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中葉,有300個中國人離開香港來到美國,在鐵路上做勞工。他們是首次到達美國的亞洲人,當時還有一個報社記者在場,為後人記錄下了這個歷史性的旅程。
可是,中國勞工所面臨的種族歧視是那麼殘酷,以至於在工作結束後,他們大多數人都返回了自己的祖國。
這是一個記錄在《美國華人》上的第一代華裔移民的故事。從那之後,中國人在清朝發生過三次大規模的移居美國,一直到今天,還有很多華人嚮往美國那一片熱土。
事實上,華裔在美國一直存在被歧視的現象,美國華裔作家伍綺詩寫作的《無聲告白》就反映了華裔在美國的生存狀況。
出生在美國的詹姆斯,從不覺得自己屬於這裡
詹姆斯雖然出生在美國本土,也沒有去過別的國家,但他從不覺得自己屬於這裡。
他的父親是頂著假名來到加州的,假裝是多年前移民過來的一位鄰居的兒子。因為自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開始執政,到二戰結束,美國禁止中國人移民,只允許那些已經來美國的華人子女入境,所以那個時期來美國的華人移民都有類似的故事。
這些華人移民為了不被發現,不遣返回國,拼命地融入人群,竭力避免與眾不同。
詹姆斯的父母為了能夠讓詹姆斯免費入校讀書,選擇了到愛荷華的寄宿學校勞埃德學院工作,詹姆斯成為了就讀這間學校的第一位東方學生。
儘管詹姆斯努力地學習著美國文化,但是他沒有朋友,從來不去跳舞,不參加動員大會,或者低年級,高年級的舞會,他永遠是一副闖入禁地被人逮住的不自然,所以儘管他在這裡呆了12年,從來沒有歸宿感。
後來,他在哈佛讀了七年書,情況卻絲毫沒變,在他的生活裡充滿被戲弄的屈辱,無法合群的挫敗感。他無法融入美國的主流社會,無法開展真正的社交。
詹姆斯的狀況也是許多華裔家庭子女的狀況,種族歧視是他們終身要面臨的問題,更可怕的是,由於種族歧視引起,他們內心的自卑和恐懼會伴隨他們的一生。
種族歧視影響了詹姆斯的婚姻
詹姆斯雖然研究起了最典型的美國文化課題,在內心的不安全感一直存在,在椅子上坐不穩當的習慣,依舊沒改,時刻擔心有人過來攆他走。
這時候他遇到了瑪麗琳的追求,詹姆斯不敢相信是真的,他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
但是他們的婚姻卻遭到了瑪麗琳的母親強烈反對,她在婚禮那天,在法院大樓的大理石前廳,如公眾廣播一樣大喊:「這樣不對,瑪麗琳,你知道這樣不對。」
媽媽這樣做,不是因為偏激,而是因為在當時的1958年,在某些地區,他們等婚禮是違反法律的,甚至在波士頓,也會招來別人的非議。瑪麗琳的媽媽希望她嫁給一個同樣的白種人,而不是華裔移民。
可以說在當時那種特定的社會背景下,這種婚姻是不會認可的,所有華裔想要和白種人結婚,都會遇到這種情況,糟遇種種阻力。
種族歧視又影響到了詹姆斯愛女莉迪亞
詹姆斯對於融入主流社會的渴望從來沒有改變,當他發現女兒莉迪亞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髮,而且女兒特別聰明、乖巧,詹姆斯就將實現無法完成的社交夢想寄托在了莉迪亞身上。
詹姆斯甚至忽略了對長子的感情,熱衷於和莉迪亞談論她的朋友,鼓勵她出去參加社交:「朋友永遠都不嫌多」。
而事實上,莉迪亞沒有朋友,正如她的外婆在父母的婚禮前對母親馬麗琳的咆哮:「想想你將來的孩子們,他們在哪裡都不會合群。」
莉迪亞很孤獨,她不和任何人來往,學習努力,但是顯然不合群。
為了迎合父親的夢想,莉迪亞故意在父親面前撥出一個個並不存在的電話,甚至在周末去赴一個個不存在的約會,只為了營造已經融入主流社交的假像,來滿足父親的期望。
種族歧視造成的社交障礙一代一代延續,正如書中所說:來自混血家庭背景的孩子,通常難以找到自己的定位。
詹姆斯的外遇
詹姆斯在莉迪亞死後,為了排遣心中的苦痛和鬱悶,和同是東方人的女秘書發生了婚外情。
伍綺詩在這之前,先埋下了伏筆:在詹姆斯送莉迪亞去考駕照的時候,女秘書路易莎坐在副駕駛座上,讓莉迪亞誤會:父親和這個女孩親密地坐在那裡,像一對小夫妻,他們在擋風玻璃上的倒影,宛如一幅結婚照。
實際上,詹姆斯深愛自己的妻子,但是因為一直沒有在白人社會中找到歸屬感,所以才將同種人當成了婚姻的替罪羊,想要在那裡尋找到從沒有過的認同感和歸宿感。
這種心理是詹姆斯用一生去追求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延續,這也是眾多的華裔子女的困惑,華裔身份想要完全融入美國社會中,十分艱難,所以他們迫切需要在同胞身上獲取溫暖,這是一種情感轉移。
結語:
伍綺詩用扣人心弦,精彩的讓人拍手叫好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關於性別與種族的嚴肅主題,這樣嚴肅的主題竟然可以被剖析的如此透徹,而且固執的節奏經驗還可以,越來越快,越來越驚心動魄,直到最後真相大白,好像有陽光鋪滿房間。———奧普拉
伍綺詩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亥俄州長大,畢業於哈佛大學。父母均為科學家,是香港移民第二代。
《無聲告白》是伍綺詩耗時六年寫作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她通過描寫16歲少女莉迪亞死了,親人們對莉迪亞死亡真的探索,來反映了身份危機、人生成就、種族、性別、家庭以及個人道路等一系列問題。
這本書文筆精煉,描寫的恰到好處,溫婉而細膩的文風,精準而克制的用詞,曲折機智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
伍綺詩在《無聲告白》中完美地描述了關於種族歧視對華裔移民造成的生活、工作,婚姻以及子女子女教育等多方面造成的影響。
小說的結尾,伍琦詩讓每個人找到了自己的內心,重新做回自己。這就是我們減少種族歧視影響的最好方法:找到真正的自己,不用刻意去迎合別人。
她也在鼓勵我們:永遠記著,你呼吸的每一個瞬間,都應該去過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我是鳳姐瑣談,熱愛讀書寫作,每天和你分享名著精髓,探討情感真諦!關注我,遇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