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2020-12-26 愛上如小意

親子關係的精髓,那就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四川某小區,一位小學生跳樓輕生,父母在一旁悲痛欲絕。

在小學生的遺書裡,字跡潦草地寫著:"我活得太累了""為你們我早已絕望""只希望能多睡一會兒" ……最後的籤名,是"恐懼並絕望著的 黃XX"。

這位小學生的遺書裡,除了對父母的控訴,還有無盡的絕望。

無獨有偶,2020年的9月17日,武漢江夏區一名14歲的初中男生也跳樓自殺了。

這位花季少年自殺的起因,是他和同學午休時在教室打牌,被班主任請來家長配合教育。結果,他被母親在教室走廊扇了兩耳光。

幾秒鐘後,他縱身躍下教學樓,只留下了驚恐的母親獨自悲涼。

我們的孩子都怎麼了,要以死來對抗父母?

《親子關係的重建》的作者趙玉萍老師,說:"所有有關孩子成長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

深以為然。

其實,孩子出現叛逆、拖沓、情緒失控、沉溺於電子遊戲、性格內向、缺乏安全感、霸道…… 這些情況,家長就要注意了。

這些,其實都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當他們感到痛苦和不安,卻又無處宣洩時,才會想方設法地來與父母對抗。

無奈的是,很多時候,父母沒能聽見孩子的心聲,也體會不到他們的痛苦。

為了讓更多父母能夠得到幫助和支持,心理學家趙玉萍老師精選了自己從業多年的諮詢案例,編寫了這本《親子關係的重建》,系統地梳理了大部分家庭都會遇到的親子關係問題。

1. 親子衝突的分類

趙玉萍老師的團隊在通過硬碟裡5000G的素材進行梳理後,在本書中將親子衝突劃分為五類:

第一類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認知偏差。這導致父母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並進行不合理的管控,在被這麼對待之後,孩子要麼反抗父母,要麼自我否定、自我價值感低、缺乏安全感。

文章開頭四川跳樓小學生的遺書裡,我們可以看到:"你們從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現在,又想讓我把早已遺失的'東西'找回來。"

這便是父母對孩子認知上的偏差。沒錯,現在的父母總是希望孩子乖、懂事、聽話,甚至能像成人一樣反過來照顧家長。

殊不知,多大的年紀就幹多大的事,要求小孩子像"成人"那樣,也必然會讓孩子覺得"太累了"而產生不良的情緒,造成不良的後果。

第二類是父母與孩子在相處中缺乏情緒管理能力。這使孩子漸行漸遠,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可能會開始厭煩父母,和父母發生爭執。

武漢江夏區被母親當眾扇耳光而跳樓的14歲男生,就死於母親不良的情緒發洩。

可能,對於每一位父母來說,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被叫到學校,都會覺得沒面子,也會覺得孩子不爭氣,生氣是難免的。

但這位母親在學校也沒能按耐住自己的怒火,簡單粗暴地就給了兒子一耳光,明顯地缺乏情緒管理的能力。

正是這一耳光,扇涼了孩子的心,造成了永遠無法挽回的後果。

第三類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的行為問題。這是指父母把孩子當作"籠中鳥",不肯放手讓孩子做自己,導致一提到做作業,家裡就雞飛狗跳,而孩子要麼奮起反抗父母的管束,要麼破罐破拌,逃避現實活在網絡虛擬世界裡。

在熱播劇《小歡喜》裡,小陶虹飾演的奇葩母親,就對女兒英子的生活進行了牢牢的管控,壓得女兒喘不過氣來,只能以死來反抗。

在生活中,英子除了學習,還是學習,不能玩自己喜歡的樂高,不能有一絲的懈怠,就連每餐進補的食物也有嚴格的規定。

這樣的生活讓女兒窒息,曾幾度離家出走對抗母親,最嚴重的一次也是差點兒跳海來反抗。

第四類是父母與孩子的人格不健全。父母的人格會直接影響親子關係,孩子受到了打擊和傷害,不敢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

