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孤獨是每個人的宿命,也是一個人的狂歡,但你要知道這一點

2020-12-15 低落塵埃

01

我們現代人最大的一種特徵就是孤獨,這種孤獨除了身體上的形單影隻以外,更多的是心靈上的孤苦伶仃。很多表面上善於社交,朋友很多的人或許在一個人的夜裡也會孤獨的流眼淚,有一種孤獨是別人無法理解,無法治癒的,所以大多數人選擇了自愈。

記得作家三木清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孤獨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個人裡面而在許多人中間。不知道你有沒有體會過走在人群中的孤獨,尤其是在你初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時,這種孤獨感會油然而生,不是你對這個城市一無所知,而是這個城市沒有你能給你安全感的人和事。一無所知的是恐懼,可是如果你走在熟悉的城市裡,走在熱鬧的人群中,依然是孑然一身,恐怕這個時候你才是最無助,最孤獨,最想念以前的。

02  

定位於城市這個坐標,暫且把目光聚集在地鐵站,你會發現每節車廂裡都擠滿了人,站著的,坐著的,形形色色,匆匆忙忙。各個車站裡都是人潮擁擠,然而在眾多的人群中,每個人都與你是陌生人,匆匆的一瞥,你的內心也不會感到絲毫的慰藉。

人在什麼時候最孤獨?不是在一個人的時候,而恰恰是在人群中才會感到孤獨。當一個人去擠地鐵,你會發現地鐵站裡那麼多人,你一個也不認識,誰都跟你沒有交集,當你走在喧鬧的大街上,燈火通明,行人面容各異,大家都匆匆忙忙,神色緊張,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可能孤獨的不止你一個,因為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是一座孤島。

我們大多數人都在跟孤獨抗爭,這是我們最大的錯誤之一,因為孤獨同每一種與生俱來的表情一樣,它是我們身體中的甚至是靈魂裡的一部分,我們永遠無法剔除,除非扒皮動骨,或者是和他一起滅亡。所以我們能做的只能是跟它和解,並且建立起長久的「利益關係」。

03

之前在讀《瓦爾登湖》的時候,主人公為了自己生命中的一段歷程,所以選擇了一片寧靜之地――瓦爾登湖。他獨身來到這裡,切斷了跟外界的一切聯繫,他在瓦爾登湖畔自給自足,建立了一間小木屋,用來取暖和休憩。所有的食物都由自己生產,瓦爾登湖可稱得上是物產富饒,有美味的野藍莓,有嫩滑的魚兒。但主人公最大的意圖不是來這裡索求財富,而是體驗生活,他把少部分時間用來耕作,以維持生計,把剩下的時間用來讀書,寫作,觀察萬物。

即使在這樣原始的生活狀態下,我們卻意外地發現,主人公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孤獨,他生活得很充實,在這裡,他做著自己喜愛的一切事情。反而他說,當一些無聊的朋友來造訪他時,他才會感受到生命的孤獨和無趣。

04

周國平先生寫到:孤獨是人的宿命,愛和友誼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將它撫慰。孤獨是我們每個人的宿命,我們要麼與孤獨成為朋友,要麼與孤獨成為敵人,如此看來,聰明的人總願意選擇前者,這種孤獨感與生俱來,並且無法消除。然而愛卻能撫慰孤獨,愛是柔軟的,是溫暖的,它能給一顆孤獨的心帶去慰藉,同樣,也能讓一個孤獨的人覺得活著的可貴。

朋友可以聆聽我們的故事,我們也可以向任何一個願意洗耳恭聽的人訴說一切,可是,我們都不要渴望會有人徹底把治癒我們的孤獨,我們生來就是一座孤島。我們需要通過自身的力量去探求解救我們的方法,藝術家往往選擇把自己的靈魂交給自己的作品,而我們大多數平凡人卻要學會獨處,學會適應自己一個人的世界,也要學會和一大群人在一起的世界。我們都要去愛,都要被愛,愛是一劑治療孤獨的良藥。

