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青春期孩子的親子關係到底怎麼樣?

2021-01-08 愛教育的花兒

上次在一個讀書群裡,有位媽媽說她兒子上大二,以前沒覺得孩子有什麼問題,因為疫情期間長時間和孩子呆在一起,最近越來越厭煩孩子除了吃喝睡覺就是打遊戲。

當別人告訴她去和孩子好好溝通一下,畢竟孩子也是成年人了,這位媽媽說她和孩子的溝通一直是比較順暢的,但這次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溝通。

經常有家長說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是不錯的,溝通也是良好的,孩子什麼都會給她說,但是就是不能說學習相關的,不能說與孩子直接相關的事情。如果不能和孩子溝通孩子自身相關的一些話題,那我肯定地說這樣的溝通,這樣的親子關係並不是良好的。只是家長或孩子為了維持家庭表面上的和諧而刻意做出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的。

特別是孩子已經成年的家庭,這些孩子他們幾乎不會把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衝突和父母去交流,因為父母無法理解他的衝突,也給不出有效的建議和引導。所以為了不引發家庭矛盾,他們只好自己把這部分衝突壓抑起來,自己去消化。而不會找自己最親近的人去尋求幫助。

我的同事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同事很苦惱,她覺得孩子有很多話不給她說,她經常看著孩子沉默,好像有很大的壓力,但就是不說。她很著急,但每次和孩子溝通,孩子都會說:沒什麼事,好著咧,你別瞎想。

這樣的模式正是我們和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我們遵循著「報喜不報憂」的原則。我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其實並沒有達到親密關係。只是僅僅因為你是我媽,我為了孝順你,我不把我自己的煩惱告訴你。如果父母能夠接住孩子的煩惱,能給出恰當的引導和建議,父母其實孩子最值得信賴的人了。

那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是良好的呢?

孩子有煩惱,有疑惑,他第一時間會和父母交流,當然如果他覺得有必要,如果他覺得自己完全可以自己解決,那麼他就自己去處理了,如果他覺得憑自己的能力暫時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和思路,那麼他會和父母去溝通。

在溝通的過程中,父母能夠接住孩子的問題,也能分清這個問題是誰的,是孩子自身的還是父母的。比如那天晚上,我給兒子說,你爸爸都想你了,兒子隨口就說了一句:他想我與我有什麼關係。乍一聽,這孩子怎麼這樣呢?因為你爸爸愛你,所以他想你了,你怎麼沒有一點感恩的心呢?但後來我仔細一想,孩子說的是對的:我愛你,與你無關。

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是你的父母,因為我愛你,所以你也應該愛我。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你應該感恩我。當我們理解了真正的愛是沒有條件的,就能讓愛發生。

當然有很多父母會說,如果父母不能對孩子有任何要求,那父母是失職的。父母肯定可以對孩子有期待,就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會這樣期待你。就是因為我看到你正在朝向不良的方向滑去,所以我要求你及時回頭。

再回到主題問題,如果父母能夠做到和孩子在一些人生問題上的暢通溝通,比如在人活著的意義,性,愛情和婚姻等這些問題,以一個開放的、互相尊重的態度來交流,才算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

1.能在這些問題上和孩子以開放的、互相尊重的態度來溝通。人生的意義,性,愛情和婚姻等。可以就這些問題,聽聽孩子的看法,你對這些問題又是怎麼看的,你和孩子在這些問題上有什麼差異,造成這樣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2.孩子能主動來尋求幫助。如果你能平時傾聽孩子,不去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而且還能給出孩子有效的建議,孩子自然會主動來找你尋求幫助。

3.父母和孩子之間可以發生爭執,但最終可以合理解決。父母和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和衝突是很正常的,我們不必小心翼翼地看孩子的臉色過日子,我們需要在不互相傷害對方的情況下合理處理矛盾。

4.父母和孩子之間有界限。不隨意闖入對方的界限內。這一點非常重要,首先我們得能分清自己和孩子的界限,什麼是你範圍內的,什麼是我範圍內的。孩子的吃喝拉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即便你想管,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而不是命令孩子去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相關焦點