父母如果人格不健全,必然會反噬到孩子的身上。比如,在本書中的案例裡,有位強迫症的父親,每天要求孩子必須按照他列出的順序完成作業,不容絲毫偏差。

除此之外,他還不斷地在一邊對著孩子指手畫腳,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最後,孩子除了跟父親有一樣的強迫症,還具有自卑、拖沓、不安全感等等性格缺陷。

在這樣的家庭裡,孩子會感到非常不舒服,親子關係自然也越來越糟。

第五類是父母與孩子的人際關係處理不當。這是指親子關係不斷觸碰人際邊界,比如父母缺位以至於孩子充當父母的角色,父母反過來被孩子照顧,使孩子要麼變得早熱,要麼和父母上演非得分出輸贏的大戰。

在這些有問題的親子模式下,孩子是痛苦的,只能用逆反來對抗。

2. 正確的愛,是化解親子衝突的良方

說起教育孩子,有這樣一個故事。

陶行知在當校長時,看到一個男生用泥塊砸另一個孩子,趕緊制止後,請他放學時到校長室。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

可是,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很守時。"男生驚疑地接過糖果。

隨後,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裡,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

男生更驚疑了。

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

男生感動,流著眼淚:"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

陶行知笑笑,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你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問題,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這才是教育。

針對孩子打人這件事兒,可能許多父母都會大聲呵斥,告訴孩子這是壞事兒。還有的父母,可能還會反手把自己孩子打一頓,讓他長長教訓。

可是,事實證明,挨打只會讓孩子學會暴力、冷漠和對抗,還會讓他們變得自卑內向膽怯。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孩子是家長的鏡子。"所以,要想改變孩子,家長首先要做出改變。

要想化解親子衝突,也需要父母徹底轉變自己的育兒觀,重新與孩子建立親子關係。因為,重建親子關係是解決親子衝突問題的最佳藥方。

通過20餘年的心理教學和諮詢經驗,趙玉萍老師總結出一個秘訣:要想保持長期、良好的親子關係,"愛"是唯一的秘訣。但一定要愛得對、愛得恰當,溺愛、寵愛不是愛,而是傷害。

溺愛往往會毀了孩子的前程,但是,控制、不給孩子自由飛翔的空間,也同樣會斷送孩子的一生。

那麼,應該如何愛護、教育孩子,如何改變目前在許多家庭中都存在的不恰當的教育模式,如何從源頭解決親子關係的衝突,如何未雨綢繆、防微杜漸,在孩子的青春期前建立穩固的親子聯結?

每個想讓孩子擁有幸福人生的父母,都在思考這些問題。

3. 重建親子關係的五個方法

關於如何解決與親子關係相關的問題,作者直截了當地總結了五個方法:

①父母重塑合理的認知,看見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不再把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從而減少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及控制。

很多家長有這樣的困惑:自己在教育孩子時,孩子並不買帳,不願意聽,不知道怎麼做。所以在自己心情平復後,可以好好想想剛剛衝突的原因是什麼。作為家長要意識到孩子反抗的背後的需求,是希望得到家長的尊重與理解。

近幾年,"雞娃"這個詞在網絡上流行起來。意思是,通過給孩子打雞血的形式,讓孩子考上名牌大學。

誠然,有的家長有過北清夢,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圓夢。於是,就拼命雞娃,想讓孩子幫助自己完成夢想。

可孩子在做作業之前,總想偷玩手機、偷看電視。家長看見後,就會無比氣憤地說:"你怎麼還在偷著玩?!"

