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重前行中的中年人,要學會給生活做減法

2020-12-21 騰訊網

卷首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自由之路無非有兩條,給能力做加法,給欲望做減法。"

人到中年,往往負重而行,許多人都被房貸、車貸、子女教育成本、生活成本四座大山壓得抬不起頭來,常常哀嘆生活如此不易。

人到中年,已然是人生過半,在接下來的一半時間裡,你是準備繼續負重前行還是選擇給自己的人生做一次減法?

這個社會太過於多元化了,很多的焦躁心理都被輿論無限放大,這樣的無限放大讓我們顯得異常焦慮。

而人到中年真的需要給自己做一次減法,越簡單的生活越容易讓人產生滿足感,也越容易讓人收穫到快樂,人到中年需要考慮如何為自己而活,這個是決定下半生是否幸福的關鍵所在。

一,給生活做次減法,減去自己的欲望

白巖松演講的時候說過"30歲最大的人生感受是減法。你不是所有的都適合,也不是適合你的所有的事你都該去做。"

人到中年,首先要減去自己的欲望,因為欲望是無窮無盡的,為欲望所累則心緒不寧,有人說能力是一個人前行最大的動力,而欲望則是自己前行最大的阻力。所以如果你的頭腦為欲望所填滿後,你將為欲望奔波終身。

人到中年不能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得到。實際上連小孩子都知道這個道理,往往很多成年人卻為此執迷不悟。人可以心存欲望,但是欲望要合情合理,人到中年就不要在自己能力門檻之上強加欲望,這只會讓你喪失理智,為了欲望甚至飛蛾撲火。

有大智慧之人都知道,欲壑難平。人到中年一定要給自己做次減法,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世間成功哪有什麼捷徑可言,只不過是別人在暗地裡努力你未看得到罷了。如果一味追求捷徑必然反受其害。

人到中年不要再心緒難平了,屬於自己的當然不讓,不屬於自己的也要收起欲望。不要心存僥倖覬覦之心得隴望蜀,必然反受其害。

二,給生活做次減法,減掉無意義的社交

網友間流傳的一句話深以為然"無意義的合群和無意義的社交正在拖垮我們的生活。"

人到中年時間顯得格外寶貴,因為我們的精力逐漸衰退,我們做同一件事需要比年輕時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另外面對負重前行的人生,更需要時間去一個人獨處,去思考和重新審視人生。如果花太多的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社交上,無異於浪費生命,且對於身體也是一種負擔,而這個年紀我們是絕對不能倒下的。

無意義的社交往往聚焦於虛偽的客套以及你來我往的吃吃喝喝上,既不能拓展人脈又不能帶來財富,而這兩點則是負重前行的中年人最需要的。所以我們就沒有參加這種無意義的社交。

無意義的社交雖然觥籌交錯會給我們以愉悅的錯覺感,但是我們沉靜下來反思時會發現內心充滿虛無感,因為執迷於這種無意義社交讓我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使我們的社會競爭力逐漸下降。然而意識到之時為時已晚,我們已經與社會脫節。

為人生作次減法,就要減掉無意義的社交,他們浪費時間浪費生命,讓我們陷入無趣的生活之中無法自拔。把虛偽和迎合當做生活的全部,人到中年要把無意義的社交時間換成有意義的獨處,會讓我們更加清醒地面對社會。

三,給生活做次減法,減掉自己的壞情緒

人到中年往往性格成熟豐滿起來,在為人處世之道上都有自己熟稔的一套原則。但是有些中年人由於自己的脾氣原因,很容易因為一些瑣事情緒就立刻壞掉。

實際上人到中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如果還像是年輕時一味的莽撞粗魯,受瑣事影響被壞情緒左右,那麼我們又與年輕時有何分別呢?

但凡聰明的中年人都知道如何管理情緒,他們無論在工作和事業上如何不順心回到家都會收斂情緒,他們也知道珍惜身邊人,從來不會因為小事與人斤斤計較,不會依賴的情緒的變化來表達自己的負面感受。因為真的不值得。

有矛盾就及時化解,有問題就集思廣益來解決。每個人都有脾氣和情緒,但是別人沒有必須一直承受你的壞情緒。學會管理情緒,對人對己都是好事。

人到中年如果還被情緒困擾,很難看到生活的美好之處,只有減去這些壞情緒,我們才能看到人生的彩虹,才能重新煥發人生的光彩。

卷尾贈言

老人常說,人生需要有舍有得。人到中年人生已過一半,我們真的需要活明白了,要採取果決的態度撇棄那些生活中的負擔。學會給生活做次減法。讓那些傳播負能量以及不能給自己帶來正確價值觀的人和事都離開自己的世界。也只有這樣下半生才能笑談人生。

