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父母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得重視

2020-12-13 騰訊網

文丨飯飯媽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最初擁有的親密關係,就是與自己父母之間的關係,所以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理所應當是最好的。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並非那麼親密,甚至有些子女和父母,還出現了反目成仇的情況。

這主要是因為在孩童階段,彼此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導致的。

朋友婷婷的工作非常忙,所以在寶寶出生後沒幾個月,就重新返回了工作崗位。

當時她在做出這一決定的時候,也是讓大家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大家都認為她孩子的年齡還小,不妨可以推遲回到職場的時間。

可是婷婷卻認為,如果自己因為帶孩子,耽誤了原本規劃好的職業生涯,將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所以就把孩子丟給了保姆去帶。

但是令婷婷沒有想到的是,雖然請的保姆,對孩子照顧的非常得當,可是孩子的性格,卻出現了一些問題。

特別是孩子在與她相處的過程當中,孩子常常會出現一些內向以及焦慮感,這讓婷婷感到非常焦急,生怕是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

所以她急忙帶孩子前去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後,認為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可能是因為婷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所以才導致孩子在親子關係上,存在著一些問題。

但究竟是什麼是親子依戀關係,想必很多家長和婷婷一樣,對此毫不清楚,更別提與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了,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什麼是親子依戀關係?

親子依戀關係這個概念,主要是指孩子對於家長,長久持續的一種情感聯繫。在這種情感聯繫中,產生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就成為了他們的情感連接,從而形成了親子間的依戀關係。

那麼這種依戀關係,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有的類型是比較正向的,有的則屬於不安全型關係。

第1種:安全型依戀關係

這種關係是非常正向且安全的,當孩子有父母在身邊的時候,通常他們的內心是充滿安全感的,因為父母就是他們的安全中心。

所以這類孩子在父母離開的時候,可能會表現出一定的不安,這是因為自己的安全港灣短暫離開,導致孩子有些許的不知所措。

因此當他們看到父母,重新回到自己身邊的時候,也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反應。

所以像這類孩子在父母離開他們,去忙自己事情的時候,可能孩子對於家長的需求感會比較多。

特別是在孩子戒奶的時候,常常會因為不能與媽媽進行親密接觸,常常會感到焦慮。

第2種:不安全親子依戀關係

那麼這種依戀關係,其實是並不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因為孩子並沒有完全將父母當作自己的安全中心,所以他們面對父母的離開,往往並不會做出過多的表現。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的時候會聽到家長評價自家孩子,在斷奶或者看到父母離開時,不哭也不鬧的原因。

所以家長在寶寶有這種表現的時候,最好還是不要沾沾自喜,而是應當找出彼此關係存在哪些問題,才是更為合適的。

第3種:焦慮迴避型依戀關係

焦慮迴避型依戀關係,其實是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表現得異常緊張,但是當父母離開的時候,同樣會表現得非常緊張。

所以這種依戀關係是比較矛盾的一種,他們既希望父母可以成為自己的安全中心,又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照顧。

但又希望可以與照顧者保持一定的距離。因此在出現了這種依戀關係的時候,父母在處理與孩子之間關係時,往往會感到非常頭痛。

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親子依戀關係?

之所以會有不同依戀關係的出現,其實和許多因素有一定關係,這也是鮑爾比提出不同依戀關係概念的原因。

那麼究竟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親子依戀關係,導致不同依戀類型的出現呢?

1、家長對孩子照顧的投入度

孩子在出生後,就需要家長對於他們進行無微不至的細心照料,這也是親子依戀關係建立的雛形。

雖然孩子需要家長的照顧,但並不意味著所有家長,都能夠對孩子的需要進行正確的照顧,所以也使得不同依戀類型在此出現。

例如有的家長因為工作非常繁忙,可能會使他們對孩子的照顧質量大打折扣。

又或者在照顧的時候,家長不能滿足孩子心理需求,導致孩子的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也使依戀關係受到影響。

2、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

夫妻質量的好壞,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發現,往往關係出現破裂的家庭,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

