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食」節,意在嘗春品鮮

2020-12-13 中國婦女報

■ 袁文

我們如今所過的清明節是與寒食節、上巳節「三節合一」的清明,在掃墓祭祖之外,其食俗也愈加豐富,成為清明的一抹亮色

百變青團。「相傳百五禁菸廚,紅藕青團各祭先」。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地方的食材和當地的烹飪愛好讓「青團」有了各種演繹,清明粿、艾葉粑粑、菠菠粿、艾粄、艾草糕、暖菇包、茨殼粿、清明糰子……並非簡單的鹹甜之爭,餡料百變,千姿百態,就連外皮的綠都來源於不同的應季野生植物,吃起來皆糯韌綿軟,清香適口。

清明螺。「清明螺,賽只鵝」。清明期間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此時的螺螄還未繁殖,殼薄、粒兒大,螺肉正是一年中最為爽甜飽滿的時候。

樸籽粿。在盛行吃粿的潮汕,每年清明期間,都有一道稱霸的「粿品」——樸籽粿。清明節前夕,樸籽樹發新芽,收集好嫩葉子搗爛,同粳米舂製成粉末,而後發酵加入白糖倒入模具中蒸熟,蒸到個個都「咧嘴笑」即可食用。樸籽粿,也被稱作潮汕人的「抹茶蛋糕」。

