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文化產業在逆勢中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

2020-12-23 武漢發布

12月22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浴火重生英雄城 感恩奮進新徵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武漢」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聚焦「堅定不移推進文化強市建設」。

新聞發布會現場。 記者任勇 攝

武漢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疫後重振進程中,文化產業在逆勢中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活力。今年前三季度,全市916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06.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6%,增幅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二季度到三季度實現了增幅今年首次「由負轉正」。

文化核心領域逆勢上揚。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投資運營、文化娛樂休閒服務等主要文化行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44.02億元,同比增長20.2%,增幅較上半年提高20個百分點。主要文化行業的強勁增長,支撐了武漢文化產業的整體上升趨勢。

新型文化業態增長強勁。廣播電視集成播控、網際網路搜索服務、數字出版等16個文化新業態行業小類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83.8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2.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2.2個百分點;佔全市規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比重為44.7%,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

今年來,武漢「網際網路+文化」持續深入融合,網際網路其他信息服務、網際網路廣告服務、網際網路文化娛樂平臺等3個行業營業收入增速均超過100%。國慶中秋期間,武漢假日旅遊、長江燈光秀、武漢禮遇等文旅活動獲得國內外主流媒體和廣大網友熱烈點讚。武漢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正式揭牌投入運行,創建國家文化和金融合作示範區取得實質性進展。

今年11月,武漢文化發展集團、武漢鬥魚、微派網絡、兩點十分、《知音號》等18家企業(品牌)榮膺首屆「湖北省文化產業品牌」,佔全省文化產業品牌總數的60%。日前,武漢市公布了首屆十個「武漢市文化產業品牌」,涵蓋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等行業龍頭、「楚才」等家喻戶曉的知名活動、「紅T」等影響力「出圈」的時尚園區,代表了武漢文化產業的優勢特色。

在嚴格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武漢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中國數字創意科技展暨2020中國遊戲節、第十五屆華語青年電影周、2020「中國好聲音」總決賽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精彩活動。(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葉飛豔)

