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成長企業 100 強」是創業邦年度最重要評選榜單,旨在發現新時代浪潮下中國企業的創新力量,尋找有潛力的未來行業領導者。自 2009 年以來,已有累計 1000 家企業成功入圍 " 中國創新成長企業 100 強 " 榜單,超過 70 家企業有 IPO 記錄,近 50 家企業晉級為獨角獸企業。
今年,秦寶星的工作節奏明顯加快了,原本還能放鬆放鬆的周末時間也被擠沒了。
但這是一個好的兆頭,這意味著自己 2018 年以 CTO 身份加入的高仙機器人公司,整體都在邁向一個新的臺階。他見證了團隊從 100 多人到 500 多人,貫穿了研發、產品、交付、售後全流程,又在近兩年快速完成 B、B+ 輪兩輪大額融資,入股的投資方也增加到了 10 多家。
其中連續 3 輪下注的藍馳創投董事總經理曹巍的一句評價代表了現階段的高仙:在智能清潔這一細分市場已經率先跑通產品和商業閉環。而接下來,秦寶星和團隊要忙的就是不斷的技術打磨和探索規模化落地。
01 從 " 一橫 " 到 " 一橫一縱 "
現階段,秦寶星將公司業務形象總結為" 一橫一縱 ":一橫就是把核心技術—— SLAM 導航方案賦能出去,可以讓客戶在安防、巡檢、樓宇配送各個方面,使其機器人具有感知能力、導航能力;一縱是在商用清潔機器人領域針對室內外各種場景研發不同的機器人產品,深度浸入行業。
事實上,早期的高仙還只有這 " 一橫 "。創始人程昊天從英國劍橋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碩士後,回國加入世博協調局做了 " 海寶機器人 " 項目,後來代理協作機器人產品 " 優渥機器人 "。
這段經歷讓他意識到機器人相關的 SLAM 技術具有不錯的市場前景,因此創辦高仙機器人,專為行業內提供 SLAM 解決方案。
2015 年,某新加坡海外客戶提出清潔機器人的需求,高仙在傳統的駕駛式洗地機上進行改造。但體態笨重、汙水殘留無法回收、機身通過性不好等諸多痛點逐步顯現,能否讓機器人變得更實用?高仙決定從軟體研發、硬體選型,到整機研製同時抓起,深入探索。
相比配送、安防等機器人,清潔的需求更為廣泛和剛需,對於以產品和技術為根本的高仙來說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但當時處在服務機器人行業早期,產業鏈配套都非常不成熟,單說核心的雷射雷達傳感器,就只能採用國外產品,成本達 2 萬元左右。
" 用戶只知道有需求,但誰也不知道真正解決用戶需求的產品形態什麼樣。" 加上創新性產品前期量小的原因上遊供應商配合度也較低。歷經重重曲折和探索,第一款完全自主研發產品——適用於大型商場等具有室內外洗地功能的 75 系列機器人,終於在 2017 年面市。
02 從銷售數十臺到數千臺
初期,這款產品的銷售情況並不理想。除了整體價格不易被接受之外,產品也較為單一,無法匹配多元化的場景和需求。另一方面穩定性、續航時間等都並不完善,易用性不強,對於操作的清潔人員來說使用門檻較高。後來的 1-2 年內,這些問題才得到了逐步的解決。
首先在成本方面,有賴於國產化替代的大潮,以 75 產品為例,高成本方案的雷射雷達傳感器,可以控制在比較理想的範圍,產品總價降至 25 萬元左右,對於客戶來說,購置一臺的回本周期,大概在 1、2 年。
電池成本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行業崛起,也在穩步下降。此外,在產品開發過程中,高仙也在不斷進行設計結構優化,來降低生產成本。
在產品矩陣方面,高仙也在不斷豐富和拓寬。
目前高仙主要有 6 條產品線,包括室內外洗地、餐廚油汙清洗、消毒、推塵專用的 75 系機器人;室內洗地、醫療級消毒、推塵專用的 50 系機器人;有大理石拋光、晶面、翻新功能的室內石材養護專用 60 機器人;室內跨樓層地毯、硬質面掃地吸塵專用的 Mini 型機器人;室外垃圾自主傾倒專用的無人掃地車 111 以及應用於市政道路和園區景區的無人駕駛環衛車 G2,應用場景廣布酒店、商超、道路、寫字樓、智慧園區、景區、高校。這為高仙機器人在拓展客戶時帶來了更多的底氣。
針對產品本身,高仙也進行了產品力綜合提升,讓算法足夠智能。
" 比如以前清潔一個區域,需要人手工開車去走一圈讓機器學習,但是很多時候場景內經常發生變化如超市貨架變動或正在裝修,高仙的算法能做到實時自動覆蓋,可以自動判定清潔邊界,整體的使用門檻大幅降低。";其次還增加了巡檢清潔功能,傳統的掃地機器人清掃全部覆蓋,高仙產品能夠識別垃圾," 可以像清潔工一樣看到哪裡有垃圾,直接過去掃一下就行了,效率指數型提高 "。
