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自己的三十而立

2020-12-13 騰訊網

最先感知到三十歲的,也許不是我們的身體,也不是精神,而是物質。比起情感的不安,物質的困頓才時時刻刻勒著你的脖子。沒有了二十歲的灑脫肆意,沒有過四十歲的雲淡風輕,三十,想要的是更好的生活。」

——《三十而已》

最近,在《三十而已》之外又發現了一部講述年輕人的都市劇《三十而立》。剛看第一集就被劇情觸動,跟劇中的男主人公周樂天一樣,人到三十沒車沒房,唯一有的就是一份還算可以的工作。同時也與大多數人一樣,要有成家立業的壓力。這份壓力來自於自己、社會還有父母。"三十而立"是孔夫子說的,它的意思是「三十歲立身於世,開始有所成就。」有人說三十而已,有人說三十而立,也有人說三十而慄。我說我們應該用三十而已的心態面對三十而慄的困窘,並且將三十而立的壓力轉變成生活的動力。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我覺得是有好的工作,好的愛人。我相信,很多人面對三十都會迷惘。面對三十而立,很多人會四大皆空,放棄了對美好生活的信念。如果你問我又沒有想要垮掉的打算。沒有,因為有人不允許我垮掉,這個人就是我的父母。為我操勞了一輩子,我一定要給他們一個安詳的晚年。記得,前年參加一個同學的婚禮,發現周圍好多同學都買車了,就突然感覺到了壓力。這個壓力不是因為虛榮、攀比,而是自己內心深處突然給的。其實,之前一直沒有學車買車的想法,覺得自己是個路痴不買也罷,大不了等結婚後給媳婦買一輛。但是,特別就是在今年,打算結婚找對象後,感覺但凡想找個差不多的對象,人家都要求有車有房。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講,到了這個年紀總不能坐公交車或者打車去相親吧。於是趁著五月初疫情緩解了,趕緊去駕校報了名,好在期間沒有出差計劃,咬著牙一股勁把駕照拿出來了。最近也是相中了別克的一款車——君越,雖然算不上高檔,但也是B級車中比較熱門的,而且外觀也比較大氣成熟穩重。買了車之後,算了算買房就有點壓力了。 其實想想也沒辦法,剛剛畢業那幾年心氣高,浮躁,踉踉蹌蹌到近兩三年才弄明白生活是怎麼一回事。起步慢了,就應該大跨步往前跑。留給自己的時間不應該再是刷劇、遊戲什麼的,而是應該用業餘的時間想想怎麼讓自己有「睡後收入」,更重要的是將這個想法變成持之以恆的實踐。

