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寶寶》:一隻包子走紅給中國動畫帶來什麼啟示

2021-01-08 央廣網

《包寶寶》用隱喻手法描繪了一段典型的中國式親子關係,卻難能可貴地用現代的、具有國際性的視野去講述故事,讓中國文化內化為一種真摯的情感,並具有當代性的反思

《包寶寶》為中國風動畫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創新案例——所謂的東方元素、本土元素,不僅僅存在於宏大的歷史敘事與塵封的歷史符號中。基於現代情感的經驗反思與價值判斷,往往是文藝作品發掘民族精神的富礦

日前,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英語原名為《Bao》,一語雙關。導演石之予說,這既是指中國美食「包子」,也指中國父母心中的「寶貝」——孩子。這也點出了《包寶寶》何以驚豔國際:傳統的中國形象之中包裹著純正的中國式情感結構。

「《包寶寶》用隱喻的手法描繪了一段典型的中國式親子關係,卻難能可貴地用一種現代的、具有國際性的視野去講述故事,讓中國文化內化為一種真摯的情感與具有當代性的反思,這種當代性立場,是十分可貴的。」在曾任上海國際電影節動畫片單元評委的動畫人袁梅看來,「中國風動畫並非只能唯美復古,這部動畫短片對於中國文化元素的現代性開掘值得借鑑。」

一隻可愛的小包子中藏著多少中國父母「放不開」的愛

《包寶寶》去年以 「貼片」的方式「傍」著《超人總動員2》上映,讓不少衝著皮克斯動畫大片而去的觀眾,誤以為自己走錯了片場。但這部不到八分鐘,沒有一句臺詞的短片,很快攥住了觀眾的心,收穫網友評價:「看餓了,也看哭了。」

在動畫學者看來,畫風有點「萌」的《包寶寶》,內涵很深刻。這部短片恰恰是無數「中國式親子關係」的走心寫照:母親悲憤交加地將小包子吞進肚裡的一幕,是短片的高潮,讓不少觀眾震撼,這份震撼來自極致的情節設定,更來自對親子關係的微妙隱喻——最不願孩子受到傷害的母親,卻因極致的保護欲,對孩子造成了最大的傷害。

直面生活本身,往往才能產生最真摯的情感、最深刻的批判以及最動人的和解。《包寶寶》用各種細膩的情節刻畫,講述著這份沉甸甸的親情:寂寞的母親因為包寶寶的到來重燃生活熱情,她為包寶寶洗澡、打扮、餵食,對她而言,這隻親手包出的小包子仿佛是自己最得意的「作品」。隨著年齡的增長,包寶寶成長為一個對世界充滿探索欲望的小少年,他想要結交更多的夥伴,看重自己的私人空間,害怕孩子受傷的母親總是處處插手、事事關心。這種全情投入的付出後「不願放手」的心情,擊中了多少中國父母。而對子女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個解析父母內心「掙扎軌跡」的生動樣本。

除了純正的中國式親子情感,《包寶寶》中俯仰皆是的中國元素,也植入得極為妥帖。客廳裡的福印等傳統設置,與之後兒子房間中的籃球明星海報形成對比,展現了兩代人之間的審美代溝;母親與孩子慪氣後,還是為孩子準備了一桌豐盛的中國佳餚,不禁讓觀眾聯想到無論什麼時候,篤信「民以食為天」的父母總想著用一桌好菜來表達很難說出口的愛。而這些傳統元素不是虛浮擺設,直接參與到了情節的起承轉合之中。

中國風,用現代視野觀照文化情感才能打動人心

在動畫人看來,《包寶寶》成功展現了中國式親子關係的糾結感,更為中國風動畫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創新案例——所謂的東方元素、本土元素,不僅僅存在於宏大的歷史敘事與塵封的歷史符號中。基於現代情感的經驗反思與價值判斷,往往是文藝作品發掘民族精神的富礦。

事實上,一批外來「中國故事」得以徵服全球,正在於其「用當代視角開採文化」的開放姿態。動畫片《花木蘭》的導演班克羅夫特就曾表示,這位來自古代的「中國女將軍」之所以能夠感動世界,是因為她「關鍵不在於我是誰,而在於我想成為誰」的現代人格宣言。在女性能力被壓抑的古代,花木蘭以「異類」的姿態,為現代女性提供了精神上的鼓舞。將功夫、美食、山水、熊貓等多種中國經典元素結合到一起的《功夫熊貓》,用幽默的表現方式講述了少年成長的故事,展現出「只要努力付出,人人都能成為英雄」的勵志主題。

傳統文化與民族元素是中國動畫取之不盡的寶庫,曾經,《大鬧天宮》《三個和尚》《小蝌蚪找媽媽》《天書奇譚》等中國動畫片都因為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極致的中國風呈現徵服世界,深受國內外觀眾的喜愛。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產動畫創作在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與開拓上停滯不前。要麼一味追求在造型、畫風上「復古」,導致時代性和全球化視野缺位;要麼徹底向「西」看,直奔「好萊塢」模式而去。「這就導致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消費之間的脫節」,在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看來,如何讓早已融入中國人血脈的傳統元素與時代精神、現代審美共振,是國產動畫必須思考的問題。(本報記者 張禎希)

