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媽媽將醜蔬果製成「可以吃」的野菜蠟筆,讓孩子一起減少浪費、認識食物最原始的顏色

2021-02-16 公益慈善論壇

一位住在日本青森縣的設計師木村尚子,在成為媽媽後,發現菜市場有許多蔬果只因賣像不佳就被丟棄,於是,她便利用自身的設計專長為這些醜蔬果大變身。

來源:社企流  作:陳怡臻

回想一下,我們是否常在菜市場看見許多黃掉、爛掉的蔬果被棄置一旁?殊不知這些看似無用的醜蔬果,其實還有大用途。在日本,就有位年輕媽媽突發奇想,將菜市場或家中的廢棄蔬果再製成天然、無毒且不會過期的彩色蠟筆,才推出一年就熱銷3萬份,讓廢蔬果重獲新生,也減少了對大地資源的浪費。

(醜蔬果也能再製成蠟筆?來源:mizuiroinc)

年輕設計師當媽,發揮天分將「設計」帶進廚房

青森縣是日本的農業大縣,每年產出的山藥、油菜、大蒜、櫻桃等特色農產品,數量都高居日本國內前2名,糧食自主率排名第4,僅次北海道、山形縣和秋田縣;但相對地,該縣的糧食報廢率的排名也是數一數二。

2013年,一位住在當地的設計師木村尚子,在剛成為新手媽媽、到市場買菜時察覺這個問題。她發現市場有許多因賣像不佳就被丟棄的蔬果,但這些蔬果不僅還能吃而且非常新鮮,於是她開始思考如何透過自身專業,喚起消費者對食物浪費的重視。

(用廢棄蔬果做成的野菜蠟筆。來源:Mizuiroinc)

於是身兼設計師與母親雙重身分的木村,決定把「設計」帶進廚房。她發現,這些蔬果醜歸醜,顏色卻非常繽紛,很適合製成蠟筆。她將各種顏色的蔬果磨成粉,再加入廚房常見的米糠油,製成百分之百還原蔬菜顏色與氣味的「野菜蠟筆」。這些蠟筆因為製作原料原本就能吃,即使孩子誤食也不怕危害身體。

比起市售以固定顏色量販的化學蠟筆,天然的野菜蠟筆會因每次蔬果熟成狀況不一,隨機展現出如青蔥色、南瓜色、胡蘿葡色、慄子色等各種少見的蔬果顏色。不只顏色新奇,氣味也是,孩子們塗鴉時更會聞到不同蔬果的氣味,進而更認識食材,並從中理解珍惜資源的重要。

(天然的野菜蠟筆,不論顏色或氣味都很特別。來源:mizuiroinc)

初登場就獲廣大迴響,進而與在地老文具店合作、成立品牌

有了產品,木村決定到市場試水溫。2014年她先是參加了「東京國際禮品展」,並推出少量商品試賣,沒想到這項創新竟成為展場亮點、獲得許多媒體關注,所有蠟筆也在兩周內銷售一空,對剛起步的小品牌而言,算是交出一張不錯的成績單。

這些迴響,加深了木村持續研發野菜蠟筆的心念。

為了實現理想,她在同年9月成立了「水色有限公司」(Mizuiro),除了繼續使用當地的廢蔬果製作蠟筆,也找到在地老店「東一文具行」合作開發、協助銷售,將天然的野菜蠟筆的計劃發揚光大,也讓原本經營不善的傳統文具行找到發揮空間。

加入新生力軍後,野菜蠟筆持續受到市場歡迎,推出1年就銷售超過3萬份,並連續推出多款不同系列的蠟筆組。同時,這些產品也屢獲獎座肯定,3年來橫掃了日本8項商業設計、農業與環境永續獎,叫好也叫座。

(天然的野菜蠟筆大獲好評,吸引媒體與消費者關注。來源:mizuiroinc)

