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環境與幼兒心理健康關係,讓幼兒從小理解道德和品質的重要性

2020-12-22 何琰說遊戲

1 目前常見的幼兒期健康問題

兒童在幼兒階段較容易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建設健康心理。在這個關鍵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學習知識、獲得技能更為重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年來, 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呈現出多樣性和複雜性的發展趨勢。常見的幼兒心理健康問題具體如下:在情緒方面,表現為因過度焦慮引起神經式的敏感、害怕、不自信,由此導致與同齡相處時的不和諧以及過度依賴父母、老師、親人等現象。在性格方面,有的孩子表現出偏執、性情反覆無常、過分膽怯或者愛發脾氣、抑鬱、自閉、自卑、多動、緊張、坐立不安等。在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方面,有的孩子表現出厭食、吮吸手指、失眠、粗暴、厭學、棄學、逃學等。

以上的問題在生活中是較為常見的。這些問題的造成是幼兒智力水平、幼兒天生性格等內部因素和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校園環境等外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幼兒期孩子愛模仿,愛接觸新鮮事物,但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對是非的判斷能力也缺乏客觀的認識。在這個時期,兒童容易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但也容易沾染不良的行為習慣。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會錯失良機,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也會給將來的學習和生活帶來隱患。幼兒年齡小, 理解能力差的現實又決定了這些問題處理起來的難度。一些家庭尋求解決方案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家庭環境的建設對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

2 家庭環境與兒童心理健康的關係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個性健 全,能適應環境,人際關係協調,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標 準的心理狀態。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 它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共同努力和協調統 一。家庭是幼兒的第一課堂,家庭成員是幼兒除了教師、同 學之外接觸最多的人,他們的一舉一動,幼兒都看在眼裡, 記在心裡,學在手裡,因此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在 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家庭環境與兒童心理健康的關係。

2.1 父母之間和睦的關係是塑造孩子優秀品質的基礎

父母是家庭的主體,有責任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建立良好的夫妻關係。家庭就是孩子的小社會,父母之間的相處之道,潛移默化地在改孩子上品德課。多彬彬有禮、富於愛心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夫妻恩愛、相互尊重的支持。在和睦家庭成長起來的兒童,性格多樂觀、自信、奮進,對社會會有穩定的安全感、歸屬感,遇到困難能採用積極的解決辦法去處理問題。除此之外父母一定要意識到,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成長將 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定要注意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家庭成員之間應當互相尊重愛護,以禮相待,為人處事多想 想社會規則和秩序,家庭氛圍應和睦、融洽、溫暖、自由、平等,這樣才能給孩子營造和諧的氛圍,這為孩子未來的發 展奠定堅實的心理支持。

2.2 用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態度與理念與孩子相處,營造和諧的親子關係

和睦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情感、和諧的家庭相處之道會對兒童日後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傳統的中國家庭的父子、母子關係中父母具有絕對的地位和話語權,父母望子成龍的本位思想較重。這種父母主導式的家庭相處方式往往會造成孩子壓抑、懦弱、不自信等個性。在新時代的家庭關係中,首先應倡導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尊重孩子的愛好,尊重孩子的選擇權和興趣。其次,要能平等地對待孩子,最重要的是能平等地與孩子討論他的意見和建議。父母對孩子少些指責和要求,多些理解和溝通。在這樣家庭相處之道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個性品質積極向上、思想自由活躍、處理問題客觀冷靜,這些都有利於孩子塑造良好的個性發展,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父母是孩子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的示範人,孩子成長的領路人。父母有責任去構建良好的家庭環境,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創造自由、快樂、和諧、平等的家庭氣氛,使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2.3 家長應用科學的方式培養孩子健康的情感和心理素質

2.3.1 重視與孩子交流時的語言作用

父母與孩子的語言是心與心走進、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最好方式。對於幼兒而言,父母的語言交流方式是父母必須要注意的。交流不能是簡單地表現為家長講、孩子聽,應該提倡家長與孩子對話般的雙向溝通,還可以在溝通時用上討論、遊戲、比賽等活潑的形式來進行。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下理解一些道理、明白自己的錯誤,而不是通過指責、懲罰等方式來讓孩子明白道理。

2.3.2 通過榜樣示範作用教育孩子

家長要通過以身作則和良好的言行為孩子提供模仿與學習的榜樣,從而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就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教師,這種啟蒙作用在培養孩子的道德行為習慣以及健康人格、完美個性等方面尤其重要。此外,父母給孩子提供榜樣時,要對榜樣進行生動具體的介紹,指導孩子認真思考,使孩子明確向榜樣學習的內容和方法,讓孩子根據榜樣來對照自己,明確努力的方向,並付諸行動,避免機械地模仿榜樣的個別行為。

