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臺灣唱片銷量:劉德華穩居第一,周華健成功狙擊張學友

2020-12-16 騰訊網

90年代華語樂壇空前繁榮,香港有四大天王,臺灣有周華健齊秦王傑,各路大神各顯神通爭奇鬥豔,是樂壇第一個「諸神之戰」。

歌手比來比去不外乎4點:唱片銷量、獎項、演唱會、經典作品。

後三項相對容易統計,各家基本都有準確的數字,唯獨唱片銷量是最難搞清楚的。

原因也很簡單:國際公認的唱片銷量統計機構IFPI只在香港、臺灣認證過很短的一段時間,後來因公正性備受爭議加上盜版猖獗人家就撤了。

也正因如此好多歌手的粉絲為了銷量高低撕了十幾年,其中尤以劉德華張學友粉絲最為猛烈。

整個90年代劉德華張學友到底誰唱片賣得更多呢?

因為臺灣是華語歌手最大的唱片市場,所以今天我們只對比兩人的臺灣銷量。

90年代臺灣有個「金曲龍虎榜」,該榜單抽樣統計臺灣幾大唱片分銷商,採用點數的形式進行排名,雖然不出具具體的銷售數據,但拿來比較銷量高低還是很公正的。

劉德華、張學友整個90年代「龍虎金曲榜」戰績如上圖。

可以很清晰的發現,無論是進榜專輯數量還是佔比,劉德華都遠高於張學友,而且是各個區間都贏。

該榜單好就好在不光有數據還有明細:

上面兩張圖是粉絲統計的四大天王「金曲龍虎榜」國語銷售榜入榜情況,哪些唱片進榜,在榜單待了多長時間都有明確記錄。

很顯然劉德華總入榜周數接近張學友的兩倍,唱片銷量劉德華更高的可能性非常大。

該榜單跟IFPI認證數據可以互相比對。

IFPI在1996年8月至1999年2月這三年裡曾在臺灣做過認證,這已經是最具可信度的數據了,男歌手銷量數據如下:

劉德華三年總唱片201萬,遠勝張學友172萬。

算上女歌手的話則張惠妹第一,劉德華第二,張學友第三。

把範圍擴大到整個華語樂壇,10年內歌手銷量排行榜如下:

劉德華依然穩居第一,周華健則成功狙擊張學友排第二,張學友屈居第三。

所以基本上可以斷定至少在臺灣地區劉德華唱片銷量是高於張學友的。

有人說張學友不是1.2億嗎?那個是粉絲偽造的。

網上流傳甚廣的「國際唱片協會銷量榜」是2006年春節後出現在網上的,原榜單韋唯1.2億,劉德華4800萬,華語歌手僅兩人入圍。

到了2007年該榜單被人篡改,把韋唯改成了張學友,把劉德華改成了鄧麗君。

然後這些人又到處傳播這張榜單,以致於央視都信了,說張學友唱片銷量1億多。

其實但凡對樂壇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不論是張學友還是劉德華,唱片銷量有4000萬就很不錯了。

實際上亞洲音樂市場日本一直是老大,無論唱片銷量、音樂質量還是國際影響力,人家比咱高一個檔次都不止。

所以我們動不動自吹自擂銷量破億、世界第二,這是很無知的,屬於關上門來自嗨。

換句話說:你連唱片銷量都統計不清楚,還談什麼世界排名、影響力啊。

而且大家還有個認知誤區,就是一直以為劉德華是偶像歌手,人氣高銷量不行,張學友是歌神,唱片銷量一騎絕塵。

大家只要動腦子想一想就會知道,劉德華如果是唱片銷量不行怎麼可能一年發三四張專輯,一直發了15年?

