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型依戀關係影響孩子一生!

2021-02-19 城市速遞官微
孩子和父母在互動中,會建立一種依戀關係,就是一個人在兒童時期和父母建立的最親密的一種關係,叫做依戀關係。這種依戀關係有三種情況,第一種叫安全型依戀關係,第二種是矛盾型依戀關係,第三種是迴避型依戀關係。

本期《社區辦事處》—《成長的煩惱》版塊

和大家談一談

點擊視頻 聽專家解答

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0-3歲),母親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孩子跟媽媽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這個孩子長大後,就會和別人建立什麼樣的關係,擁有怎樣的社會生活,或者說,擁有怎樣的人生。

一方面是媽媽經常人在心不在焉的陪伴,最重要的還是陪伴的太少。這樣的媽媽其實挺多的,尤其存在於事業型媽媽當中。抗拒型依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教養方式還經常前後不一致。他們也許是在陪孩子,可是大多數時候都錯誤地「回應」了孩子,且對孩子時而熱情時而冷淡。

孩子對父母這樣的態度和方式會感到絕望。為了獲得關注,他們要麼黏住父母,要麼哭鬧。如果一切努力都無效的話,他們就會變得憤怒、怨恨。

一個成年後的矛盾型人,在親密關係中也同樣表現為在黏著對方和拒絕間搖擺,同時密切關注著對方在哪裡、在做什麼。他幾乎總是在過度的關注著對方,同時是忽略自己的。他沒有自主的願望,他想的更多的是對方是否遵守承諾、是否在乎他、是否要離開他。似乎對他來說人生最大的威脅是分離。

建議這類型媽媽:好好的陪你的孩子,其實你真正陪他的時間並不多。媽媽每天只需要抽出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甚至是半個小時的高質量陪伴也是好的,只要是用心在陪孩子就夠了。