生活是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努力踏實向前邁步的人。其實我們看那些三十已立的普通人,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在自己的崗位上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前,沒有壞的毛病,也沒大的缺點。像我這種沒有立起來的人大多數是因為生活中把時間給折騰沒了。投之以桃,生活必報之以李,相信那些趕在三十以及正要邁向三十的人肯定會通過自己努力的雙手,最尋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寫給即將三十而立的自己(日更 21/21)
    三十歲即將到來之際,謹以此文作為自己在這個特殊節點的小小總結,以及自己對未來的期望。先說最近發生的一件事。不誇張的說,這是一件可能徹底改變自己的事情。今天,準確來說本來應該是昨天(昨天加班太晚,於是變成了今天),完成了我個人日更21天的挑戰。
  • 論語三十而立解釋
    >前輩們常說「三十而立」------此源於《論語·為政》的成語(原文為」是"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之年是指「人到了三十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應該或者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比較明確的發展方向。」
  • 致敬自由通透三十而立的自己
    致敬三十而立自由通透的自己。【關於親友】疫情期間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有糟糕,有精彩,有沮喪,有振奮,總之,此時此刻,我想……一切都是最好的成長經歷。包括那些糟糕的人和事,就像是飄過的烏雲。只要你抬頭仰望,天空總會變晴。
  • 到底什麼叫「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到底什麼是「三十而立」? 很多人認為,三十而立嘛,不就是到了三十歲,就要立起來:事業立起來,家庭立起來……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大多數人可能就會非常焦慮。在這個時代,無論是靠自己,還是靠家人,能夠按照這個標準立起來的,非常少。
  • 三十而立,送給90後,送給自己
    25歲後的日子,就像立秋後的天氣一樣 ,悄無聲息卻按部就班,樹葉在陽光下一片一片掉落,總感覺眼前還是綠意盎然,看了看日曆才發現已經8月中旬了,就像自己一直覺得才20多歲,卻突然30歲了。三十而立,不禁感嘆,以前的不努力和所謂的雄心壯志,現在看來就像吹牛一樣,說到卻沒有做到,總感覺什麼都很簡單,卻什麼也都做不好,結婚生子、養家餬口,是每個90後嘴上不說心裡都明白的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老話之所以能傳下來的確有它的意義。是我們認輸了嗎?
  • 三十而立,應該怎麼理解?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不得不佩服孔老夫子在哲學方面的貢獻,這句話,被用了數千年。 然而很多人會說,不一定真正理解其中含義以及更深層的行為準則。其實這句話的前面還有一句——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 你理解的三十而立是什麼
    你理解的三十而立是什麼《論語·為政》中「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你都三十了,還存款沒有,車沒有,房沒有,怎麼處對象?」在前面四五年,我聽到別人說三十而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男人到三十歲,如果沒啥成就,基本一生算是廢了,基本過過餓不死,普普通通的日子就算過了。仿佛只要到了三十歲,沒車沒房沒存款,沒對象沒家沒孩子,那就是失敗者。2020我也剛好吃三十歲的飯,之前會和周圍同齡人去比較,混的比自己好的,功成名就的,或多或少心裡會焦慮。
  • 三十而立中的「立」是這樣解釋
    三十而立,是出自《論語》裡的一句話,整句話應該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如果按照孔子個人來說,三十而立中的立不可能是成家立業的意思,為什麼?因為孔子是19歲結的婚,20歲有的孩子,這樣的話,應該是二十而立啊,所以,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應該是,到了30歲的這個年齡段,你應該對社會有了基本的認知,說話時的言行要得當,做事要懂得禮數,對自己的人生也要有初步的方向。就是到了30歲這個年齡段,應該對道德,禮儀,責任,使命都要有去做和怎麼樣去做的更好的意識了。
  • 三十而立,立什麼?
    三十而立,立什麼?□ 指揮中心秘書科 秦玉龍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相信這段話大家都爛熟於心了,白話文翻譯也都大同小異。我今年三十歲了,閒暇時候自己會經常靜下心來思考,都說三十而立,那到底「立」的是什麼呢?
  • 用「三十而立」製造的焦慮給自己套上枷鎖?!這不是孔聖人的本意
    可是,大家都開始強調「三十而立」了。「三十而立」不靠譜每次看到「三十而立」這個詞,內心總是不太舒服,仿佛人生的第一道大的難關就是「三十歲」,而在三十歲之前一定要做出點什麼東西來才可以,好像三十歲之前我們可以達到的成就一定會決定未來的我們會擁有怎樣的人生,過著怎樣的生活。
  • 三十而立,立於何處?| 生命躍升篇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孔子所講的「三十而立」擁有豐富的內涵。古時三十歲,已是人到中年,大多數人已有相當成就,不僅事業有成,地位乃至思想也已確立。而今天的三十歲,大體上相當於古時的二十幾歲,可能只是剛剛成家立業。
  • 「三十而立」壓力下的90後
    三十而立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然而在當今社會, 三十而立依然成立嗎?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從結婚年齡來看, 古人15歲結婚較為常見, 而如今中國法律男子「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比古人推遲了5~7年,從人均壽命來看提高了又何止10年。由此看來立還是要立的, 但是不是三十歲有待商榷。
  • 三十而立,立什麼
    三十而立原意是指人在三十歲前後建立自己人生穩定的價值觀,做事做人的原則,如孔子三十立於禮。現代則多指有所成就。三十而立,到底立什麼?
  • 孔子說「三十而立」,真正「立」的是什麼
    事後我又在反思,孔老夫子說的那句「三十而立」到底是什麼意思?三十歲的我們都擁有了什麼?孔子說「三十而立」,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為「三十歲擁有了什麼」。我反思自己的三十歲,沒有積累下任何物質財富,倒是被生活的現實折磨的不輕,我承認了自己的無能為力,在許多方面妥協了,又在很多方面仍然保持自己的野心勃勃。三十而立,是立身正如前面而言,雖然我對現實妥協良多,但自認為自己仍然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
  • 三十而立,紅豆男裝彰顯時代男性風採
    談及對紅豆男裝新定位「三十而立,穿紅豆男裝」的感受,一位紅粉這樣說道:「三十歲的我們不再是毛頭小子,我們承擔著社會及家庭的重擔,所以,不管是在家還是出門在外,都需要紅豆男裝這樣的品質男裝來塑造我們的外在形象。」對於三十而立的中國男性來說,他們需要一身被賦予使命與責任的盔甲來展現自身的魅力,彰顯自身的品位。當然,紅豆男裝也更多地給予他們關懷與關愛,見證他們的成長和蛻變。
  • 寫給你們,間或寫給自己
    【一些話,寫給你們,也說給自己】就醬,我決定說一些很多人心理都明白又隱忍的話題。為什麼呢?我無法忍受的是特別違心的生活,有多違心,這個比率是需要你們自己界定。作為一個不是舊社會的女性,難道我們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幸福著想麼?哪怕你認為這是自私,小我,一己之見,這都不太重要,僅僅因為這不是當事人認可即可被放棄。如果一個人無法更好的對待自己,那麼TA就無法對待除了自身以外的所有人和事,這是我始終秉承的理念和原則。
  •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中國古代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不同的稱呼「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還有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人說男人要三十而立,又說四十不惑。
  • 三十而立,紅豆男裝「換」新出發
    今年紅豆男裝通過市場調研和對用戶大數據的分析,提出了「三十而立,穿紅豆男裝」的全新定位,聚焦成熟男性消費群體開展產品研發、提供用戶服務。來自上海的紅粉吳先生表示,自己今年34歲,不再是「小屁孩、小年輕」,自己也認識到要擔負起更多的責任,紅豆男裝新定位更讓他感受到了紅豆人對於用戶的關注和理解。
  • 淺談「三十而立」:孔子的本意真是如此?
    自年初開始,隨著第一代「90後」陸續跨過三十歲大關,人們往往就「三十而立」展開討論。隨著孔子的時代遠去,「三十而立」逐漸成了習語,指三十歲的人應該在某個領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成就。「三十而立」一語典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泰伯》載:「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可見,立與孔子執著一生的「禮」是相關的。在孔子的世界裡,把禮弄懂了,也就立住了。
  • 90後,三十而立的年紀你過得怎麼樣?
    以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三十歲會是什麼模樣,認為三十歲很遙遠,是大人們的世界和自己無關。但三十歲依然如約而至。三十歲是個很特別的年齡,距離20歲和40歲一樣遠,仿佛昨天就是20歲,仿佛明天就是40歲,但距離18歲卻是一輩子。大家都喜歡說三十而立,到底三十歲時能「立」起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