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活得通透的人,都在給人生做減法

2021-01-11 陸心說

文:陸心說

我的心事,說給你聽,點擊右上角「關注」,開啟一段暖心之旅。

有人說,「中年」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人到中年,必須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才能使自己過上嶄新且通透的人生。

在人生的前半段之中,我們是在不斷地做加法,這使得我們從人生之中獲取很多,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了;而在人生的下半場裡,我們肩上沉重的擔子,已經使我們難以前行,所以,此時只有懂得放下身上的擔子,我們才能夠讓自己輕裝上陣重新開啟自己的人生。

對於很多人來說,中年都是一道難過的坎,人到中年,在家庭內部,會面臨著供養父母和養育子女的責任和義務;而在家庭外部,則會面臨著工作上的困難,和同事之間彼此紛爭的壓力,在這雙重的壓力之下,中年人所度過的每一天,都仿佛是需要站在崩潰的邊緣,如履薄冰地度過。

這些中年人之所以壓力如此之大,這都是因為,他們只想著給自己的人生做加法,使自己肩膀上的重擔越來越重,卻不懂得給人生做減法,使自己能夠生活得輕鬆一些。

其實,人到中年,活得通透的人,都在給人生做減法。

一,給自己的心靈做減法。

人到中年,隨著身體機能的逐漸減退,人們也經常越會覺得心累。

在這種「心累」的狀態之下,中年人的臉,就像是雨季的天空一般,總是無法放晴,他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去操心這個,操心那個,以至於自己的心靈得不到片刻的安寧。

其實,人到中年,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之中,應該擁有的東西,都已經擁有了,此時,如果我們不捨得放棄一些東西,那麼,這些東西便會如同一個沉重的負擔一樣,狠狠地壓在我們的身上,讓我們無法獲得快樂。

因此,在人生的下半場,假如我們想要活得輕鬆和通透,就一定要學會做減法,將我們不該操勞的事情,全都放下。

二,給自己的人際關係做減法。

武俠小說家古龍,曾說過一句名言,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的確,人到中年,隨著我們打交道的人增多,在我們的身邊,也一定積攢下了形形色色的人,在這些人中,既有能夠令我們感覺到舒服愜意的朋友,又有會使我們感覺到煩惱和痛苦的對手。

人生是短暫且寶貴的,如果我們將時間都用在了,與不喜歡的人打交道的身上,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會在焦慮與痛苦中度過,這樣不但是浪費了時間,又使自己失去了快樂。

人到中年,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人生的下半場,此時,我們沒有必要再費盡心力去討好我們所討厭的人,只有懂得捨棄他們,不再與他們交往,才能夠使我們在餘下的時光之中,真正能夠活得輕鬆和愜意。

所以說,人到中年,要學會做減法,捨棄那些無用的人際關係。

三,給自己的工作做減法。

人到中年,有些人之所以會感覺到不快樂,就是因為他們身上的工作越來越多了。

有些中年人,很喜歡逞強,他們明明很不喜歡自己的工作,覺得自己很累,無法負擔自己眼下的工作,但是,他們在面對工作時,卻是絲毫不肯示弱,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拼盡全力地將繁重的工作,都扛在自己身上,使得自己沒有一點休閒和娛樂的時間。

其實,這些愛逞強的中年人,往往生活得很累,他們長時間讓自己生活在高壓力的生活與工作狀態之下,這樣下去,時間長了,他們非但很難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更是很難擁有一顆安逸的心靈。

實際上,人到中年,應該懂得一個道理,就是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只有懂得勞逸結合,適當地放下一些工作,才更有可能提高工作效率,也或許更能夠讓自己生活得更加輕鬆和愜意。

所以說,人到中年,活得通透的人,大多懂得適當地給自己的工作做減法,讓自己生活得輕鬆和豁達。

中年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中年不但人生之中最美好的一個年齡,更是一個最容易讓人感覺到勞碌和疲憊的年齡。

