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寶寶》是《超人總動員2》的貼片短片,榮獲第91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由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執導,《包寶寶》也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短片。
這部動畫短片在短短8分鐘之內,就道出了中國式父母對子女的溺愛、依戀及霸道管控,凸顯了中國式的親子關係矛盾,引人反思。
但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中國人看這部片子覺得特別觸動人心,甚至由此引發對兒時經歷的回憶和對父母的想念。但在西方人眼中卻無法理解這部短片是在講什麼,完全當成了一個喜劇來看。
《包寶寶》時間不長,8分鐘的電影卻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元素,笛子、琵琶各種中國古風樂器,配上爸爸媽媽的造型、家裡的陳設,雖然是皮克斯動畫出品的電影短片,都讓人一眼看出描述了一個中國家庭。本文將從親子教育關係方面來解讀這部奧斯卡獲獎短片,從由領悟自己的一點哲思。
01 媽媽的過度溺愛與霸道是孩子反抗的根本原因
中國的媽媽總是習慣給予孩子全方位的保護,生怕孩子受一點傷。於是乎出現一些上了大學,離開了媽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導致退學的孩子。而中國的媽媽往往習慣於去掌控於孩子的人生,學校的選擇,專業的選擇,工作的選擇,乃至愛人的選擇都會有著媽媽們的影子,並且把這樣的掌控稱之為「為你好」,但卻從來沒想過這些是否真是孩子需要的。
過度的霸道與溺愛帶來的則是孩子強烈的反抗,就像電影中的包子寶寶,從小被媽媽揣在心裡,360%全方位保護,怕他受傷不準和孩子一起踢球,嚴格掌握他的一切行蹤,忽視了孩子成長中對朋友的渴望。
《包寶寶》中的包寶寶長大後終於忍受不了媽媽這樣的控制,打電話不再讓媽媽聽到,自己拖著行李離家出走,然後帶回了女朋友,讓媽媽無比吃驚,在包寶寶準備和女友一起離家的時候,媽媽不想孩子就這樣離開自己,居然一口吞掉了包寶寶。呈現了電影的高潮,這是多麼細思極恐的一幕啊。媽媽控制欲已經強到寧願吞了孩子,也不願放它去尋找自己的人生。
現實中這樣的媽媽也不少,我孩子班裡有個同學,初中三年,媽媽從來不讓她與其他小朋友單獨外出遊玩,生怕她出事。每當同學約著周末去書店看書或者去看一部好的電影,她永遠被排斥在外面,無法融入同學的圈子裡,漸漸的也變得不愛說話了。
對於過於溺愛和霸道的母親來說,結果會培養出兩種孩子,一種就是「媽寶」,什麼都聽媽媽的,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獨立意識,另一種就是完全反抗型,媽媽說東就偏西,媽媽說左一定往右,不論哪種情況都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這也是《包寶寶》帶給我們的反思。
02 親子教育中父愛的缺失也是霸道媽媽形成的重要原因
無論電影還是現實中,媽媽的霸道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來源於父愛的缺失。在《包寶寶》中爸爸只出現過兩次,一次就是開篇爸爸吃了媽媽做的早餐後,就去上班,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對包寶寶的陪伴與教育的責任全落在媽媽一人身上,這也暗示了我們生活中的真實情況。
在現實中,很多家庭裡都是媽媽承擔著照顧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而爸爸就負責工作賺錢就好,這一點不僅僅局限於中國,在日本等很多國家也有著這樣的問題。社會分工的原因,導致大家對家庭管理的分工不同,尤其像一些國家,女性基本都是全職在家帶孩子,丈夫外出工作賺錢養家,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孩子教育過程中父愛的缺失屬於正常現象。
