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由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指導,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廣播電視臺承辦的2020年北京閱讀季書香北京系列評選暑期特別直播「雲上閱讀」公開課如約開講。
如何閱讀整本書
當天下午3點到4點,北京閱讀季金牌閱讀推廣人、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員舒芳做客「雲上閱讀」公開課直播間,給讀者朋友們分享了一場主題為「如何閱讀整本書」的直播課。
舒芳在「雲上閱讀」公開課直播現場
關於整本書閱讀的教育主張,最早見於1941年,葉聖陶在《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第一次明確提出要讀整本書。這麼多年過去了,整本書閱讀熱度高、踐行少的情況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舒芳作為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的一名教研員,從研究的角度出發,給了讀者朋友們關於讀整本書的有益指導。
直播過程中,舒芳結合《昆蟲記》《西遊記:經典插圖評點本》等經典好書中的精彩章節,對「讀整本書的意義」和「如何進行整本書閱讀」進行了細緻的講解。當大家沉浸在整本書閱讀中後會發現,如果說一篇文章是一棵樹的話,那麼整本書就是一座森林。從閱讀一篇2000字的文章,到閱讀一本10萬字、20萬字的書,沉下心,坐得住,是對閱讀意志力的考驗和錘鍊,而這種意志力對學習品質的重塑和學習潛力的發掘都有深遠的影響。
談到如何進行整本書閱讀時,舒芳給了讀者朋友們三點指引:「讀真的書」「真地讀書」「讀出真意」。並告訴大家,找到書,真正地讀,然後讀出真意,就有機會跟作者產生共鳴,也會體驗文字裡的悲歡離合,這樣就能從句子和句子之間,章節和章節之間,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中領略到一本書的整體感,這也是整本書閱讀的意義。
「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咽,終不知味也。」直播的最後,舒芳用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名句與大家共勉,希望大家找到好書,積極開啟整本書閱讀之旅!
琴德修身
當天下午4點到5點,北京國圖書店閱讀空間主講人、泛川派古琴傳人馬伯雄走進「雲上閱讀」公開課直播間,帶讀者朋友們從古琴的音律中感受「琴德修身」的精髓。
馬伯雄在「雲上閱讀」公開課直播現場
馬伯雄是泛川派古琴名家丁承運先生再傳弟子,多年從事國家圖書館相關古籍文化的科普工作。對《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等大型典籍類書籍、古琴等傳統文化科普課程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研發和傳播。
古琴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是一門具有深刻歷史文化背景的藝術,古時只叫琴,或雅稱玉琴、瑤琴、七弦琴等。傳說中華始祖神農、伏羲、堯、舜都創造過它。直播過程中,馬伯雄先後為大家講解了古琴的構造和文化意義,何為以德修身,士族的修身與修德,古琴的道統,以及正音。讓大家大致了解了古琴以技入道、陶冶修養的獨有特點。
《禮記·曲禮下》中有「士無故不撤琴瑟」的說法,琴是古代士族文人修身必備的道器,位列琴棋書畫君子四藝之首。《顏氏家訓》中也指出:「士君子之處世,貴能有益於物耳,不圖高談虛論,左琴右書,以貴人君祿位也。」可見,在傳統文人、士族的精神世界中,琴位居「琴棋書畫」之首。古琴之音,或抑揚頓挫,或收或放,瀟灑自如,以琴修身,以琴靜心,達到心平德和、修身正己的目的。
直播的最後,馬伯雄彈奏了竹林七賢之首阮籍的琴曲——《酒狂》,讓大家感受了魏晉名士的風骨。在人心易流入浮躁的當下,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古琴,走進古琴,修身養性、立明進德。
2020年是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書香北京系列評選活動成功舉辦的第十年。十年來,書香北京系列評選活動致力於尋找和發掘支撐書香京城建設的示範力量,有效整合了社會閱讀資源,至今已推選出「金牌閱讀推廣人」「書香家庭」「書香社區」200餘個。
2020年,書香北京系列評選活動全面升級,在原有金牌閱讀推廣人、書香家庭、書香社區三項評選的基礎上,加入書香機關和書香企業兩項評選,成為由金牌閱讀推廣人、書香家庭、書香社區、書香機關、書香企業五項評選組成,覆蓋社會各個層面的一項大規模的閱讀推廣公益行動。
評選活動分為徵集、初評、複評、終評四個階段。即日起搜索微信公眾號「北京閱讀季」「北京電臺RBC」,點擊「書香評選」,或登陸北京閱讀季官方網站、北京廣播網以及「北京閱讀季」官方微博,進入「書香北京評選」通道,即可報名參與。活動報名截至2020年8月31日。報名諮詢電話:65597761。
北京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