其實,孩子在學校緊張地學習之後,也想通過娛樂活動來得到放鬆。這和家長下班後就刷手機是一樣的,都想通過適量的娛樂活動,達到休息、療愈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表示理解和尊重。當家長能夠釐清每次衝突時孩子的需求,能夠尊重理解孩子,很多衝突可以避免。

②父母和孩子學會正確地表達情感,馴服身體裡的情緒小怪獸。

當發生親子衝突的時候,父母和孩子都已經產生了情緒。當情緒大門被打開,任何的溝通都是無效的,所以家長們要比孩子更快意識到這點,馬上停止教育和講道理,可以自己主動離開現場(如到陽臺等地方),或者做其他的事情,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

③培養父母和孩子的意志行為,調整已有的家庭互動模式,讓孩子跳出慣有的行為模式。

遇到問題,討論解決方案要孩子一起參與,那麼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是尊重自己的,就更願意執行。

例如,和孩子一起討論約定玩手機的時間與次數,這樣會比家長直接命令式要求孩子看多少時間與次數來得更容易接受和執行。當孩子執行後,家長也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④讓父母與孩子的人格更加健全,讓父母接納並尊重孩子的特性,信任孩子,放手讓孩子做自己,以父母的改變和成長影響孩子。

父母也要不斷地學習快速成長,積極與孩子形成相互支持、互相尊重的合作關係,一切以孩子心理發展的需求為宗旨,幫助孩子獲得充足的安全感、歸屬感、尊重感和愛,讓孩子發展健全的人格,讓他以積極的心態適應學校與社會生活,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⑤是讓父母與孩子之間形成雙贏的人際關係,父母學會親子之間相處的技巧,找到真正能夠通往孩子內心的路。