麥克裡森就曾做過類似的研究,發現大多與父母的依戀關係出現負面類型的孩子,多數來自於關係不和諧的家庭。

這是因為父母之間的不好關係,以及比較負面的家庭氛圍,導致孩子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孩子難以將父母當成自己的安全港灣。

3、孩子心理髮育的質量

通常親子依戀關係的建立,是在孩子出生後,到他們上小學前的這一階段。

那麼這一階段也是他們心理髮育關鍵期,所以孩子心理髮育的質量和程度,也會影響到親子依戀關係的建立。

因為孩子在出生後,他們就如同一張白紙一般,所以對於親子依戀關係的理解,也並不是特別的到位,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或者契機,才能讓他們建立不同類型的依戀關係。

如果孩子的心理髮育程度或者質量比較高的話,這對於他們建立較為正向的依戀關係,其實是有一定幫助的。

但如果孩子存在錯誤理解或者誤區的話,也許就會讓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親密關係,呈現比較負向的狀態。

如何建立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

因為不同親子依戀類型,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同的影響。所以家長和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對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以及孩子未來成長,甚至對於家庭和諧穩定都是有一定好處的。

因此家長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往往能夠起到較為不錯的效果。

不要過分拒絕孩子的要求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對於孩子需求感的滿足並不合格。例如孩子在進食的過程當中,可能對於某種食物比較偏好,但是對於另外一種食物卻不太喜歡。

可是很多家長的慣性思維,讓他們認為孩子不應該出現挑食的情況,所以在進食的過程當中,就會使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束縛以及要求,導致他們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因此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當中,對於孩子的需求感,也是要儘量尊重的。家長並不能因為孩子年齡還小,就把他們當作沒有思考能力的物品進行對待。

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因為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好的家庭關係,可能會使他們對家長出現負面的依戀關係。

所以家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或者氛圍,對於孩子的正向成長以及正向依戀關係的建立,還是比較重要的。

特別是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往往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長對於媽媽的作用並不能忽視。

即使有些時候,媽媽會因為某種原因,不能出現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但家長也應該通過替代的方式,讓他們獲得相應的需求感。

給予孩子充分的心理需求

在依戀關係建立的過程當中,孩子的心理需求滿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

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正是他們心理髮育的關鍵期,所以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也是不能忽視的。

因為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對於孩子的心理需求或者心理狀態的變化,了解得並不是特別的充分。

他們甚至可能會將不適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式,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從而導致孩子心理出現缺失感。

例如有的孩子,對於父母的需求度並不是很大,而有的孩子在出生後,他們對於父母的需求以及安全感的缺失就很大。

所以針對不同孩子,家長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千萬不可太過籠統。

親子依戀關係的建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家長需要弄清楚,橫在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阻礙究竟是什麼?這樣才能建立非常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