堅持只用廢蔬果製作,讓使用價值大於販售價值

隨著銷售量與知名度提升,也出現部分質疑聲浪。有些人認為,木村將能吃的食材拿來做成蠟筆太浪費。

面對質疑,木村重申「所有回收蔬果都是『規格外』的作物,多來自被丟棄的歪裂、醜陋或因損傷而無法流通販賣的蔬果,減少浪費的初衷不會變。」同時,她也繼續透過這個模式開發符合理念的新品。

她的回應能否被接受,看市場的反應就知道。目前野菜蠟筆仍持續推出不同系列的產品,甚至還推出了象是野菜印畫紙、可種出植物的種子筆記本等商品,她的理念不僅被大眾所接受,且持續發酵中。

(木村持續研發各種符合理念的產品。來源:mizuiroinc)

這幾年全球糧食危機頻傳,出現各種解決剩食問題的討論。我們在青森縣野菜蠟筆的案例中,看見木村打破專業者只為特定產業服務的侷限,將設計帶進廚房、帶進畫室、也帶進孩子們的生活,用創新的產品來回應社會問題。

她的創新除了表現在產品設計,也滲透在民眾的日常生活裡。消費者購買蠟筆後,不論是透過陪孩子畫畫認識自然蔬果,或是讓民眾重新造訪在地文具行、讓老店家重生,每個過程都富含教育意義。

野菜蠟筆的熱銷與好評,與其說是木村精準地切入市場缺口,倒不如說,她觀察到的是一種更終極的社會需求,讓商品的使用價值遠超過販售價值,同時也成功為品牌建構能被社會接受的永續循環。

(木村將設計帶進廚房、帶進畫室,以及進孩子們的生活中。來源:mizuiroinc)

她把別人丟棄的蔬果做成了環保果醬,英國女王都來買!

