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和青春期孩子對話的簡單小法則,幫你收穫更融洽的親子關係

2020-12-13 輕煙說育兒

都說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就跟火星撞地球一般。就在不少家長搖頭嘆息,對孩子毫無辦法的時候,表姐玲玲卻優哉遊哉,一副氣定神閒的樣子。她當然有驕傲的資本,女兒小小不僅在學校裡成績拔尖,平時跟媽媽也特別親密,兩人經常聊天,連男同學給小小的情書玲玲都看到了。玲玲跟女兒關係這麼好,得益於玲玲特別會講話。

小小有段時間學業壓力大,很憂鬱,連飯都不想吃,玲玲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又不敢直接問孩子,依然像往常一樣照顧她。只是會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不經意地說起自己的青春時光。

「小小,還記得我16歲那年,要考高中時,數學下滑地很厲害,可著急了。」

「媽媽,你也有過考砸的情形嗎?老師有沒有批評你?」

「當然有了,老師批評是好事,他也是希望我們能有進步呢!如果老師的話重了,也別放在心上,畢竟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

「嗯,媽媽,我這次英語考的很糟糕,老師狠狠地訓了我一頓,還撤掉我的課代表,實在是太丟臉了。」

「小小,原來你這段時間就是為這個在難過呀!沒關係,媽媽幫你一起分析下考砸的原因,我們再趕上去好不好?」

「好的,媽媽,謝謝你!」

這樣的對話形式在玲玲和女兒的生活中是一種常態,正是因為玲玲懂得跟青春期孩子的溝通藝術,所以她們之間說起來是母女,其實更像是閨蜜呢。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跟青春期孩子之間老是會產生爭執,三言兩語不和就能鬧翻天,主要原因還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跟孩子來溝通。這樣的家長,我建議一定要讀一讀這本來自韓國的《青春期對話法》。這本書的作者是姜琴珠,她不僅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還是青少年問題諮詢師,在幫助青少年的過程中,姜琴珠意識到對話的重要性,於是專門出了這本《青春期對話法》來幫助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有困難的父母們。

孩子會長成父母描述的樣子

「我是誰?」「我能做好什麼?」「我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你的孩子問你以上這些問題,你該如何回答?「你是個非常熱心、樂於助人的孩子!」「你是個非常愛讀書的孩子!」還是「你真笨,以後肯定沒出息!」「你成績這麼差,肯定沒希望了!」

如果是前者,那麼你的孩子就會慢慢長成你嘴巴裡的樣子,越來越優秀,如果是後者,孩子就會自暴自棄,真正地成為一個平庸之輩。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貼標籤效應」。

「貼標籤效應」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次心理學實驗。美國當時因為士兵人數不足,只好將監獄裡的犯人組織起來培訓,心理學家讓這些人每周給自己最親近的人寫一封信,信中描述自己如何改過自新、表現良好等等。三個月後,犯人們開赴戰場前,專家們要他們繼續給親人寫信,寫自己如何服從指揮、英勇作戰的情形。結果,這些人的表現出乎意料,比起正規軍來說毫不遜色,表現得跟他們自己信中描述的一樣優秀。

這個「貼標籤效應」用在教育孩子上,效果非常明顯。習慣對自己孩子讚揚欣賞的父母,養出的孩子大多很優秀,而經常挖苦、諷刺孩子的家長,孩子往往越發地讓人頭疼。

在這本《青春期對話法》中,作者姜琴珠提醒道:

「父母的每句話都在不斷地雕刻著自己的孩子,「你長大後要成為這樣的人」,父母美好的期望就像鑿子一樣,把孩子雕刻得更加美麗。」

讓父母和青春期孩子對話變簡單的8個小技巧

想和青春期的孩子處好關係,首先就要放下家長的架子,放棄「我是對的,你是錯的!」的想法,把孩子當作成人一樣平等溝通。先別忙著發火,凡事先站在孩子的立場,換位思考一下再去對話。

下面有8個小技巧父母要記牢:

1、真心稱讚與感謝2、間接指出孩子的錯誤3、在批評孩子之前首先承認自己的過錯4、與命令相比,多採用一些拜託的語氣5、照顧孩子的面子和自尊心6、即便是瑣碎的小事,也不要吝嗇讚美7、告訴孩子「一直相信他,並滿懷期待」8、鼓勵孩子自信

舉個例子:

電視劇《燕雲臺》中,蕭燕燕和兒子文殊奴之間的關係非常融洽,文殊奴到了選後的年紀,燕燕舉辦了一場宴會,將大遼貴族的女孩都邀請來,讓兒子選擇。

燕燕:大遼適配的貴女盡數在此,你可有心儀之人呀?

文殊奴:全憑母后做主。

燕燕:……母后希望你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人,你可明白?