但是當彼此之間,已經出現了非正向親子依戀關係的時候,也不要太過緊張。

因為這並非是不可逆轉或不可糾正的,只要家長們選擇了合適的處理方式,往往就能使彼此間的親子關係,重新走在正向的道路。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雲上閱讀」公開課|依戀關係塑造孩子一生的關係模式
    童年時期,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對於孩子未來的關係模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親子關係影響的不只是孩子的童年,更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成年人在工作、生活、社會關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就是源於童年時期與父母之間的依戀關係出了問題。講座伊始,張老師通過心理諮詢中的案例,向大家直觀地展示了童年時的親子關係和成長體驗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和婚姻關係的。
  • 寶寶2歲前建立安全依戀關係很重要,家長需做好孩子的「僕人」
    有經驗的媽媽們說,新上幼兒園的孩子,哭一個星期就差不多了,可小果整整哭了三個月,每天上學的分別都是撕心裂肺,媽媽也備受煎熬,為什麼自己家孩子這麼缺乏安全感呢?這還真得從根本上找原因,首先弄清楚孩子為什麼如此害怕離開父母呢?一、親子之間的依戀分為哪些種類?
  • 如何建立孩子安全感?依戀關係才是關鍵,最理想的依戀類型是這種
    安全感是人類兒童身體、情緒、認知發展的基礎,沒有安全感,其他的一切都好比空中樓閣,也許看上去很不錯,但卻缺乏根基,不堪一擊。親子之間不同的依戀關係,會養育出3種依戀類型的孩子什麼是依戀關係?三種依戀關係的核心都是依戀,但反映出的孩子的人格特點、行為表現卻完全不同。1、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對於和父母的分離會表示傷感,但並沒有強烈的分離焦慮。
  • 建立安全依戀關係,呵護0-2歲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未來更自信
    可是對於孩子們而言,0-2歲是他們的成長安全建立期,也就是孩子們與父母建立「安全依戀關係」的時期,對於家長們而言,這個時期就是成長中與孩子的關鍵時期,我們作為家長不能夠掉以輕心,忽視這個時期。一、什麼是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
  • 矛盾型依戀關係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和父母在互動中,會建立一種依戀關係,就是一個人在兒童時期和父母建立的最親密的一種關係,叫做依戀關係。這種依戀關係有三種情況,第一種叫安全型依戀關係,第二種是矛盾型依戀關係,第三種是迴避型依戀關係。一方面是媽媽經常人在心不在焉的陪伴,最重要的還是陪伴的太少。
  • 夫妻關係優於親子關係的家庭,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在一個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要有優先權,否則,家就會傷人!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師海靈格將孩子稱為「家庭中的救世主」,就是因為孩子天生有一種本能,要犧牲自己,以平衡父母的關係。《為何家會傷人》作者,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認為:孩子樂於看到父母相愛。
  • 課程|如何給孩子建立安全感?「挫折教育」怎麼做?
    體驗的好或壞,和我們一生的經歷有關,也和我們自己內心如何看待、處理這些經歷有關。更積極、更強大的內心,可以讓我們和外部建立更正面的關係,也能有更強的抗挫折能力。 如何才能擁有更積極、更強大的內心?除了遺傳上的性格差異,剩下的應該就是環境對大腦的各種正、負面刺激了,尤其是在成長階段。
  • 安全型依戀對於孩子的成長到底有多重要,敬請聽第二講《由內而外的教養》
    依戀是存在於大腦內部的一套先天系統,依戀研究指出,親子關係對孩子與同齡人的相處、接觸外部世界時的安全感、抗壓能力、情緒調節能力、理解和分析生活的能力以及將來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第二講  父母如何影響孩子的依戀模式
  • 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
    丹.阿蘭德在《養兒育女中長大》這本書裡說:親子關係是世界上最高貴、最令人欣然為之付出的事物,地球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之相比。可見親子關係的重要。親子關係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份關係,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
  • 董潔和兒子「結婚照」火了,錯位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失去童真
    之前董潔也曾經帶兒子頂頂參加過親子綜藝節目,她的某些行為一度引發網友的爭議。她經常和兒子撒嬌,要求孩子體貼她的情緒,照顧她更多一點。導致頂頂看上去完全沒有孩子該有的天真,表現得異常懂事,時刻都要關注著媽媽的情緒。毫無疑問,這段親子關係的確是有些錯位的。
  • 孩子的信任與安全感源於何時?如何建立?
    03有個一歲半的寶寶被路邊衝出來的大鵝咬了一口,因為受到過度的驚嚇,這個孩子隨後發了高燒,身體恢復後害怕所有帶羽毛的東西,哪怕是去動物園看到天鵝,飛到家門口的小鳥都讓她異常的恐懼。在當時這個問題沒有被家長重視,孩子的心理也沒有得到及時的修復。
  • 家庭關係容易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破解教育難題試試「123」法則
