這是一次具有挑戰性的操作,需要精確地控制。這個太空艙將於周日降落在澳大利亞伍梅拉一個人煙稀少的偏遠地區。隼鳥二號在一年前離開了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1.8億英裡)的小行星「Ryugu」。
  • 日本隼鳥探測器之謎,52億公裡外小行星採樣,返回艙驚現人造物
    不過,地球上這麼多的國家,對太空有興趣的也不止我們中國,日本科學家也對太空抱有很大的興趣。日本隼鳥探測器之謎,52億公裡外小行星採樣,返回艙驚現人造物。說起日本這個國家,很多人可能還不了解,日本的航天科技水平一點不低,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優於中國,只是,他們過度依賴別國技術支援,自己只發展其中一項,走的是偏科路線。
  • 中日航天探測器採樣返回,嫦娥五號技術難度不如日本隼鳥二號?
    根據國家航天局的消息,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上升器對接樣品物質轉交過程中不過,就在嫦娥五號緊鑼密鼓準備返航的同時,據媒體報導,12月6日凌晨1: 47到1: 57,在離開地球6年之後,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返回艙帶著原始小行星採樣物質,成功降落在澳大利亞內陸地區。目前,日方已經取回樣本並正在進行分析。
  • 飛在彗尾中,人類首艘採礦飛船先後遭遇三個天體,發現7粒塵埃
    在2020年最後一個月裡,日本隼鳥2號飛船帶著珍貴小行星樣品成功返回了地球,完成了一次難度較大的太空採礦任務,消息傳遍全世界,人們很好奇,有人問會不會帶回病毒?有人說日本技術太牛了,還有人說我們即將迎來太空採礦時代。
  • 6年飛行60億公裡,攜帶至少100毫克珍貴礦石將著陸地球了
    6年60億公裡,日本隼鳥2號在2014年的時候,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升空,經過了5年的時間,在2019年的時候先後兩次成功著落小行星「龍宮」表面,並且先後兩次成功將小行星「龍宮」地表下的巖石標本採集到,這可以說是非常具有價值的樣本,因為全球科學家們都非常期待這一份樣本,按照科學家們的推遲,小行星「龍宮」的樣本,能夠幫助我們揭開太陽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等謎題
  • 日本能去小行星採樣,為何不能登陸月球?核心技術十七年無法攻克
    比如這種論調:日本科技實力不是吹的,本次探測器飛行了52億公裡!準確找到並登陸小行星,比登月更難…… 這種基於幻想與人為加工的論調曾長期大行其道,然而隨著大眾綜合科學素養的提升,類似言論已經很難有多大市場。
  • 日本隼鳥二號與我國嫦娥五號分別採樣回地球,兩者有何特別之處?
    因為本月中國與日本都將從太空中採集樣本返回地球;而這兩項任務在科學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恰恰能證明中國與日本的太空探索能力。但如此說來中國與日本的太空探索技術就應該在一個水平上?事實真是如此嗎?當然日本隼鳥二號與我國嫦娥五號的採樣任務,都是一項偉大的壯舉。對未來人類探索更為廣闊的宇宙有著重要的意義。
  • 飛37億公裡,取45億年前60克超古老物質,NASA獲得歷史性突破!
    ,將在2023年把它送回地球。)主持研發,總耗資8億美元,是NASA繼木星朱諾號和冥王星新視野號後的第三個行星科學任務。 到今天(10月21日)為止,冥王號已經飛行了37億公裡,目前距地球3.3億公裡,發射或接收信號單邊就需要18分鐘。
  • 日本飛船從數億公裡外拉回樣品,眼前一幕意外,礦石中夾有異物
    在過去的一年中,大家時常談論那些先進的太空飛行器,有中國製造的,有美國製造的,也有日本製造的,不過談論得最多的不是我國嫦娥5號,就是日本隼鳥2號,隼鳥2號可以說是創造了新的航天史,實現了小行星採礦的美好願望。
  • 飛行225億公裡,旅行者1號最後拍攝的照片,為什麼讓人深思?
    為了更深入的探索宇宙,人類向太空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截止到目前為止,距離我們地球最遠的一個探測器是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已經超過225億公裡。 對此很多人都很好奇在旅行者1號的43年飛行時間內,為地球傳回了無數張精彩的照片,做出不不少的貢獻,為什麼是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讓人類感到深思呢?
  • 隼鳥二號探測器揭示小行星Ryugu曾與太陽密切接觸
    本文轉自【cnBeta.COM】;日本向小行星龍宮(Ryugu)發射的隼鳥二號(Hayabusa 2)探測器正在帶著樣本返回地球,但研究團隊並沒有在這段時間裡閒下心來,甚至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秘密。2014 年發射升空的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已經取得了許多矚目的成就,在耗費了數年的時間後,其順利地攔截了名為「龍宮」(Ryugu)的小行星。 目前該探測器正在攜帶大量樣品返回地球的路上,一旦科學家們獲得小行星巖石樣本,便可得出大量新奇的發現。
  • 日本能小行星採樣,卻不能登陸月球?核心技術十七年無法超越中國
    2020年12月6日凌晨3點,隼鳥二號回收艙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區!2020年的首場採樣返回大戲落幕,和中國從月球上採樣返回不一樣,隼鳥二號是從數億千米外的龍宮小行星採樣返回的!為什麼近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不去,卻要跑到數億千米外小行星採樣,日本的技術真的比中國好嗎!小行星採樣到底有多難?
  • 離家超1億公裡!
    離家超1億公裡!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超4億公裡!中外火星三兄弟預計2月10號前後...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圖/國家航天局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
  • 返回地球前,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都做了哪些事?
    北京時間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著陸。該回收艙攜帶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微量塵埃和巖石樣本,JAXA將對其展開後續研究。小行星常被用於專指太陽系內非彗星的小天體,一般被認為是由太陽系形成時期的微行星演變而來,是至今發現數量最多的太陽系天體。
  • 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樣本返回任務成功,這就是小行星表面上的土壤
    12月24日,這張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提供的照片為我們展示了由隼鳥2號帶回的返回艙內看到的土壤樣本,這是在C室的小行星樣本。日本宇航局科學家表示,除了上周在A室看到的的黑色土壤樣本外,他們還在C室發現了更多從隼鳥2號飛船上收集並帶回的小行星土壤樣本,這提高了他們找到太陽系起源線索的希望。 這位科學家具體解釋道:「大小差異表明小行星上基巖的硬度不同。一種可能是,第二次著陸的地方是一塊堅硬的基巖,較大的顆粒破碎而進入了C室。」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和隼鳥二號小行星採樣,哪個技術更強、難度大?
    中國「嫦娥五號」奔月挖土和日本「隼鳥2號」採樣返回,是2020年尾聲、世界上備受關注的重大航天任務。其中日本隼鳥2號已完成6年任務並且於12月6日凌晨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而嫦娥五號也早已挖土成功,並按原計劃將2公斤月球土特產帶回地球。
  • 當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60億公裡時,拍下了這張震驚全世界的照片
    於是,美國航天局(NASA)於1977年向太空中發射了迄今為止發射時間最長,距離地球最遠的宇宙探測器旅行者1號。直到今天,旅行者1號仍是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沒有之一,它目前距離地球的距離約222億公裡,已經飛掠冥王星軌道,這意味著它已經飛出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外圍的行星軌道,再向外飛行便是外太陽系的柯伊伯帶以及奧爾特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