相關焦點

  • 學會給生活做減法,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物質 清空冗餘的負擔 給物質生活做減法,給精神生活做加法。每個人內心都是一座城,城市裡住滿了煩惱,快樂便再也沒有容身之地,給煩惱做減法,才能讓靈魂繼續前行。
  • 人到中年,活得通透的人,都在給人生做減法
    在人生的前半段之中,我們是在不斷地做加法,這使得我們從人生之中獲取很多,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了;而在人生的下半場裡,我們肩上沉重的擔子,已經使我們難以前行,所以,此時只有懂得放下身上的擔子,我們才能夠讓自己輕裝上陣重新開啟自己的人生。
  •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是學會做「減法」
    所以後半生他們會把大部分的心血花費在經營生活,少量的心血用在拼搏奮鬥。對中年人來說擁有奢華的生活,倒不如選擇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到了中年之後,如果你還沒有領悟到該如何選擇人生,不懂得丟掉那些對你沒有意義的事情,不會做減法,那你的生活就只有平淡無奇。相反,最好的活法是你學會了減法,減去對中年的你來說不具備實際意義的東西,這樣你的人生就會變得精彩。
  • 日式「斷舍離」:學會做減法,生活更舒適
    在日式「斷舍離」之中,從日常家居界的整理開始,教會人們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那就是審視你與物品之間的關係,重新塑造正確的物質觀念。對日常家居中對齊的物質進行重塑和整理,從中挑選出自身真正需要的物件,然後把不需要的物件,從生活裡面淘汰出去,學會做減法,生活更舒適。
  • 人生學會做加法,生活學會做減法!未讀 | 未來·電臺
    人生學會做加法,生活學會做減法!因為我們有了吉利,想要奧迪;有了公寓,想要別墅;當了經理,想做老闆……我們總是不滿於現狀,想要擁有更多,當我們發現自己無法擁有這一切時,我們開始意志消沉,開始抱怨這個世界的公平。殊不知,人生學會做加法的同時,要學會給生活做減法。人的內心就像一棟新房子,剛搬進去時都想把所有的家具和裝飾擺在裡面,結果到最後發現這個家擺得像胡同一樣,反而沒有自己舒服待著的地方。
  • 生活總是先做加法,再做減法,又是加法,再是減法,循環往復
    當我們每一個人慢慢由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時,我們要獨立地去生活,離開家庭的庇護,離開父母的支持,人總是要長大,去獨立生活,去規劃自己的生活。一開始,我們會迷茫,沒有明確的方向,我們會做很多生活狀態的嘗試,有的甚至是完全顛覆,在跌跌撞撞中,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人是延續自己的原生家庭,而有的則是去衝破原有的模式,想要創造新的生活。
  • 有以下幾個習慣的中年人,多半很佛系
    如果什麼都放不下,那麼心靈的負擔越來越重,生活的幸福指數越來越低。很佛系的中年人,多半有以下幾個習慣。人到中年,學會自我減壓,心態好,一切都好。01習慣了做減法,捨去了欲望,放棄了無用的社交。喜歡跑步的人,常常有這樣的經歷:剛剛開始喜歡跑步的時候,買了很多跑步的裝備,衣服鞋子、手機包、護膝、小挎包等,一應俱全。
  • 經典的成長語錄,簡單快樂,人生路上要學會做減法!
    不管生活中朋友有多少,最能聊得來的就是那幾個。所以人變得成熟,無非就是明白哪些是最愛,然後開始刪減。無限制佔有,恰恰是不了解自己的表現。學會極簡的生活,往往才是抓住了生活的重點。簡約,就是極致。 成長是做加法,成熟是做減法。二、當你熬過最孤獨的時候,就會覺得其實生活沒有你想得多麼難過,也就不需要別人陪伴了。無論你曾經多麼期待有人疼有人愛,最後也覺得,算了不指望了,我一個人也很好。
  • 《斷舍離》:真正成功的人,都懂得給生活做減法
    文/素衣姑娘《斷舍離》是日本山下英子創作的家庭生活類著作,該書主要講述了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斷舍離》這本書告訴我們,成功的人,都懂得給生活做減法。
  • 《點歌的人》火了:就把這首歌送給當下生活中負重前行的人
    「就把這首歌送給失意的你是喜是悲 塵緣註定」說的就是不要折磨自己,我們經常會失落,失望,難受,難過,生活就是那麼的不如人意。「就把這首歌送給迷茫的你,屋外滄桑,屋內過往,告別昨夜的愁」說的是即使在外邊發生了很多事情,你受了很多苦,自己身上的擔子重到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但是回到家裡,就應該是一個孩子的父親、女人的丈夫,一個家的頂梁柱,要把一個最好的狀態呈現給家裡人。
  • 為生活做減法的人,才能為幸福做加法!
    生活的欲望就像是看不見的無底深淵,裡面充滿了讓人無法抵抗的魔力,當你想要得到所有的東西時,才發現在生活的重壓下心力憔悴,陷入生活的泥濘裡無法動彈,在人生路上駐足不前,眼看別人蓋高樓宴賓客,你卻獨自躲在屋簷下抬不起頭!
