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決定吧」,青春期孩子的幸福感來自於被關注卻不被約束

2021-02-13 二胎全職媽媽親子

偶然聽到幾個青春期女生的對話,一個吐槽父母太過信任,完全放任自由不管狀態,一個吐槽父母關注得太多,有一種快要窒息的感覺,還有一個幸福感最強,她滿心歡喜地誇讚父母超級有愛又開明。

女生A幽幽地說:我爸媽心裡只有那個店面,早上我在他們睡夢中出門,晚上他們在我睡夢中進門,只能周末打得著照面,但話沒說幾句,他們又匆匆趕往店裡了。唉,感覺父母就像一幅畫,知道他們的存在卻沒法對話,哪天我沒有回家住了,估計他們也覺察不出來。

女生B痛苦地說:自由萬歲!好羨慕你,我媽就像個神經病,沒有上班的女人太可怕了,把所有的精力全用在我身上,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每天悄悄地盯梢不知多少回,有一次睡到半夜三更,我潛意識地感覺身邊有黑影,猛然睜眼一看:媽呀,我的親媽正在幫我蓋被子,當時嚇得尖叫。總是把我當三歲的小孩子,只要我在家,她的目光估計就沒有離開過我,太壓抑了!

女生C輕鬆愉悅地說:還是我爸媽好,他們密切地關注著我,但極少幹涉我。只要我決定的事,哪怕錯得離譜,他們只發表一些建議,至於我聽還是不聽均不強求。他們就像一個靈敏的感應器,在我沮喪煩悶的時候,他們會默默地與我保持一段距離,待我心情愉悅時會裝著很不經意的樣子點撥一下;在我春風得意的時候,他們會放下手中的活兒與我一起分享快樂。就是有時候,唉,我也說不清,不知道為什麼還是會衝他們發脾氣。

青春期孩子是個矛盾體,極力掙脫父母的管束,想要做獨立的自己,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主,但內心很渴望被父母關注,由於隨著自尊心增強,不再會像個3-5歲的孩子需要父母關注時會主動求懷送抱。有的孩子被關注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會壓抑自己,有的孩子被關注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便通過叛逆行為引起父母注意。什麼時候需要把青春期孩子當成人一樣尊重,什麼時候需要把青春期孩子當成孩子一樣關注,這種恰當其分的分寸感並不好把握。所以,在親子相處過程中,孩子會出現五花八門的叛逆,父母會與孩子發生親子衝突,這都是正常的相互磨合過程。青春期是一個特殊階段,父母要怎麼做,孩子才能有幸福感呢?

1.理解並接納孩子的正常叛逆 

對待孩子的叛逆,父母要有平常心,理解並接納孩子的叛逆行為。青春期孩子已有強烈的自尊心,最反感父母的指責、批評,甚至打罵。如果父母還採用專制、權威式的家庭教育方式管教孩子,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

因此,父母要理解並接納孩子,對孩子的不合理叛逆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有效引導。在觀念上,父母要承認青春期孩子叛逆的這個成長過程;在行動上,父母針對孩子在這個特殊時期的行為,給予積極的引導和幫助,可以自己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做相應的調整,也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切實可行解決問題的方案供其選擇,也可以為孩子指點解決問題的途徑讓其自己找到突破口,還可以推薦一些能夠有助於孩子成長、思考的書籍,允許孩子脫離父母成為獨立的個體,鼓勵孩子多和同齡人交流、接觸等。有些父母在對待孩子的叛逆行為上,只是簡單粗暴地定性為:孩子處於叛逆期,誰的話也不聽進去,你不用我們管,我們也懶得瞎操心,反正頭撞南牆就知道痛了,於是堂而皇之撒手不管,這是做父母極為不負責的表現。對於青春期孩子,一定不能不管,但要密切關注、適時管教。

2.了解叛逆行為背後的需求 

每個叛逆都是孩子行為的表象,父母要看到其背後不被滿足的需求,要了解到孩子不聽話的深層次因素,從而有針對性地引導。對於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父母不能只關心TA衣食住行,而是要深入地關注TA的深層次需求,比如安全感、情感情緒、精神狀態以及心理活動。尊重孩子獨立自主的權利的同時,做到平等、友好的與TA溝通、交流。

尤其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讓TA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和決定權。要密切關注孩子,善於從孩子平常的言行中,了解TA內心的秘密,然後有的放矢地做溝通,心理疏導工作。父母可以引一些社會熱點、故事或典故,與孩子一起討論,正確引導孩子對事物的認識、法律法規、換位思考以及共情力。當發生孩子有一些變化時,父母要審時度勢地給予肯定和鼓勵。在親子關係良好的狀態下,孩子更願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導。 

青春期孩子大多有獨立思維,要求獨立自主,這是孩子獨立的開始,父母要把握好這個關鍵時期,把孩子引上一條健康快樂的成長路上。

附:廣而告之

全職媽媽也可以掙錢了,下載\安裝\登錄「每日拼拼」,輸入我的專屬邀請碼:WKNMAAAD,掙錢模式開啟了。每日拼拼為每日優鮮新推產品,這是一個靠譜的社交電商平臺,由每日優鮮共享庫存發貨,從公司實力到商品質量監控到物流發貨再到售後服務,簡直無可挑剔!