相關焦點

  • 這位日本媽媽做出了一款可以吃的蔬菜水果蠟筆,讓孩子能畫還能吃!
    身為設計師的她,把這些被丟棄的蔬果回收後磨成粉末,再加入米油做成了「野菜蠟筆」。(醜蔬果也能再製成蠟筆?來源:mizuiroinc)青森縣是日本的蔬菜寶庫,每年產出的山藥、油菜、大蒜、櫻桃等特色農產品,數量都高居日本國內前2名,糧食自主率排名第 4,僅次北海道、山形縣和秋田縣。
  • 廢棄蔬果可以做彩紙、皮革、蠟筆,甚至是旗袍?任何醜果都值得被...
    為了減少這種食物浪費,爸爸給他創立了一個品牌「Food Paper」,和很多家庭和餐飲店達成合作,將廢棄掉的蔬菜用來造紙。根據不同的韌性,這些紙張還可以製作成紙碗、挎包和筆記本,以實現環保、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 這位「食物設計師」把醜蔬果製成美麗的染料,重新定義廚餘的價值
    來自香港的張駿霖 Eric ,想運用自己學過的應用科學環境能源的專業知識,將剩食製成繽紛的染料,重新定義廚餘的價值。染布在陽光下色彩鮮明,而這鮮黃、湛藍以及柔和的紅,竟然來自每天被丟棄的「廚餘」。來自香港的張駿霖 Eric ,將剩食製成繽紛的染料,重新定義了廚餘的價值。
  • 剖白醜蔬果之心
    這就是Ugly Produce Is Beautiful 計畫誕生的原因,由Sarah Philips 發起,試圖告訴人們醜蔬果的美麗與營養,藉由Instagram 這樣訴諸視覺的媒體,使得她所創的hashtag #sarahphillipsfoodart 可以看見她對醜蔬果的改造,儼然是傑出的藝術品阿!
  • 全解|「蔬果精力湯」&「穀類精力湯」
    全食物,就是完整、未經加工精製的食物,如蔬果、豆類、堅果或全穀物類等,保有人體所需的完整營養,皮和籽更是含量豐富。破除錯誤的飲食習性和迷惑,把握當令、均衡、多元三大原則攝取全食物,減少不必要的烹煮加工程序,讓各種營養素互相搭配、發揮協同綜效,你就能吃出多「彩」多「滋」,攝取營養最大值!
  • 食物太好看也是錯,孩子餓得沒辦法才把媽媽做的動漫便當吃掉
    美食講究色香味俱全,但是當作出來的食物實在太好看也會令人感到煩惱。因為太好看的食物孩子總想留下它最美好的樣子,捨不得破壞它。日本就有一個媽媽做出太美麗的飯盒引起廣泛的關注,在日本人每個家庭的賢內助天天都會為家人製作各式各樣的便當,講求營養之餘,還十分精美,為辛勤工作、上學的家人充充電。這位媽媽以一雙巧手高度還原各動漫中的角色,簡直令人捨不得吃!
  • 你買菜挑剩的「醜蔬果」,居然逆襲成了全球美食新萌寵!
    一般人們是抱著「長相奇怪的蔬菜怕是打了激素」、「坑坑窪窪的肯定不好吃」等心態,可實事是否真的如此呢。那一起來看看,大家是怎麼「對付」醜蔬果的?為了讓人們重新認識農作物的本質,「派對+醜食、剩食」的玩法也在全球各國家走紅了,互不相識的人聚在一起,品嘗著用因品相問題,收割剩下、零售被棄的食材做成的美味食物~而且去年開始,各種「剩食派對」也開始亮相國內,引發年輕人的追捧~現在國內乃至全球的很多農場也不再將醜蔬果拋棄,而是將它們重新收集包裝出售。
  • 日本今夏瘋「不融化的冰淇淋」!從爛掉的草莓,到被退貨的原料,最終變成暢銷商品的故事
    創新點:為了避免外型不佳的草莓被丟棄,日本教授將草莓變成多酚液,最後創造出「不融化的冰淇淋」,成功引起外界關注。1.日本推出「不融化的冰淇淋」,還標榜採用天然食材他認為「不融化的冰淇淋」,能在觀光上造成不錯迴響,所以立刻向當地的冰淇淋店推廣草莓多酚液的功用,希望可以再次協助農夫處理外觀不佳的草莓。「不融化的冰淇淋」一推出,馬上引來各界關注。甚至還有店家拿吹風機對著加了草莓多酚液的冰淇淋吹熱風,藉此增加話題性。日本「不融化的冰淇淋」成功讓消費者買單的關鍵除了噱頭之外,更重要的是它還標榜天然食材,讓消費者可以吃的更安心。
  • 520食物不浪費,剩食變美食
    逛市場時,你是否也曾經輕忽了「低顏值」系蔬果?這些被我們日常捨棄的剩菜醜果、食材邊角料等,它們被統稱為「剩食」。小時候,媽媽會將家裡有限的食材製作成各式各樣的美味菜品,現在日子越過越好,食物豐足,冰箱裡囤積的食物像後宮佳麗似的,把自己最好的時光消磨殆盡也沒被你想起。
  • 我們吃不完的食物進了垃圾桶,卻送不到那些需要的人手中 | 想像·一座城
    FareShare採用最典型的再分配模式,他們觀察到英國食物供給鏈一年至少浪費掉四十萬噸食物,但慈善團體卻支出大筆經費購買食物來幫助弱勢的矛盾現象,因此決定串聯供給和需求兩端,同時減少食物浪費並幫助慈善機構減輕開銷。
  • 用廢棄蔬果打造強韌建材,強度竟比混凝土高4倍