  • 8個和青春期孩子對話的簡單小法則,幫你收穫更融洽的親子關係
    沒關係,媽媽幫你一起分析下考砸的原因,我們再趕上去好不好?」「好的,媽媽,謝謝你!」這樣的對話形式在玲玲和女兒的生活中是一種常態,正是因為玲玲懂得跟青春期孩子的溝通藝術,所以她們之間說起來是母女,其實更像是閨蜜呢。
  • 3個原則,4個方法幫你降低親子關係衝突,和孩子做朋友
    那麼,在和孩子相處這條路上,我們到底該怎麼走?今天,我們就從解決和孩子的關係衝突方面來討論,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孩子與家長的衝突體現在三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童年期。在親子關係中,最大的衝突來源來自於控制。也就是說,在親子關係的互動中,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家長和孩子都想佔領關係中的控制權,在爭奪這個控制權的時候,就會出現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孩子之間,發生合理的衝突是可以的,但是,經常發生衝突,會讓父母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讓親子關係,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中。
  • 慈光中心大型公益親子工作坊——讓孩子收到您的愛,擁抱青春期
    孩子的青春期,到底該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呢?做父母需要了解的是:● 青春期孩子的需求——「自我意識」更加強烈,對身份和角色有困惑,對異性更加好奇和充滿吸引力;對世界對人更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開始用自己的觀點審視世界、質疑權威;他們更希望融入群體,在同齡人中發出自己的聲音,獲得認同;暢想未來生活,卻又不知如何實現。
  • 《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為了讓更多父母能夠得到幫助和支持,心理學家趙玉萍老師精選了自己從業多年的諮詢案例,編寫了這本《親子關係的重建》,系統地梳理了大部分家庭都會遇到的親子關係問題。1.這使孩子漸行漸遠,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可能會開始厭煩父母,和父母發生爭執。武漢江夏區被母親當眾扇耳光而跳樓的14歲男生,就死於母親不良的情緒發洩。可能,對於每一位父母來說,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被叫到學校,都會覺得沒面子,也會覺得孩子不爭氣,生氣是難免的。
  • 孩子叛逆、不好管……專家提出的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建議收藏
    從某種程度上講,父母從孩子3歲開始其實已經和他鬥智鬥勇了,青春期不過是面對一個身體和心理日益強大的孩子,也就是父母的溝通對象在變強大。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之前總是採用壓制型或命令型的溝通方式,即「父母說話孩子就得老實地聽,不要和家長說『不』!」若是這樣的話,青春期時的親子衝突就會更加突出。
  • 用心機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用「心機」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1.青春期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的感覺就是從孩子今年暑假變聲期開始的。青春期以後,不管以前親子關係有多好,都不再依戀父母。青春期也是人生的過渡期,小事不計較,隨他意願就好。2.學習上不喜歡大人介入,提的意見也不怎麼聽,認為自己的想法更準確。作為父母,我們只能選擇相信孩子,就算是孩子錯了,也不能去強求去爭論,不如讓他在自我成長中去調整。3.今年熊孩子手機設置了密碼,別人不能碰。
  • 光和青春:讓青春期孩子擁有幸福未來
    然而很多孩子正在經歷讓家長頭痛的叛逆、沉迷於電子產品,沒有動力、難以溝通,親子關係變差等各種問題。順利渡過青春期,才能給孩子的未來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卓育英才作為一家從事青春期素質教育超過10年的機構,倡導並踐行「真善美「的教育理念,以情景體驗的教學方式為基礎,結合國際先進的心理學理論和中國優秀文化,激發青春期孩子的無限動力,全面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與心性品格,為青春期家庭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 夫妻關係優於親子關係的家庭,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在一個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要有優先權,否則,家就會傷人!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師海靈格將孩子稱為「家庭中的救世主」,就是因為孩子天生有一種本能,要犧牲自己,以平衡父母的關係。《為何家會傷人》作者,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認為:孩子樂於看到父母相愛。
  • 孩子愛頂嘴並非叛逆,家長給「叛逆」重新定義,可緩和親子關係