這個階段全心全意陪你的孩子,媽媽會因為孩子的高興而高興,因為孩子的悲傷而悲傷,當媽媽跟孩子的情感感受同步了以後,孩子就能感受到你對他的愛了。


本版編輯:家琳

責任編輯:賈翀
新媒體主編:夏翊
監製:劉繽  王子欣

《城市速遞》新聞熱線:96968


相關焦點

  • 安全型依戀,才是一生幸福的根源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童年幸福與否,不在於家的大小,不在於玩具多少,不在於衣服是否漂亮,不在於皮鞋是否鋥亮,而在於父母是否給予了足夠的陪伴,是否能夠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是否建立起了安全型依戀關係。
  • 矛盾型依戀
    心理學上將之稱為「矛盾型依戀」,最初,這種依戀關係是建立在嬰兒與父母之間的。嬰兒最初為了尋找親近感與安全感 ,與父母形成了情感與行為的依戀。說到底,矛盾型依戀出現的本質還是安全感的缺失。那如何才能改變這種依戀類型,逐漸獲得安全感呢?給大家幾條建議:1. 找一個安全依戀類型的伴侶,帶你慢慢走出不安全區。安全依戀類型的人,是指那些很容易跟別人親近,願意依賴別人,也願意被人依賴的人。他們不會擔心自己被拋棄,也不會害怕別人離自己太近。
  • 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型依戀-親密關係的四種原型
    矛盾型依戀一種是生氣的,另一種很被動,都對母親在哪兒太過於迷戀,以至於無法自由地探索,對母親離開的反應,也都表現出淹沒性的悲傷。實際上矛盾型嬰兒的母親,嬰兒無法預期和不經常擁有的。有抑制自己的探索行為的特點混亂型依戀。
  • 安全依戀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感!你家孩子是哪種依戀類型?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我們依戀風格(attachment style)的影響。依戀,是指嬰兒與母親(或能夠代理母親的人)之間所形成的由愛連接起來的永久性心理聯繫。兒童期的依戀關係與日後的人格發展有很大的關係。早期母嬰關係的品質決定著人一生的幸福感。
  • 矛盾型依戀類型——情感豐盈者
    八萬多人的迴避組裡大部分帖子並不是來自迴避型依戀類型,而多是些認為自己喜歡上了迴避型的人,他們極度痛苦,去網上傾訴、求助,想要更好的挽回或留住對方。這是典型的矛盾型依戀類型的表現:不關注自己,只關注對方。 怎樣的經驗形成了矛盾型的人呢?
  • 「雲上閱讀」公開課|依戀關係塑造孩子一生的關係模式
    當天下午3點到4點,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圖書作者張琳琳,做客「雲上閱讀」公開課直播間,跟讀者朋友們分享了主題為「依戀關係塑造孩子一生的關係模式」的精彩講座,並帶來了她的新書——《依戀關係與12種親子關係力》。
  • 如何建立孩子安全感?依戀關係才是關鍵,最理想的依戀類型是這種
    親子之間不同的依戀關係,會養育出3種依戀類型的孩子什麼是依戀關係?依戀是社會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表現,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媽媽)之間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嬰兒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誌。一般發生在嬰兒經常接觸、關係最密切的人之間。
  • 孩子和父母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得重視
    在這種情感聯繫中,產生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就成為了他們的情感連接,從而形成了親子間的依戀關係。 那麼這種依戀關係,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有的類型是比較正向的,有的則屬於不安全型關係。 第3種:焦慮迴避型依戀關係 焦慮迴避型依戀關係,其實是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表現得異常緊張,但是當父母離開的時候,同樣會表現得非常緊張。 所以這種依戀關係是比較矛盾的一種,他們既希望父母可以成為自己的安全中心,又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照顧。
  • 嬰兒期建立的依戀關係,原來對成人後的人際關係影響這麼大!
    而如果幼時與父母之前建立了不安全的依戀關係,需求沒有得到及時的滿足,那麼你的回答就會是三個「NO」……那「依戀關係」到底是什麼呢?它對成人後的人際關係到底有什麼影響呢?這正是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內容。01 / 依戀關係是什麼?
  • 被拒絕恐懼 / 矛盾型依戀的那些事
    看到這裡,大家心裡估計就在想了,那如果我是矛盾型依戀我可以怎麼辦呢?說到底矛盾型依戀的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習慣性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太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內在非常不穩定。那麼想要消融被遺棄的恐懼,關鍵步驟是培養自我信賴感。     要知道害怕被遺棄本身並不是一種非理性的恐懼。
  • 成人依戀詳解丨依戀類型對愛情有什麼影響?
    依戀理論是大家所熟知的一種親密關係理論,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安全型/迴避型」這些名詞,卻不了解它們對愛情究竟有什麼影響。
  • 依戀類型與親密關係
    發現許多朋友對其中的親密關係測驗很感興趣,而且測完之後發覺自己屬於非安全型依戀,來具體詢問怎麼辦,所以特別整理了早先所學,儘量通俗易懂地從依戀的概念、兒童的依戀類型和成人的依戀類型三個方面來說明我們如今的依戀類型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影響我們與他人發展親密關係的,最後,稍加探討如何轉變依戀類型。
  • 依戀關係的測量︱你是安全型依戀嗎?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那種能培養安全型依戀的理想關係。有的嬰兒和照料者不能以一種帶來同樂的方式彼此回應,但對嬰兒來說,高質量的照料是必需的。有時,嬰兒天生就不會表現出強烈的依戀行為,他們可能不具回應性或不具吸引力。成人可能會發現,在與這些嬰兒互動或滿足他們的需求時,既沒有感受到回報,也缺乏滿足感。這些嬰兒不僅缺乏討人喜歡的行為,而且他們甚至會拒絕與任何人親近。
  • 成長,需要安全型依戀
    為了讀者更好地理解孩子和父母的依戀關係,我把「依戀模式」分成了四類:安全型依戀—研究顯示,如果孩子與父母間有安全的依戀關係,那麼,他便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在壓力下保持冷靜,以及懂得與他人友好相處。這些表現是孩子內在成長的一部分,也是他將來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苛求時,能恢復到自我平衡狀態所必要的素質。
  • 感情中,為何會出現「迴避型依戀人格」?
    迴避型依戀人格形成的原因就在於早期在原生家庭中長期被否定和拒絕。 心理學家認為,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而自卑感就起源於人類的幼年時期。迴避型依戀者在童年通常遭遇過父母的情感忽視(emotional neglect)。
  • 這三種依戀型關係,你家寶寶屬於哪種?
    寶寶一歲左右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判斷出寶寶的親子依戀關係啦!最好的判斷辦法就是讓寶寶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和陌生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媽媽走開幾分鐘!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馬麗.艾因沃斯就做過這樣的一個陌生情景實驗!得出寶寶們會有三種不同的表現:第一 安全依戀型關係!寶寶有媽媽在的時候可以玩得很開心,媽媽走開了他們會有點緊張、焦慮或者大哭,不過他們知道媽媽會回來,所以還是可以繼續玩耍,等媽媽回來的時候他們會表現得很開心,也不會哭鬧!情緒是很穩定的。
  • 依戀類型的四種模式影響著我們的親密關係
    即使在我們成年之後,我們的依戀類型也會不斷地被我們的經歷所塑造。在一段親密關係中,你的依戀類型(以及你伴侶的)會對你們的關係產生重要的影響。1. 嬰嬰兒期依戀類型1969年,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出版了《依戀與失去:第一卷(Attachment and Loss: Volume 1)》。根據多年的觀察和研究,他認為嬰兒對他們的主要照顧者產生了不同類型的依戀。這些依戀類型受父母在嬰兒飢餓、害怕時的反應方式的影響。也就是說父母的撫養方式影響了孩子的依戀類型。
  • 小時光提醒:什麼是依戀型人格?痴戀型、迴避型、你是哪種類型?
    小時光提醒:你想知道依戀人格是什麼嗎?每種依戀方式又是如何影響人的戀愛關係、友誼、育兒甚至世界觀的呢?你又是哪種類型呢?一起來看看吧!你有沒有想過你的關係是如何影響你的?又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依戀理論是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在1968年提出的,是積極心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
  • 心理案例:矛盾型依戀者,「該不該主動出擊呢?」
    作者:九霄雲客矛盾型依戀者:讓愛情在顧慮和徘徊中流失。矛盾型依戀者,是愛情中三種依戀風格之一。
  • 安全型依戀對於孩子的成長到底有多重要,敬請聽第二講《由內而外的教養》
    依戀是存在於大腦內部的一套先天系統,依戀研究指出,親子關係對孩子與同齡人的相處、接觸外部世界時的安全感、抗壓能力、情緒調節能力、理解和分析生活的能力以及將來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第二講  父母如何影響孩子的依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