實際上僅論臺灣市場劉德華應該是穩居第一,「天王殺手」周華健第二,張學友只能排第三。

我知道這種偏嚴謹的科普文很多人不願意相信,他們更願意相信華語樂壇亞洲第一,張學友曾經僅輸麥可傑克遜世界第二,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相關焦點

  • 90年代如果沒有「四大天王」這個稱號,劉德華張學友就是樂壇兩極
    「四大天王」不光阻礙了別人上位還拖累了居於其中的兩位歌手,一個是張學友,一個就是劉德華。整個90年代包括臺灣內地,唯一一個能在銷量、人氣、代表作、傳唱度、演唱會、獎項等多個維度跟張學友勢均力敵打得有來有回的只有劉德華!
  • 劉德華張學友,誰才是華語樂壇真正的唱片銷量之王?
    劉德華張學友淵源極深,兩人合作了很多電影,大多數劉德華主角張學友配角;音樂上同為「四大天王」,在唱片銷量、獎項爭奪上較量了20多年互有勝負。 其實兩人的較量在「四大天王」之前就開始了,80年代末「譚張爭霸」時期樂壇最閃亮的兩顆新星就是張學友劉德華!
  • 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還記得香港四大天王的傳奇嗎?
    四大天王是指20世紀90年代中國香港四位最受歡迎的男歌手,分別是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於1992年命名,影響力波及整個大中華地區和亞洲,壟斷中國香港90年代最受歡迎男歌手獎。他們代表著一個時代,相信80後,90後的影迷,歌迷對他們不陌生。
  • 張學友唱片銷量不及他, 郭富城偶像, 劉德華見他緊張到發抖
    張學友大家很熟悉了,被大家譽為歌神,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從小就喜歡唱歌,在中學的時候,還和自己的朋友組成過樂隊,上學時期的他就經常的參加歌唱比賽。大學畢業之後的他在業餘時間參加了歌唱比賽沒想到的是奪得了冠軍,從此被籤約進入了歌壇。
  • 周華健:歌壇常青樹,被譽為「天王殺手」,不愧是行走的金嗓子
    「天王殺手」周華健90年代初,香港曾有四大天王,黎明、張學友、郭富城和劉德華。四大天王中,尤以張學友唱功最為突出。其他三位主要在影視方面更具有影響力。迷戀溫拿五虎,夢想開始的地方出生於1960年的周華健,在家中排行老四。1974年,在他14歲的時候,他獲得人生第一把樂器吉他。這是開啟周華健音樂道路的一把鑰匙。
  • 1995年,張學友成為全世界唱片銷量僅次於麥可傑克遜的流行歌手
    1988年,一位歌迷在蘭桂坊酒吧遇到了喝得爛醉的張學友,驚奇之下,歌迷上前辨認,卻不想被張學友抓住就是一頓痛扁。一時間「張學友打人」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張學友1961年出生於香港,23歲時,本是航空公司職員他因參加歌唱比賽獲得冠軍而出道。
  • 四個臺灣過來的歌手,讓四大天王「瑟瑟發抖」,如今命運各不相同
    說起香港的四大天王,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他們分別是劉德華、郭富城、黎明和張學友,還記得那個90年代,他們不僅稱霸著整個歌壇,甚至對全國的流行音樂都有著很大的衝擊。其實很少有人知道,在他們之前,也有4個臺灣過來的歌手,雖然沒有組合到一塊兒,但是每一個人都會讓四大天王感到危機感,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4個人如今的命運。1、王傑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一首歌曲,叫做《一場遊戲一場夢》,當年它的銷量超過了2500萬張,稱霸歌壇排行榜一年半之久,而這首歌的演唱者就是王傑。
  • 香港娛樂圈最後的輝煌——四大天王,緬懷90年代的香港娛樂圈
    說到香港四大天王,大家都知道是指20世紀90年代香港四位最受歡迎的男明星,他們分別是: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排名不分先後)。四大天王是1992年被命名,此後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影響力迅速波及整個華人地區和亞洲,並風靡至今。
  • 劉德華 張學友這些天王都要自嘆不如
    最近綜藝節目《我們的歌》的話題討論可謂是不斷刷爆網絡,在昨天晚上的第十一期節目上「天王殺手」周華健也是被淘汰了,毫無疑問這個話題一時間又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