但這種缺失會讓媽媽覺得孤獨,育兒路上一個人在行走,於是把所有的希望與壓力全加在孩子一人身上,以彌補這種孤獨感,所以造成了霸道媽媽。
《包寶寶》爸爸最後出現是媽媽真正的兒子回來了,媽媽也理解了兒子的選擇,一家人樂融融地聚在了一起吃飯,這也是導演給大家的一個溫暖,爸爸的加入才是家庭和睦的關鍵所在。
而這時觀眾也才知道,之前的包子變成的包寶寶不過是媽媽的一個幻想,因為她的霸道把真正的兒子逼得離家出走,孤獨的她只能幻想出一個包子變的寶寶來陪著自己,但她又再一次把對兒子的霸道強加在包寶寶身上,同樣的結局也出現,逼著包寶寶也要離家出走,只是對於包子變得寶寶,媽媽可以一口吞下強制它不離開自己,而真實的兒子卻不可以。
兒子的回歸也表示了親情剪不斷,爸爸的回歸才能讓家庭重新溫暖起來,媽媽從霸道變成了溫柔。導演在這也點明了解決中國式霸道媽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親子教育中爸爸的回歸。
03 從《包寶寶》中獲得的一些人生哲思
孩子的成長與教育永遠是所有父母最為關心的地方,《包寶寶》導演雖然是華裔,但卻能深刻理解到中國式家庭的問題,過於關愛有時候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適當放孩子獨立成長才是我們每個家長應學會的。
1、孩子與父母之間都需要學會換位思考,彼此多一些了解
孩子與父母都有著不同的思想,都要學會互相尊重,換位思考。孩子體諒父母望子成龍、成鳳的心情,所以對自己嚴格要求,父母體諒孩子學習辛苦,也渴望與朋友交流。
父母催婚是因為在他們心中孩子結婚成家才是走向幸福的所在,孩子不願意結婚只不過沒找到自己願意共度一生的人,互相體諒,別讓逼婚成為不願回家的藉口,每一個父母都盼望著能多見見自己的孩子。
父母有時候嘮叨,嘮叨的背後是他們對孩子的不放心與愛,順著父母的心意也讓他們開心,父母要的並不多,唯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
2、父母學會讓孩子放手成長
孩子從出生之日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性,而非父母的附屬品,所以我們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會放手,讓他們學會獨自面對外面的風雨,才能健康成長。
小侄女就被嫂子養得很嬌氣,讀到高中都不敢自己一個人坐公交車,不管去哪裡嫂子都要讓哥哥接送,不得離開父母的視線,小侄女馬上高考了,全家人犯愁了,因為她要是考上外地的高校要怎麼辦呢?一個已經年滿18歲的孩子,被照顧得完全沒有一絲生活自理能力,未來的路真不知道她要如何去走。
父母的過度保護有時候並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面對社會的一天,有成家立業的一天,如果連自己都不懂得照顧自己,如何去承擔起家的責任,工作上又如何能獨當一面呢?
學會放孩子獨立成長,是每一個父母的必修課。
3、除了孩子,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人生
孩子只是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我們的全部。作為父母自己本身也是獨立的個體,父母不應該天天圍繞著孩子轉,而應該尋找自己的天地,追尋自己的人生目標。
好友的媽媽剛退休,好友沒有結婚,她媽媽從來不催她,直言女兒啥時候結婚都沒所謂,只要她高興就好。然後這位媽媽天天參加各種合唱表演團四處演出,有空的時候還約上一堆好友到處旅遊,自己過得很開心,從來不會把自己綁在女兒的身邊,更不會把生活所有重點都聚焦於女兒,而是懂得追尋自己的快樂。好友也很高興媽媽這樣,媽媽開心,身體好,她也安心,母女關係非常和諧。
人生不同階段都有著不一樣的人生目標,別為了孩子忘記了自己的初心,除了孩子,我們的世界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我們去挖掘。
總結:
《包寶寶》雖然只有短短8分鐘,卻道盡了親子教育的矛盾,引人深思,父母孩子從來不是對立面,而應該是和諧的一家,出現矛盾父母、孩子都應該思考,學會換位思考,體諒彼此,才是最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