相關焦點

  • 外國媒體和機構: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與活力
    今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在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基礎上,率先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恢復經濟正增長。外貿回暖、投資增速、新動能逆勢增長……中國經濟正穩步前行。
  • 外媒積極評價中國經濟穩步前行:具有強大韌性與活力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今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在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基礎上,率先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恢復經濟正增長。外貿回暖、投資增速、新動能逆勢增長……中國經濟正穩步前行。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中國經濟的深層優勢和韌性活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逆勢上揚的發展成績難能可貴。   從一系列指標來看,「由負轉正」是一個共同趨勢。有國際媒體表示,「中國將向世界展示,其經濟正在進一步擺脫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鴻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預測,中國將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今年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可以說,三季度的經濟數據,展現了中國經濟的深層優勢和韌性活力,增強了各方面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在總量指標不斷恢復的同時,結構優化也在進一步深化,展現靜水深流的長期潛力。
  • 北青社評:「微笑曲線」展現中國經濟強大韌性潛能
    來源:北京青年報原標題:「微笑曲線」展現中國經濟強大韌性潛能本報特約評論員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經濟經受住了嚴峻考驗,走出一條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巨大的潛能。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停工的企業,封閉的道路,冷清的機場……年初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世界按下了「暫停鍵」。
  • 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誠邀天下豪傑投資武漢
    9月28日,2020湖北高質量發展資本大會在武漢開幕,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現場向海內外嘉賓推介武漢,感謝社會各界在疫情防控和疫後重振中對武漢的大力支持,誠邀天下豪傑投資武漢、深耕武漢,攜手開創金融賦能實體經濟,推動武漢疫後重振和高質量發展。
  • 產業鏈韌性是中國汽車產業信心之源
    新冠肺炎疫情陰霾籠罩下,中國汽車產業展現出來的強勁韌性令世界矚目。這種韌性不僅僅表現在產業鏈強大的抗壓能力,更表現在其「可延展性」。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汽車產業的重壓不言而喻,特別是擁有全系列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的武漢「封城」,令中國汽車供應鏈遭受到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疫情初始階段,不少整車企業特別是跨國車企開始考慮雙供應商模式,汽車產業鏈外移的言論一度甚囂塵上。
  • 危中尋機 逆勢奮進——江岸文創產業抱團突圍
    江岸區設立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資金,重點支持新媒體、網絡應用、數字設計、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產業發展,以及文化和科技融合領域的技術成果轉化、公共技術服務、人才培訓、管理諮詢、智慧財產權服務、品牌和市場推廣、產品交易、 投融資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 韌性與活力: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掃描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題:韌性與活力: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掃描新華社記者齊中熙、王雨蕭、樊曦今年以來,面對罕見疫情和世界經濟衰退帶來的衝擊,中國經濟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如今,全國復工復產進度如何,暑期出行情況怎樣,餐飲娛樂消費是否逐步正常?
  • 四川中煙產業發展逆勢上揚 活力迸發高質量發展
    這一數字,也意味著在一年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商品銷售市場遭受嚴重衝擊的大背景下,四川中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產業發展,取得了逆勢上揚的豐碩「戰果」。這份戰果,來之不易。它來自一份衝勁——作為掛牌僅5年的業內「生力軍」,四川中煙秉承川煙百年積澱,將悠久歷史、深厚文化與科技創新、市場營銷融會貫通,引領川煙老牌品牌推陳出新,走出了一條穩健高效而又活力迸發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文化為其提供積極的思想理念引領、過硬的人才素質支撐,提供新的資源要素、新的動力源;離不開融合度高、帶動性強、綠色低碳的文化產業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體系提供強大助力。
  • 政企合力增強經濟韌性,看無錫於變局中開新局的「發展密碼」
    據透露,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經歷了7個月的負增長後,8月份開始增幅才「浮出水面」並逐月走高;其中總量貢獻最多的是通用設備製造業,佔全市總量比重6.8%;增量最高的是汽車製造業,佔全市增量「半壁江山」。無錫市財政局人士表示,一連串來之不易的數字之中,隱藏著無錫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發展密碼」,政府和企業同向發力構建了發展新格局。
  • 汽車產業持續復甦展韌性
    數據顯示,1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4.7萬輛和277.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和12.6%。截至本月,汽車產銷已連續8個月呈現增長,其中銷量已連續7個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累計看,1-1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37.2萬輛和2247.0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和2.9%,降幅較1-10月分別繼續收窄1.6和1.8個百分點。
  • ...學家熱議武漢「反彈力」 「不服周」的武漢人打不倒、站得直...
    10月28日,長江日報報導了武漢前三季度經濟總量重回全國城市前十的消息,讓企業家振奮,讓學者關注。他們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武漢呈現出的強勁「反彈力」,給正在決戰四季度的武漢增添了信心和決心,相信武漢會有更大的「反彈力」。
  • 珠海經濟正能量背後的活力與韌性
    今年以來,珠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正」能量背後,彰顯著珠海經濟的活力與韌性,以及頑強的「回血」能力。今年首設的澳門國際文化美食節橫琴站,更是在8天假期內吸引了超過10萬人次。由慢漸快 產業提速搶回失去的時間9月28日,珠海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創新科技園奠基儀式在珠海高新區舉行,標誌著總投資約13億元的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平臺項目啟動建設。
  • 蘇北「黑馬」闖入產業矩陣:坯布產量逆勢增長19.77%!
    蘇北「黑馬」闖入產業矩陣:坯布產量逆勢增長19.77%!就行業整體情況看,泗陽表現突出,尤其是二季度逆勢增長,上半年產量同比增長近20%。據了解,泗陽集群化纖長絲織物產量增長是由於近年來新建廠房陸續投產,加之產品以家紡面料為主,受疫情衝擊較小。在後疫情時代,家紡終端相對於服裝終端來說,展現出了一定的韌性。
  • 徐留平:危中抓機,換道躍遷,強大中國汽車產業
    8月12日,武漢,中國一汽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在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如是說。  他稱這次論壇的主題——「冬芽」很有詩意:「在這種新形勢和變化面前,對於中國汽車業,對中國汽車品牌,機會可能是最多的。
  • 特步上半年營收逆勢增長10% 龍頭韌性底氣何在?
    (原標題:穿越疫情,特步上半年營收逆勢增長10%,龍頭韌性底氣何在?)特步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丁水波也在中期業績報告中也表示:「展望未來,我們相信疫情將進一步提高中國人民的健康意識,所以我們對中國內地體育用品行業的長遠業務發展和前景依然保持樂觀,預計集團業務將於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逐步改善。」
  • 大武漢再添文旅新地標 恆大助力「武漢北」強勢崛起
    通訊員供圖武漢恆大世紀夢幻城項目是恆大集團的又一匠心巨作,總投資超千億元,佔地超2萬畝。項目定位為文化旅遊綜合體,集人居、娛樂、休閒、文化、旅遊於一體,建成後將帶動華中地區文化聚攏和旅遊產業升級,成為華中地區極具創造力的世界文旅勝地。武漢恆大世紀夢幻城位於「紅安南、武漢北」,它的問世,正以一座「城」的高度刷新大武漢文旅新標杆,也在以一座「城」的力量見證大武漢全面復興。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發布報告:在溫州看見中國城市的韌性
    10餘天的實地調研,密集訪問35家企業,參加18場座談會,查閱並搜集豐富的營商環境和企業運營等一手信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教授、管理創新交叉學科平臺召集人張志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助理教授易希薇等撰寫報告並修改20餘版,抽絲剝繭溫州這座城市在疫情期間所展現的「韌性密碼」。
  • 「七個更加」邁向「十四五」目標,武漢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
    市發改委副主任餘功豹在解答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武漢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的「十四五」武漢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他將這一目標概括為「七個更加」:市發改委副主任餘功豹。記者任勇 攝城市能級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