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家傷人!夫妻關係優於親子關係的家庭,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2020-12-18 愛讀書的羅青煙

在一個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要有優先權,否則,家就會傷人!

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師海靈格將孩子稱為「家庭中的救世主」,就是因為孩子天生有一種本能,要犧牲自己,以平衡父母的關係。

《為何家會傷人》作者,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認為:孩子樂於看到父母相愛。如果父母相愛,孩子就會安心地去做一個快樂的小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妄想成是異性父母的成年配偶,去做一些和他這個年齡段非常不相符的事情。

小雪心中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從沒有見過爸爸的小雪,心目中的爸爸是個大英雄,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最大的願望就是見到自己的爸爸,用他們在信中「約定好的方式」:只要你把我扛在肩頭,我就能認出,你就是我的爸爸。

這是豆瓣評分7.9的熱播電視劇《瞄準》中最讓我動容的劇情。

劇中的小雪是國民黨中統王牌殺手池鐵城的女兒,陳赫扮演的冷酷殺手池鐵城對小雪的母親完全是利用的關係,並不知道小雪的存在。池鐵城曾經的黃金搭檔,黃軒扮演的心存善念,為人正直的蘇文謙,三年來假冒他的名義無微不至地照顧這對母女。

小雪因為蘇文謙得到了短暫的「父愛」,獲得了和爸爸互通信件的橋梁。她的生活中,不只是思念,還有了等待,有了來自「爸爸」的關愛。

沒有爸爸,就創造一個出來。小孩子都會渴望同時擁有爸爸媽媽的完整的愛,如果少了一個,就會在心中創造出一個形象來。

父母關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後進入社會、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模板。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夫妻關係的重要性不及親子關係,也不及原生家庭和父母的關係。兩代甚至三代的長輩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是現代很多家庭的常態。媽媽更會被社會和文化鼓勵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至於忽略丈夫,仿佛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孩子成為家庭的核心

曾經轟動一時,離奇的北大才子弒母案,至今令人震驚不已。

案犯吳某是一個世人眼中異常完美的好孩子,卻對母親又錘又砍,殘忍地殺害了她。事後,謊稱出國留學,母親陪讀, 偽造母親筆跡,為母親辦理了離職手續,並向親屬借款140萬元後人間蒸發,整個作案過程計劃周詳,其在案發前後的表現冷靜、理智、無情、殘酷,心思縝密堪稱變態!

網上對案犯吳某的作案動機和作案心理有著多種多樣的評論和分析。

有的網友認為:母親如此有責任心,這已經是很好的家庭了好吧。欠債還錢,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他要殺人誰攔的住,他有嫖娼嗜好誰又管得了呢?

有的說:這就是中國式的教育。母親的希望是沒錯的,孩子也受到各方面的壓力。我們不能去強調哪方錯與對,也許我們作為母親應該反思一下。

有的網友聯想到了自己:這母親有精神病,我媽就是這樣的,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從不開玩笑,整天胡亂猜疑,無論你做什麼她都不開心。

還有的認為:就是吳某自身的問題,他就是有知識的惡魔。別去分析母親對他的影響,惡魔就是惡魔。

網友議論紛紛

讓我們從吳某的成長經歷來分析:吳某母親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要強、清高、保守、道德感、原則感極強,吳謀16歲父親因癌去世,非常孝順母親。他是母親最大的驕傲和情感寄託,從小母親對兒子期望值極高。

吳某的成長軌跡完全契合俄狄浦斯期的軌跡。

首先是吳某有對母親強烈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來自於心中有代替父親的願望。

《為何家會傷人》作者認為:夫妻關係在家庭中要有優先權。

家庭中夫妻關係優先於親子關係

與配偶相愛,愛孩子,同時讓孩子知道,配偶才是自己合適的伴侶,他只是一個還遠沒有長大的孩子,父母要負擔很多沉重的責任,而他安心地做快樂的孩子就行了。

吳某母親對兒子的期望極高,兒子就是她的一切。這說明在他們這個家庭中,所有的關係包括夫妻關係都已經退居其次,親子關係排在了第一位。毋庸置疑,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長大,吳某必然有著極深的戀母情結。

心理學用俄狄浦斯情結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

俄狄浦斯期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對同性父母感興趣,模仿異性父母。

第二個階段:轉向異性父母,攻擊同性父母。

第三個階段:回歸與同性父母的認同。

在幼兒時期,也就是俄狄浦斯期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男孩會出現戀母傾向且嫉妒父親,如果父母有意無意順應了孩子的願望,媽媽與兒子建立無比密切的關係,並讓孩子知道媽媽愛他勝於愛爸爸,這樣兒子會過分依賴母親,那麼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就形成了。

