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應該怎麼理解?

2020-12-07 寒江春色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不得不佩服孔老夫子在哲學方面的貢獻,這句話,被用了數千年。 然而很多人會說,不一定真正理解其中含義以及更深層的行為準則。其實這句話的前面還有一句——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意思很簡單,就是說他15歲勵志搞學問。

如果把人生比作遠航,那麼這個時間就是為自己準備風帆和舢板的階段。為了做到三十而立,有人說二十不悔, 孔老夫子雖然沒有那麼說,當然, 也不是一定要按照孔老夫子說的去做。但還是很有道理的。 從大學畢業到30歲,大概有7-9年時間, 這段時間內,可以嘗試各個行業,需要勇闖天涯的勇氣,直到找到最合適自己的。 這是三十而立的準備工作。 做好了,三十而立,沒做好,三十不立。

三十而立,對於現代人來說,最起碼,也要做到思想獨立。就是說,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欲雲,對事物有自己的分析見解。如果,還想要做得更好,從思想更進一步,那就需要做到經濟獨立,不能再向父母伸手,有部分人,三十好幾還跟父母要錢,人生的失敗就從這一刻開始。如果還想更進一步呢? 成家立業。 成家立業,成家好理解,就是願得一心人,相攜到白頭。立業,並不是說要開多大公司。 而是,要明白自己適合做什麼,在這個行業站穩腳跟。成家立業可謂是標準的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什麼叫四十不惑,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會腦洞大開,什麼東西都能懂?顯然是不可能的事。那又何來四十不惑一說呢?人生經歷40年,可以說看盡滄桑,經歷風雨。基本該有的大風大浪都有了。 該犯的錯也犯了。 是時候回歸本真, 對於生活的本質的理解,對未來的期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這些都瞭然一胸。 這才叫四十不惑。其他的諸如,科學技術,學問,知識各方面,依然是一竅不通,只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有所建樹。要不人家這麼會說活到老學到老? 四十不惑,指的是對行為準則已經理解的透徹。

五十知天命,人生到了這個階段,就應該學會放下,正所謂命裡有時終於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盡人事,聽天命。 既要有厚實穩重,每行一步,都透露著沉穩理性,又要有雲淡風氣從容不迫的灑脫。

六十耳順,說白了,六十歲,變得沒脾氣, 為什麼說六十歲變得沒脾氣?因為,活到六十歲經歷大部分的人生了,看開了,別人說什麼已經很難刺激到一個六十歲的人了,原因是,說對了,開心,說錯了,不爭,被罵了,一笑置之。所以六十耳順。聽什麼都不在記在心裡。

七十從心所欲,到了這個年紀,對於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再明白不過了,之所欲從心所欲, 是因為自己內心能夠給自己指引,去做哪些呢應該做的事。

