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奶失寵,蒙牛伊利光明血拼鮮奶,一升5塊錢,水比奶都貴了?

2020-12-18 騰訊網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華商韜略 | 文 Bonnie

當一盒950ml的鮮奶從日常的12.8元/ 盒,驟降到5.5元時,我想注重健康和養生的你,沒有不買的理由。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在京東上下單,6瓶到手12瓶,實際支付55.52元,平均每瓶僅4.63元,相當於一升鮮奶約5塊錢。5元錢可以在超市買到兩瓶500毫升裝的純淨水,可謂是水比奶貴。

這是光明「新鮮牧場」在近日促銷時給出的價格,同時出現低價的還有北京三元的72℃鮮牛奶、光明「優倍」、蒙牛每日鮮語以及君樂寶的悅鮮活牛奶。

這些商家和廠家的促銷力度不相上下,買一送一、買一送二、買二送二等等。這樣的價格大戰,與前兩年的咖啡補貼戰,有過之而無不及。

數據顯示,巴氏鮮奶在加拿大、英國、美國、日本的市場份額分別為 99% 、99.5% 、99.7% 、99.3%,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不超過25% 。

乳業專家王丁棉曾表示,鮮奶市場近幾年一直呈上升趨勢,發展空間比較大,但在整個液態奶市場中的佔比還比較低。目前市場銷量約在300萬噸的規模,五到六年市場容量可以再翻一番,達到500-600萬噸的規模,未來有望達到2000萬噸,因此未來的增長空間還是很大。

想必,各大乳業巨頭都已看到了鮮奶市場的商機。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鮮奶市場已成為我國眾多乳企爭搶的「香餑餑」。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除了已經在鮮奶市場深耕的光明、三元、新希望以及區域市場的廣東燕塘、福建長富、南京衛崗等乳企外,更是被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企紛紛「押寶」。

2018年初,蒙牛推出三個鮮奶子品牌:針對入戶渠道的鮮奶品牌「蒙牛·新鮮嚴選」、主打高品質的鮮奶品牌「每日鮮語」以及主打極致新鮮的鮮奶品牌「新鮮工廠」。

伊利鮮奶品牌「百格特」於2018年在哈爾濱開始運營,以入戶訂奶的形式銷售為主,同時配合其他零售渠道。到了2020年,網紅酸奶品牌「簡愛」也殺入其中,試圖爭奪更多的鮮奶市場份額。

天貓新品創新中心發布的一份低溫奶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主打短保鮮期的低溫牛奶銷量同比增長近100%,低溫鮮奶品類成長速度是乳製品行業的近10倍。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2020年到2025年,中國將迎來第二個乳製品消費黃金階段。一二線城市消費結構升級,對於巴氏奶需求加大,消費群體和結構發生變化,三四線城市開始普及習慣喝奶。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鮮奶,顧名思義,其強調的點在於鮮,而要鎖住新鮮,那就需要保質期更短,當然技術要求就會更高。

在大眾的消費認知中,鮮奶一般都是放在冷藏貨架上的是巴氏殺菌奶,與常溫奶50天-6個月的保質期不同,這種奶的保質期通常只有4-7天。

但隨著鮮奶市場入局者越來越多,鮮奶產品的製作工藝也多樣化起來,從巴氏殺菌到超高溫殺菌、高溫滅菌,然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這其中究竟有多大差異呢?

據悉,巴氏殺菌的工藝一般是75℃-85℃的殺菌溫度,持續加熱15-20秒,只殺菌不滅菌,需冷藏;超高溫滅菌的工藝是使用137℃-145℃加熱4-15秒,可將細節全部殺死,因此可以常溫保持;高溫殺菌的溫度略高於巴氏殺菌乳,也可殺掉細菌及雜菌,但可以保留牛乳中的部分活性物質,同樣冷藏保存。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但一名乳業人士直言,「目前國家標準只有UHT超高溫滅菌乳和巴氏殺菌乳兩種,殺菌乳、高溫殺菌乳沒有相應標準,只能執行企業自己的標準,包括ESL(延長貨架期)這個類型目前也還在企業標準階段。」

當然,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關注的不是產品採用的工藝而是營養。

但值得注意的是,低溫鮮奶和常溫奶雖然在保質期上相差甚多,但其營養價值卻不相上下。數據顯示,在100g 全脂的常溫奶和冷鮮奶中,其含有的幾大主要營養素含量均為大約 3g 蛋白質,3.2g 脂肪,以及 3.4g 碳水。(當然這其中不包含特殊工藝主打的高蛋白乳品)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相關焦點

