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在人類的各個種類食物當中,米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食糧。全世界的美食何其之多,然而如果說有一樣食物,能讓人天天食用而不生厭,那一定不是擁有無數讚譽的法國鵝肝,也不會是天價美食藍鰭金槍魚,而是這看似毫不起眼,實則每一粒都凝聚著晶瑩汗水的米飯。
那麼問題來了,
世界上的米,
你知道究竟有多少種嗎?
粳米
粳米是大米的一種,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種植歷史已有6900多年。粳米是相對於秈米和糯米而言的。中國的大米主要可分為粳米、秈米和糯米三類。粳米是粳稻種仁,屬粳型非糯性稻米,主產於中國長江以北一帶稻區。從黏性程度上分,糯米黏性最強、秈米最弱,粳米居中,所以喜歡吃粳米的人最多。全世界有二分之一的人口以粳米作為主食。
粳米有早、中、晚三收,即在六、七、八、九或十月收成熟果實。北粳涼,南粳溫;赤粳熱,白粳涼;新粳熱,陳粳涼。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煮粥最養人,有「世間第一補」之美稱,老幼皆宜。中醫認為粳米有養胃生津之功,古方中每多用之。如《傷寒論》中的白虎湯、桃花湯及竹葉石膏湯等方皆用了粳米。
秈米
秈米是中國出產最多的一種稻米,以廣東、湖南、四川等省為主要產區。秈米系用秈型非糯性稻穀製成的米稱為秈米。米粒粒形呈細長或長圓形,長者長度在7毫米以上,蒸煮後出飯率高,粘性較小,米質較脆。中國南方多種植秈稻品種,在長江流域可進行稻麥輪作,在華南地區可實行一年兩熟甚至三熟。著名的有泰國茉莉香米和增城絲苗。煮食秈米時,因為它吸水性強,膨脹程度較大,所以出飯率相對較高,比較適合做米粉、蘿蔔糕或炒飯。
糯米
糯米是糯稻脫殼的米,在中國南方稱為糯米,而北方則多稱為江米。糯米有長粒和圓粒兩種,圓粒較為常見。因其香糯粘滑,常被用以製成風味小吃,粽子、酒釀、湯圓、年糕等食品的原材料中都含有糯米。吃糯米不易消化,所以不宜一次食用過多。
糙米
稻穀脫殼後但仍保留著外皮、糊粉層和胚芽的稻米叫糙米。由於內保護皮層粗纖維、糠蠟等較多口感較粗,質地緊密,煮起來也比較費時,但其瘦身效果顯著。與普通精製白米相比,糙米維他命、礦物質與膳食纖維的含量更豐富,被視為是一種綠色的健康食品。糙米在一定溫度下會發芽,使其內部發生戲劇性變化,並能產生各種有保健和健美功能的成分。
香米
香米又名香禾米、香稻,為一種長粒型大米。三國曹丕曾譽「長沙有好米,...上風吹之,五裡聞香」。香米的種類有很多,其類型包括香秈、香粳和香糯等,香味奇特,且有揮發性。蒸煮米飯時拌合少許,米飯柔軟濃香,清香四溢,且具有補脾,健胃,清肺等醫藥功能,被譽為「糧中珍品」。香稻不僅米香,而且禾草亦香,當地農民經常用禾草墊床,既清香滿室,又柔軟舒適。
黑米
黑米種植歷史悠久,是中國古老而名貴的水稻品種。呈黑色或黑褐色,營養豐富,食、藥用價值高。用黑米熬製的米粥清香油亮,軟糯適口,營養豐富,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因此被稱為「補血米」、「長壽米」等;除煮粥外還可以製作各種營養食品和釀酒,素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譽。
紅米
