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汛情嚴峻!
「千裡淮河第一閘」王家壩開閘,蒙窪蓄洪區啟用,淮河中下遊的一道安全屏障開啟。「十年九澇」的淮河防汛難在哪裡?王家壩為何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思客為你一一解答。
淮河防汛難在哪兒?
特殊的地貌再加上複雜的水系,是淮河防汛的難點所在。
鼓鍾將將,淮水湯湯。淮河全長1000公裡,位於長江與黃河之間,大大小小數百條支流水系匯入,造就了覆蓋寬廣的淮河流域。
每年一到汛期,幹支流洪水相遇,淮河沿線極易長期處於高水位狀態。
▲淮河流域水系示意圖
坡陡水急,來勢洶洶。汛期到來時,整體落差大的淮河流域更易成洪。
淮河總落差達200米,尤其是上、中遊落差較大。持續暴雨,上遊的洪水迅速匯集,洪水抵達中遊後,坡度突然平緩、下洩不暢,尤其是安徽境內地勢較高,沿淮湖泊、窪地成為洪水滯蓄的主要場所,特殊的地形極易成澇。
因此,進水快、排水慢的淮河,更容易「憋水」,水災頻繁,以致被稱為「中國最難治理的河流」。
除了地勢原因,今年淮河流域主雨帶「不按常理出牌」、南北擺動,連續8輪強降水使得淮河上中遊幹流及支流16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淮河流域自身的特殊性,加上持續、大範圍的暴雨,讓這條「中國最難治理的河流」的防汛工作難上加難。
為什麼是王家壩?
王家壩作為「千裡淮河第一閘」,是淮河流域防汛的重中之重,對於淮河防汛有著指向性意義。
從衛星高空視角俯視王家壩閘口,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掌握著蒙窪蓄洪區的」開關「。
王家壩閘位於淮河上遊和中遊的交接點,上遊地區大多是山區,洪水流經安徽後落差大,一旦下洩會很快到達這裡。
另外,下遊洪澤湖地勢還略高於淮河,中下遊流至洪澤湖出口落差小,這樣的地勢讓淮河水外洩阻力大,容易造成水患災害。
啟用蓄洪區保下遊,是汛情危急時的不得已之舉。
7月20日8時31分,王家壩閘開閘洩洪,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蒙窪蓄洪區啟用,自上遊而來的淮河水一路奔湧流向蓄洪區。
▲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蒙窪蓄洪區蓄洪前後對比。衛星數據來源:高分三號
今夏,請記住「蒙窪」
76個小時之後,王家壩關閘了,蒙窪蓄洪區進洪約3.75億立方米,相當於20餘個西湖。
▲蒙窪蓄洪區現場航拍圖
蒙窪蓄洪區與王家壩閘休戚相關,共同構成王家壩水利樞紐工程,是淮河流域建的第一座調洪設施。
「有洪首蓄、蓄洪必用」。洪水經由王家壩閘流入,蒙窪蓄洪區就像水袋一樣,把淮河幹流裡的洪水暫時儲存起來。
「上保河南,下護江蘇」。自1953年建閘以來的12個洪水年份裡,王家壩閘共開閘蓄洪15次,蓄洪區內萬畝耕地反覆化為一片汪洋。
危急關頭,王家壩再一次顧全大局,第16次開閘洩洪。正是王家壩人的無私犧牲和奉獻,換來一次又一次的淮河安瀾。
今夏,請記住「蒙窪」,記住這塊180餘平方公裡的土地。
洪水,終將退去;家園,也終將重建。
聯合出品: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 新華網5G富媒體實驗室 新華網思客
策劃:劉娟
監製:李曉雲
編輯:祁麗君 舒克凡
設計:李權
校對:郭建偉
衛星數據來源:高分三號、SENTINEL-2
衛星技術支持:陳甫(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