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3日訊 有句話在設計界越來越扎心:「未來,設計會更多的去響應用戶還沒有表達出來的需求,而不是去為了響應用戶主動提出的需求。」
任正非在華為展館策劃會上告誡設計師:「客戶只關心你能給他帶來什麼樣的未來!」
過去的空間設計師會問客戶你有什麼要求?今天的客戶會問空間設計師你能給我的客戶展示什麼樣的未來?
2020年12月17日,「中國4.0智能展館行業標準」制定者、新之航傳媒科技集團董事長鞠航在中國展覽館協會第九屆五次會議上宣貫「中國4.0智能展館行業標準」時首次提出智能空間設計師概念,引起入會者高度關注和全國展館設計界共鳴。
新之航4.0智能展館實驗室
人類空間展示活動始於36000年前的法國南部洞壁巖畫,從1.0平面展示、2.0實物展示、3.0聲光電屏展示到4.0智能互動展示,今天空間展示已經進入了數字科技時代。在1.0、2.0、3.0展館時代接受傳統設計教育的設計師尚能得心應手。隨著4.0智能互動展館時代到來,數字科技和智能展項被廣泛應用,全球出現了大部分由數字智能互動設備武裝起來的4.0智能展館,新之航研發的國家發明專利「中國4.0智能展館行業標準」中明確了智能展館的4個分類維度:雲數據流、沉浸體驗、人館交融、世界開關,4.0智能展館徹底改變了傳統展館設計運營理念,晶片和線路板作為主角將4.0智能展館推向了科技新高地,許多展館設計公司將「科技」二字加進公司名稱中,公司行業屬性從文化設計公司轉入科技公司,傳統平面設計師和空間設計師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
20世紀90年代隨著LED商用全球興起了以聲光電屏為特徵的3.0展館,3.0展館為傳統空間設計師開闢了一個科技與藝術融合的新天地,空間設計師們興奮地陶醉於聲光電屏組成的絢麗空間中,但是在3.0展館設計中空間設計師從事的仍然是傳統的創作手法,基本上是在設計好的平面或者空間裡裝填LED屏幕, 2016年後,部分設計師開始向4.0智能互動時代過渡,有些展館在展廳中央開始布局「居中」式智能互動展項,空間設計師開始進入陌生科技領域,對智能展示設備缺少全面了解導致空間設計師創作乏力,部分展館設計公司針對這種情況開始組建智能展項專業團隊,專門研究數字智能展示,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新興的智能展示科技公司專門科研生產智能互動展示設備和軟體集成,在具體展館設計過程中空間設計師和智能設備工程師要密切配合,合作模式由過去的空間設計師、平面設計師先布局好效果圖然後填充設備,改為現在的智能設備工程師先布局智能設備再由空間設計師、平面設計師、影像團隊、軟體團隊、集成團隊等補充文字、畫面、影像等,從4.0智能展館創作過程中設計師和工程師角色轉換我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同時負責展示大綱、文字撰寫的文案策劃師也感受到一種不適感,過去文化上牆式文案策劃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智能展示設備智慧展示,多維度、多時空數字智能展示方式層出不窮,幾乎每天全球各地科技公司都會推出新的數字智能展示方式,傳統設計師、文案策劃師和智能工程師因為擅長領域不同很難融合在一起形成創作主體,一些嗅覺敏銳的展館設計公司開始培養自己的智能+空間複合型空間設計師,特別是智能+空間主案設計師,這種複合型智能空間設計師首先是合格智能工程師,然後是合格的空間設計師,只有這樣的智能空間設計師才能在4.0智能互動展館創作中得心應手創作出更加智慧藝術的空間展示作品。
4.0智能展館數字科技展示(新之航設計作品)
智能空間設計師除了在博物館、科技館、企業展館、黨建館等常展領域和會展中心臨展領域大有作為外,更可以在城市空間、商業空間、藝術空間、甚至鄉村振興等更廣闊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新之航董事長鞠航在中國展覽館協會第九屆五次理事會上宣貫「中國4.0智能展館行業標準」
鞠航作為「中國4.0智能展館行業標準」國家發明專利發明人在中國展覽館協會第九屆五次理事會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隨著數字科技時代到來,具有36000年歷史的展覽展示行業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行業之一,如同「工業4.0」、「移動通信5G」、「第5代戰鬥機」一樣,科技給展覽展示行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區塊鏈、雲數據流、遙感技術、衛星通信、AR、VR、MR、5G等最新科技成果被應用到智能展示場景中,過去大家習慣的「走廊式」「文化上牆式」「櫥窗式」……傳統展示方式隨著智能互動科技時代到來,向「展項居中式」「空中展項式」「內容預存一場多館式」「360度穹幕式」「多D動感沉浸體驗式」……等無限可能方向發展,新興的數字科技智能展覽展示行業對智能空間設計師的需求會越來越大,預計能領銜獨立完成一個大型科技館設計任務的智能空間主案設計師年薪會超過百萬。未來5年中國需要10萬智能空間設計師,這或許也是對設計類大學提出了新的人才培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