    很明顯不是,看似頑劣的性格背後是長期被父母忽視的痛苦,他採取的一些激烈行為,實際上是企圖引起父母的關注,如果此刻父母沒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內心,直接採取打壓手段,那麼孩子和父母終有一日會離心離德。那麼,到底孩子的哪些行為不算是真正的叛逆呢?
  • 怎麼說青春期的孩子才會聽
    看著孩子各種各樣的毛病,心裡是又著急又挫敗,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一些特點。情緒反應強烈且不穩定,想要遠離父母,尋求同伴群體的認可,想要嘗試新鮮事物,自我管理和調控能力又不足等等。美國心理學家霍爾就把青春期視作是疾風暴雨的時期,這意味著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可能充滿了矛盾和衝突。
  • 青春期的孩子都是怎麼了?孩子不服教,尋找代替懲罰往往事半功倍
    實際上,這正是教育裡最常見的育兒焦慮,不能從焦慮裡明智看待的話就很難和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關係。而不服教、不受訓的孩子,也不只是青春期的孩子難以理解,小至兩三歲小孩、大至成家立業,只要父母尚在、孩子就永遠是孩子,也永遠都有關係緊張的糾結、不解或傷心難過。
  • 一位母親幫助孩子成功逆襲:青春期沉迷網絡,從學霸秒變學渣
    當我認識到這一點後,每一次衝突時我都努力捕捉孩子衝口而出的抱怨與不滿,我深深明白那就是孩子潛在的需求。這樣的捕捉,讓我可以「亡羊補牢」,及時滿足老大的合理需求,親子關係得到很大的改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磨合後,我有了進一步的覺察:老大處於青春期,而我的心理年齡也處於青春期甚至兒童期。這樣的我時而逃避時而衝動,怎麼可以引領孩子向前呢?我必須自己升級心理年齡,走向成年,成為真正的中年人才行!提升自我心理年齡的第一把鑰匙就是:把握好界限!
  • 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
    丹.阿蘭德在《養兒育女中長大》這本書裡說:親子關係是世界上最高貴、最令人欣然為之付出的事物,地球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之相比。可見親子關係的重要。親子關係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份關係,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
  • 悅聽丨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妨換個角度來相處
    不少家長困惑,孩子什麼都不跟自己說,想知道他們心裡到底想什麼,難!孩子為什麼會疏遠父母?家長怎樣做,才能與孩子找到共同的話題?其實,父母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不暢,是不少家庭的常態。多數父母最關注的是孩子的健康和學習,平時與之談論最多的也莫過於此。然而,孩子結束了一天的課程回到家,最想的是放鬆。
  • 單親媽媽和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溝通?對常見問題給出三個小秘方
    我們會發現,單親家庭中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較多。尤其是單親媽媽和青春期的孩子。 阿麗就是一個單親媽媽,和丈夫離婚後她沒有再婚,因為她擔心再婚後孩子接受不了新父親,擔心孩子受委屈,擔心孩子因為新組成家庭的各類問題影響學習。
  • 青春期孩子難管?錯過「立規矩」最佳時期,孩子以後只會更難管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青春期的孩子應該是最頭疼的。因為他們尚未擺脫稚氣,也不夠獨立,可偏偏叛逆性極強,最喜歡跟家長對著幹。如果家長處理得不好,就會嚴重破壞親子關係,甚至在孩子成年後也無法恢復,本來應該是最親近的一家人,從此漸漸疏遠。
  • 青春期孩子秘密多愛鎖門?家長強行拆了門鎖,卻給孩子安了心鎖
    觸及孩子底線不可做的兩件事:一、不要刻意窺探孩子隱私許多家長人認為孩子處於青春期,缺乏親子間的溝通,無法面面俱到的掌握孩子的動態,就私自窺探孩子隱私。針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怎麼做才能使親子間的關係更加和諧,讓孩子更加健康的體驗青春期成長呢?
  • 「你自己決定吧」,青春期孩子的幸福感來自於被關注卻不被約束
    什麼時候需要把青春期孩子當成人一樣尊重,什麼時候需要把青春期孩子當成孩子一樣關注,這種恰當其分的分寸感並不好把握。所以,在親子相處過程中,孩子會出現五花八門的叛逆,父母會與孩子發生親子衝突,這都是正常的相互磨合過程。青春期是一個特殊階段,父母要怎麼做,孩子才能有幸福感呢?
  • 青春期12~18歲孩子心理發展特點
    前面我們講到整個小學階段孩子發展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們就進入到了青春期孩子的發展。青春期是從兒童期到成年期的過渡階段,它的開始與結束並沒有明顯的標誌,有的孩子,可能會稍微早一點,有的孩子可能稍微晚了一兩年的樣子。青春期大約持續10年的樣子,基本上都是從11歲或12歲開始到20歲左右結束。
  • 青春期孩子不跟你溝通,怎麼化解?
    不知從何時起,孩子開始遠離我們了,有話不跟大人說,甚至逛街買衣服也不和大人一個眼光,吃飯閒聊也是嗯嗯啊啊,沒有營養。你想來個親子時光?別逗了,給個背影給你,自己體會。家長的玻璃心又蠢蠢欲動,孩子到青春期了,他會不會做什麼偏激的事情啊,有沒有談戀愛啊,上課是不是認真聽講啊,關著的房門裡面到底在幹什麼啊,這不溝通怎麼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