  • 懂生活的人,都喜歡做減法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前行中不需要背上太多的包袱,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尋找到秀美的風景,感受到輕鬆和快樂。人不是不知疲倦的機器,如果背負太多,就會讓自己身心疲憊,最終只能不堪重負,被生活壓垮,得不償失。生活也是一樣,想要幸福和快樂其實並不難,只需要一個轉念,何必還要捨近求遠處心積慮地去苦苦尋找呢?
  • 負重前行也要努力生活
    負重前行也要努力生活 文/無計聊星座 這四個生肖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 但是大多數壓力並不是主動找上他們的 而是他們主動承擔下來 長期以來積累下來的壓力 讓他們負重前行
  • 成年人的生活鐵律:歲月靜好都是夢想,負重前行才是常態
    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夠全部看見。每個成年人都要在自己的某一段時間裡孤獨地過冬。以前以為年齡越大,什麼都可以拿得起放得下,但懂事後方知,再堅強的硬漢,在生活中依然脆弱不堪。成年人的生活中,再沒有兒時的歲月靜好。相反,年年月月的負重前行才是常態。
  • 物慾從放縱中獲取,自律用克製得到,人生要做減法,才能輕裝遠行
    生活在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人們可以盡情的享受,也可以盡情的追求自己的人生夢想,正是這個多彩,做人不能僅是盡情和放縱自己,更應當做到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個社會就是如此,物慾通過放縱來獲取;自律必須由克制自己的行為來獲得,人生最需要的不是做加法,而是要學會做減法,只有做減法,才能輕裝能致遠。在這個多彩的社會,一個人不約束自己的行為就會走上邪路。
  • 曾以為的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你身後負重前行
    我總覺得,歲月的靜好,就是一種平平淡淡的生活,沒有大喜大悲,沒有波浪如何。人們常說,平平淡淡才是真,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道理的後面,誰不是懷持著一顆想更好的心,去做更好的自己,過更好的生活意念而堅強勇敢生活。知足的人,容易看淡一切,不爭不吵,不大喜大悲,覺得歲月靜好,萬事順心,因為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是不可超越的,無關事非,可以說心態好,也可以說知足常樂。
  • 隨筆:人到中年,學會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
    生活就像一隻大口袋,你往裡面裝什麼,它裡面就會有什麼。人活到中年後,要學會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舍掉一些東西,才會得到一些東西。捨得,有舍才有得。學會給生活做減法以後,生活開始過得平淡且踏實。在平淡的生活找到趣味,發現驚喜,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熱愛生活吧。關於工作,我一直是熱愛的,和生存有關,又無關,有時候是為了生存,有時候是在體現人活著的價值。關於孩子,長大了,張開翅膀要飛走了,作為母親,應該得體的退出她的生活。換一種方式愛她,比牢牢的攥在手心要好,終究又一天她要獨自面對生活。
  • 人到中年要學會「斷舍離」:給生活做減法的人,餘生才會越走越順
    人到中年,就要學會,開始不斷的做減法,讓自己的生活,因為減法,而更精確,更美好,更有質量的提升!做減法人生,方能重獲新生在《我是歌手》時,有這樣一個片段,讓觀眾非常吃驚:當時李榮浩與李健交換手機號碼,沒想到李健用的卻是老款諾基亞手機。而且他還曾說過自己從不用微信,別人找他都是打電話或者簡訊。
  • 90後:鮮衣怒馬少年後,負重前行時
    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70後80後的中年人,尤其是有房貸車貸二胎的那些!近日,源自於電視劇《大叔的愛》的一句話莫名火了,順帶把中年職場人的心也扎了個支離破碎。大多數看到這句話的中年人,都深有體會,如今的中年人在生活中確實有大多無奈。現在的中年人,大多家裡有孩子、老婆和老人,更有柴米油鹽。他們沒有勇氣像現在的年輕人那樣,被老闆罵了敢甩手不幹,先把老闆給炒了。
  • 30歲以後,多做「減法」,儘早刪掉朋友圈中多餘的好友
    人生,有得必有失,不破不立,我們要想立定某項東西,就是先懂得捨棄其他東西。三十而立,從主動刪掉朋友圈的「好友」開始。30歲以後,要多做人生減法,儘早刪掉朋友圈中多餘的好友。1、30歲以後,我們要學會人生減法;白巖松在《白說》一書中說道:「三十歲之前,要拼命地嘗試和折騰,哪怕不考慮物質回報,經歷很重要,因為你不知道你的優勢是什麼。但是三十歲之後,就要開始選定目標做減法,打深井。三十歲是一個人重要的轉折,你要做一次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