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自由之路無非有兩條,給能力做加法,給欲望做減法。"
人到中年,往往負重而行,許多人都被房貸、車貸、子女教育成本、生活成本四座大山壓得抬不起頭來,常常哀嘆生活如此不易。
人到中年,已然是人生過半,在接下來的一半時間裡,你是準備繼續負重前行還是選擇給自己的人生做一次減法?
這個社會太過於多元化了,很多的焦躁心理都被輿論無限放大,這樣的無限放大讓我們顯得異常焦慮。
而人到中年真的需要給自己做一次減法,越簡單的生活越容易讓人產生滿足感,也越容易讓人收穫到快樂,人到中年需要考慮如何為自己而活,這個是決定下半生是否幸福的關鍵所在。
一,給生活做次減法,減去自己的欲望
白巖松演講的時候說過"30歲最大的人生感受是減法。你不是所有的都適合,也不是適合你的所有的事你都該去做。"
人到中年,首先要減去自己的欲望,因為欲望是無窮無盡的,為欲望所累則心緒不寧,有人說能力是一個人前行最大的動力,而欲望則是自己前行最大的阻力。所以如果你的頭腦為欲望所填滿後,你將為欲望奔波終身。
人到中年不能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得到。實際上連小孩子都知道這個道理,往往很多成年人卻為此執迷不悟。人可以心存欲望,但是欲望要合情合理,人到中年就不要在自己能力門檻之上強加欲望,這只會讓你喪失理智,為了欲望甚至飛蛾撲火。
有大智慧之人都知道,欲壑難平。人到中年一定要給自己做次減法,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世間成功哪有什麼捷徑可言,只不過是別人在暗地裡努力你未看得到罷了。如果一味追求捷徑必然反受其害。
人到中年不要再心緒難平了,屬於自己的當然不讓,不屬於自己的也要收起欲望。不要心存僥倖覬覦之心得隴望蜀,必然反受其害。
二,給生活做次減法,減掉無意義的社交
網友間流傳的一句話深以為然"無意義的合群和無意義的社交正在拖垮我們的生活。"
人到中年時間顯得格外寶貴,因為我們的精力逐漸衰退,我們做同一件事需要比年輕時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另外面對負重前行的人生,更需要時間去一個人獨處,去思考和重新審視人生。如果花太多的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社交上,無異於浪費生命,且對於身體也是一種負擔,而這個年紀我們是絕對不能倒下的。
無意義的社交往往聚焦於虛偽的客套以及你來我往的吃吃喝喝上,既不能拓展人脈又不能帶來財富,而這兩點則是負重前行的中年人最需要的。所以我們就沒有參加這種無意義的社交。
無意義的社交雖然觥籌交錯會給我們以愉悅的錯覺感,但是我們沉靜下來反思時會發現內心充滿虛無感,因為執迷於這種無意義社交讓我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使我們的社會競爭力逐漸下降。然而意識到之時為時已晚,我們已經與社會脫節。
為人生作次減法,就要減掉無意義的社交,他們浪費時間浪費生命,讓我們陷入無趣的生活之中無法自拔。把虛偽和迎合當做生活的全部,人到中年要把無意義的社交時間換成有意義的獨處,會讓我們更加清醒地面對社會。
三,給生活做次減法,減掉自己的壞情緒
人到中年往往性格成熟豐滿起來,在為人處世之道上都有自己熟稔的一套原則。但是有些中年人由於自己的脾氣原因,很容易因為一些瑣事情緒就立刻壞掉。
實際上人到中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如果還像是年輕時一味的莽撞粗魯,受瑣事影響被壞情緒左右,那麼我們又與年輕時有何分別呢?
但凡聰明的中年人都知道如何管理情緒,他們無論在工作和事業上如何不順心回到家都會收斂情緒,他們也知道珍惜身邊人,從來不會因為小事與人斤斤計較,不會依賴的情緒的變化來表達自己的負面感受。因為真的不值得。
有矛盾就及時化解,有問題就集思廣益來解決。每個人都有脾氣和情緒,但是別人沒有必須一直承受你的壞情緒。學會管理情緒,對人對己都是好事。
人到中年如果還被情緒困擾,很難看到生活的美好之處,只有減去這些壞情緒,我們才能看到人生的彩虹,才能重新煥發人生的光彩。
卷尾贈言
老人常說,人生需要有舍有得。人到中年人生已過一半,我們真的需要活明白了,要採取果決的態度撇棄那些生活中的負擔。學會給生活做次減法。讓那些傳播負能量以及不能給自己帶來正確價值觀的人和事都離開自己的世界。也只有這樣下半生才能笑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