文殊奴(有些羞澀):兒臣覺得菩薩哥挺好的。

燕燕(稍有猶豫):立後立賢,只是這菩薩哥年紀尚小,樣貌倒是出眾,但是為人溫柔敦厚而不愚,倒是有一些大家風範,我兒眼光不錯。

文殊奴:謝母后誇獎。……

燕燕在跟文殊奴對話時,沒有否定與打擊,而是欣賞與讚揚,充分尊重兒子的心意。所以後面兒子在燕燕跟韓德讓結婚時也是全力支持的。燕燕和兒子的這種溝通技巧非常值得其他父母學習。

來自網絡
來自網絡

學會了上面的8個小技巧還不夠,另外姜琴珠還提醒父母們,在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時,有些禁區是不能碰觸的,比如下面這些:

說老師或學校的壞話批評孩子的朋友拿自己的孩子跟朋友的孩子比較拿孩子跟他的兄弟姐妹比較拿過去的錯誤來說事把擔心孩子未來的不安情緒傳達給孩子說家人的壞話在眾人面前指出孩子的不足和錯誤談論他人的八卦跟青春期孩子的對話方法,書中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出了。 如果你當年在青春期時,因為不被理解而痛苦、因為父母幹涉太多、不停比較而爭吵,現在就不要將這份痛苦延續下去,不妨將這本《與青春期孩子對話》作為枕邊書,經常翻一翻,時刻提醒自己不走老路吧。即使你的孩子現在還沒到青春期,也可以先學起來。這些親子對話原則,在其他年齡也一樣適用。