    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以廢棄蔬果開發出的新建材,能保留蔬果原料的香氣、顏色,其抗曲強度高達混凝土的4倍!剩食議題近年引起許多討論,因此有了專門用剩食料理菜餚的餐廳、專賣「醜蔬菜」的店家,過往日本也有廢棄香料被製成蠟筆的例子。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近期發布的研究成果,以100%植物性原料製成的全新材質,堅固強韌可以作為建材使用,有趣的是,成品還能兼顧蔬菜、水果的顏色與氣味。
  • 日本人最愛的「數字諧音日」之美食篇
    7月4日:梨之日7月4日被訂為梨之日的原因,是因為梨的日文發音「なしnashi」和「7」(な)、「4」(し)相同的緣故。梨子在日本的歷史可追溯至彌生時代,有各種品牌,其中又以鳥取縣的「二十世紀梨」最有名,將7月4日定為梨之日其實也是這家品牌的功勞呢。
  • 東京時尚甜品健康新風潮—野菜+法式甜品
    (日本將蔬菜稱為野菜)與法式甜品結合,於2006年於東京中目黑開了世界第一家野菜甜點專賣店〈Patisserie Potager〉,憑著「美味+健康」一炮而紅,除門庭若市、消費者絡驛不絕,並為東京時尚甜品注入健康新風潮。
  • 公益有意思|廢棄蔬果的重生之路
    看到這些被丟棄的蔬果,她心中五味雜陳,思考再三後,她付出了行動,收購了這些棄置蔬果。她用媽媽的配方,將廢棄的蔬果料理成了口味豐富的果醬,沒想到大受歡迎,並打造出了Rubies in the Rubble這個果醬品牌,甚至得到了英國女王和英國名廚原味主廚奧利弗(Jamie Oliver)的青睞。長得不好看的蔬果不意味著味道就差,其實它也可以很美味。
  • 5種你應該要知道的日本獨特蔬菜,來增加你對日本料理的認識吧!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發布,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日本的蔬菜作物除了馬鈴薯、胡蘿蔔、高麗菜和番茄之外,還有許多只限在日本生產的稀有蔬果,有些可能出了日本或亞洲各國就很難看到了。接下來讓我們來認識許多用於傳統日式料理的蔬菜以增加你對日本料理的認識吧!
  • 案例館 | 七喜廚房——蔬果與人都沒有剩餘
    為了讓更多民眾可以切實參與到剩食處置與保育土地的行動當中來,七喜廚房提出製作《格外氣節報告書》的田野調查計劃,通過了解當季最可能被剩餘的食材,自行主動在各地網絡平臺上關注或在家料理來拯救可能成為剩食的蔬果,成為支持甘苦人的一份子。這份報告書的內容包括:1、訂購報告書,留下寄送諮詢。2、每期收取報告書。3、使用調味醬罐,食用調理包。
  • 做食物模型的日本人去設計首飾了,簡直「醜」出新境界
    你需要這家畫風詭異的日本公司來解解膩。Fake food HATANAKA (以下簡稱 HATANAKA)是日本主營仿真食物模型製作的企業,推出的模型不僅外觀逼真,而且光彩可人,擺在餐廳櫥窗,往往勾得人食慾大發。
  • 大學生用7年,剩食醜果變成美麗衣裳,整個香港都點讚!北上廣也一起來守衛食物!
    基礎的顏色配方製作好,Eric都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我們想廚餘垃圾製成的染料,以最天然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Eric說:「我們希望透過染之工藝,把食物的故事、染藝的樂趣帶給每一個與之有緣的人,最重要的是想物盡其用,看似是垃圾的廚餘,其實也能擁有美麗的靈魂。」最近這股「廚餘垃圾」變身「大自然顏色」的颶風,也刮到了與香港隔岸相望的大陸這邊來。
  • 「護肝」可以選擇多吃蔬果類食物
    其實,正確的飲食方式是護肝的第一步驟,尤其要多吃抗氧化高的蔬果,但是大家卻常常忽略這麼重要又簡單的護肝方式。大家都知道生活作息不正常,是造成肝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少抽菸、少喝酒、避免亂吃成藥,也都是保肝重點。但是大家卻忽略了,蔬果類食物吃得不夠,也是造成肝功能不良的重要因素!
  • 「原始人飲食法」將飲食回歸原始狀態可取麼?
    減肥永遠是萬年不過時的熱門話題,大家為了維持良好身材以及追求健康的體魄想盡一切辦法,這幾年掀起了一股名為「原始人飲食法」的飲食計劃:用最簡單的方式增加飽腹感又能攝取營養豐富的食物,從而達到減肥瘦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