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成龍 通訊員 孫薇 劉培
實習生 王瑋琦
企業抱團,互相取暖;政府出手,鼎力相助。復工復產以來,江岸區文創產業抱團奮進,逆勢突圍。
6 月 9 日,武漢市江岸區文創谷·飛馬旅創業基地,一家文創企業為消費者提供繪畫教學服務。
隨著市場回暖,一批文創企業銷售企穩,吸引市民前來選購產品。
企業「合縱連橫」
「5月31日,我們舉辦了一場直播,邀請8位志願者講述抗『疫』故事,吸引了7萬多名網友觀看。」作為直播舉辦方,微夢傳媒總經理張培文感到欣慰,「這說明抱團的效果,正在顯現」。微夢傳媒團隊有員工40多人,去年產值近2000萬元。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線下拍攝不順,很多合同無法繼續履行。
在多牛世界文創產業園,微夢傳媒的遭遇具有代表性。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園區聯合十點半、微夢傳媒、知味傳媒等企業打造直播基地, 共享資源、抱團取暖。
「我們公司主業是做創意視頻。」在張培文看來 十點半有幾百萬的粉絲量,知味傳媒在設計和策劃方面有優勢,這兩大資源與微夢傳媒「嫁接」,能迸發出巨大能量。目前,微夢傳媒已著手將直播從副業調整為主業。這種「合縱連橫」,正在江岸區文創園區廣泛發生。
武漢文創谷·飛馬旅創業基地(簡稱飛馬旅創業基地)有近40家企業,85%以上是文創企業。產業集聚,讓園區企業抱團突圍有了土壤。T3 vision是一家主營傳媒視頻的公司。該公司已和同處於飛馬旅創業基地的5家企業展開合作,這些企業橫跨傳媒視頻、電商、動漫、抖音運營等領域。
「我們公司有個老客戶,最近不僅有視頻拍攝需求,還想舉辦活動,園區有家企業正好能提供活動策劃和執行服務。」T3 vision創始人費天宇說,他把這個客戶介紹給園區企業。「這種聯合,既解決了園區企業的訂單問題,又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式』解決方案,是雙贏。」
政府鼎力扶持
「把服務送上門,節約了我們跑腿的時間,讓企業能安心經營。」5月 28日,從江岸區新聞出版服務工作站工作人員手中接過年審後的《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偉業書店法人代表夏新建很高興。
華中圖書交易中心目前約有 400家出版物發行單位,佔武漢市出版物發行單位總數的三分之一。偉業書店在此營業了近7年,每年辦理《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年審,都要由書店工作人員攜帶資料,到相關部門現場辦理。
5月28日,江岸區新聞出版服務工作站在華中圖書交易中心揭牌,專職人員進駐工作站為商戶們辦理業務。目前,該工作站已整合江岸區委宣傳部 (區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在行業管理,以及區文化旅遊局在行政執法等方面的服務和執法功能,並將引入區行政審批局提供更多行政審批服務。依託新聞出版服務工作站,江岸區還做好各項惠企政策宣講、服務。
夏新建首批「嘗鮮」:辦理《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服務站的工作人員直接進園區收資料、發證件。圍繞支持文創產業發展,江岸區正打出一套組合拳。
江岸區設立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資金,重點支持新媒體、網絡應用、數字設計、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產業發展,以及文化和科技融合領域的技術成果轉化、公共技術服務、人才培訓、管理諮詢、智慧財產權服務、品牌和市場推廣、產品交易、 投融資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此外,江岸區將以華中圖書交易中心為核心,重點打造武漢出版文化產業園,並與岱家山科創城、黃浦科技園等重點產業園區深度融合,形成大後湖片區文化產業基地。
希望正在萌芽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發現,雖然不少文創企業面臨困難,但希望已經在萌芽。「今年電商板塊的目標,是全年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6月8 日,提起企業的發展規劃,青隱趣法人代表劉壹鬥志滿滿。
青隱趣位於飛馬旅創業基地,主營民宿和電商。其中,電商板塊主要銷售女裝和皮革。今年1月,女裝的銷售額原本衝到70多萬元,但受疫情影響,遭遇大量退貨,僅2月就虧損10多萬元。
復工復產以來,劉壹轉變經營思路,民宿方面,只保留了一半的優質自營房,從短租轉為長租;電商方面加快發展步伐,僅女裝的銷售額5月就恢復到50萬元。「目前,公司的電商板塊正招募員工, 員工將從8人增至 20人。」眼下,劉壹已與飛馬旅創業基地談妥,公司租用的辦公面積將擴大一倍。
最近,一位留學歸來的創業者,打算籤約入駐飛馬旅創業基地,開一家主營珠寶、婚紗、手工編織、定製等業務的文創企業。「我看好武漢的發展,也相信經過這一輪沉澱,武漢將會湧現更多優質的文創企業。」
危中尋機,闖出新天地——記者手記
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依託網際網路、多媒體、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網際網路+文化」 新業態逆勢上行,線上文化消費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其中,網際網路廣告服務、網際網路其他信息服務、多媒體遊戲動漫和數字出版軟體開發、廣播電視集成播控、可穿戴智能文化設備製造等行業的營業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疫情衝擊之下,武漢文創產業雖面臨諸多困難,也迎來不少全新的發展機遇。出臺各項扶持措施、 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加快創建國家文化和金融合作示範區,我們欣喜地看到,武漢的多個城區,正因地制宜地結合自身特色,搶抓機遇,逆勢奮進,重新提振文創產業的士氣。
面對困難與衝擊,各方擰成一股繩,鼓起直面荊棘的勇氣,企業就一定能渡過難關,闖出一片新天地。
本版圖片均為湖北日報全媒
記者 蔡俊 通訊員 吳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