除了產品自身的優化,市場需求的提升也是高仙能快速打開市場的關鍵。
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加速,行業用工成本增加,未來中國商用清潔機器人市場需求將保持較快增長,目前物業保潔市場規模約 6000 億,將由自動化手段逐步接管。不僅如此,近幾年,我國房地產市場從 " 增量 " 建設向 " 存量 " 經營市場轉變。這意味著大量房地產公司向保潔等物業服務增加權重和比例,提升服務品質。
而今年,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市場對商業清潔機器人需求進一步提升。包括高仙在內的多個機器人製造企業都向疫區及城市相關防疫部門輸送了機器人。
這些都讓高仙的銷售進展穩中有增。尤其針對疫情而推出的 40、50 系小型化產品銷量最高。乘著市場的東風,高仙機器人的銷量從 2018 年的 300 臺到今年近 2000 臺,在國內佔有率已超 80%。
03 拓展深度和廣度,助力規模化普及
但不可否認的是,商用清潔機器人的整體普及度仍然處於市場培育期," 但當下市場已經來到將大規模普及的轉折點 ",秦寶星說道。為了更好地推動和普及,高仙做了三方面舉措,首先是繼續打磨和優化產品,依靠優勢形成強壁壘。
現階段,旗下產品可以實現自動充電、自動加排水、自動清潔,讓人的幹預儘量變少,目前使用高仙的產品進行地面清潔不依賴人工,且目前的清潔效果已經優於人工,清潔效率最高可達到人工的 4 倍。
但是立面清潔仍不能完全取代人。秦寶星表示,高仙接下來的方向是進一步提高機器人的智能性,使其實現更長時間續航、大批量(運維能力)、低成本以及全場景,同時利用 5G 為高仙的發展助力。
5G 能更穩定、低延時獲取數據,用其通訊控制機器人運行,可為機器人提供穩定的後臺連接與調度系統;5G 覆蓋之後,可以進行機器人遠程運維,可以自檢、故障自我報警。
其次通過和高校聯動,承擔國家科技部的專項研發。最後從商業模式上,從單一的售賣模式拓展至租賃服務,讓更多 B 端客戶用上清潔機器人。
有數據統計,目前國內有超過 20 家商用機器人廠商,這其中大部分是近幾年成立的創企,且不斷吸引著更多玩家入局,有專注人工智慧及低速無人駕駛技術切入的,還有一些做家用市場的拓展而來。甚至海外也不缺乏新玩家。但秦寶星對高仙已經樹立的技術壁壘十分自信:
一方面,高仙是一家在該領域具有全棧機器人技術的公司,可以用一套算法解決室內到室外的不同場景的機器人作業需求。
此外,在單點的技術方面,比如垃圾髒汙檢測,還有上文提到的巡檢功能、實時監測功能、建築定位等功能點都具有相當高的研發壁壘。這些都依賴於海量的數據、深入學習的算法能力,由 100 多人的研發團隊歷時兩年研發迭代。因為環境一直在變化,要一直識別環境的語義信息,並且進行建模和學習," 比如超市裡的貨架擺放經常會發生移動和變化,如果不能夠自主學習,就沒辦法進行定位和工作。" 秦寶星表示," 而在 SLAM 技術上,高仙做得最久、最領先。"
為了實現加強溝通、縮短迭代周期,高仙在 2017 年底就有了自建工廠的先見之明。2019 年,高仙又轉戰張家港設立了新工廠。這讓高仙在收到市場反饋時能進行快速反應和迭代。比如疫情爆發,高仙當下新增加了消殺背包功能,一個月即完成了研發上市。在時間就是金錢的商場,擁有自有工廠的高仙相當於擁有了更大的主動權。
據悉,現在高仙各類機器人產品已經落地北京大興機場、騰訊總部、北京協和醫院、上海外灘、新加坡商圈等地。今年推出的無人駕駛環衛車 G2,也已經在無錫、廣州實現落地。
談及未來發展,秦寶星提出" 廣 " 和 " 深 "兩個關鍵詞。
一方面繼續拓展辦公室等更小場景,預計 2-3 萬客單價。以及拓展更多品類以及產品組合;其次是往縱深發展,關注清潔機器人和其他業務場景耦合以後產生的需求,比如在機器人搭載額外的攝像頭增加貨架盤點、人流檢測、廣告機等功能,甚至將嘗試數據變現。目前和美團共同探索配送服務開發的合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秦寶星透露,今年高仙整體銷售額有望達到 2-3 億人民幣,明年預計實現 5 億且能實現盈利,全球覆蓋率也將在 2023 年達到 60% 以上。
來源:創業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