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閱讀」公開課|依戀關係塑造孩子一生的關係模式

2020-12-12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

8月29日,由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指導,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廣播電視臺承辦的2020年北京閱讀季書香北京系列評選暑期特別直播「雲上閱讀」公開課持續進行。

當天下午3點到4點,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圖書作者張琳琳,做客「雲上閱讀」公開課直播間,跟讀者朋友們分享了主題為「依戀關係塑造孩子一生的關係模式」的精彩講座,並帶來了她的新書——《依戀關係與12種親子關係力》。

張琳琳在「雲上閱讀」公開課直播現場

人的一生能否幸福快樂的秘密大部分隱藏在童年。童年時期,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對於孩子未來的關係模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親子關係影響的不只是孩子的童年,更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成年人在工作、生活、社會關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就是源於童年時期與父母之間的依戀關係出了問題。

講座伊始,張老師通過心理諮詢中的案例,向大家直觀地展示了童年時的親子關係和成長體驗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和婚姻關係的。童年時的親子關係之所以會對一個人產生如此深刻和長遠的影響,原因在於:孩子與主要養育者建立關係的過程,也是孩子建立對自己和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的過程。

如果孩子與養育者之間建立了親密安全的依戀關係,孩子會對自己和周圍的人有更積極的感受,認為自己是好的,值得被愛,進而認為周圍的人和所處的環境都值得信任且安全;如果孩子與養育者之間建立的是不安全的依戀關係,會認為自己是不好,不值得被愛,進而認為周圍的人和所處的環境都不可靠且不值得信任。這種對自己和世界的看法叫做內部工作模式,這會直接影響孩子與自己和他人相處的方式、態度。

要想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內部工作模式,就需要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建立與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在《依戀關係與12種親子關係力》這本書中,張老師將建立依戀關係的過程拆分成12種親子關係力,對於每一種親子關係力,張老師都通過對心理諮詢中的案例和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事件的分析,讓我們對親子關係力在理論的層面有更清晰的認識。種種結合養育孩子的實際經驗,提供了具體的方法和建議,手把手的教我們該如何與孩子建立親密依戀關係。

直播的最後,張老師強調,親子關係是一個持續變化的動態系統,是家庭關係的一部分,受到與家庭相關的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父母之間的關係、父母自身的成長經歷和環境、家庭氛圍、家庭的價值觀和理念等都有關係,希望大家能夠從把一個全面和系統的角度看待和經營親子關係、家庭關係。

2020年是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書香北京系列評選活動成功舉辦的第十年。十年來,書香北京系列評選活動致力於尋找和發掘支撐書香京城建設的示範力量,有效整合了社會閱讀資源,至今已推選出「金牌閱讀推廣人」「書香家庭」「書香社區」200餘個。

2020年,書香北京系列評選活動全面升級,在原有金牌閱讀推廣人、書香家庭、書香社區三項評選的基礎上,加入書香機關和書香企業兩項評選,成為由金牌閱讀推廣人、書香家庭、書香社區、書香機關、書香企業五項評選組成,覆蓋社會各個層面的一項大規模的閱讀推廣公益行動。

評選活動分為徵集、初評、複評、終評四個階段。即日起搜索微信公眾號「北京閱讀季」「北京電臺RBC」,點擊「書香評選」,或登陸北京閱讀季官方網站、北京廣播網以及「北京閱讀季」官方微博,進入「書香北京評選」通道,即可報名參與。活動報名截至2020年8月31日。報名諮詢電話:65597761。