戀母情結

兒子會產生要替代父親成為母親最佳伴侶的想法,

吳某幼年的成長環境讓他心中有代替父親的願望,有著對母親的責任感。

其次,青春期的他又不幸真正地失去了父親,在固守過於極端的道德感和原則感的母親面前,他根本沒有機會擺脫第一階段的情結,進入俄狄浦斯期第二和第三階段。

青春期的孩子有著一對矛盾的心理衝突:脫離對父母的心理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脫離父母意味著喪失,是辭舊。走向獨立意味著獲得,是迎新。

最終,叛逆期沒有能擺脫戀母情結的吳某,想逃離,又要代替父親負起對母親的責任,導致他的辭舊方式太過殘忍。軾母后放縱自己,嫖娼賭博,則是他另類的青春期迎新的表現。

青春期的孩子有著一對矛盾的心理衝突:脫離對父母的心理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脫離父母意味著喪失,是辭舊。走向獨立意味著獲得,是迎新。

要順利地度過俄狄浦斯期,關鍵是夫妻關係要和諧而平衡

父母都愛孩子,但他們同時又深深相愛,他們不會因為愛孩子而忽略對配偶的愛。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懂得,儘管異性父母如此愛他,但強大的同性父母才是異性父母最好的伴侶,而他不過是個孩子。於是,他們會安心地做孩子,享受強大的父母給他們的愛。同時,他們努力向同性父母靠攏,知道只有變得像同性父母一樣,才能贏得異性父母更多的愛。

