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大聲責罵90後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70後80後的中年人,尤其是有房貸車貸二胎的那些!
近日,源自於電視劇《大叔的愛》的一句話莫名火了,順帶把中年職場人的心也扎了個支離破碎。
大多數看到這句話的中年人,都深有體會,如今的中年人在生活中確實有大多無奈。
現在的中年人,大多家裡有孩子、老婆和老人,更有柴米油鹽。他們沒有勇氣像現在的年輕人那樣,被老闆罵了敢甩手不幹,先把老闆給炒了。
人,生而不易,在生活的壓力下,若非無奈,誰願意承受!
90後,與之對比的這一代人,又一次被暴露在放大鏡下,接受世人的口誅筆伐。
標籤
90後,是一群怎樣的人呢?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90後在成長過程中所能接受的信息更加多元化,人生有了更多的選擇。相比於父輩,這一代人的「共同經歷」有所淡化,但同屬一個時代下,這代人又被貼上了一些相同的標籤。
世人對90後的評價是多元樣化的人。90後是彰顯個性化、特立獨行的一群人;也是執著於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群人;既是追求享樂主義,追星、腦殘的一群人;也是注重生活品質的一群人;更是史上最愛辭職的一代人……
那些別人眼裡的天真,不正是我們以夢為馬的堅持嗎?我們不愛模板,所以更願呈現出個性、真實的自己!
接力
90後,我們這代人與父輩們不同,不願循規蹈矩。雁過尚且留痕,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何不留下一些痕跡?
小時候,在爸爸媽媽嘴裡,90後們總能聽到一個別人家的孩子;遇到的每一個老師,也喜歡念叨著學生一屆不如一屆,而自己恰好是最後一屆;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兒,不小心多了個非主流的稱呼……
十年前,80後總被叔叔阿姨們批判叛逆、不努力,被認為是溫室裡的花朵;如今,那群當初被吐槽的,成了90後的叔叔姨姨。
現在的90後真難管,現在90後不比我們70、80後,他們不順心就走人,現在的90後個性太強。
社會上充斥著這樣的聲音,大家忍不住質疑:剛接過社會接力棒的這代人,能撐起時代嗎?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這,就是90後!
焦慮
但更多的90後,還有另一面!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說:「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年少輕狂,因為背後有家庭的支撐;鮮衣怒馬,畢竟前路有人在披荊斬棘。
只是,三十而立,1990年出生的人已經28歲。中年很快將如約而來,而個性化的90後們,開始有了本能的危機和焦慮意識!
去年,南方周末公眾號推送的《第一批90後招誰惹誰了?》的文章,很快就成為了爆文。電腦屏幕上充斥著「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第一批90後的胃已經毀了」等話題,鍵盤俠們忍不住幸災樂禍:看吧,90後也活得不怎麼樣!
當00後嘴裡還說著沒有人懂的skr時,初入社會90後已經感受到沉甸甸的壓力。
「沒存款呀,工資還有點低!」「扎心了……」
「怕自己奮鬥的速度,追不上父母衰老的速度」
「房價這麼貴,這輩子都不可能買得起房了,不可能了……」
「我想留在老家,但家這邊的工資太低了」
「從來沒覺得中年離自己這麼近,對未來有點惶恐」
「病不起,進一次ICU能花掉全家人的積蓄」
「好像周圍的人都在成長,而我,一眼看得到十年後的生活……」
不同於80後,對社會有所認知,也大致清楚自己的定位;也不同於00後,尚有溫室可以庇護;初入社會的90後,除了自己,一無所有。
在這個物慾橫流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實現的東西,也都嚮往著更幸福的生活。但高房價、生活成本、成長、贍養父母、結婚,成了擺在每個年輕人面前最現實的問題。
我們都不願成為那個油膩的中年人,生不起,養不起,還老不起。所以90後們寧願做每晚公司加班到最晚的人;願意利用閒暇時間增值自己;希望找到一個努力的方向,不斷拼搏……
鮮衣怒馬少年時,一日看盡長安花。但少年長大後,是需要負重前行的。
如果,有一個奮鬥者居所,能幫助90後解決上升期焦慮,讓其生命中少一些不能承受之重,那只能是豐泰天禧了吧!
豐泰天禧奮鬥者居所,解決上升期4大焦慮
——解決財富焦慮:尋覓松湖最後上車盤,優質資產帶動財富增值
——解決事業焦慮:立足松湖,坐擁東莞一線的事業發展資源
——解決知識焦慮:與百萬精英、頂尖企業為鄰,收穫全球化的知識視野
——解決健康焦慮:東莞最大的城市綠肺,松山湖與生態園圍繞,鑄造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