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80至90年代恐怖鬼片真是層出不窮,而由於大量開發國產傳統鬼怪,長此以往編劇們也漸漸陷入了串座疲勞期。
於是一部分的編劇便想到將西方的鬼怪——吸血鬼融入到傳統的中國鬼片當中,力求碰撞出一種令觀眾感到意外的驚喜。
這一點個點子也被當時的漫畫家王澤採用過,在漫畫《老夫子》的最後幾期也出現中國傳統妖怪和吸血鬼混戰的故事,漫畫無疑是很成功的。
但不知為何,這個梗一旦用在影視劇上,即使是很用心拍攝,觀眾似乎都不買帳,難成經典。
一、以邵氏鬼片《鬼皮》為例
《鬼皮》融合了經典聊齋故事中的書生救下小狐仙,狐仙變為美娘子以身相許的傳統故事,加上狐仙為了保護書生而與吸血鬼大戰的故事。
很明顯可以看出來編劇想要力求突破傳統劇情,所以加入了吸血鬼的元素。
而狐仙大戰吸血鬼,就好比貞子大戰伽椰子這樣讓人感覺新鮮而期待。
期待造成的後果便是,對影片的失望。《鬼皮》反映出硬生生兩條故事線強行組合在一起,讓觀眾感到故事亂七八糟。本來主題應該是闡述狐仙與書生的深刻愛戀,這一個傳統主題。
又在其中夾雜了吸血鬼吸血的恐怖傳說這樣的一個故事線。就是每一個故事都想講好,但是每一個故事都只是涉略皮毛,浮於表面,令觀眾印象並不深刻,因此很難成為經典。
二、以《一眉道人》為例
殭屍鬼片一度以傳統鬼片盛行於90年代,給各位老觀眾帶來不少樂趣和心理陰影,不可謂不經典。
後期觀眾審美疲勞加上各種不誠意的殭屍片橫行,票房漸漸下降。所以就出了這麼一部鬼片,當中既想要沾一沾當時殭屍的熱度,又想要加入西方吸血鬼的恐怖元素。
《一眉道長》相對《鬼皮》要好一些,起碼有側重點,弱化了小殭屍的那條傳統殭屍片歡樂線,主要塑造西方吸血鬼的恐怖。
但是《殭屍道長》依然不能進入經典的鬼片系列,這也是很多加入吸血鬼元素就不能成為經典的電影的致命原因:
中國的鬼片意在塑造的是一種神秘莫測,隨時致命,無知未來的恐怖,這也是吸引鬼片愛好者的一大因素。
加入了吸血鬼元素,吸血鬼則是一種非常實體的鬼怪,無非以血腥製造恐怖,而且咬過的人也會會變成吸血鬼這一點已經和殭屍的特徵重複了。
沒有給人造成新奇感的同時,還讓人覺得非常無趣和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