  • 瘋狂的鮮奶價格戰!一升只要五塊錢
    鮮奶打起價格戰 一升只要5塊錢 6月底,光明新鮮牧場鮮牛奶(950毫升)在京東上發起買一贈一活動,下單6瓶到手12瓶,實際支付55.52元,平均每瓶僅4.63元,相當於一升鮮奶約5塊錢。而5元錢可以在超市買到兩瓶500毫升裝的純淨水,可以說真的「水比奶貴」了。 北京的黎靜眼疾手快,搶到了12瓶。
  • 鮮奶自由來了:蒙牛光明價格戰,1升奶不到6塊錢,比水還便宜
    這意味著鮮奶幾乎跟水一樣便宜。 近日,家住北京通州區的孫麗就一口氣從卜蜂蓮花搬回7盒光明「新鮮牧場」,一盒5.5元、950ml,這種羊毛沒有不薅的理由。在盒馬APP上,新鮮牧場的日常價格是12.8元/盒,但是在7月底的秒殺中,也只需要5元。搶到秒殺的顧客在評論中整齊劃一地歡呼,「太實惠了!太划算了!」
  • 鮮奶價格戰,一升只要五塊錢,牛奶比水還便宜到底怎麼回事?
    來源:江瀚視野根據中新網9月2日的報導,豬肉漲價,牛肉也漲了不少,但「肉蛋奶」中的「奶」卻降價了。近幾日,10元左右可以買到一升鮮奶,一些鮮奶的促銷價格最低時則幾乎與純淨水持平。6月底,光明新鮮牧場鮮牛奶(950毫升)在京東上發起買一贈一活動,下單6瓶到手12瓶,實際支付55.52元,平均每瓶僅4.63元,相當於一升鮮奶約5塊錢。而5元錢可以在超市買到兩瓶500毫升裝的純淨水,可以說真的「水比奶貴」了。北京的黎靜眼疾手快,搶到了12瓶。「一升奶不到5塊,買來當水喝都可以了,何況還是鮮奶。這價格還要啥自行車。」
  • 奶企競爭,消費者得利!5元1升的鮮奶,你搶購了嗎?
    「肉蛋奶」中的前兩者價格都在上漲,唯有奶產品價格卻在下降。據報導,近幾日鮮奶的價格跌價厲害,只要10元就能買一升鮮奶,甚至有的促銷價低到一升只需5元,僅相當於一升礦泉水的價格。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鮮奶如此廉價?5元一升的鮮奶又有人敢買嗎?
  • 光明、三元和新希望把持的低溫奶賽道,伊利蒙牛就是擠不進去?
    文/Kinki來源/熔財經談及中國牛奶,兩家乳業品牌的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那就是伊利和蒙牛。兩家企業均從90年代開始起家,兩者「相愛相殺」20餘年,如今都已是千億市值的企業了。目前,中國常溫奶市場當中,「蒙伊」兩企加起來的市場份額達45%之多,其餘46%是各區域的地產奶品牌,剩下的10%,由光明、君樂寶和新希望三家乳業集團瓜分。
  • 獨家:光明乳業押寶低溫巴氏奶 是表面光鮮還是前景光明?
    此外,蒙牛、光明、三元、新希望以及北歐乳企Food Union等都在加碼布局這一市場。作為老牌地方乳企,光明乳業正是以「巴氏鮮奶」起家,因此在這一領域有較大的優勢:不僅擁有供應穩定、質量優良的原料奶基地,在產品貯存、運輸、交接等過程中也擁有先進的全程冷鏈保鮮系統。光明乳業溫巴氏奶國內第一?
  • 伊利和蒙牛屢次被爆出事,老百姓該如何選擇放心奶?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蒙牛、伊利的牛奶越喝越沒有奶味了。」 牛奶對我們大眾家庭而言,已經是不可或缺的糧食了,而伊利和蒙牛早在我們小時候就耳熟能詳。
  • 短保鮮奶,「撕扯」伊利、蒙牛兩巨頭
    比如某一品牌前幾年還在推6個月的常溫奶,後來變成了16天保質期的低溫奶,再到今年中食展上,推的是7天左右保質期的純鮮奶。 每一個品類的崛起,都源自於消費需求 常溫奶崛起時,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是什麼?那是從無到有的需求。 中國奶源集中在北方,而需求市場更偏向南方,因此只有常溫奶才能滿足對全國範圍的配送,這造就了今天常溫奶的天下。彼時的伊利蒙牛等乳企為了讓全國人民喝上牛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是英雄。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蒙牛與伊利的主營業務極其相似,都由液態奶、奶粉和冷飲三大產品構成。但這幾年,伊利開始聚焦常溫優勢,進行橫向拓展品類,不斷拓寬護城河,市佔率增速已經超越蒙牛。
  • 事關中國人的鮮奶自由,最後一場牛奶戰爭
    一盒原本售價為12.8元的950毫升光明低溫奶「新鮮牧場」,在卜蜂蓮花只賣5.5元;在盒馬的促銷活動中,甚至只需要5塊錢。北京三元的72℃、蒙牛的每日鮮語同樣在大促銷,一起把低溫奶的價格打到接近農夫山泉礦泉水的水平,讓人民群眾實現了「鮮奶自由」。  這個「高溫殺菌乳」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會引起牛奶巨頭之間的激烈價格戰?