紅米又名紅曲米,起源於中國,距今大約有1千多年的歷史,為麴黴科真菌紫色紅麴黴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具體製法為:選擇土壤為紅色的地方,挖一深坑,在坑之上下周圍鋪以篾席,將粳米倒入其中,上壓以重石,使其發酵,而變為紅色。經3~4年後,米粒外皮呈紫紅色,內心亦為紅色,若內心有白點,表示尚未熟透,品質較差。
紅米為不規則形的顆粒,狀如碎米;外表棕紅色,質脆,斷面粉紅色,微有酸氣,味淡,以紅透質酥,陳久為佳。我國大部分地區有產,主產福建、廣東。可作飯粥,可作湯羹,還可加工成風味小吃。用紅米釀成的紅米酒倍受女性青睞,因為它呈現紅葡萄酒一樣的紅色,味道柔和、喝過後餘味良好。
黃米
關於黃米很早就有記載,唐代詩人錢羽有詩:「故浠黃稻熟,一夜夢中香」。黃米本是北方一種糧食,是去了殼的黍子的果實,比小米稍大,顏色淡黃,煮熟後很黏,是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大黃米又稱「黍」,在古代被列為五穀之一。黃米可用於煮粥、做糕、做米飯和釀酒。在北方農村古來就用大黃米做粽子。
綠米
綠米是一種傳統的水稻穀,自古以來,浙江一帶就有人種植,由於產量低,綠米是用選育成的優質水稻新品種——綠米稻加工而成的特種米。綠米的稻穀有著非常的特別,稻穀外殼是黑色的,米的麩皮為淡淡的綠色,米芯卻為白色。其米質優良,外觀獨特,氣味芳香,營養豐富。特別是含硒量高,在100克綠米中,含硒量高達23.2毫克。硒被科學家譽為生命之火的「奇效元素」和「抗癌防癌之王」,並對癌病、心臟病、心血管病等多種疾病具有獨特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紫米
紫米是較珍貴的水稻品種,僅湖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湖北恩施等有少量栽培,因碾出的米粒細長呈紫色,故名。紫米顆粒均勻,顏色紫黑,食味香甜,甜而不膩。它與普通大米的區別,是它的種皮有一薄層紫色物質。紫米煮飯,味極香,而且又糯,民間作為補品,有紫糯米或「藥谷」之稱。紫米熬製的米粥清香油亮、軟糯適口,因其含有豐富的營養,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胭脂米
胭脂米全稱為「御田胭脂米」,是一種極為珍貴的作物,原產於河北省豐南王蘭莊,曾為清廷"貢米",因其培育難度大、產量小,幾乎近於滅絕。這一僅有100畝的稀有品種上市價每公斤4000元,這是世界上頂級大米的終結者。遠遠超過日本的各種昂貴大米。《紅樓夢》中也曾提及這種十分稀罕的稻米,專供賈母食用,金貴無比。胭脂米呈暗紅色,清香撲鼻,煮熟後色澤紅潤,細膩油亮,口感彈軟滑嫩,餘味無窮。據說經常食用,還有補氣養血、平調五臟之功效。
紅樓夢中專供賈母食用的御田胭脂米。一粒米,古今孝心綿延長。 《紅樓夢》有兩回提到十分罕見的胭脂米:第53回,莊主烏進孝進貢的紅帖上,有「御田胭脂米二石」一條;第75回,賈母問有稀飯吃些罷,尤氏早捧過一碗來,說是紅稻米,賈母接過來吃了半碗,便吩咐將這粥送給鳳姐吃些去……細讀《紅樓夢》第53回,可以品出胭脂米的另一種味道。書中寫道,賈府的莊頭烏盡孝到賈府交租子,每年專供賈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只有「二石」。古代常用容量單位,一石相當於100升,即59.2公斤。 「專貢」、「59.2公斤」,寥寥幾筆足見當年胭脂米產量稀少,還有賈府晚輩通透的孝心。御田胭脂米中的硒、鋅、鐵等礦物質遠超全世界的任何產地的大米。稱為全世界最頂級的自然穀物食材!就是胭脂米!