達爾文的一句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好地去適應環境,尤其是在今天,環境一天一個樣,我們更難做到讓自己天天更新,只能儘可能地去適應環境,我們是孤島,我們有自己本來的特徵和面貌,無需為了迎合別人而使自己一直處於不幸,每一座孤島上都有自己的生靈,自己的奧妙,適合寂靜默然地生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今日留言:你如何看待孤獨?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當尼採哭泣》經典語錄
    ——歐文·亞隆《當尼採哭泣》11、肉慾是要住我們腳跟的母狗,而且這種母狗是多麼精明,知道如何在拒絕一片肉的時候,去哀求一絲靈魂。——歐文·亞隆《當尼採哭泣》12、為了茁壯的成長,你必須先把你的根部深深地穿進虛無之中,並且學會去面對你最寂寥的孤獨。——歐文·亞隆《當尼採哭泣》13、死亡時殘酷的,死亡的最終報酬是不必再死一次。
  • 尼採:孤獨不是朋友少,而是連一個朋友都沒有
    叔本華喜愛孤獨者,非神即獸。——亞里斯多德一個人只要擁有真正的朋友,哪怕全世界都與他為敵,他也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孤獨。——尼採讓我們從亞里斯多德和尼採的上述兩句名言談起,亞里斯多德說:「喜愛孤獨者,非神即獸」。亞里斯多德這位偉大的哲學家說得很對,一般的人不僅不喜愛孤獨,而且非常討厭孤獨。因此,那些喜愛孤獨的人,就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們要麼是神,要麼是獸。很顯然,如果喜愛孤獨的那些人是神,他們也就不是一般的人了,而是人中之靈傑了。如果這些喜愛孤獨的人不是神,那麼他們就是獸。
  • 尼採:哪怕全世界都與你為敵,只要擁有真正的朋友,你就不孤獨
    尼採:哪怕全世界都與你為敵,只要擁有真正的朋友,你就不孤獨德國思想家、哲學家、作家、作曲家、文化評論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採有句關於朋友的名言很是「霸氣」,這句話是這麼說的:「一個人只要擁有真正的朋友,哪怕全世界都與他為敵,他也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孤獨
  • 心理學:別害怕孤獨,孤獨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而孤獨幫助我們理解生活,發現人生的本質。情緒有好有懷,低落會不分場合地襲來,孤獨就是讓我們看到自己變化的內在世界,而無聊的人卻習慣逃避孤獨。孤獨其實是一個人的遊戲,喜歡熱鬧的人耐不住孤獨。你看迪廳裡,那些伸出來的無數雙在搖滾中亂舞的手,即便你聽不到那是誰在嘶喊的聲音,即便你裝出來的笑臉沒有人能識破,你卻很肯定地跟自己說,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越是人多越是寂寞。
  • (散文)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我從風裡走過,寒意侵蝕的路面落滿了塵埃,慘澹的冬陽躲在厚實的雲陰裡,城市好像被蒙上了一層灰霧,滿大街都是灰頭灰臉的行人,擺攤的,閒逛的,茫然若失的,風花雪月的,走在其中,寂寞的使人發慌。  有這麼一個人,曾經出現在生命中的某一時刻,與我同行,我們攜手走過繁花落盡的城市,互相傾訴各自的孤獨,走到夜深處,在燈火闌珊的街道佇立凝望,而那時的我們,似乎還不懂得珍惜,轉身去而不見,分離也看得平凡,至於走過的那一段路,並沒有留下永恆的足跡,但在此後的生命中,卻成為我這一生最美好的回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  許多年過去了,回首往事,就好像昨天才發生,但仔細想來,卻久遠到無從說起
  •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1)好脾氣都是磨出來的,壞毛病都是慣出來的,治的了你脾氣的是你愛的人,受的了你脾氣的是愛你的人。每個人都有脾氣,為你忍下所有的怒氣,僅僅因為那個人比你更心疼你。3)人的心智成熟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而後,做一個純簡的人。
  • 尼採的私語:人最大的傲慢是要求別人愛自己
    :讀懂人性,讀懂尼採,只需這四本!女人們在對待所愛的人時也是一樣。 11.高尚的情操高尚的情操大體上由善良和輕信構成,這正是貪婪和成功的人所不屑和鄙視的。 12.目的地和路很多人會堅持走已經走上的路,對他們的目的地卻很少這樣堅持。
  • 周國平:「孤獨是人的宿命,但愛和友誼可以將它撫慰」
    作家周國平說:「孤獨是人的宿命,愛和友誼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將它撫慰。」 前段時間看了一期《令人心動的offer》,裡面的丁輝給人的印象挺深刻,作為實習生裡面年齡最大的一個,面對職業競爭的壓力也會更大。
  • 其實你要知道,孤獨才是一個成年人生活中的常態
    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有句話曾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有時候很多人感慨,從小到大,知心的朋友越來越少,能夠說話的人也越來越少,從孩提時代。有時候關係不熟的人,也許是點頭之交,也許是萍水相逢,你憋了一肚子的話,給別人詳細的講清楚了事情原委,誰知道對面回覆你個呵呵或者奧,瞬間你的心情猶如過山車一般,從山峰跌入到山谷,成年人的孤獨其實是三方面,一方面是無人傾訴的孤寂感,一方面是對方無法感同身受蜻蜓點水般的應付,還有一方面,每個成年人都太忙了,我們也不忍心佔用別人太多時間,也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 尼採名言警句45則