這種心理轉變,是男孩成為男人和女孩成為女人的基本動力。

我是@愛讀書的羅青煙,南方女子骨骼,北方女子性格。我們一起來閱讀《為何家會傷人》,看懂家庭關係奧秘,聊心中情感,品百味人生。

#動態創作者扶持計劃#@笑薇讀書

相關焦點

  • 重親子、不重夫妻關係,讓多少中國式婚姻無疾而終?
    家是港灣,愛是退路。-----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近年來,關於中國式教育焦慮題材的電視劇被頻頻搬上螢屏,電視劇《小歡喜》、《小別離》、《少年派》一經播出,收視率居高不下。然而,在這些中國式教育焦慮的背後,也映射了中國式婚姻關係的痛點:重親子、不重夫妻關係。
  • 孩子和父母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得重視
    所以她急忙帶孩子前去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後,認為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可能是因為婷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所以才導致孩子在親子關係上,存在著一些問題。 但究竟是什麼是親子依戀關係,想必很多家長和婷婷一樣,對此毫不清楚,更別提與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了,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 健康生活:心理健康與婚姻家庭的關係是什麼樣?
    心理健康與婚姻家庭的關係是什麼樣?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吧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婚姻家庭的幸福狀態密切相關。當我們步入婚姻,我們希望幸福地在一起。在夫妻關係中,在婚姻家庭中,什麼因素導致夫妻之間的不和諧?什麼因素可能導致家庭解體?導致家庭陷入危機的因素是什麼?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資格戀愛。
  • 紐約大學心理學家:夫妻關係應高於親子關係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本期《心理學簡報》邀請到婚姻與家庭專欄的特邀作者D姑娘,將為讀者分享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家關於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最新研究成果,將從心理學角度為讀者分析為什麼在家庭中夫妻關係要高於親子關係,並就此剖析為什麼夫妻關係缺失的家庭容易培養出有暴力傾向的孩子。
  • 家庭環境與幼兒心理健康關係,讓幼兒從小理解道德和品質的重要性
    一些家庭尋求解決方案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家庭環境的建設對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2 家庭環境與兒童心理健康的關係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個性健 全,能適應環境,人際關係協調,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標 準的心理狀態。
  • 家庭關係容易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破解教育難題試試「123」法則
    最近我朋友忍不住跟我抱怨他們家的那位大忙人,天天忙著工作,沒有時間陪她,也就算了,可是孩子的家長會、作業輔導、遊戲,他一概都沒有參與,這讓我朋友覺得非常的憤憤不平,平常工作忙他都能夠體諒,但是孩子的黃金成長期也就這麼幾年,他都不能夠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陪孩子。我朋友直呼,他們家就是一個典型的"喪偶式育兒",她的老公天天忙於工作,幾乎都不參與孩子的任何活動。
  • 怎麼樣處理再婚家庭中的夫妻關係?
    再婚男女所不能迴避的尷尬: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新家和過去的家,包括如何處理前配偶和現配偶的關係,如何安排兩家孩子的教育,以及如何調理現在家庭的經濟狀況
  • 心理學家發現:在優秀的婚姻中,孩子的地位始終不會超越夫妻關係
    導讀:《心理學簡報》本期內容簡介你願意為了讓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選擇與伴侶分離嗎?在婚姻中,孩子重要還是伴侶重要?家庭中的第一關係到底是親子關係還是夫妻關係?在不同的家庭中,對上述問題的答案可能並不一致。
  • 全家一起||PMH(心理,關係,健康)身心整合康復訓練.
    媽咪碼頭||人文康復 您是否相信心理狀態可以影響自身健康狀態?可以影響夫妻關係,親子關係與兒童教育成效?
  • 《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無奈的是,很多時候,父母沒能聽見孩子的心聲,也體會不到他們的痛苦。為了讓更多父母能夠得到幫助和支持,心理學家趙玉萍老師精選了自己從業多年的諮詢案例,編寫了這本《親子關係的重建》,系統地梳理了大部分家庭都會遇到的親子關係問題。1.
  • 夫妻生活中,這幾句話最好別說,傷人更傷心
    尤其是兩個人進入了婚姻之後,難免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產生摩擦,這個時候兩個人就要相互包容,更要懂得溝通的技巧,夫妻生活中,哪怕關係再好,這幾句話最好也別說,傷人更傷心。你真是個神經病聽到這句話,你是不是感覺很熟悉?
  • 一個叛逆暴躁男孩的媽媽:原來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孩子是愛情的結晶,是家庭的中心,這是我以為的!那是一次學校組織的公益講座,我接觸到了家庭教育,也有幸接觸到了家庭教育專家賈容韜老師,賈老師說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這句話徹底點醒了我,我家是親子關係大於夫妻關係了,所以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讓我家的秩序正常化,當務之急是構建正常的夫妻關係。
  • 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
    丹.阿蘭德在《養兒育女中長大》這本書裡說:親子關係是世界上最高貴、最令人欣然為之付出的事物,地球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之相比。可見親子關係的重要。親子關係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份關係,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
  • 良好親子關係是成功家庭教育的起點
    猶太畫家畢卡索曾說過,作為父母,必須拿出全部的愛以及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能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成功的人。家庭人際關係中,親子關係的質量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最為重要,此外,父母婚姻關係的質量對兒童心理發展也具有深刻的影響。
  • 提升親子關係,孩子感統、心理、注意力、發育問題,力優請來權威相助
    從孩子出生到一步步成長,讓家長頭疼的事兒真的不少,比如孩子上課坐不住、寫字特別慢很難看、語言表達能力弱、情緒波動大,融入不了團隊。又比如家庭親子關係不佳,無論家長怎麼努力孩子都有牴觸情緒。2:親子溝通、兒童心理問題評估套餐(重點針對孩子厭學、親子關係不協調、性格反常變化等兒童心理問題)3:兒童脊柱骨骼發育問題評估套餐(重點針對兒童脊柱側彎、X型腿、O型腿、內八外八、平底足、駝背、體育成績不好等等脊柱骨骼發育問題
  • 為了孩子不能離婚?心理學:家庭功能的完整比家庭結構更重要
    因為她並不希望夫妻關係的破裂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但父母的離婚選擇真的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嗎?心理學家黃維仁博士在《窗外依舊有藍天》中引用了大量的實驗數據,指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可以斷言,離婚會造成子女的心理疾病,增加犯罪這一假設。
  • 《狗十三》:面對家庭關係中的親子衝突,我們該怎麼辦
    影片中的故事在絕大多數中國家庭中都會上演,一代代青春少年被社會習俗、主流價值、家庭倫理所規訓、所壓制、所雕琢,整個過程我們既滿懷無奈又感同身受,或許親子衝突從本質上就是青春的必然和成長的本然。親子衝突在家庭關係中普遍存在,是一個極其現實又難以解決的問題。
  • 最好的婆媳關係,是「沒關係」
    多少婆婆,打著為小兩口好的口號,把自己攪進兒子和兒媳的生活裡,成為夫妻感情的攪屎棍,最後成功攪黃了兒子的婚姻。她們都沒有意識到,兒子已經成年,他已經開始了一段新的生活,而這條路,需要他們自己走。所有的婆婆,都應該學會如何體面地退出兒子的生活,讓親子的歸親子,夫妻的歸夫妻。
  • 從案例中看親子關係認定——以子女最佳利益出發
    否認親子關係之訴系對確定的身份關係、家庭穩定予以推翻,立法原則上應當謹慎。我國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二條「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並已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鑑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一方的主張成立」規定,將提起否認親子關係的權利僅賦予夫或妻即子女法律推定之父母。
  • 守護Z世代親子關係,壹心理Cares聯合多方開展暑期公益互動
    第四期「心靈解憂站」青少年心理健康欄目活動現場親子的矛盾,主要由於成長經歷不同而產生在暑期系列公益活動過程中,壹心理Cares發現很多家長、孩子其實並不是不願意為打造健康的親子關係而努力3.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但不要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限制孩子親子之間的矛盾,大多源於父母並沒有把孩子看作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個體,而是當成延續自己生命和理想的附屬品。因此,家長們可以適當地讓孩子練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為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再粗暴地為孩子做主,幫他們承擔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