3 結束語

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支持,一切優秀、美好的品質和道德素養大多是在家庭生活中養成的。在家庭中,父母要要以家庭環境為平臺,為孩子創設一個自由、平和、樂觀、積極的親子關係,讓幼兒從小理解道德和品質的重要性,這也為他們成為具有健康心理、能適應未來社會需要和挑戰的一代新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相關焦點

  • 淺談家庭氛圍對幼兒個性發展的影響
    (一)家庭氛圍的含義家庭氛圍是家庭成員相互之間的互動,而形成的人際關係和心理氛圍以及家庭成員中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是家庭中佔優勢的一般態度和感受,我們稱之為家庭精神環境。家庭氛圍影響幼兒的個性心理幼兒個性的發展是幼兒在成長中通過與環境的不斷接觸逐步形成個性特徵,並且在個性系統中逐漸完善。而這個完善的過程是一個心理完善的過程。個性作為心理特徵的總和,所以在研究對幼兒個性發展影響的同時中,對個性心理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 淺談開展幼兒足球遊戲 提升幼兒健康素養
    從教以來,我嘗試把「開展幼兒足球遊戲,提升幼兒健康素養」放在健康領域教育的首位,在足球遊戲的實踐中思考探索幼兒與足球有什麼關係;幼兒足球遊戲對幼兒健康的意義價值是什麼?功能有哪些?等足球是玩具,更是誘發幼兒對足球產生興趣的遊戲材料。遊戲是幼兒的最愛,我抓住幼兒一日生活中的遊戲開展時機,激發他們愛上足球,把足球遊戲活動中無窮的樂趣交給孩子,滿足他們對足球遊戲的需求。
  • 張俊教授:幼兒數學學習的本質不是記憶的過程,而是理解的過程(建議...
    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準備 幼兒的數概念從萌發到初步形成,經歷了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幼兒需要不斷擺脫其思維水平的局限,才能逐步達到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1.
  • 塗鴉,練習創造力——為幼兒塗鴉鋪陳適宜的環境
    而幼兒的教養者們只有從自身做起,不斷自省有關「塗鴉」與「創造力」的觀念與行為,才能為幼兒積極鋪陳一個適合其發展的塗鴉環境。幼兒的認知發展有不同的階段,幼兒的塗鴉發展也有一定的規律。如2歲左右的幼兒,正試圖通過塗鴉,對色彩、空間、線條等進行視覺探索(圖1);4歲之後,幼兒能自發地找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式,利用簡單的線條圖案來表達他想要表達的東西(圖2)。
  • 幼兒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
    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就知道良好的注意品質對人的活動成敗的重要性。在幼兒園裡,孩子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之一就是注意力分散,表現為集體活動時經常走神、不注意聽講、做小動作等。這是影響教學活動效果最常見的因素之一,往往也是導致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感到煩惱傷神的問題之一。因而分析幼兒注意分散的原因以及怎樣防止這一問題的出現都是幼兒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 沂源實驗幼兒園:文明禮儀從幼兒抓起
    因此,沂源實驗幼兒園把開展禮儀教育列為主要工作之一,並且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教育內容具體化,制定由淺入深的禮儀行為計劃。在教育過程中,該園把禮儀教育進行討論、結合情境體驗、家庭實踐相結合。使幼兒親身感知情境禮儀、實踐禮儀內容,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禮儀意識和禮儀行為,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平衡的發展。
  • 2019上半年幼兒教師資格證結構化面試真題答案
    ①幼兒園的孩子都是學齡前兒童,生理和心理尚處於發育初期,遭受虐待,給孩子造成的身心創傷可能伴隨終身;②家長和社會對幼兒園的信任度降低,影響整體家園關係,也會影響我國幼兒園事業的發展。  (2)原因。  在幼兒園進行適當的勞動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愛護衛生的意識,作為教師,我會做好解釋工作,讓家長支持自己的孩子參與勞動。  2.解決問題。  (1)理解家長的想法。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對於勞動中的磕碰,家長很緊張在所難免。我會站在家長的角度,理解其想法。  (2)做好溝通解釋工作。
  • 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每個幼兒的想法
    部分教師缺乏正確觀念,不能充分認識遊戲化教學的重要性,這是遊戲化教學難以推行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很多幼兒教師還秉持著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幼兒在心理和智商方面還沒有成熟,教師仍然是課堂學習和遊戲的主導者,過於強調紀律,使幼兒在學習和遊戲活動中處在被動地位,受到各種限制,無法體驗到遊戲的樂趣,這樣的遊戲教學根本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受到遊戲場地和遊戲時間的限制。遊戲場地和遊戲時間也是影響幼兒園遊戲化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 咔卡福「家庭親子音樂平臺」,讓更多家庭享受優質幼兒早期音樂教育