    ——尼採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13、世上有一條唯一的路,除你之外無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問,走便是了。當一個人不知道他的路還會把他引向何方的時候,他已經攀登得比任何時候更高了。14、你們一本正經,我萬事遊戲。
  • 午休丨孤獨的船歌——尼採詩作《威尼斯》賞析
    在抒寫下《孤獨》後的四五年,即 1888 年至 1889 年,尼採,這個曾倡導詩化人生的詩人哲學家,被沉重的孤獨吸乾了生命的精髓,他在期待友誼、渴求理解、希望被發現的孤單寂寞的窒息中,精神瀕臨崩潰。當他被人接回家鄉,途經威尼斯時,竟然唱起了他一生中最酸楚而又最優美動人的即興曲,一支比《孤獨》更動人心弦的抒情曲——《威尼斯》。
  • 心理學:孤獨不代表寂寞、可憐、沒人愛,孤獨是一種能力
    因為一個人的時候,別人是看不到你的孤獨的。但是人多的時候,你的落寞,愈發凸顯了你的孤獨。04或許你以為,結了婚,有人陪伴,孤獨就跑得無影無蹤了。這只能說,你還是太單純。半夜我一個人起來給孩子餵奶,他在旁邊鼾聲如雷。我不僅後悔生孩子,還後悔結婚了。」喪偶式婚姻、喪偶式育兒,帶來的不僅僅是孤獨,更是心底的寂寞和失望。蔣勳說:「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孤獨是飽滿的,寂寞會讓人發慌。」05你可能想問,孤獨讓人這麼難受,為什麼一定要體驗呢?
  •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值得每個人閱讀,為何很多人選擇放棄?
    《百年孤獨》讓文學的其他表現形式顯得更加的蒼白膚淺,由於人類永恆的孤獨,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也有在孤獨是永恆的,這讓我們感受到轉瞬即逝的現實引起渾身的刺痛和內心的沉重。馬爾克斯的成名作,代表了20世紀魔幻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的文學巨著。
  • 每個人註定都是孤獨的-《百年孤獨》
    又一個午夜,發出一聲輕嘆,緩緩合上《百年孤獨》這本書。也算一種如釋重負,因為不會再有一個個悲劇和宿命在面前演繹。1據說這本書是史上最難讀的書,所以買來後一直等到所有書看完才翻起它。《百年孤獨》則是「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書寫了100多年的歷史中一個家族7代人的歷程與興衰。甚至每一代人,每個人的故事都可以拿出來單獨書寫都可以成為一個精彩的小說。這本書像過電影一樣,一個一個人物的出臺,謝幕,再魔幻般重生,又有靈魂和精靈的偶爾穿插。
  • 人將越來越孤獨:未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經濟體!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被在老師灌輸一種思想:「你要合群,你不能太有個性。」學習和生活中,如果一個人不合群,我們往往就會排斥她,而且給她貼上不合群的標籤。因為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把人從「千人千面」變成「千人一面」,這樣才能方便管理。
  •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存在!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存在,即使身邊有家人,有朋友的陪伴,可以解憂,可以共同成就,但沒有誰可以一直陪你到最後,總會有人中途離場,而且只有自己的時候,才是最真實的自己,才會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 真正成熟的人,卻總是獨來獨往(一個人的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
    一個人去教室,一個人去餐廳,在旁人眼裡,她孤獨又可憐。之後一次考試前,為了放鬆心情,我就去操場散步,正巧遇到剛跑完步的她。那時候身邊沒有能說話的朋友,但又想找人傾訴,於是和她聊了起來。老人淡淡笑道說:「或許,你是對的。」不知道你是不是發現,人到了中年,便會變得與世無爭,以沉默應對世態變遷,以微笑面對他人的不解。很喜歡電影《海上鋼琴師》裡的故事,每一次重溫都收穫頗多。
  • 熬過苦,熬過孤獨,你就贏了
    我們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間,最終也要赤條條地離開,除了自己,我們好像一無所有。 孤獨變成了人生的常態,曲終人散,剩下孤獨怎麼也趕不走。人生一輩子,離不開苦,離不開孤獨,一生與寂寞為伴。 尼採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世人獨處著,這不是因為他習慣孤獨,而是在他的周圍找不到同類。」
  • 對金牛座而言,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他們不假意合群,心靜且淡然
    就拿金牛座來說,他們是個很能承受孤獨的人,性格內斂沉穩,在人際交往中,被認定是「不合群」的人,總是與喧囂的環境格格不入。可實際上,金牛座不是不熱衷於社交,他們只是不樂意去維持表面的友好關係,虛偽的你來我往互相吹捧,一點意思也沒有。
  •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 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獨處,並不只是在現實層面上一個人待著。有句話說,「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想像力總是在孤獨狀態下展開翅膀,能夠享受孤獨的孩子才有可能培養出創造潛能。是否能夠自我發現與自我實現,是否能夠覺察到自己內心最深處的需要、情感與衝動,與一個人獨處的能力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