不論聖賢與否,人生都經歷這些階段,以聖賢為燈塔,指引前行的方向,定能走向完美人生,二十準備人生的風帆,三十起航,四十定向,五十到達彼岸,六十回味,七十賦閒。

相關焦點

  • 你理解的三十而立是什麼
    你理解的三十而立是什麼《論語·為政》中「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你都三十了,還存款沒有,車沒有,房沒有,怎麼處對象?」在前面四五年,我聽到別人說三十而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男人到三十歲,如果沒啥成就,基本一生算是廢了,基本過過餓不死,普普通通的日子就算過了。仿佛只要到了三十歲,沒車沒房沒存款,沒對象沒家沒孩子,那就是失敗者。2020我也剛好吃三十歲的飯,之前會和周圍同齡人去比較,混的比自己好的,功成名就的,或多或少心裡會焦慮。
  • 孔聖人曾經說過「三十而立」,立是什麼意思?是成家?是事業?
    在孔子的《論語》中有一句非常出名的成語「三十而立」,如今大部分的90後已經30多歲了,那在如今的社會當中,如何正確理解「三十而立」呢?先來看一下孔子是如何理解「三十而立」的,在孔子那個年代,孔子認為:「在他這個年齡的時候,就應該做任何事情要合於禮節,說話要謹慎,合理,讓人聽起來很舒服。」。那麼,現在已經30歲的、快到30歲的、已經過30歲的。如何看待「三十而立」呢?
  • 寫給自己的三十而立
    ——《三十而已》 最近,在《三十而已》之外又發現了一部講述年輕人的都市劇《三十而立》。剛看第一集就被劇情觸動,跟劇中的男主人公周樂天一樣,人到三十沒車沒房,唯一有的就是一份還算可以的工作。同時也與大多數人一樣,要有成家立業的壓力。這份壓力來自於自己、社會還有父母。"
  • 三十而立 一切都是新的開始,紅豆男裝陪你踏上新徵程
    而譚松韻則認為三十而立與年齡無關,應該抓住人生根本,立志於學,日日精進。「我記得質疑,也記得前進,我也將永遠保持那顆熱愛表演的初心,三十而立的立,跟年齡沒有什麼關係,只要我準備好,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 淺談「三十而立」:孔子的本意真是如此?
    自年初開始,隨著第一代「90後」陸續跨過三十歲大關,人們往往就「三十而立」展開討論。隨著孔子的時代遠去,「三十而立」逐漸成了習語,指三十歲的人應該在某個領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成就。相應的,四十歲的人就要有「不惑」的堅定,五十歲的人就應該獲得了「知天命」的「超能力」,六十歲的人就必須聽什麼都「耳順」,七十歲的人則想幹什麼都「不逾矩」。作者:袁新雨孔子的本意真是如此嗎?或者說,怎樣算「立」?「立」又必須在三十歲嗎?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話出自《論語》,要想真正明白它的含義,還要結合原文去看。可是孔子的這個志向很堅定,學習很努力,很認真,學了十五年,終於到達「三十而立」的境地了。立是什麼意思?《論語註疏》中講:「立,謂所學經業成立也」。
  • 論語三十而立解釋
    前輩們常說「三十而立」------此>前輩們常說「三十而立」------此源於《論語·為政》的成語(原文為」是"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之年是指「人到了三十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應該或者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比較明確的發展方向。」
  •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
    在古文中,分別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二十弱冠指的是古代男子二十歲算成年,行「加冠之禮"以示成人。漢劉向《說苑·修文》::"冠者,所以別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禮,加冠以厲其心。"後因以"加冠"指滿二十歲。
  • 三十而立,紅豆男裝彰顯時代男性風採
    談及對紅豆男裝新定位「三十而立,穿紅豆男裝」的感受,一位紅粉這樣說道:「三十歲的我們不再是毛頭小子,我們承擔著社會及家庭的重擔,所以,不管是在家還是出門在外,都需要紅豆男裝這樣的品質男裝來塑造我們的外在形象。」對於三十而立的中國男性來說,他們需要一身被賦予使命與責任的盔甲來展現自身的魅力,彰顯自身的品位。當然,紅豆男裝也更多地給予他們關懷與關愛,見證他們的成長和蛻變。
  • 三十而立中的「立」是這樣解釋
    三十而立,是出自《論語》裡的一句話,整句話應該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如果按照孔子個人來說,三十而立中的立不可能是成家立業的意思,為什麼?因為孔子是19歲結的婚,20歲有的孩子,這樣的話,應該是二十而立啊,所以,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應該是,到了30歲的這個年齡段,你應該對社會有了基本的認知,說話時的言行要得當,做事要懂得禮數,對自己的人生也要有初步的方向。就是到了30歲這個年齡段,應該對道德,禮儀,責任,使命都要有去做和怎麼樣去做的更好的意識了。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人生應該怎麼樣
    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稀、八十耄耋。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狀態,越年長越淡然,看透自然就明白人生的意義。感慨間,三十而立,意味著成家立業,該擔負起人生另一階段的責任。三十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歲月,立身、立業、立家,三立基本能確定下來。職業發展方向,思想格局,人生目標輪廓分明,沒有二十歲時的毛躁,多了一份冷靜與執著。
  • 孔子說「三十而立」,真正「立」的是什麼
    事後我又在反思,孔老夫子說的那句「三十而立」到底是什麼意思?三十歲的我們都擁有了什麼?孔子說「三十而立」,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為「三十歲擁有了什麼」。我不知道電視劇的三十而立具體說了什麼,但是可以想像,它的主題應該也是和這個年紀的成長和擔當相關。三十歲啊,在中國傳統意識形態中,尤其是父母這一代人的觀念裡,這個年紀的男女已經完成成家的任務,有個一男二女,貼上為人父母的標籤;至於立業,如果你三十歲前小有成就,就算比較成功了,過了三十歲的坎若是仍平淡無奇,不出意外的話那大多已經被打上了「一輩子也就如此」的標籤。
  • 三十而立真的正確嗎?這兩個道理你要懂
    有一句話說三十而立,這句話讓很多即將踏進三十歲大門的人都感到恐慌。身邊有很多人,我快三十歲了,卻沒有立起來怎麼辦?想要結婚,沒錢,想要成家,沒有人。這些都讓人感到很沮喪。我已經三十歲了,成家立業好像我一件事都沒有做成,我是不是很失敗?其實我覺得有這樣感覺的人,之前對自己的生活還是很有規劃,很有上進心的人。
  • 90後,三十而立的年紀你過得怎麼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很毒的雞湯: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結婚生子繁衍後代,而是為了看這個世界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怎麼落下。然而背景卻是一個英倫男人,坐在海邊的搖椅上望著大海,喝著咖啡,身後停著耀眼的紅色大G。動聽的話大多都是謊言。
  • 三十而立,紅豆男裝「換」新出發
    今年紅豆男裝通過市場調研和對用戶大數據的分析,提出了「三十而立,穿紅豆男裝」的全新定位,聚焦成熟男性消費群體開展產品研發、提供用戶服務。來自上海的紅粉吳先生表示,自己今年34歲,不再是「小屁孩、小年輕」,自己也認識到要擔負起更多的責任,紅豆男裝新定位更讓他感受到了紅豆人對於用戶的關注和理解。
  • 《三十而已》圓滿收官,三十而立不算啥,大不了收拾心情再出發
    今夏熱播的都市情感劇非《三十而已》莫屬,再追了20多天略感遺憾的收官了,上映這20多天一直躍居影視劇排行榜前三,觀眾最關心的童瑤飾演的顧佳,在劇迷們的翹首期盼中撥走了生活的迷茫、面對遇到的種種挫折,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屬和未來,雖然三十而立,但收拾好了心情重新出發……
  • 三十而立,立的是業,四十不惑,明的是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最為人所熟知的應該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了,我們先從字面意思來看一下1三十而立,立的是形,29歲的小王臨近年底才回家,其實原本可以早一點回家的,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不惑」指的是什麼?
    古人曾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個「四十不惑」其中的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話,大概是敘述自己一生求學歷程的關鍵節點。
  •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中國古代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不同的稱呼「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還有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人說男人要三十而立,又說四十不惑。
  • 到底什麼叫「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到底什麼是「三十而立」? 很多人認為,三十而立嘛,不就是到了三十歲,就要立起來:事業立起來,家庭立起來……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大多數人可能就會非常焦慮。在這個時代,無論是靠自己,還是靠家人,能夠按照這個標準立起來的,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