    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進取精神,應該為孩子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發展幼兒的音樂才能」。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和精神文明的進步,家庭音樂教育是必然的社會發展趨勢,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有著獨特的教育意義。
  • 幼兒園環境與幼兒家具的擺放
    幼兒期是兒童持續成長和發展的重要階段。環境的影響在兒童教育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本文從兒童身心的需要出發,提出設計師應站在幼兒的層次上,真正理解兒童的需要,使自己能夠體驗到兒童的成長過程,為兒童的身心發展設計和營造一個真正合適的環境。這需要考慮幼兒園內部家具的擺放。
  • 幼兒教師招聘筆試考試之名詞解釋
    雖然很多地區的教師招聘考試沒有明確給出是名詞解釋的題型,但是在單項選擇題、論述題和案例分析題卻無處不體現出名詞概念的重要性。思維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而概念作為抽象邏輯思維的基本工具對於理解知識點顯得尤為重要。
  • 幼兒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這期間,如果幼兒接受良好的語言教育,得到豐富的語言刺激就可以獲得比較充分的語言發展。相反,如果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再多量的刺激也難以達到充分發展的水平。因此,如果幼兒能在幼兒期得到第二語言的教育,會獲得較好的效果。因此,科學研究為幼兒英語教育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論依據。
  • 「 兒童體能 」幼兒體能遊戲設計概念
    體能(Physical Fitness)是人類運動(生命活動)所必須的身體的、心理的、社會的綜合能力, 是適應人類生活所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體育指以身體大肌肉活動方式,將各項運動做為教材,用合理方式,加上特有的器材及場地設備為環境,以身心需要為依據,使體格獲得完美發展,進而擴展經驗範圍,提高適應能力。
  • 北京市大興區完成健康促進幼兒園幼兒創建區級評估
    北京市健康促進幼兒園試點項目於2018年底啟動,按照《北京市健康促進幼兒園創建工作實施方案(2018-2020年)》及區級工作安排,大興區於2020年12月14日、15日對大興區二幼、大興亦莊二幼及大興十幼開展了健康促進幼兒園創建工作區級評估。
  • 「幼兒自我中心言語」心理現象分析
    )是控制和整合各種複雜關係表徵的生理基礎。人的各種高級心理活動,諸如意識、思維、想像、注意等都與前額葉皮層的功能相關。   維果茨基發現,以下情景中幼兒會出現比較多的自言自語:從事較為困難的活動時,有較多的社會互動機會時,目標導向的活動中,解決問題時,學業活動中,單獨遊戲或與能敏感支持幼兒活動的成人一起活動時。可以看出,以上諸多情景涉及推理、問題解決等加工過程,與前額葉的功能有諸多聯繫。
  • 夫妻關係優於親子關係的家庭,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在一個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要有優先權,否則,家就會傷人!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師海靈格將孩子稱為「家庭中的救世主」,就是因為孩子天生有一種本能,要犧牲自己,以平衡父母的關係。《為何家會傷人》作者,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認為:孩子樂於看到父母相愛。
  • 3歲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與心理健康標準
    0-3歲的兒童心理發展特徵是怎麼樣的呢?孩子的生長過程中心理髮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為你們準備的幼兒0-3歲的心理特點自己健康標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0-3歲兒童心理發展特徵活潑好動:小孩子生來就是好動的。
  • 幼兒英語教育的意義與重要性,家長應該怎麼做才好?
    幼兒英語教育是一種啟蒙、一種薰陶、是一種素質教育。重點在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以及語言能力、全面素質的提高上。注重了幼兒英語學習能力,養成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英語是一門語言,孩子需要一個語言環境,在家裡沒有人跟他互動,他們學起來就會更加吃力。所以家長平常有空的時候,要多多配合孩子的學習。
  • 幼兒體育教育亟須補齊短板
    運動缺乏症的普遍存在已經成為導致幼兒群體身心健康水平下降、誘發肥胖和代謝症候群等多種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長沙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楊斌表示,當前我國幼兒體質健康促進工作面臨來自環境、家庭、幼兒園的多種困境,表明相關社會支持缺乏,主要體現在家庭支持形式簡單、園所支持功能缺位、社區及相關社會組織支持有限、政府支持政策運行不暢與投入不足等方面,制約了我國幼兒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
  • 幼兒記憶特點解析,教你鍛鍊幼兒記憶,贏在幼兒成長起跑線
    記憶是人腦對經驗過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它是進行思維、想像等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 簡單來說,記憶就是實際上就是識記,保持, 再現或再認的過程。怎麼理解這個概念呢?舉一個例子就是小朋友特別喜歡一個玩具,但是媽媽沒有給他買。但是他也會認為他就有這個玩具,因為他會把想像與記憶弄混。就會和幼兒園的小朋友說我有這個玩具。特別注意的是在這種情況下要進行分析,小朋友並不是在撒謊,這是幼兒的記憶特點。這是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