子推饃。在陝北和山西地區,清明節前捏蒸出一籠籠「子推饃」,是當地人的拿手好戲。這是為紀念晉國賢臣介子推而命名的「子推饃」。

炸油饊子。這是一種環狀的油炸食品,吃起來焦香酥脆,是大多北方孩子春天的必備零食。

相關焦點

  • 有關清明節古詩詞有哪些 描寫清明緬懷先人的經典詩句
    有關清明節古詩詞有哪些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3.
  • 草木青青 清明時節
    清潔而明淨,謂之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這一天太陽運行到黃經15度。此時,中國大部分地區氣候開始回暖,雨量增多,到處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寧夏社科院副研究員張萬靜介紹,漢武帝時期,《太初曆》第一次把二十四節氣納入曆法,那時清明作為節氣即已出現。
  • 記住這個特殊的清明!
    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 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 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 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 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清明節的節俗豐富
  • 明日清明 | 清明時節雨紛紛,一杯濃茶寄哀思
    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至。 清明,又叫踏青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距今已經有了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古時清明指的是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 清明快樂還是清明安康?2020清明節祝福語送領導同事朋友最新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在清明節的時候,會有很多習俗和禁忌。2020年清明節祝福語應該怎麼發?清明節朋友圈發祝福語應該注意什麼?一起來了解下吧。
  • 清明飲食習俗
    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 《清明上河圖》「清明」二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張擇端所畫,描繪了當時都城東京的自然風光和繁華景象,這幅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畫中人物至少超過500人,還有房屋樓閣三十多棟,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車轎有二十多件,內容極其豐富。
  • 清明為什麼要吃雞蛋?原來有這麼多講究,聽聽老農怎麼說!
    大家都知道元宵節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清明節吃什麼呢?當然清明也有屬於自己的節氣美食,那就是雞蛋。為什麼在清明節吃雞蛋呢?這是怎麼回事?這段淵源一定非常清楚!兒時,一到清明,外婆就會為我們煮很多雞蛋吃,我們還會給它們塗上鮮豔的顏色。外婆說,清明節吃個雞蛋,一年四季都會有個好身體。傳說吃雞蛋起源於遠古時代的上巳節,人們為了求婚,把雞蛋、鴨蛋、鳥蛋等各種蛋類煮熟並塗上各種顏色,稱為「五彩蛋」。把五彩蛋拿到河邊投入河中,順水衝去,等下遊的人會爭搶著撈來吃,吃完了可以懷孕。
  • 清明祭祀大地遇春
    清明時節雨不紛,路上行人未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小夥怒目指回家。『小神』善於剽竊!以上這些照片就是在回家祭祖的是拍照的,春和景明令人心曠神怡,回來後想一想自己居然對清明的了解沒有多少,最多的居然是放假和節氣,別的居然知之甚少,趕緊坐下功課: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 【網絡中國節】動畫:況是清明好天氣
    gmw.cn/soby/sobey/20200402/1585823861995_High.mp4   「清明時節雨紛紛
  • 清明養生攻略,發到朋友圈大家都會感謝你!
    清明,「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清明。」清明起初只是節氣名稱,後逐漸與農曆三月的寒食節、上巳節交匯融合,成為「時年八節」中的清明節。這一天,既是祭祖掃墓、慎終追遠的感傷之日,也是撲蝶插柳、踏青賞春之佳節。
  • 南通人嘴邊清明時節的飲食文化
    最近恰逢清明時節,除去了那三月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的天氣,剩下的就是我們心心念的清明假期和美食了。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南通,在清明時節也是有著醇厚的飲食文化的。各種時令吃食,從兒時起,就印在我們的腦海裡,另我們至今印象深刻。一、青團
  • 清明果子青又鮮
    故謂之清明。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有清潔明亮之意,意謂在這段時間裡,雨水較多,空氣清潔,氣溫回升,陽光充沛。這是一個祭奠先人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人們品嘗時令鮮食——清明果的節氣。  清明果算是清明節的傳統食物,在江浙一帶形狀各異,有的像餃子、有的像包子、有的像月餅……味道也不盡相同。要說它的時令性,最要緊的就在於製作清明果的皮上。
  • 清明老茶難得見,願得一顆清明心
    而我家的這個灶臺位置經歷了幾個「地理仙」的反覆挪移,最後選定在不靠牆的天井邊,因此,煙囪只能用約兩尺長的煙筒一節一節連接起來,外圍三面用三支一丈多長的竹片圍攏綁定,形成了這個外露式的煙囪。那個包包顯然很有一些時日了,像祖母床上的那個方形枕頭一樣黑乎乎的,兩塊磚頭那麼厚,外邊的包裝紙沾滿菸灰,經年累月的菸灰又長出鬍鬚,已經完全看不出紙張的色彩。
  • 習|清明將至,婺源飲食文化之清明果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清明節 |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交節時間在公曆4月5日前後,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融合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中國傳統節日。寒食丨寒食有悽風苦雨,以斷火、冷灶為氣氛。
  • 清明養生全攻略,放到朋友圈,大家都會感謝你~!
    清明起初只是節氣名稱,後逐漸與農曆三月的寒食節、上巳節交匯融合,成為「時年八節」中的清明節。這一天,既是祭祖掃墓、慎終追遠的感傷之日,也是撲蝶插柳、踏青賞春之佳節。清明交節時刻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
  • 清明踏青 美食為伴
    據他介紹,大良膏煎從古人寒食節時所食的一種叫「膏煎」的食品發展而來,於寒食、清明節上市,用於祭祀,後來也稱膏環。「膏煎」源於古代的一種名食——粔籹。屈原《楚辭·招魂》有「粔籹蜜餌」之句。據《齊民要術》與《說文解字》記載,粔籹即膏環。明末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也有「膏環以面」之載。順德民間認為「環」與「還」同音,寓有歡迎祖先之靈「還」家受祭之意。
  • 念清明 遊清明 誦清明:聽東營講述「清明印象」
    清明,既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國人祭祖尊賢、緬懷先人的日子,還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探春時令,更是中華民族沿襲了幾千年的重要傳統節日。在我們的印象中,清明是綿綿的細雨,還是漫天的風箏?是河畔的金柳,還是漫野的春花?是爺爺的故事,還是奶奶的青團?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清明印象,兒時、少時、此時,你經過了一個個怎樣的清明,又留下了怎樣深刻的印象?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氣養生原則1、清明戶外踏青  此時節的中後期會清靜明法的氣候了,人們宜隨著明媚的陽光的到來而多到戶外運動,如晨運、登山,古人謂之「踏青」(即郊外運動)也是指在這段時間進行的。且宜加大運動量。 清明節氣養生原則2、飲食規律,低鹽多蔬果  飲食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
  • 明日清明,吃芹菜
    清明,仲春與暮春之交,最早只是春季的一個節氣,後逐漸成為重要的祭祀節日。除了祭掃、外出踏青等活動外,清明時由於氣溫逐漸升高,也是春耕的最佳時間。《歲時百問》裡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