相關焦點

  • 「爸爸,除了掙錢沒啥用」,青春期孩子能否過好,父親角色是關鍵
    另一個朋友與青春期兒子相處,也遇到類似的問題。孩子從出生到現在,自己從來沒有過問過,更沒有插手參與教育過,「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他認為養育兒子的事,理所當然是全職太太的事情。隨著兒子成長需要的母愛遞減,太太的說教、嘮叨,兒子早已厭煩了,母子倆間的親子矛盾日益劇增,親子衝突不斷。
  • 「花開得太早不美」你這樣回答青春期的孩子,大錯特錯
    「現在和小奔聊天,我有點跟不上他的節奏,我覺得自己在他面前就是個傻甜白。」當9歲半步入青春期的女兒跟你聊她對男生的感覺時,作為媽媽你會怎麼回答?「別多想這些,現在你該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你這麼優秀,不跟你做朋友是他的損失。」
  • 青春期孩子常有心理偏執現象,為避免教育失控,家長需掌握這些
    如果家長真不知道自己的嘮叨會引發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你可能就會讓孩子朝錯誤的成長方向發展。最為常見的是,青春期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會給自己制定一個最低標準,看似做了,但是質量卻很差,就拿孩子學業來說就是如此,家長在這方面給孩子講大道理越多,孩子越聽不進,越不願學。4、他們都在背後議論我,我非常討厭這些人。
  • 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樣家庭青春期孩子最容易教育,有心父母看過來
    兩種生活態度截然不同的青春期孩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最根本的原因,恰就在家長為孩子營造家庭氛圍不同,讓孩子幸福感不同造成的。凡是在幸福和諧家庭中從幼兒期一路成長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擁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在父母理性之愛的培育下健康成長。
  • 青春期女孩偷走6支口紅:手腳不乾淨的孩子,大多來自這3種家庭
    「從小偷針,長大偷金」這是一句婦孺皆知的俗語,常常被家長們用來教育孩子一定要約束好自己的行為,比如別人的東西不能私自拿走。前天,一位頭條網友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著實讓人有些大跌眼鏡。青春期女孩兒格外注重外表,這或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為了自身美麗便私自偷走表姐所有口紅,且不知悔改的做法著實讓人有些驚訝。對此網友們紛紛發表評論,比如:「你不借這事大鬧一場會害了她。」「這女孩子以後幹出任何事都不值得吃驚。」不問自取即為盜,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家庭才會養出這樣的孩子呢?
  • 青春期孩子不跟你溝通,怎麼化解?
    不知從何時起,孩子開始遠離我們了,有話不跟大人說,甚至逛街買衣服也不和大人一個眼光,吃飯閒聊也是嗯嗯啊啊,沒有營養。你想來個親子時光?別逗了,給個背影給你,自己體會。家長的玻璃心又蠢蠢欲動,孩子到青春期了,他會不會做什麼偏激的事情啊,有沒有談戀愛啊,上課是不是認真聽講啊,關著的房門裡面到底在幹什麼啊,這不溝通怎麼行啊?
  • 睡前故事其實可以一直講到孩子青春期
    來聽聽這背後的原因吧,或許你也可以試一試。來源:huffingtonpost.com沒有人會懷疑,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對他們的成長有好處。這不僅能幫助提高他們的語言技能,還能讓父母和孩子更為親密。而當孩子漸漸成長,能夠獨自看書的時候,父母自然不再為他們朗讀書籍了。然而,有證據表明,直到孩子14歲為止,父母應該一直給他們念書。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青春期是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什麼?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應該怎麼做?生理和心理成長不匹配。」對於孩子青春期,王玉新認為家長要有清晰、明確和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他認為,青春期是一個人的成長期,關鍵期、特殊期。青春期是加速器,是分水嶺,是裡程碑。「青春期的孩子有的健康勃發,綻放生命的活力,成長成熟;有的則有網癮、早戀、厭學、出走、煩惱、自閉……青春的花朵,有的結出碩大的果實,有的卻凋謝了。」
  • 怎麼說青春期的孩子才會聽
    看起來青春期就像是一場大考,因為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在教育問題上出現的新的挑戰,所以很多家長都拿到了不太理想的成績單。厭學、網癮、叛逆,孩子寧願和陌生人說話,都不願意和自己聊天,讓人緊張而又焦慮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說到青春期這幾個字,可能青春期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很頭痛,就是似乎家長碰到了很多的挑戰,因為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然後他還會頂嘴。
  • 父親,是你決定了孩子學習各階段能否過好!當爹的都好好看看
    如果一個小男孩長時間接觸不到父親,或者感受不到父愛,他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進而會迷失方向。例如,長期接觸不到父親的男孩會產生女性化傾向。另外,在長期感受不到父愛的情況下,很多小男孩為了使自己有機會與父親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常常會用一些壞行為,如撒謊、偷盜、打架等,來吸引父親的眼球。當然,還有很多小男孩不惜傷害自己,以贏得父親的關注。
  • 又是一個無助的女孩兒,誰來關注青春期敏感脆弱的心?
