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飛船從數億公裡外拉回樣品,眼前一幕意外,礦石中夾有異物

2021-01-18 有趣探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過去的一年中,大家時常談論那些先進的太空飛行器,有中國製造的,有美國製造的,也有日本製造的,不過談論得最多的不是我國嫦娥5號,就是日本隼鳥2號,隼鳥2號可以說是創造了新的航天史,實現了小行星採礦的美好願望。

從發射升空到追逐小行星,從完美取樣再到返回地球,日本隼鳥2號飛船總共用了6年時間,飛行了53.2億公裡,終於將小行星樣品從數億公裡處拉回了地球,在打開樣品艙那一刻,日本專家幾乎激動要哭了,多個直徑超過5毫米的黑色顆粒物露了出來。

收集器C室內發現異物

然而當專家打開樣品艙內收集器C室時,眼前的一幕讓所有科學家感到十分意外,黑色的小行星礦石中間竟然夾著一個異物,一團反射著銀色光芒的物質,類似我們通常用來包裹美食然後烹飪的鋁箔紙。什麼?小行星樣品中有人造物?

從照片上看,異物皺巴巴的,似乎經過了碰撞和揉搓,長度超過5毫米。看到收集器內的這團異物,相信每個人腦海裡第一時間蹦出一個疑問,它究竟來自哪裡?要知道隼鳥2號在3億公裡外採樣結束後就密封了樣品艙,別說是物質,就連氣體分子都無法進去。回到地面後,樣品艙被24小時監控守護,連蒼蠅都無法接近。

異物的來源

這就很奇怪了,一絲不祥的預感閃過腦海,難道說外星文明真的存在,並對太陽系一部分小行星進行了採樣研究,並不小心留下了異物?不能再往下想了,畢竟這是一件沒有證據的事情。

我們再來分析分析,異物會是人造物嗎?會不會有可能是太空飛行器掉落了一片封裝用的錫箔紙,飄了數億公裡後被小行星吸了過去。當然,最有可能的一種情況是,該異物來自隼鳥2號飛船。

JAXA公開的採樣視頻大家也看見了,雖然採樣的詳細過程大家不是很清楚,但是在隼鳥2號採集頭觸碰小行星表面,隨後提起的那一刻,碎石橫飛,場面好不壯觀,或許一片錫箔紙被碎石趁機刮掉,最後被吸入採集器內部。

或許還有一種情況,隼鳥2號在發射之前,這片異常就已經存在於採集器內部,只不過重量很小,而沒有被發現,然後它一直陪伴著隼鳥2號飛行,旅行了53.2億公裡,最後又回到了地球。

日本JAXA專家對此事非常重視,在JAXA公開的小行星樣品圖片旁邊寫道:確認了類似人造物的物質,目前正在調查中。相信要不了多久,日本JAXA就要公布調查結果了,以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非常成功的小行星採樣

從日本JAXA展示的照片來看,隼鳥2號的這次小行星採集是非常成功的,之前計劃採樣數量約1克,結果隼鳥2號採集器打開後,在A和C室中都發現許多大於一毫米的碎片,甚至最大的不超過13毫米。

隼鳥2號的姐妹飛船隼鳥號在2005年對小行星糸川採樣,由於多次出現故障,結果採集器是空的,只發現了1500粒比頭髮絲直徑還小的顆粒,重量連0.0001克都不到。

隼鳥2號與地球短暫邂逅後,現在又在離地球而去,因為它要飛向新目標,探索另一顆近地小行星,JAXA公布實時數據顯示,隼鳥2號以每秒5公裡以上相對速度遠離地球,太陽的相對速度達到每秒31.22公裡,現在與地球距離已超過1000萬公裡。