竹米
竹米是竹子的種子。竹子一般要在50—100年時才會有開花現象。竹子開花,也就意味著它生命的枯竭,只有留下種子再度繁殖,但並不是所有竹子開花都可結出竹米。竹子開花結實是較為罕見的現象,竹子開花結實是較為罕見的現象,因此史書常將此記載。因竹米不易得到,所以被抹上一層神秘色彩,傳說中竹米是鳳凰之食,古代有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之說。
《本草綱目》中載:「竹米,通神明,輕身益氣。」竹米顏質正如《太平廣記》描載:「其子粗,顏色紅,其味尤馨香。」科學研究證明,竹米營養價值和藥用功效較高,味清香可口,富含澱粉和各種微量元素,既可食用又可入藥。
尼泊爾巖米
巖米又稱石草,是一種稀有的野生米,主要生長在中國-尼泊爾交界的洛子峰上,常年受雨露滋潤,是一種古老的孑遺植物,呈黃綠色,清香味濃鬱,米香味略淡。因為生長位置特殊,產量極其稀少,故不被世人所知。
巖米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有一定的食療效果,被稱為米中的「黃金」,煮熟的巖米煙韌、柔軟,色澤黃綠,氣味清香,別有風情。多用來配搭鮑魚、遼參等名貴食材,清香巖米吸收了高湯中的甜味,卻並沒有完全蓋過那本身與生俱來的雨露清香,反而被湯汁中海鮮和肉汁的鮮美帶動出來。巖米表層的膠質與細膩軟滑的感覺,讓人十分驚豔。
菰米
《周禮·天官》中鄭玄注為:「麻、黍、謖、麥、豆也。」「苽,雕胡也。」 苽同菰,屬禾本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有肥厚的嫩莖,也叫「茭筍」、「茭白」。夏秋間開花結的籽實,叫「菰米」,一稱「雕胡米」。
用菰米做的飯,便叫「雕胡飯」。早在2000多年前,菰米就是一味主食。據說「雕胡飯」香脆而甘,在歷史上頗享盛名。在唐代,受到道家和詩人文士的愛好,李白有:「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杜甫還有:「滑億雕胡飯,香聞錦帶羹」都是對「雕胡飯」的讚美。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明代以後,我國用菰米做飯就逐漸減少了,至今已難以見到。食物的演進和生物一樣,物競天擇。太難種植和採收,使得菰米在餐桌上日益式微,終於落草為寇,退出歷史舞臺。傳說中的穀物「雕胡飯」,變身為水生蔬菜「茭白」,有了它新的生命。
美國野米
雕胡之失,令人扼腕。不過人類驚喜的發現,雕胡的兄弟們活得好好的。北美和加拿大的淺水沼澤裡,生長著大面積的水草,與中國的菰同屬不同種,兩者形狀非常相似。這種水草的種子被稱之為「美國野米」。
野米主要生長在加拿大與美國交界處的蘇比利爾湖區域內。原生態的環境、清新的空氣,毫無汙染的純淨湖水,冬季覆蓋的厚雪,冰川形成的地質結構,這些都保證了冰湖米奇特的外形、口感,以及抗癌、抗衰老的效力。早在數百年前,當地的印第安人就把這種帶有堅果獨特味道的水生植物,作為主要的營養食品之一。
野米外殼不用打磨,色澤黑亮,形似木梭,其膳食纖維比大米高得多,是難得的保健食物,可稱之為「米」中之王。它還含有一種獨特的天然防氧化劑,具有排毒、滋潤皮膚的功效。蘇比利爾的野米是享有被美國農業部譽為「北方之星」的綠色食品。
野米不管是煮粥、燉湯均可,一般未煮熟時呈黑色,煮好後會變成深咖啡色,外殼爆開且露出「白肉」,帶有特殊的木質芳香。在烹調時,野米往往需要與帶底味的湯汁一起燒制。野米蒸開花後才能更好地吸入湯汁的滋味。酒店常常用野米與海參、鮑魚等一起燉製,是極為滋補的營養佳品。
葛仙米
葛仙米是藻類植物的一種,又名水木耳、天仙米、珍珠菜等。葛仙米在世界上的分布十分稀少,主要出產地都集中在中國,以湖北鶴峰、四川等地較為出名,堪稱中國一絕,世界珍稀。
葛仙米常見於河溪石塊上或水稻田中,沒有根、莖、葉,漂浮在水中,故又名「天仙米」或「天仙菜」。由許多細胞連成念珠狀群體,顏色藍綠色,顆粒圓潤,玲瓏剔透,可與珍珠媲美。採集乾燥後顆粒圓形,煮熟後大小比米粒大,故稱之為「葛仙米」。葛仙米在清朝時被選為貢品,末代皇帝溥儀的著作《我的前半生》中有道菜就叫「鴨丁熘葛仙米」。