    如果你不曾被貧窮扼住咽喉而苦苦掙扎、如果你忘了你的青春期也曾敏感脆弱,那不好意思,你沒資格表達不解。父親左腿殘疾、沒有勞動能力,母親有精神病、常年吃藥;家裡三個上學的孩子,五張吃飯的嘴……這家的生活之困難不言而喻。而生在重男輕女根深蒂固的河南的女孩兒,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她恰巧是中間那個不受待見的「受氣包」。
  • 女孩的青春期心理特徵
    她們因缺少友伴而自卑,因學習不出色而自卑,因自己長得不夠漂亮而自卑,……。這樣的女孩子,在老師面前是乖乖女,但 在家裡可能最容易耍小脾氣,鬧小性子,讓人感到喜怒無常。這也是青春期的1種表現。3青春期的女孩心理特點:渴求感與壓抑感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女年由於性的發育和成熟,出現了與異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歡接近異性,想了解性知識,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甚至出現朦朧的愛情念頭等。但由於學校、家長和社會輿論的約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女在情感和性的認識上存在著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現的壓抑的矛盾狀態。
  •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這位媽媽含淚告誡,千萬不能這樣做!
    等到她反應過來時,孩子已經開始抽菸,逃課上網吧,早戀,還和同學打架,她憤怒地質問孩子時,孩子回了一句,這是青春,你懂什麼?到孩子初二下學期,總共七門課程,期末考試六門不及格。看著毫不在乎的孩子,這位媽媽感覺自己氣血上湧,不由分說,抄起衣架就是一頓打。這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以來不知道挨的第幾次打了。
  • 青春期的孩子有喜歡的同學了,媽媽聽了吃不下飯,你怎麼看
    青春期的性萌動與困惑大概就是有喜歡的異性同學了。 想想我們的青春期都有過喜歡的異性,不見面想,見了又有點怕,這種感覺現在看來更像青春期的困境,有點不知所措。我們都曾或多或少的努力應對,現在作為成年人,已經有能力驅散或者驅除這種困境,也能理解這種感受。
  • 青春期孩子叛逆、太難溝通?心理學家:想改變孩子,要先改變自己
    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總是顯得有一些叛逆,無論大人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習慣性地和家長唱反調;對於家長的諄諄教誨,也顯得極不耐煩。這讓大人覺得難以和他們溝通交流,頭疼不已。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讓人覺得難以溝通?青春期的孩子處在身體、情感發育的特殊時期,有了屬於自己的小秘密,不願意和人分享;也逐漸變得獨立自主,想要證明自己,從而得到父母的讚美和肯定,但是往往結果不盡如人意。
  • 青春期孩子上課犯困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千萬別輕視,可這樣解決
    當家長越來越讀不懂自己已經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時,在很多時候不要說無力教育了,就連正常的溝通交流都變得非常困難。正如一些青春期孩子家長常對我說:「老師,我現在真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聊天,我生怕一張嘴就人家給怒回來。」像這樣的家長,顯然與青春期的孩子已經出現交流障礙。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別讓自己追悔莫及)
    排在第一位的是6歲以前,第二位的是青春期。孩子只要對成人是仰視的,心理上就有一種不得不服從的感覺。而當孩子已經對成人是平視、俯視的時候(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在身高上,對很多女老師基本上就是俯視了),他會覺得老師、家長現在說我得掂量掂量了!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說你別打我,再打我也動手了。他已經跟你平起平坐了,身高會決定他的視線,視線會影響他的心理,他會開始不服了。
  •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背後:其實深藏了那句說不了口的「我愛你」
    其實除了孩子在生理上的變化以外,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上的變化。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第二性徵開始發育,荷爾蒙爆棚,這時他們會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對外界的探知欲更強烈,並且開始對異性開始產生關注。這一切其實都是成長中的必然現象,並不是哪個孩子變了,而是人生的必經之事。
  • 青春期的孩子「越管越反」,那是你方法沒用對!後悔看晚了(轉給家長)
    那也是一種生存的極端,沒有動力的希望,便沒有鮮活的精神意志支持你向前拼搏奮鬥。自然祥子的改變也就不奇怪。在孩子長大之前,父母有必要了解一下,不遠的將來,你將面對一個怎樣的孩子,又該如何應對。關於日落小學生作文500字彙編五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
  • 孩子厭學後媽媽焦慮痛苦:你總看孩子不順眼,卻忘記關注自己
    今天,我就來聊聊《孩子厭學後媽媽焦慮:你總看孩子不順眼,卻忘記關注自己》這個主題,你閱讀此文後如果有感想,歡迎你在評論處無私分享自己教養叛逆期孩子的經驗與感悟。所以我們就看到,很多家長面對自己讀初中、高中的孩子呈現出的一言一行總是看不順眼,比如類似這樣給孩子打上標籤:不願寫作業、沉迷玩手機、撒謊不誠實、自卑懦弱、不願意溝通、好吃懶惰、不願意上學……你之所以面對自己生養的孩子總是看不順眼,是因為你站在自己成人的角度,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虛設的標準:我的孩子應該是學習成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