北京廣播電視臺

相關焦點

  • 矛盾型依戀關係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和父母在互動中,會建立一種依戀關係,就是一個人在兒童時期和父母建立的最親密的一種關係,叫做依戀關係。這種依戀關係有三種情況,第一種叫安全型依戀關係,第二種是矛盾型依戀關係,第三種是迴避型依戀關係。一方面是媽媽經常人在心不在焉的陪伴,最重要的還是陪伴的太少。
  • 依戀類型與親密關係
    孩子剛出生時,最先表現出來的差異就是氣質差異,比如有的孩子愛哭好動,有的孩子平穩安靜。】而關於後天影響依戀的家庭因素,鮑爾比提出在個體和依戀對象的實際交往中形成了個體和看護者(主要撫養者)之間的內部工作模式(internalworkingmodels),該模式包括兩種互為補充的成分:一個是關於依戀對象的,描述的是當嬰兒需要時,看護者是否是可得的(available)、敏感的(sensitive)和有反應的(responsive);另一個是關於自己的,涉及的是自我是否是有價值或值得關愛和看護的
  • 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型依戀-親密關係的四種原型
    一不同於精神分析的內驅力之說,依戀理論的信念是童年早期的真實關係才是塑造我們的基礎。著名的陌生情境實驗把嬰兒的依戀類型分為四類。安全型依戀安全型嬰兒在他們感到安全的時候,能隨著自己的總支去探索周圍環境,在他們感到不安全的時候,能自然從聯接中尋求安慰。
  • 如何建立孩子安全感?依戀關係才是關鍵,最理想的依戀類型是這種
    非常黏媽媽,其實就是孩子在建構安全感的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成長現象。有一份穩固的安全感,可以讓孩子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成為獨立的個體時,情感上始終保持著安全的依戀狀態。親子之間不同的依戀關係,會養育出3種依戀類型的孩子什麼是依戀關係?依戀是社會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表現,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媽媽)之間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嬰兒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誌。一般發生在嬰兒經常接觸、關係最密切的人之間。
  • 「雲上閱讀」公開課|讀賢書,通音律,人生美哉
    8月17日,由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指導,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廣播電視臺承辦的2020年北京閱讀季書香北京系列評選暑期特別直播「雲上閱讀」公開課如約開講。如何閱讀整本書當天下午3點到4點,北京閱讀季金牌閱讀推廣人、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員舒芳做客「雲上閱讀」公開課直播間,給讀者朋友們分享了一場主題為「如何閱讀整本書」的直播課。
  • Joanne博士大會演講:依戀是人類所有關係中非常重要的關係
    前段時間,抓馬將直面鴻溝戲劇大會中五位國內外教育領域創新者的經驗理念製作成了線上演講,免費與大家分享。但由於時間關係,有些演講只出了節選版,不少朋友看完都跟抓馬大呼:收穫頗豐但是看不夠!後續我們也會陸續更新其他演講的完整版,老師家長朋友們都可以持續關注起來~最近在家的這段時間,我們多了許多與家人孩子相處、陪伴的時光。但與孩子相處,似乎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除了物質上的給予,我們更想走進他們的世界,與他們去更加親密地溝通,可又要如何與孩子溝通,建立「情感連接」呢?
  • 雲上閱讀公開課:走近法式刺繡+新華薦書時間
    法式刺繡中國是刺繡大國,而本次「雲上閱讀」公開課給大家介紹的是來自另一藝術殿堂——法國的法式刺繡8月16日下午,「雲上閱讀」公開課邀請芙蝶文化創始人、服裝/飾品設計師馮敘園,帶領大家一起走進法式刺繡的世界。馮敘園畢業於美國德拉瓦大學服裝設計專業,是香港理工大學時尚與紡織品設計專業碩士。
  • 安全型依戀,才是一生幸福的根源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童年幸福與否,不在於家的大小,不在於玩具多少,不在於衣服是否漂亮,不在於皮鞋是否鋥亮,而在於父母是否給予了足夠的陪伴,是否能夠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是否建立起了安全型依戀關係。
  • 斯坦福心理學教授:依戀關係35講
    教程介紹 依戀是幼兒和其照顧者之間存在的一種強烈持久的社會情感關係。學習依戀理論,認識不同的依戀類型,有利於了解自己、他人以及關係中的彼此,發展出更為健全、成熟的人際交往行為模式。適合想了解孩子成長問題根源的家長,對關係問題存在困擾的人群!
  • 孩子和父母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得重視
