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8日訊 日前,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中翰盛泰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員工張晨晨舒舒服服地坐上「臨平北站—創新創業園」公交專線,她說:「以前下了車至少要走20分鐘才能到公司,現在一趟車就能直達了。」
同一時間,在餘杭區東湖街道北沙社區,居民徐師傅正在千萬加菜市場買菜。「只需將選購好的菜品放在智能電子秤上,再用手機支付就好了。」他說:「又方便又衛生。」
工作便利,生活便捷,這是餘杭「區街一體化發展」釋放的紅利。國家級的杭州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孕育著老闆電器、貝達藥業、春風動力、運達風電等一大批行業龍頭企業。同時,這裡也是餘杭最「年輕」的鎮街東湖街道的轄區管理範圍,管理著43個社區35萬人口的社會事業。
「推進區街一體化發展,有利於搞活開發區運行體制,還能拓展街道發展空間。」東湖街道黨工委書記華東說。
這兩年,餘杭開發區產業發展全面提速,東湖街道老城改造全面提升,產城融合全面加快……這片76.94平方公裡區域變化的點點滴滴,都透射在了當地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裡。
今年,餘杭計劃實施涉及基礎設施、公共民生及產業創新等多方面的區街一體化重點工程32項,總投資額超過7.8億元。同時,正在謀劃中的9平方公裡核心區項目也將進一步推動餘杭城東園區產業集群化和城市建設現代化。
從「建區」到「造城」,餘杭以黨建為引領,在優勢處增發,將短板補齊,讓「產業區」與「城市區」更為相融。這也是餘杭在杭州深入推進美麗中國樣本建設、打造全國宜居城市建設重要樣板之中,提升城市體系地位的一項創新之舉。
當前的杭州,正處於城市能級的蝶變期、數字經濟賦能的迭代期、破除傳統路徑依賴的陣痛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攻堅期、人民幸福感持續提升的考驗期。「五期」疊加之下,餘杭正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筆、大氣魄、大動作翻開了「區街一體化」發展的新篇章,以餘杭開發區和東湖街道相融為試點,實現產業開發區與城市功能區的融合發展,重塑未來城市新面貌。
近年來,街道將黨建工作優勢轉化為事業發展動力,延伸到城市建設的「神經末梢」,把綠色城市、民生為本等理念融入城鎮化建設中,打造產業、商貿、居住、生態、公共配套比例結構合理、定位清晰的產城融合發展空間布局。同時,成立首屆鄉賢聯誼大會,開展鄉賢人才「回歸工程」,激發鄉賢參與家鄉建設的活力,進一步密切軍政企「三方共建」,實現「產」「城」「人」融合發展。
踩著區街一體化發展的激越鼓點,餘杭把「產城融合」作為推動發展的關鍵一招,實現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推動產業轉型、動能轉型、功能轉型、生態轉型、空間轉型,在科技創新、人才引育、產業升級、公共服務、旅遊休閒等方面實現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