父母尊重孩子,儘量不以指責教育的口吻和孩子溝通,而是以平等的方式與孩子探討問題,這個時候,孩子反而能夠得到能量,消除親子隔閡。

《親子關係的重建》正是通過一個個真實而生動的案例,讓大家看到重新構建親子關係是怎麼讓叛逆、與父母對抗的孩子變的懂得理解父母、心疼父母。

相信每個父母都能從這些豐富的案例中,看見日常親子關係的雷區,以及破解衝突的方法。

相關焦點

  • 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
    丹.阿蘭德在《養兒育女中長大》這本書裡說:親子關係是世界上最高貴、最令人欣然為之付出的事物,地球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之相比。可見親子關係的重要。親子關係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份關係,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
  • 良好親子關係是成功家庭教育的起點
    猶太畫家畢卡索曾說過,作為父母,必須拿出全部的愛以及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能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成功的人。家庭人際關係中,親子關係的質量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最為重要,此外,父母婚姻關係的質量對兒童心理發展也具有深刻的影響。
  • 親子類節目玩出差異,看《寶貝的新朋友》如何解構隔代親子關係?
    這檔由芒果TV打造的原創隔代親子綜藝真人秀《寶貝的新朋友》思路新奇聚焦於隔代教育,通過性格迥異的爺孫組合去探討隔代親子關係,為觀眾提供了三代同堂的最佳相處模式,並藉助本期溫暖收官,給觀眾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多的回憶。芒果TV聯合媽媽網發起的「隔代教育現狀調查」顯示 : 在社會大形勢下,隔代教育問題已然成為家庭生活的第二大鴻溝。
  • 尚品宅配X樊登:親子關係的最佳方式就是陪孩子一起成長
    來源:時刻頭條隨著時代變遷與社會進步,中國的親子關係正在被重新定義。已成育兒主力軍的80、90後的「新中國式父母」一邊希望孩子輕鬆快樂成長,一邊不願放棄對各種育兒KPI的追趕,矛盾心理造成焦慮與壓力。每年都有諸如家長因輔導孩子作業被送醫急診、孩子因家長的不當言行而傷害自己、隔代教育理念衝突造成孩子驕縱任性等新聞成為社會熱點。12月19日,尚品宅配攜手樊登在鄭州舉辦親子主題演講,分享如何通過了解孩子的天性與需求,發現教養誤區,從而正確而智慧地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 董潔和兒子「結婚照」火了,錯位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失去童真
    也有人覺得這是一種錯位的親子關係,董潔在孩子的身上索取過多,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之前董潔也曾經帶兒子頂頂參加過親子綜藝節目,她的某些行為一度引發網友的爭議。她經常和兒子撒嬌,要求孩子體貼她的情緒,照顧她更多一點。導致頂頂看上去完全沒有孩子該有的天真,表現得異常懂事,時刻都要關注著媽媽的情緒。
  • 你和青春期孩子的親子關係到底怎麼樣?
    經常有家長說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是不錯的,溝通也是良好的,孩子什麼都會給她說,但是就是不能說學習相關的,不能說與孩子直接相關的事情。如果不能和孩子溝通孩子自身相關的一些話題,那我肯定地說這樣的溝通,這樣的親子關係並不是良好的。只是家長或孩子為了維持家庭表面上的和諧而刻意做出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的。
  • 良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
    親子交流困難的家庭中,常見的對話如下:孩子:英語老師太煩人了!父母:別的同學怎麼不說老師煩?凡事從你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媽,你說話態度不能好點嗎?父母:到了社會別人也對你態度好?誰慣著你?我有一個閨蜜,是個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她比三十而已的顧佳還強勢,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都是她決定,孩子的事情也不例外,可孩子叛逆期哪裡肯聽從,閨蜜每天苦口婆心的勸,一點效果沒有,家裡無時無刻都充滿著火藥味,這一次因為孩子中考沒考好,被她的大道理數落一頓後,除了吃飯上廁所,其他時間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兩個人誰都不低頭,閨蜜在公司發號施令習慣了,可孩子就是不聽呀,讓我詫異的是孩子這麼大了洗澡還需要我閨蜜找衣服
  • 親子關係就是人類生命延續的能量棒
    親子延續生命力量親子關係是生命的基礎什麼是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是父母與直系子女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子女是血緣上最近的直系親人,親子關係是家庭關係最為基礎的組成部分,也是個人一切社會生活關係的基礎。一個人可以與世界上其他同伴兒不存在任何其他關係,但是人一旦出生親子關係就被「上天」註定了,親子關係是一切社會關係中唯一不可逆、不能經過雙方約定同意之後才發生的關係。親子關係起始於誕生新生命,終止於親子關係中一方生命的離世。
  • 3個原則,4個方法幫你降低親子關係衝突,和孩子做朋友
    首先,是動態關係孩子從一生下來就和父母形成了一種關係,這種親子關係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也包括家長年齡的增長,不斷地變化。也就是說,我們的親子關係,是一種像水一樣流動的狀態,它不是靜態固定的關係。這樣以來,我們在親子關係中,才能起到引導的作用和掌握主動權,避免陷入親子關係衝突的死循環。知道了三個相處原則,我們再來看看,為什麼我們和孩子之間會隨著年齡增長,衝突越來越多呢?有些家長會把它歸結為孩子的不懂事,也會認為是自己在年輕的時候,脾氣急躁沒有耐心。