    所以她急忙帶孩子前去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後,認為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可能是因為婷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所以才導致孩子在親子關係上,存在著一些問題。 但究竟是什麼是親子依戀關係,想必很多家長和婷婷一樣,對此毫不清楚,更別提與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了,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 依戀關係 I 養兒成功學?先愛好了再說!
    也有幾種混合在一起的, 但其中有一種佔大多數,那就是自己的依戀模式。當我們談到「要去看護自己內心的小孩」時, 其實是在說, 可能要去嘗試著連接我們幼年時曾經不安全的依戀,然後嘗試著讓 「安全」 漸漸住進自己的心裡。有些時候, 一個好的愛人能做到這些;幾個可靠的朋友, 也能做一些。
  • 寶寶2歲前建立安全依戀關係很重要,家長需做好孩子的「僕人」
    有經驗的媽媽們說,新上幼兒園的孩子,哭一個星期就差不多了,可小果整整哭了三個月,每天上學的分別都是撕心裂肺,媽媽也備受煎熬,為什麼自己家孩子這麼缺乏安全感呢?這還真得從根本上找原因,首先弄清楚孩子為什麼如此害怕離開父母呢?一、親子之間的依戀分為哪些種類?
  • 0-2歲,培養孩子「安全依戀關係」的重要時間,家長別忽略了
    想著給孩子買零食、玩具可以俘獲孩子的心,誰知道孩子只是表面上親近了一些,可內心還是和我們保持距離。當我產生困惑時,突然想起一位朋友對我說過的話:「孩子0-2歲是培養安全感的關鍵時期,並且在這個階段最容易形成安全依戀關係,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安心陪伴孩子。」
  • 成年人的假性親密關係,病根在童年,親子之間的「微妙交易」影響...
    和父母的關係中的一些規則——比如不要有任何要求,或者要一直感恩——可能會讓我們感到孤立或空虛,但我們遵循這些規則,以獲得情感上的安全感,並確保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不知不覺地,我們把自己塑造為父母分配給我們的角色,並在未來的成人關係中繼續扮演這些角色。童年時期,我們默默地同意遵守父母的規則來照顧他們的情緒和心情,這樣他們就會照顧我們。
  • 如何在親密關係中培養安全型依戀
    除了孩子本身的氣質類型外,影響它成型的因素中很重要的部分是來自於ta曾經接收過的人際經驗,尤其是來自於早期主要照顧者的。內在工作模型也和依戀類型息息相關。想必大家已經比較熟悉依戀理論中有關兒童的四種依戀類型。
  • | 如何在親密關係中培養安全型依戀
    想必大家已經比較熟悉依戀理論中有關兒童的四種依戀類型。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如果自我或者環境沒有遭遇重大變化,原先的依戀類型會延續和保留下來,構成成人時期的依戀類型。除此之外,傳統上認為除了安全型之外,其他三種都是不安全的,但近年來這種說法似乎有被修正的趨勢:人們開始認為迴避和焦慮都是安全的(害怕型暫不清楚),它們都是孩子在資源缺乏的情況下為適應環境所發展出的應對策略或自我保護方式
  • 建立安全依戀關係,呵護0-2歲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未來更自信
    所以現在孩子已經快三歲了,連媽媽長什麼樣都不清楚,而且和媽媽熟悉程度遠比不上鄰居。很多家長和我朋友一樣,年輕時候要努力奮鬥、外出工作,所以很少顧及家庭和孩子。都是為了物質上能夠更加充裕,能夠為家庭創造出更富裕的生活。
  • 寶寶6歲前的安全感很重要,從4種「依戀關係」,看穿孩子內心世界
    獨自帶孩子的寶媽應該都經歷過帶娃上廁所的尷尬,孩子幾乎一天24小時黏在媽媽身上,媽媽想去上個廁所,還沒走到洗手間門口,看不見媽媽的孩子就開始大聲哭鬧,無奈媽媽只能抱著孩子去洗手間。這種狀況確實讓寶媽們很無奈,也不能理解,孩子為什麼看不見媽媽就會大哭呢?寶寶之所以哭鬧,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 依戀理論漫談:什麼是依戀?
    但是,如果孩子察覺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為「否」,則孩子會體驗到焦慮,並且表現出各種依戀行為:從用眼睛搜尋到主動跟隨和呼喊。這些行為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孩子重新建立與所依戀對象的足夠的身體或心理親近水平,或者直到孩子「精疲力竭」,後者會出現在長時間的與母親分離或母親「失蹤」的情境中。鮑爾比相信,在這種無助的情境中孩子會體驗到失望和抑鬱。
  • 《親密關係》| 2017 讀十本好書
    大家能看到承諾人的書單上所剩無幾的書被我們劃上了特別的標誌,那是他們已經完成的閱讀書目。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第八本書的讀書筆記,承諾人李嘉圖將與我們一同分享《親密關係》。單身的李嘉圖以「求知慾和學術素養」,勇敢地選擇了這本書。這本書具體來說會有不少求偶的「套路」,當然,講套路,也講真情。也許套路能讓你成功約到心儀的對象,但是決定兩個人能不能走到最後的,始終是更深層的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