  • 《處處吻》背後,香港唱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而就在張學友、黎明快速成名的同一時期,寶麗金唱片還成立了子公司寶藝星,這家公司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但一出手就打出王炸牌。 1990年,寶藝星籤來了前EMI歌手劉德華,雖然劉德華此前也發過不少唱片,可在音樂領域的影響力還很有限。不過就在籤約寶藝星後的這年,劉德華便一口氣發行了3張專輯、大大提升了自己的樂壇地位。
  • 張學友控訴拍戲的錢大部分都輸給了劉嘉玲,天王片酬是有多低?
    天王張學友在大中華區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稱「歌神」,專輯發一張火一張,90年代與跟劉德華、周華健並稱唱片市場三天王,競爭激烈又焦灼。
  • 臺灣樂壇和香港樂壇相比,為什麼說臺灣樂壇的地位更勝一籌呢?
    李宗盛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有莊奴、劉家昌、劉文正、鄧麗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臺灣樂壇的黃金年代,有羅大佑、齊秦、童安格、李宗盛、周華健、王傑、張雨生、齊豫、蔡琴、鄭智化、趙傳、周治平、伍佰、張信哲等等優秀的音樂人和歌手數都數不完。
  • 蘇有朋談王傑:每次一出唱片所有人都要避開,四大天王也不例外
    上世紀90年代以前,譚詠麟和張國榮並稱「兩王」。但是後來兩人因宣布退出頒獎典禮,所以香港的「兩王」時代徹底結束。之後張學友和劉德華開始慢慢出現,黎明也漸漸嶄露頭角,因為劉德華和黎明都屬於當時的「流量」,和張學友一起被稱為「樂壇三劍客」。91年郭富城從臺灣回歸香港,使四人成為香港音樂界的熱門明星。
  • 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張學友:「四大天王」的感情故事
    20世紀90年代,香港有四位最受歡迎男歌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 2018年,港媒突然爆出:天王黎明,成功榮升父親!雖未爆出其女兒母親姓名,但一代天王的感情也終於以常人的狀態結束,不免讓人唏噓。 劉德華:隱婚多年,是隱瞞還是保護? 與黎明相比,華仔的感情經歷就略顯平淡許多。
  • 難忘群星閃耀時,九十年代最好聽的100首歌!
    《情人》是收錄於滾石唱片出品的音樂專輯《99情人》中的一首國語歌曲,由杜德偉演唱。《相逢在雨中》是黎明第一張專輯,遙想在細雨中和情人對望,擦肩而過後的卻是分離。此專輯讓黎明囊獲了幾乎90年香港樂壇的所有新人獎,為他日後在歌壇的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90年,林憶蓮離開香港樂壇,到臺灣闖蕩。
  • 周華健的十大經典歌曲
    周華健(Emil Wakin Chau),1960年12月22日生於香港西營盤,中國臺灣流行樂男歌手、音樂人、演員,畢業於臺灣大學。1984年憑藉個人創作單曲《誰曾說過》進入演藝圈。1986年加入滾石唱片,開始音樂之旅。
  • 周華健?有意思!
    01周華健1960年出生於香港,他的青春除了臺灣大學,還有幾個不可或缺的關鍵詞,吉他、音樂、民歌西餐廳。14歲那年收到三哥送給他的一把吉他,開啟了音樂之路。1982年,在學長的引薦下開始背著吉他,在當年十分流行的民歌西餐廳駐唱。
  • 80年代譚張爭霸到90年代四大天王,哪個時期是香港樂壇最巔峰
    (二)1980年代不僅是粵語流行曲百花齊放的日子,亦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除了許冠傑徐小鳳等老牌歌手外,單飛的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葉倩文、林憶蓮、陳慧嫻、beyond等不同類型的歌手一起活躍在香港樂壇。中國大陸和臺灣的人縱然不懂粵語,亦會聽粵語流行曲,甚至跟著唱。
  • 90年代的臺灣歌手有多厲害
    就像是在劇集中聽伍佰歌的男女主一樣,在那個年代,伍佰的歌影響到了很多年輕人。他那獨特的臺客搖滾,極其有感染力的演唱現場甚至成為了臺灣地區樂隊史上的一個奇蹟。 上世紀90年代,那時候的年輕人聽伍佰的歌、看他的現場,作為將地下樂團唱到臺上的伍佰,創造的洗腦神曲不勝枚舉。
  • 七十年代臺灣樂壇九大女歌星 網友:第一非鄧麗君莫屬!
    70年代初期以《千言萬語》、《海韻》等作品打開香港及東南亞唱片市場;1974年,以《空港》一曲奠定其日本演藝事業基礎。1980年,當選臺灣金鐘獎首位最佳女歌星。她的事跡幾本書也寫不完,就不多說了。包娜娜:是臺灣十大歌星,遠東十大巨星之一,當年在東南亞地區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在1988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唱《三百六十五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