    其實就像是整理一樣,關係不和睦的家庭,他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去整理整個關係裡面最需要去注意和解決的事情。可以嘗試使用這本書裡面的整理方法來發動全家一起進行整理,也不失為是一種好辦法。其實不管是家長中的一方有失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陪伴,還是家長之間的關係不和睦,都很容易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 隔代寵:孩子更親老人咋辦?巧用遊戲力和地板時間,重建親子聯結
    出現「隔代寵」,玫瑤老師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1.母愛「剝奪」:父母陪伴和責任感的缺位「隔代寵」的出現,最不可忽視的就父母陪伴和責任的缺位。尤其是在孩子生命的前三年,是孩子與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親子關係極其重要的時期。
  • 沒有叛逆期的孩子真的好嗎?有孩子家長一定要看!
    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不厭其煩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 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 逆反期的孩子,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
  • 0-2歲,培養孩子「安全依戀關係」的重要時間,家長別忽略了
    所以孩子對我們冷漠,甚至保持距離,實際上是他在保護自己,沒有和我們建立起正確的「安全依戀關係」。想要挽回親子關係,不妨先了解一下什麼才是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一、什麼是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當孩子擁有安全感,做任何事情都能夠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勵,所以孩子遇到危險和困難時,也能夠更加坦然地面對,面對成長充滿自信。有句話說:「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有了父母的陪伴,在安全依戀關係中,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一定的依賴,做事時更有底氣,會比沒有內心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更自信,面對挫折也更勇敢。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昂貴的玩具,而是陪伴
    等到她7歲的時候要上學了,政策也沒那麼嚴了,她才被父母接回家。可是回到家裡,哪裡都是陌生感,甚至連爸爸媽媽都叫不出口,她花了很長時間才適應。不過她總覺得自己是多餘的,和父母的感情也不是很好,凡事都自己來,很少依賴父母。直到現在,她自己當了媽媽,說要給孩子足夠的陪伴,不想讓孩子像她那樣。同學的父母當時確實也是不得已,但從小就沒有父母的陪伴,也給同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 安全型依戀,才是一生幸福的根源
    2 依戀研究指出,親子關係對孩子與同齡人的相處、接觸外部世界時的安全感、抗壓能力、情緒調節能力、理解和分析生活的能力以及將來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依戀關係能為孩子接觸世界打下基礎,而小時候和父母形成的健康的依戀關係,能夠為孩子提供一種安全基礎,讓孩子學會認識自身及他人。依戀分為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型依戀。與父母建立安全依戀的孩子,會尋求與父母的親近;不高興時把父母當作避風港.尋求安慰;把與父母的關係內化為一種內在的安全模式。
  • 成人依戀詳解丨依戀類型對愛情有什麼影響?
    本文將為大家介紹成人依戀理論的由來,以及不同依戀類型會對愛情的影響。    英國心理學家Bowlby打算研究嬰兒在離開父母后會有什麼表現,他觀察到嬰兒們會表達對父母離開的不滿,或者試圖找到「失蹤」的父母(例如哭泣,焦躁,執著地搜尋)。
  • 性格影響孩子一生,父母應如何培養?
    宋慶齡就曾說:「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最深。」家庭中,父母教育孩子的態度、方式,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形成。孩子身上表現出的很多行為問題、性格特點,都可以追溯到家庭環境的影響上來。比如分離焦慮,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性格膽小、黏人、不獨立,但很可能是孩子的安全感沒有建立好,和父母之間沒有形成一種安全的依戀關係,所以在外界環境中會感到不安、害怕,難以適應新環境。
  • 依戀布偶、小被子……孩子戀物是病嗎?父母該如何幹預?
    實際上這是孩子將對父母親人的依賴轉移到物品上的表現。△孩子「戀物」不必強行戒掉很多父母發現孩子戀物後,擔心影響不好,就會採用強制的手段幫助孩子戒掉,例如,強行拿走依戀物,或者用語言提醒制止等。如果父母要忙於工作,每天沒有大塊的時間,可以注重陪伴的質量,而非陪伴的數量。在《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一書中,作者提出了「特別時光」,保證孩子會和父母單獨相處,相處時父母將注意力百分之百放在孩子身上,不要安排其他活動,不要受任何事情的幹擾,不要對孩子進行判斷和評價,全心全意的享受這一段快樂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