葛仙米是道傳統名菜,食用方法多樣,幹、鮮宜烹,糖、鹽可調;蒸、煮、炒、熘、做湯、涼拌不拘。葛仙米一般採集後會做乾燥處理,需要食用時用水一泡,即可恢復到剛採集時碧綠新鮮的模樣。不管如何烹飪,都是顏色豔麗、形態美觀、清脆爽口、甘鮮怡人,古人稱其味美絕。
皂角米
皂角米俗稱雪蓮子、皂角仁、皂角精,是皂莢的果實。主要產自雲南和貴州,是調和人體臟腑功能的珍貴純天然綠色滋補食品。皂角米的總能量與一般稻米差不多,不同的是,其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即植物膠質含量非常豐富,這點與穀類中的燕麥有些相似。皂角米煮後體積膨脹、口感黏稠,就是因為植物膠質在煮製的時候猶如海綿一樣,會不斷吸水膨脹,能讓粥、湯、羹等產生黏稠的狀態。而且,植物膠質還有緩解便秘、控糖、抑制脂肪吸收等健康功效。
雞頭米
雞頭米,即新鮮芡實,又稱水雞頭、雞頭苞、雞嘴蓮、刺蓮蓬實。是一類睡蓮科被子植物。果實呈圓球形,尖端突起,狀如雞頭,有健脾益氣,固腎澀精等作用。古藥書中說它有「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之效。
芡實有南芡和北芡之分。北芡在全國廣泛分布,莖葉果實上遍布尖刺,果實小。而南芡,則是北芡經過千百年來培育而成,除葉子背面仍有尖刺外,莖、果實的刺已消失,果實比北芡大幾倍,只有在蘇州葑門南塘種植,人們稱之為蘇芡。
蘇芡每年中秋前後上市,在蘇州有「南塘雞頭大塘藕」的美譽。清沈朝初《憶江南》云:「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疑珠十斛,柔香偏愛乳盈甌,細剝小庭幽。」其果粒如珠玉,晶瑩剔透,清香軟糯,口感甚佳。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蘇州民間食用雞頭米的方法很多,最大眾的吃法就是雞頭米羹。以剛上市的雞頭米為主料,輔以桂花糖、燕窩、銀耳、玉米粒,淡而幽遠,淡得如同洗盡鉛華,遠得回味無窮,軟嫩、細糯、甜潤。
小米
小米亦稱粟米,古稱粟,又叫粱,是中國古代的 「五穀」之一,也是北方人喜愛的主要糧食之一。小米原產於中國北方黃河流域,內蒙古,東北地區,主要集中在赤峰、通遼一帶。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屬於「粟文化」。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中國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
薏米
薏米是薏苡果實的果仁,又名五穀米、薏仁米、苡米、六穀子、回回米等,關西地區也叫糜子米。古代人把薏米看作是自然之珍品,用來祭祀。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歐洲,它被稱為「生命健康之禾」。薏米可用作糧食吃,味道和大米相似,且易消化吸收,煮粥、作湯均可。夏秋季和冬瓜煮湯,既可佐餐食用,又能清暑利溼。
高粱米
高粱脫殼後即為高梁米,俗稱蜀黍、蘆稷、茭草、茭子、蘆穄、蘆粟等,是我國傳統的五穀之一。主要產區集中在東北地區、內蒙古東部以及西南地區丘陵山地。高粱有紅、白之分。紅者又稱為酒高粱,主要用於釀酒,中國的名酒如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等都以紅高粱為主要原料。白者用於食用,性溫味甘澀。
西米
西米,又叫做西谷米,最為傳統的是從西谷椰樹的木髓部提取的澱粉,經過手工加工製成。西米產於南洋群島一帶,西米質淨色白者名真珠西谷,白淨滑糯,營養頗豐。在太平洋西南地區,西米是主要食物,用其粗粉做湯、糕餅和布丁;在世界各地,主要的食用方法是制布丁或醬汁增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