相關焦點

  • 飛在彗尾中,人類首艘採礦飛船先後遭遇三個天體,發現7粒塵埃
    在2020年最後一個月裡,日本隼鳥2號飛船帶著珍貴小行星樣品成功返回了地球,完成了一次難度較大的太空採礦任務,消息傳遍全世界,人們很好奇,有人問會不會帶回病毒?有人說日本技術太牛了,還有人說我們即將迎來太空採礦時代。
  • 新視野號傳回清晰圖像,65億公裡外小天體長這樣
    號(New Horizons)宇宙飛船,以每秒14.3公裡飛越而過時,拍下了人類迄今探索過的最遙遠世界的物體——雙瓣形狀巖石(Ultima Thule)的圖像。在這樣的速度下對Ultima Thule進行高解析度的拍攝,並不具備最佳條件。儘管如此,美國宇航局的團隊還是通過「新視野」號飛船傳回了Ultima Thule的圖片。
  • 6年飛行60億公裡,攜帶至少100毫克珍貴礦石將著陸地球了
    所以日本的航天實力不可小覷,當然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會問一個問題,日本有這麼強的實力,為何不上月球,其實不同的天體探索,所要求的技術不一樣,所以也不能說日本肯定就有能力上月球,這完全是兩碼事情。6年60億公裡,日本隼鳥2號在2014年的時候,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升空,經過了5年的時間,在2019年的時候先後兩次成功著落小行星「龍宮」表面,並且先後兩次成功將小行星「龍宮」地表下的巖石標本採集到,這可以說是非常具有價值的樣本,因為全球科學家們都非常期待這一份樣本,按照科學家們的推遲,小行星「龍宮」的樣本,能夠幫助我們揭開太陽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等謎題
  • 看,那38萬公裡外的中國紅
    從月面起飛算起,經過約6分鐘250公裡的飛行後,上升器進入交會對接初始軌道,與闊別數日的「返地戰隊」匯合,齊心協力把「土」特產帶回家。 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核心關鍵環節之一,綜合運用兩種「挖土」模式 從12月1日23點11分著陸月球,到12月3日23點10分從月面點火起飛,近48小時,時間不長不短。
  • 飛37億公裡,取45億年前60克超古老物質,NASA獲得歷史性突破!
    ,將在2023年把它送回地球。 到今天(10月21日)為止,冥王號已經飛行了37億公裡,目前距地球3.3億公裡,發射或接收信號單邊就需要18分鐘。 這個「觸地復飛」的動作最終得以完美完成,18點12分,科學家們宣布:觸地得分,採樣正進行中! 幾秒鐘後,科學家們確認飛船已離開本努,宣布:樣品收集完成,發動機已點火後退。
  • 65億公裡外發現「太空雪人」,那究竟是什麼?
    除了冥王星之外,天文學家還在柯伊伯帶中發現了鳥神星、妊神星等矮行星。但柯伊伯帶遠離太陽,也遠離地球,我們目前對於這個遙遠的地方知之甚少。柯伊伯帶中隱藏著太陽系形成的信息,為此,NASA讓新地平線號繼續在柯伊伯帶中開展探測任務,了解這個神秘的遙遠世界。
  • 14億公裡之外,飛船從太空傳回一張照片,為何專家看後失去笑容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有了通向遙遠地方的「動力」,由此對外太空的探索也愈發頻繁。而隨著人類了解太空的手段越來越多,如各種探測儀器、飛船的研發,對太空的認知越來越全面。生命不息探索不止,人類開始探索其他星球,然而飛船從14億公裡外的太空傳來的一張照片,卻讓專家看後笑容漸失。在太陽系中,土星是第二大氣態星球,體積僅次於木星。
  • 旅行者1號在227億公裡外發現,一大團物質從太陽系衝出,是什麼?
    上個世紀70年代,當美國發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的時候,人們就在思考,太陽系外的星際介質中到底有什麼,是否和我們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場景一樣呢?耗資十幾億美金的姐妹飛船能否給我們帶來新發現?很多人很是期待。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人類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 6年飛行超60億公裡!日本「隼鳥二號」採礦歸來 將攜小行星塵埃返回...
    6年飛行超60億公裡!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無人飛船將從大約22萬公裡(136700英裡)的高度開始釋放太空艙。周日的行動將標誌著總價值300億日元(2.15億英鎊)的「隼鳥二號」任務的高潮。2014年12月,「隼鳥二號」在位於日本西南部的谷名島航天中心發射成功。
  • 14億公裡外,飛船從太空傳回一張新照片,專家看後為何失去笑容
    科學技術在近代得到了飛速發展,幾十年前的科幻作者對未來做出了一些預測,有一些他們猜對了,但是有一些卻猜錯了。《太空將來時》一書中寫道,阿瑟·克拉克「曾預測美蘇航天員會在2010年聯合探測木星系統。」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一直到現在,人類也從未踏足月球之外的其他星球。
  • 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照片公布 38萬公裡外的中國紅
    (國家航天局供圖 國家天文臺提供技術支持)     38萬公裡外,一抹「中國紅」振奮人心。 月面白天溫度超過100攝氏度,嫦娥五號經受住了高溫考驗,克服了測控、光照、電源等方面的條件約束,依託全新研製的地外天體樣品採集機構,順利完成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任務。     萬千準備確保萬無一失。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一文讀懂你關心的六大問題
    返回器從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飛往地球的過程中,相當於從38萬公裡的高度「掉」向地球,來到地球附近的時候,其速度已接近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11.2公裡每秒)!我們知道,此前我國神舟飛船是在近地軌道上圍繞地球運動,其速度接近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7.9公裡每秒)。
  • 5月7日,223億千米外「航海家」送回字符、數字和英文
    現在,旅行者1號向黃道面上方行駛,距離太陽約223.18億千米,而旅行者2號向黃道面下方行駛,距離太陽約185.19億千米。儘管旅行者1號已經創造了新紀錄,成為有史以來最遙遠人造物,但是現在還以16.9995千米每秒速度向外飛行,每分每秒都在更新記錄。
  • 日本隼鳥探測器之謎,52億公裡外小行星採樣,返回艙驚現人造物
    月亮不是終點,只是我們人類探索宇宙進程中的一個起點,我們連短距離太空航行都沒做到,長徵路還遠著呢。不過,地球上這麼多的國家,對太空有興趣的也不止我們中國,日本科學家也對太空抱有很大的興趣。日本隼鳥探測器之謎,52億公裡外小行星採樣,返回艙驚現人造物。
  • 14億公裡外,飛船從太空傳回一張「照片」,專家看後為何失去笑容
    一、土星往事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土星就身處其中,雖然和我們地球一樣同屬一個系列,人類對於土星的認知卻很晚。大約是在400年前,伽利略前輩在觀察星空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了一個長著兩個耳朵的特殊星星,從那時候開始,人類開始關注這顆特殊的行星。
  • 38萬公裡外的親密「牽手」 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版)  核心閱讀  12月6日凌晨,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所以,嫦娥五號採用的停控加抓取的方式,就是在軌返組合體追上上升器並以相同速度飛行過程中,從後面「伸手」牽過上升器之後拉緊,實現對接。這個過程中,軌返組合體稍有不慎就會將身姿輕盈的上升器撞飛。這需要軌返組合體對於速度、位置和微重力環境、熱環境都有極為細緻的把握,用極高的控制精度來保證任務完成。
  • 嫦娥五號打著水漂回家,捎回月球土特產,還把「玉兔」帶回來了
    而經過不懈的努力,在2003年的10月15日,我們乘坐自己的飛船遨遊天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想變成現實。而今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標誌著中國航天又向前邁出一大步。 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回」這一步的主任務,成功實現了月球表面採樣返回,既是收官之作,更是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