  • 《包寶寶》:中國式家庭關係的另類展現,反思背後的親子關係問題
    本文將從親子教育關係方面來解讀這部奧斯卡獲獎短片,從由領悟自己的一點哲思。01 媽媽的過度溺愛與霸道是孩子反抗的根本原因中國的媽媽總是習慣給予孩子全方位的保護,生怕孩子受一點傷。於是乎出現一些上了大學,離開了媽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導致退學的孩子。
  • 孩子和父母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得重視
    所以她急忙帶孩子前去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後,認為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可能是因為婷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所以才導致孩子在親子關係上,存在著一些問題。 但究竟是什麼是親子依戀關係,想必很多家長和婷婷一樣,對此毫不清楚,更別提與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了,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 夫妻關係優於親子關係的家庭,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在一個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要有優先權,否則,家就會傷人!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師海靈格將孩子稱為「家庭中的救世主」,就是因為孩子天生有一種本能,要犧牲自己,以平衡父母的關係。《為何家會傷人》作者,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認為:孩子樂於看到父母相愛。
  • 司法親子鑑定仍存在違規代理亂象 「親子關係」豈能用來買賣?
    今年9月,有媒體調查發現,多家司法鑑定機構存在招代理、郵寄血樣等違規行為後,司法部再次發文嚴查親子鑑定中的「司法黃牛」。不過,記者了解到,嚴打之下司法親子鑑定仍存在違規代理亂象。「親子關係」豈能用來買賣?違規現象如何整治? 今年9月,有打拐志願者反映,在某社交網絡討論群內,有人聲稱可以通過司法鑑定的手段,將非法收養的女嬰鑑定為親生關係,並為其上戶口。
  • 如何處理好親子關係?
    儘管許多父母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但他們對如何最好地處理與孩子的關係缺乏足夠的知識。其次,他們過於關注家裡的獨生子女,而不關心孩子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他們斷言實現他們未實現的夢想的唯一途徑就是讓他們的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 《荊棘與玫瑰:親子關係的秘密》新書發布會在海口舉辦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19日消息(記者 黃婷)10月18日下午,由海南出版社主辦的《荊棘與玫瑰:親子關係的秘密》新書發布會在海口成功舉辦,近百名讀者參加了本次活動。徐永清在籤售新書《荊棘與玫瑰:親子關係的秘密》的作者系海南華僑中學高中語文教師、海南省國學教育協會副秘書長、海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海口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徐永清。作為長期從事一線教學的教育工作者,徐永清接觸到了許多鮮活的親子關係案例,對親子教育有著切身的體驗和感觸。
  • 檢察故事 | 謝謝檢察官,《督促監護令》成為家庭親子關係最好的...
    檢察故事 | 謝謝檢察官,《督促監護令》成為家庭親子關係最好的融合劑!我們現在懂得了如何與孩子溝通,孩子需要關心,他長大了,也要尊重他的意見,小事讓他自己決定,大事一起商量,引導他向好,現在他交什麼朋友都會主動和我們說,也喜歡和我們談心,這都是以前沒有的事。」
  • 《荊棘與玫瑰:親子關係的秘密》一書出版發行
    中新網海南新聞10月19日電(鄭爽) 由海南出版社主辦的《荊棘與玫瑰:親子關係的秘密》新書發布會18日下午在海口舉辦。《荊棘與玫瑰:親子關係的秘密》一書出版發行。海南出版社供圖  《荊棘與玫瑰:親子關係的秘密》作者徐永清是海南華僑中學高中語文教師、海南省國學教育協會副秘書長、海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海口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 有效建立親子關係,從家庭運動開始
    有沒有家長發覺自己很難跟孩子培養共同興趣? 彼此在家中除了談論功課學習之外便沒有其他話題,親子間關係較疏離?近來有機構報告指出,兒童快樂程度與運動時間有明顯的關係,即是兒童運動愈多,快樂指數愈高。當中以每周運動6至9小時的兒童快樂程度較高。
  • 家長別做孩子的「馭獸師」,好的親子關係,勝過手中的皮鞭
    家長不要做馭獸師,拿起手裡的「皮鞭」對待自己的孩子,好的關係才會有好的教育,不對等的不公平的關係對孩子的發展並沒有什麼好處,只會讓親子關係緊張,孩子越來越難管教。張先生的兒子東東有時候會很調皮,張先生的脾氣又很暴躁,看到孩子不是很聽話,就會責罵孩子,甚至會拿衣架去打孩子。張太太看到自己兒子因為小事情被老公打,心疼不過就會去制止。
  • 40歲董潔和兒子拍結婚照,嘴對嘴親吻:錯位的親子關係,有多可怕
    這種母性障礙有2種表現形式:(1)錯位的愛:親密關係的情感缺失,投射到親子關係上有的孩子會被父母投射,扮演不屬於自己的角色,比如代償配偶、實際家長……有一期《媽媽是超人》裡,董潔母子倆去買衣服。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越來越覺得母子一場,是緣分,也是功課。(1)放過自己,找回內在的力量 親子關係的實質,是處理好和自己的關係。我們往往太在意維護好母親的形象,很少會坦言自己被孩子的需求搞得心力交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