人到中年,活得通透的人,都懂得給人生做減法,以使得自己在餘下的生活中,能夠生活得輕鬆和豁達:懂得給心靈做減法、懂得給人際關係做減法、懂得給自己的工作做減法。

人到中年,我們都已經不再年輕,不要再逞強將所有的責任都抗在自己的身上,只有懂得給人生做減法,才能使自己生活得更加輕鬆和豁達。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活得太累?」白巖松:人到中年,需要做好人生「減法」
    可在現代社會,人到中年不是不惑,而是多惑。四十歲左右的年紀,大多數人已經到了事業的瓶頸期,想突破很困難,不想突破又容易被「新人」取代。每天醒來睜開眼,發現身邊的人都在觀望著自己,可自己卻無人可訴、無人可依,仿佛成了家裡不能倒下的頂梁柱。
  • 人生下半場,真正活得高級的女人,都在做「減法」
    可到了人生的下半場,對於很多女人來說,能安安穩穩過日子,就是一種幸福。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夠安於生活中的「小確幸」,能夠珍惜眼前的幸福。有太多女人,即便人到中年了,依然在給自己的追求增加砝碼。或是想要得到更多的錢,或是想要得到旁人更多的關注,抑或是得到更多的愛。
  •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是學會做「減法」
    01前段時間聽朋友說,人的前半生靠「加法」,因為要讓自己長見識,有經驗和閱歷,為自己的後半生打基礎;後半生靠的是「減法」,因為收貨的太多,該捨棄的要捨棄,否則會把自己壓垮。到了中年的人,不管是誰都會有一筆比較豐厚的閱歷,在此基礎上他們更加懂得自己想要的是怎樣的人生。
  • 人到中年,做減法!
    人到中年,想做加法。財富、名譽、感情、社會地位、愛好、某樣物品,總有去抓住一個或幾個在手裡,就算是一把沙子,攥不住,但也至少證明我們存在過。有人說要和時間做朋友,可時間知道你是誰啊?這只是你對自我的催眠和控制,甚至時間的存在也只不過是人製造的一個衡量尺度。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
  • 人到中年,做這三種減法,準沒有錯
    人到中年萬事休。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很累。尤其是那些背負著房貸車貸的人,感覺日子過得像黃連一樣苦,但不得不咬牙堅持住,繼續前行。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人到中年,學會做減法,人生路越走越順,越活越明白。有一個詞語叫「大道至簡」。
  • 人到中年要學會「斷舍離」:給生活做減法的人,餘生才會越走越順
    無能為力的事,當斷,扔掉負累,才能走的更遠;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心頭煩欲執念,當離,斷離執念,方能笑對人生。此去經年,天涯路遠。時光裡,還要謝謝認識。——《斷舍離》人到中年,已是人生過半。在下半場的人生裡,你最期望,活成什麼樣的自己呢?可能大多數朋友,都想要富足而又自由吧!
  • 人到中年,做減法的人生,才會更精彩
    喜歡繁雜的事物,理論上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容易給自己的人生多添一份麻煩,這個世界上的人與事物都是一樣的,越簡單,越快樂。就像孔子所說的: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繁雜的事物,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想要大事化小,推崇極盡的人生態度,推崇極簡的處事法則,所以就像《斷舍離》這樣的書籍受很多人喜歡,因為人們都明白,其實做減法的人生,也可以很美麗。
  • 人到中年,有這幾種表現,說明你活得很佛系
    尤其是人到中年,更應該學會讓心歸真,閒暇時光泡一壺好茶,看一本好書,聽一曲音樂。因為這個年紀,除了健康,什麼愛恨情仇,什麼功名利祿,都不重要了。面對煩惱,我們也許無法逃避,但我們可以選擇善待自己。看淡一些,坦然一些,隨心隨意地生活,而這個樣子,就是「佛系」生活。佛系的生活,看著平淡,但內心卻都是滿足和充實感。人到中年,有這幾種表現,說明你活得很佛系。
  • 人到中年,給生活做加減法,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道選擇題
    有人說,人到中年,就越要學會給人生做加法。但事實上,很多人卻曲解了這種加法的含義。所以,很多人的加法到最後變成了一地雞毛。同時,也有一些人說,人到中年,更應該學會做減法,因為,越簡單的生活反而會讓人變得越快樂。在人生加法和減法之間,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其實應該因人而異。為什麼有人會說,人到中年之後,就越要給自己的人生做加法呢?因為,年齡身體都已經不佔優勢。
  • 成事者,都是善於為人生做減法的人
    用光明充滿自己的精神,人生自然不會偏離航向。01、身體歸位,為身體做減法卸裝不要為身體增加負擔,服裝乾淨、整潔、舒適就行,也不必用額外的所謂奢侈品來抬升自己的檔次。無論工作多忙,生活多累,每天都要抽出一點時間來現照自己的身體。從頭到腳,從外到內,認真仔細地用意念掃描自己的身體,了解它,撫摸它,進入它。用滿滿的誠意來感謝身體對自己所做的一切,並為它注入生機,注入能量。
