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與新冠疫情的雙重打擊
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困境
2020年經濟下行周期的同時遭遇全球性的新冠疫情,這對抗風險能力本就羸弱的中小企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供應鏈中斷、業務擱置、資金回流困難等問題使得大量的中小企業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
就中小企業的經濟地位而言,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在促進就業,拉動GDP增長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1.23億市場主體,其中99.6%的企業是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提供了80%的就業崗位,貢獻70%的技術創新,貢獻60%的GDP,貢獻50%的稅收。因而,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推動中小企業穩定健康發展,對穩定社會經濟、促進就業、保障民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也成為政府和社會的共同期望。
政府的扶持是一方面,中小企業結合自身所處的環境和所擁有的資源,轉型自救也變得更為緊迫。在復工復產的路上,遠程數位化辦公成為新常態,在線教育、遠程醫療、雲上經濟讓中小企業看到了曙光,數位化轉型在中小企業之間快速推廣。
數位化能為中小企業帶來哪些好處?
數位化除了能夠幫助中小企業更快地恢復生產,提升人員效率,降低成本外,在企業運營和業務發展上也有諸多優勢。
首先是充分享受到新科技帶來的產業紅利。利用人工智慧、5G、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來實現業務模式和流程的重構與升級,實現效率和業務的雙重增長,從而享受到技術帶來的產業紅利。如電商平臺上智能客服機器人的使用,不僅提升了用戶獲得反饋的速度,也節省了大量的客服成本,從而使用戶體驗得到優化,用戶粘性增加。再比如,對用戶搜索體驗的優化,以圖搜圖、「猜你喜歡」等模式下,能夠幫助用戶更快地發現目標,從而使得潛在消費需求被最大程度上激發出來。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更多的創新應用將為企業創造出新的增長點,為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提供支持。
其次,智能化配置線上線下資源,優化決策,降低協調成本。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更多的實體能夠加入到數位化網絡之中,實現人與人、人與設備的高效連接與協同。仍以京東電商產業鏈為例,創意、設計、研發、製造等產業端的網際網路,與應用於定價、營銷、交易、倉儲、配送於售後等服務與消費者的網際網路服務通過數位化技術已逐步實現全鏈路的聯通。在數位化的體系中,資源能夠全面的整合,並能夠利用算法實時調度,高效協同,這將大幅優化企業的運作流程,提升效率。
那麼如何服務好中小微企業數位化轉型?
需要哪些配套的服務?
誠然,數位化為企業帶來了諸多機遇,但數位化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多方配合,從生態的高度共同推進。企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需要哪些支持?總結起來大致分為三個方面。
首先是雲計算,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雲計算為應對數位化帶來的海量數據的存儲、使用和處理以及保障網絡安全性等問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雲端的數據中心也成為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必不可少的配置。
其次是針對特定場景的軟體應用服務,如財務系統、營銷工具、智能客服等。將業務和管理等諸多環節納入到數位化體系,需要有針對特定場景的軟體應用的支持。企業的規模越大,業務場景越複雜,所需的場景化應用越多樣,其中包括流程規範的標準應用,也包括非標準場景或流程的個性化應用。
最後,在數據中心和軟體服務設施之外,生態化的服務也必不可少。健全的生態將為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從而能夠幫助中小企業靈活應對轉型過程中的諸多不確定性。同時,生態化的服務也是中小企業優勢互補,共享優質資源的一種方式。
中小微企業如何把握好數位化機遇,逆勢突圍?
成功的數位化轉型是什麼樣子?每家企業可能都有不同的標準。但我們認為,首先必然是自身現有的業務,尤其是增長較好的業務在數位化的幫助下能夠進一步提速,其次,能夠通過數位化的建設形成生態的意識,並能夠高效連結合作夥伴,為企業搭建新的獲客體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