  • 光明乳業「新鮮業務」受挑戰 巴氏奶面臨白熱化競爭
    而巴氏奶是由巴氏消毒法處理的鮮奶,一般保質期較短,但保存了絕大部分的營養和口感,且要求低溫保存,因此對冷鏈運輸半徑和就近奶業供應等都有較高的要求。「疫情造成生鮮物流體系的中斷,零售店人流下降,對於巴氏奶的配送上門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 工藝、包裝、營養…常溫奶(UHT奶)、低溫奶(巴氏奶)有啥區別?一文看清
    常溫乳:採用超高溫瞬間加工處理的牛奶。復原乳:用奶粉勾兌還原而成的牛奶。再制乳:將脫脂奶粉與水混合併加入適當的無水黃油加工而成的液態奶。 前段時間,捧紅小白奶的科迪乳業惹來了一場風波,被質疑常溫奶打低溫存儲牌自提身價。
  • 1升牛奶不到5塊錢?鮮奶開啟「價格戰」?你敢放心買嗎?
    肉、奶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攝入優質蛋白、脂類、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和肉類水漲船高的價格相反,奶類價格卻一直在降,超市做促銷活動的時候湊滿減,花不到5塊錢就可以買到1升的鮮牛奶,要知道同樣買一升礦泉水也要5塊錢了,這下子是真實做到了水比奶貴。
  • 伊利、蒙牛被曝黑幕?怎麼買到放心奶?
    本文約2300字,閱讀約需4分鐘 今天一早就有網友留言要我看熱搜,問我伊利、蒙牛的奶還能不能喝,我當時心想難道出了什麼大事件了? 原來是網上有一篇《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後文簡稱《六大罪狀》)的文章,而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很快也出來闢了謠。
  • 乳協引發的血案:從乳業之爭看伊利、蒙牛的「原罪」
    所謂綁架說,是王丁棉提出來的,可是除了那句話,我們沒看到任何細節和佐證,王本人的說的也很含糊,甚至沒有提蒙牛、伊利的名字。很多人將「大企業綁架行業標準」引申為巴氏奶與常溫奶之爭,那麼現實中巴氏奶的領軍企業光明也在其中,十年前的光明,還是有實力和蒙牛、伊利掰一掰手腕的,豈是那麼容易叫別人一手遮天的?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的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蒙牛、光明、三元等公司在2000年前後就有了奶酪業務,但受重視程度遠不及今天。新一輪對於奶酪市場的投資開始於2018年。同年,伊利、蒙牛先後設立單獨的奶酪事業部,隨後在產品創新、組織架構、投資併購上開始了新一輪的動作。伊利之外,蒙牛近期在奶酪市場的大動作也頗多。2019年3月,蒙牛入股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同年,蒙牛派遣大將負責奶酪業務。
  • 中國沒有好鮮奶?我不同意!巴氏好奶看這裡
    這種高溫處理方法可以將生奶中包括芽孢在內的幾乎所有有害微生物殺死,並將導致牛奶酸敗的酶滅活,因此常溫奶能夠在室溫下長期儲存,保質期大多在6-9個月。再加上無菌包裝技術,常溫奶的遠距離運輸也完全不成問題。像我們熟悉的伊利、蒙牛等企業生產的大多都是常溫奶,幾乎全國各地都能買到。
  • 乳企上半年業績出爐:雀巢居首位,伊利蒙牛國內領跑
    伊利國內領跑,蒙牛逆勢上揚從營收、淨利兩項指標來看,伊利持續領跑國內乳業。上半年,伊利實現營業收入473.44億元,同比增長5.29%;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35億元,同比減少1.2%。其中,液體乳、奶粉及奶製品、冷飲產品和其他產品營收分別為354.44億元、66.42億元、48.67億元和 1.33億元。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據公開資料披露,這家名為「可牛了」的合營企業,將在國內生產並銷售低溫奶產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巴氏奶。 簡單說,常溫奶採用超高溫瞬時滅菌技術加工的牛奶,一般保質期較長,儲存運輸成本較低,保存和飲用都比較方便。 我們常喝的特侖蘇、金典等品牌均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