  • 我是減法人生,要用減法開啟你的美好人生
    這些感觸不約而同地指向——人生需要減法,希望活得更加簡單真實。這些感觸充滿了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活明白的人生智慧。這些感觸,也是人變成熟的大勢所趨。基於這個洞察,我的創始人,心理學的愛好者和實踐者,一直進行同樣的真理探究,綜合以上,創造性地提出了「減法心理學」。我的創始人發現,人們想要改變人生時,總是習慣性地彌補自己缺失的,而不是減去自己不必要的。
  • 活得最瀟灑的三個星座,懂取捨,知進退,為人生做減法
    你覺得人活一世,應該追求什麼呢?大部分人可能認為,人生應該做加法,比如給自己增加一些財富,增加一些閱歷,增加一些人脈。但是對於以下三個星座來說,他們的人生在做減法,減去一些難度,減去一些脂肪,減去一些無所謂的欲望,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為內心有太多的欲望,當我們把包袱裝太多的東西,自然就寸步難行。
  • 人到中年,最聰明的活法:「斷,舍,離」
    當你緊握雙手的時候,手中什麼也不會,可是,你攤開雙手,就會發現滿世界的陽光都在自己的手中。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使用生命,卻不曾享受生命,日子活得簡單才能活得更多的自由。在人生的後半場,學會斷舍離才是人生的王道。人到中年,學會「斷舍離」,你會的人生會越走越順。
  • 真正聰明的人,一生都在做「減法」!
    1 給物慾做減法:捨棄浮華,才能心安 幸福的人生,從來都是刪繁就簡的 孔子的徒弟顏回,過著「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的嚮往生活; 他們得到了我們羨慕的一切,恰恰一生都在做減法,他們的人生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對物慾控制自如,而不是被物慾所捆綁。 人要學會給欲望做減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患得患失,刪繁就簡化,去偽存安寧,捨棄浮華,才能心安。
  • 隨筆:人到中年,學會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
    人活到中年後,要學會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舍掉一些東西,才會得到一些東西。捨得,有舍才有得。學會給生活做減法以後,生活開始過得平淡且踏實。下班回家,簡單的飯菜,敷個面膜,泡泡腳,喝喝茶,聽聽歌,看看書,困了就睡。這樣真的很好。在平淡的生活找到趣味,發現驚喜,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熱愛生活吧。
  • 人到中年,仍然活得精緻的女人,一般都有這四個特徵
    瓊笛情感,為你解惑大家好,瓊笛又和你見面了,今天我們要說的情感話題就是:人到中年,仍然活得精緻的女人,一般都有這四個特徵。什麼樣的女人才能被稱作中年女人呢?一般處在35到55歲之間的女性,在身體、心理、心態方面都會產生很多的變化,她們大多在婚姻的城堡中磨練出自己的光澤,也在生活的苦難中總結出自己的道理。
  • 會給生活「做減法」的人,大都活得輕鬆自在
    會給生活「做減法」的人,大都活得輕鬆自在文/禮運暖天下山下英子《斷舍離》這本書,寫的就是讓大家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身上,會發現生活變得輕鬆很多。同樣的,化繁為簡,會給生活做減法的人,才會獲得舒心自在。
  • 真正會生活的人,都懂得為人生做減法
    鷦鷯在深林裡築巢,林子再大,也不過只能佔其中一枝;偃鼠到黃河裡飲水,黃河再大,也只不過只能灌滿自己的肚子。幾千年前,哲人先賢就已經教了我們生活的智慧:學會為生活做減法。道理明明很簡單,可是,人吶,始終是欲望的生物。
  • 活得通透的人,會有這四個特徵,你有幾個?
    活得通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們的幸福感,讓他們對自己的人生充滿希望。活得通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夠達觀處世,看淡一切,不被物役,不被情困,不糾纏,不糾結,讓一切都順其自然,卻又不是頹廢消極,而是讓自己的心中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讓自己的人生快樂幸福;活得通透的人,會有這四個特徵,你有幾個?
  • 往往只有這四種人,能活得「通透」,希望你在其中
    作者:新咖聊情感作家蘇和青說:「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人這一輩子,若想活得通透,首選要明白自己的目標和定位,才能更好的規劃自己的人。糊塗的人是過不好自己人生的,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更不知道怎樣才能讓自己過得更好,所以一直都在虛度光陰,還活在迷茫之中。其實想要活得通透,不需要多少金錢,也不需要多大的能力,只要做好自己的某些方面,那麼人生自然會展現出它應有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