相關焦點

  • 3個原則,4個方法幫你降低親子關係衝突,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嘗試個體的發展,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俗語說的,7歲、8歲雞狗都嫌的年齡。第2個階段,是青春期。青春期叛逆,大家都知道。這個時期的孩子,有用不完的精力和家長對抗,和老師對抗。第3個階段,就是孩子成人以後,和家長之間也會出現一些觀念和人生選擇上的衝突。
  • 你和青春期孩子的親子關係到底怎麼樣?
    經常有家長說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是不錯的,溝通也是良好的,孩子什麼都會給她說,但是就是不能說學習相關的,不能說與孩子直接相關的事情。如果不能和孩子溝通孩子自身相關的一些話題,那我肯定地說這樣的溝通,這樣的親子關係並不是良好的。只是家長或孩子為了維持家庭表面上的和諧而刻意做出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的。
  • 6部必看兒童電影,讓親子關係變得更融洽!
    趁著周末,陪著孩子觀看一部兒童電影吧~親子關係可能會變得更為融洽,因為孩子的心理需求很簡單,就是希望爸爸、媽媽多抽出點時間來陪伴他們,這樣他們在觀看電影的時候心情會大好。那麼,哪些電影適合兒童觀看呢?一個簡單的夢想可以支撐你存活3000年,期待3000年,這部影片能讓孩子和孩子身邊的您明白母愛的力量。這小男孩,金髮,溫柔的眼睛,第一個出廠的機器人小孩。只要啟動程序,他就會對作為啟動者的父母愛而不渝。一對親生子重病被冰凍的傷心父母得到了他:David。David自沉於黑暗的海底,在海底廢棄的迪斯尼樂園中,找到藍仙女的塑像,面對她祈禱了三千年。
  • 悅聽丨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妨換個角度來相處
    今天,與您分享的文章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妨換個角度來相處》。,而是孩子變得心不在焉、用三言兩語搪塞,每天的親子對話剛剛開了頭兒就卡殼。如果家長堅持自己的慣性思維,沒有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不考慮孩子內心的感受,凡事以一副「我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的態度和孩子溝通,他們就很難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理解和認同孩子;孩子也會因此反感父母的話,不理不睬。
  • 「你自己決定吧」,青春期孩子的幸福感來自於被關注卻不被約束
    唉,感覺父母就像一幅畫,知道他們的存在卻沒法對話,哪天我沒有回家住了,估計他們也覺察不出來。女生B痛苦地說:自由萬歲!好羨慕你,我媽就像個神經病,沒有上班的女人太可怕了,把所有的精力全用在我身上,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每天悄悄地盯梢不知多少回,有一次睡到半夜三更,我潛意識地感覺身邊有黑影,猛然睜眼一看:媽呀,我的親媽正在幫我蓋被子,當時嚇得尖叫。
  • 《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隨後,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裡,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男生更驚疑了。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
  • 慈光中心大型公益親子工作坊——讓孩子收到您的愛,擁抱青春期
    這句簡單的問句,父母和孩子都會說。父母帶著困惑、無奈、焦慮,甚至有點憤怒;孩子或者沉默,或者對抗,有點挑釁,有點無所謂。青春的「魔門」,成了父母心頭的恐懼。仿佛時間一到,門打開了,孩子走進去,從此,父母覺得「那個乖乖女、乖乖兒就此不見了」。與此同時,一個個問題來了,不聽話,不溝通,和壞孩子混一起,談戀愛,甚至還有可能發生父母覺得最可怕的性行為。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父母來說,「青春期叛逆」是令他們頭疼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行為特點?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
  • 暑期陪孩子看經典電影,8部好片幫助改善親子關係
    那是個城市男孩完全陌生也相當看不上的世界,破舊不堪的房子,簡單而粗糙的食物,年邁而孱弱且不能說話的外婆……他用嘲弄和任性表達著自己的不滿和排斥。然而,男孩收穫的卻是外婆無言的包容和關愛。窘困的外婆一直在想方設法地去了解和滿足男孩的各種需求。夏天結束了,媽媽來接男孩回首爾了。
  • 「親子筆記」與青春期的對話:和兒子聊寫作文
    #青春期的孩子#舒心老師:「親子筆記記錄了我和兒子間的生活瑣碎,平淡且真實,這是一位母親用心陪伴的寫實與呈現。也是一位母親送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晚上,兒子和我聊起作文。他說:「老媽,我覺得我的作文寫得還不算好。」「你好像不太滿意自己寫的作文?」「嗯,有那麼一點。」「想知道媽媽的評價嗎?
  • 夫妻關係優於親子關係的家庭,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在一個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要有優先權,否則,家就會傷人!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師海靈格將孩子稱為「家庭中的救世主」,就是因為孩子天生有一種本能,要犧牲自己,以平衡父母的關係。《為何家會傷人》作者,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認為:孩子樂於看到父母相愛。
  • 用心機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用「心機」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1.青春期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的感覺就是從孩子今年暑假變聲期開始的。青春期以後,不管以前親子關係有多好,都不再依戀父母。青春期也是人生的過渡期,小事不計較,隨他意願就好。2.學習上不喜歡大人介入,提的意見也不怎麼聽,認為自己的想法更準確。作為父母,我們只能選擇相信孩子,就算是孩子錯了,也不能去強求去爭論,不如讓他在自我成長中去調整。3.今年熊孩子手機設置了密碼,別人不能碰。
  • 3個禁忌、6大法則,讓同事關係和諧融洽
    在職場中,我們幾乎每天都是和同事朝夕相處,如何和同事相處?怎麼樣處理同事關係?是每一個職場新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同事關係處理好了,會讓你感到左右逢源,在工作中可以得到別人更多的幫助、支持和鼓勵;也會讓你在工作中保持愉悅的精神和健康的心態,更好激發出潛能,不斷創造好業績。
  • 人際交往的5個黃金法則,讓你收穫好人緣
    缺乏信賴感和安全感的關係,讓他和每個人都隔著一堵心牆。 那麼,如何打破這種僵局?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學習人際交往的5個黃金法則。 換 位 法 則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 ...初中生被母親扇耳光引發悲劇,家長謹記,孩子青春期叛逆的20個表現
    01.做好親子關係,平等溝通,話題不要只局限於學習和作業,多鼓勵,少責罵。02.儘量多讓孩子講話,你做傾聽者,不要武斷地代替孩子做決定,多教方法,不要直接給結果。03.保存多個老師的電話號碼,以便多角度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
  • 選擇學而思網校,幫家長和孩子找回有愛的親子關係
    我們家的情況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形容再貼切不過了,那就是「不講功課,母子有愛」,只要是和學習功課有關,那場面還真是雞飛狗跳。鑑於親子關係的考慮,我決定給孩子報個網課。經過了解了眾多網校後,我個人選擇了一個朋友們都推薦的學而思網校。教學認真,遇到問題及時溝通。最初送孩子去網校,只是希望換個人輔導孩子,可能孩子會聽。
  • 「魚缸法則」背後的育兒觀:不要和孩子硬碰硬,要學會以柔克剛
    隨著年紀的成長,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會因為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有衝突發生爭執和矛盾,然而很多家長因為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對孩子的叛逆行為採取非常激烈的處理措施,以至於親子之間的關係一度走向冰點。
  • 孩子叛逆、不好管……專家提出的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建議收藏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青春期作為人生成長的一個特殊階段,的確有特殊性,但青春期一定會如此艱難嗎?如何讓中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今晚,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兩位專家的實用建議↓↓↓青春期的衝突,是為了更好地溝通——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心理諮詢中心主任 杜俊鵬孩子步入青春期後,很多父母和孩子的衝突開始加劇,如何理性面對這種青春期的衝突,是父母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 光和青春:讓青春期孩子擁有幸福未來
    然而很多孩子正在經歷讓家長頭痛的叛逆、沉迷於電子產品,沒有動力、難以溝通,親子關係變差等各種問題。順利渡過青春期,才能給孩子的未來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卓育英才作為一家從事青春期素質教育超過10年的機構,倡導並踐行「真善美「的教育理念,以情景體驗的教學方式為基礎,結合國際先進的心理學理論和中國優秀文化,激發青春期孩子的無限動力,全面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與心性品格,為青春期家庭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 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父母巧用「刺蝟定律」,輕鬆解決溝通障礙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比較強、不容易溝通,已經是現在親子教育當中家長普遍需要面臨的問題。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平穩的度過青春期的浪潮,避免孩子在青春期誤入歧途,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