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飯飯媽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最初擁有的親密關係,就是與自己父母之間的關係,所以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理所應當是最好的。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並非那麼親密,甚至有些子女和父母,還出現了反目成仇的情況。
這主要是因為在孩童階段,彼此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導致的。
朋友婷婷的工作非常忙,所以在寶寶出生後沒幾個月,就重新返回了工作崗位。
當時她在做出這一決定的時候,也是讓大家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大家都認為她孩子的年齡還小,不妨可以推遲回到職場的時間。
可是婷婷卻認為,如果自己因為帶孩子,耽誤了原本規劃好的職業生涯,將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所以就把孩子丟給了保姆去帶。
但是令婷婷沒有想到的是,雖然請的保姆,對孩子照顧的非常得當,可是孩子的性格,卻出現了一些問題。
特別是孩子在與她相處的過程當中,孩子常常會出現一些內向以及焦慮感,這讓婷婷感到非常焦急,生怕是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
所以她急忙帶孩子前去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後,認為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可能是因為婷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所以才導致孩子在親子關係上,存在著一些問題。
但究竟是什麼是親子依戀關係,想必很多家長和婷婷一樣,對此毫不清楚,更別提與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了,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什麼是親子依戀關係?
親子依戀關係這個概念,主要是指孩子對於家長,長久持續的一種情感聯繫。在這種情感聯繫中,產生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就成為了他們的情感連接,從而形成了親子間的依戀關係。
那麼這種依戀關係,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有的類型是比較正向的,有的則屬於不安全型關係。
第1種:安全型依戀關係
這種關係是非常正向且安全的,當孩子有父母在身邊的時候,通常他們的內心是充滿安全感的,因為父母就是他們的安全中心。
所以這類孩子在父母離開的時候,可能會表現出一定的不安,這是因為自己的安全港灣短暫離開,導致孩子有些許的不知所措。
因此當他們看到父母,重新回到自己身邊的時候,也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反應。
所以像這類孩子在父母離開他們,去忙自己事情的時候,可能孩子對於家長的需求感會比較多。
特別是在孩子戒奶的時候,常常會因為不能與媽媽進行親密接觸,常常會感到焦慮。
第2種:不安全親子依戀關係
那麼這種依戀關係,其實是並不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因為孩子並沒有完全將父母當作自己的安全中心,所以他們面對父母的離開,往往並不會做出過多的表現。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的時候會聽到家長評價自家孩子,在斷奶或者看到父母離開時,不哭也不鬧的原因。
所以家長在寶寶有這種表現的時候,最好還是不要沾沾自喜,而是應當找出彼此關係存在哪些問題,才是更為合適的。
第3種:焦慮迴避型依戀關係
焦慮迴避型依戀關係,其實是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表現得異常緊張,但是當父母離開的時候,同樣會表現得非常緊張。
所以這種依戀關係是比較矛盾的一種,他們既希望父母可以成為自己的安全中心,又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照顧。
但又希望可以與照顧者保持一定的距離。因此在出現了這種依戀關係的時候,父母在處理與孩子之間關係時,往往會感到非常頭痛。
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親子依戀關係?
之所以會有不同依戀關係的出現,其實和許多因素有一定關係,這也是鮑爾比提出不同依戀關係概念的原因。
那麼究竟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親子依戀關係,導致不同依戀類型的出現呢?
1、家長對孩子照顧的投入度
孩子在出生後,就需要家長對於他們進行無微不至的細心照料,這也是親子依戀關係建立的雛形。
雖然孩子需要家長的照顧,但並不意味著所有家長,都能夠對孩子的需要進行正確的照顧,所以也使得不同依戀類型在此出現。
例如有的家長因為工作非常繁忙,可能會使他們對孩子的照顧質量大打折扣。
又或者在照顧的時候,家長不能滿足孩子心理需求,導致孩子的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也使依戀關係受到影響。
2、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
夫妻質量的好壞,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發現,往往關係出現破裂的家庭,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
麥克裡森就曾做過類似的研究,發現大多與父母的依戀關係出現負面類型的孩子,多數來自於關係不和諧的家庭。
這是因為父母之間的不好關係,以及比較負面的家庭氛圍,導致孩子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孩子難以將父母當成自己的安全港灣。
3、孩子心理髮育的質量
通常親子依戀關係的建立,是在孩子出生後,到他們上小學前的這一階段。
那麼這一階段也是他們心理髮育關鍵期,所以孩子心理髮育的質量和程度,也會影響到親子依戀關係的建立。
因為孩子在出生後,他們就如同一張白紙一般,所以對於親子依戀關係的理解,也並不是特別的到位,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或者契機,才能讓他們建立不同類型的依戀關係。
如果孩子的心理髮育程度或者質量比較高的話,這對於他們建立較為正向的依戀關係,其實是有一定幫助的。
但如果孩子存在錯誤理解或者誤區的話,也許就會讓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親密關係,呈現比較負向的狀態。
如何建立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
因為不同親子依戀類型,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同的影響。所以家長和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對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以及孩子未來成長,甚至對於家庭和諧穩定都是有一定好處的。
因此家長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往往能夠起到較為不錯的效果。
不要過分拒絕孩子的要求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對於孩子需求感的滿足並不合格。例如孩子在進食的過程當中,可能對於某種食物比較偏好,但是對於另外一種食物卻不太喜歡。
可是很多家長的慣性思維,讓他們認為孩子不應該出現挑食的情況,所以在進食的過程當中,就會使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束縛以及要求,導致他們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因此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當中,對於孩子的需求感,也是要儘量尊重的。家長並不能因為孩子年齡還小,就把他們當作沒有思考能力的物品進行對待。
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因為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好的家庭關係,可能會使他們對家長出現負面的依戀關係。
所以家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或者氛圍,對於孩子的正向成長以及正向依戀關係的建立,還是比較重要的。
特別是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往往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長對於媽媽的作用並不能忽視。
即使有些時候,媽媽會因為某種原因,不能出現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但家長也應該通過替代的方式,讓他們獲得相應的需求感。
給予孩子充分的心理需求
在依戀關係建立的過程當中,孩子的心理需求滿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
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正是他們心理髮育的關鍵期,所以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也是不能忽視的。
因為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對於孩子的心理需求或者心理狀態的變化,了解得並不是特別的充分。
他們甚至可能會將不適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式,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從而導致孩子心理出現缺失感。
例如有的孩子,對於父母的需求度並不是很大,而有的孩子在出生後,他們對於父母的需求以及安全感的缺失就很大。
所以針對不同孩子,家長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千萬不可太過籠統。
親子依戀關係的建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家長需要弄清楚,橫在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阻礙究竟是什麼?這樣才能建立非常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
但是當彼此之間,已經出現了非正向親子依戀關係的時候,也不要太過緊張。
因為這並非是不可逆轉或不可糾正的,只要家長們選擇了合適的處理方式,往往就能使彼此間的親子關係,重新走在正向的道路。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