相關焦點

  • 一隻包子走紅給中國動畫帶來什麼啟示
    ■本報記者 張禎希日前,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英語原名為《Bao》,一語雙關。導演石之予說,這既是指中國美食「包子」,也指中國父母心中的「寶貝」——孩子。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帶來的啟示
    日前,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英語原名為《Bao》,一語雙關。一部滿滿中國風的短片!不到8分鐘,沒有一句臺詞,卻惹人淚目。戳中無數媽媽的淚點,也點醒了無數父母,我們到底該如何對待我們的孩子?
  • 動畫短片《包寶寶》諷喻中國式母愛
    7分鐘動畫短片《包寶寶》講述中國母親對孩子長大離開她獨立生活的事實難以接受之痛。一位喜歡包包子的中國媽媽,難以接受孩子長大要獨立的現實。在包包子的過程中,虛幻出包寶寶,將其撫養成人,結果再次上演包寶寶要獨立離家結婚的難忍之痛。媽媽拒絕孩子離開家裡,一口將包寶寶吃下,然後夢醒了。全片以母子最終團聚,一起包包子結束。除了西方人眼中典型的中國母子(女)關係外,全片還充滿中國元素,如包子和掛曆,連音樂亦極具中國風,不過沒有臺詞。
  • 除了《包寶寶》,這些中國風動畫也讓奧斯卡評委動容
    近日,由皮克斯動畫首位華人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有著鮮明中國元素的動畫短片《包寶寶》,喜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以其細膩的描述、大膽的想像、感人的劇情,打動了無數人。除了《包寶寶》,還有一些中國風動畫短片與奧斯卡金獎擦身而過,這些潛心製作的佳片,值得人們靜心去觀看。中國美食講述中國親情「家庭」與「愛」,一直是皮克斯動畫所關注的主題。這部時長僅8分鐘的動畫片《包寶寶》,將中國美食包子塑造為一個人格化的寶寶形象,講述了一個中國母親與孩子之間,關於愛與成長、親情與理解、包容與放手的故事。
  • 動畫| 《包寶寶》——被愛「吞噬」的包子,戳痛無數父母的心!
    ↓點選「設為星標」加上星標 ★我們馬上向你發送愛的光波 今年,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最佳動畫短片」獎項!不到8分鐘,沒有一句臺詞的動畫短片,卻道盡了很多中國父母和孩子的心聲,勾出無數父母的眼淚。
  • 華裔女導演掛帥,頂級動畫團隊操刀,空巢老媽媽與一隻包子的故事
    剩下老媽媽一個人寂寞地吃著包子,最後一個包子旱災嘴裡,竟然傳來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嚇得老媽媽甩開手,桌上的小包子竟然生出稚嫩的四肢,雙眼輪廓漸漸清晰不過緊閉著,包子坐在屜籠裡抽泣,儼然就像一個剛出世沒多久的小寶寶。老媽媽將包寶寶捧在手心,向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對他非常疼愛。
  • 一隻「包子」捧走了小金人:來看看「奧斯卡」的中國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出生於重慶)執導的《包寶寶》(皮克斯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電影《包寶寶》這部僅有8分鐘的動畫電影,講述了一位年邁的中國媽媽,因兒子成年離家而鬱鬱寡歡,卻又意外地成為了一隻「包子寶寶」(由包子變成的孩子)母親的故事。導演石之予解釋到,「包」字一語雙關,既是指中國美食「包子」,也是指父母心中的「寶」——孩子。
  • 徵服世界的中國包子成了皮克斯動畫的「男一號」 | 賞味
    皮克斯工作室將在6月上映最新的中國題材動畫短片《Bao》。正如標題所示,這是一部以「包子」作為主角的動畫片,被端上餐桌的中國特色美食在影片中成了活潑可愛的精靈。獨具代表性的「包子」走出中餐廳,登上電影大熒幕,再次印證了中國美食在全球的魅力。實際上,除了動畫裡憨態可掬的肉包之外,國內外還有許多惹人垂涎三尺的包餡食物。
  • 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可愛小包子背後卻是中國式教育的反思
    當我看到《包寶寶》的時候,有點驚異,因為如此濃厚中國風的動畫短片居然是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所製作,而當我看到導演是石之予也就能理解,為何這部動畫短片卻包含了如此之多的中國元素。這部斬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短片。
  • 奧斯卡金像獎上,以包子為靈感的中國風短片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
    昨日,奧斯卡金像獎迎來了第91屆頒獎典禮,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的最佳動畫短片獎項,由一部以包子為靈感的7分鐘短片動畫——《包寶寶》所贏得。寒假已經結束,恰逢開學的時間段,這部短片動畫也是戳中了為人父母的內心,動畫中所敘述的故事,是從一個中國典型的家庭背景下開始講起。
  • 奧斯卡佳短片《包寶寶》:可愛的小包子背後是中國式教育的反映
    當我看到一部動畫短片時,我很驚訝,當我看到導演是石之予時,我就明白為什麼這部動畫短片卻包含那麼多中國元素。本片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第一部女性導演的動畫短片。導演石之予出生於中國,當他2歲的時候,他和他的父母加拿大多倫多一起移民,雖然他移民了,但他在中國人一家長大,因此他能在8分鐘內說出中國式父母對孩子的依戀。在短片中,以可愛的饅頭寶寶為核心,講述了寶寶包子化身,成長過程中愛與束縛的衝突,最後是母子和解的過程。
  • 動漫《怪獸電力公司》,給中國動畫帶來的啟示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隻毛怪,不管是形象的設定,還是配音,還是其性格表現,都讓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確實是一隻很善良的怪物,一隻很可愛的毛怪,如果可以我也想有一隻;至於大眼仔,雖然表現力略差但是也挺不錯的,本質也是一個蠻不錯的怪,相比之下,毛怪就有些過於完美化了。
  • 包寶寶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
    包寶寶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原標題:《綠皮書》斬獲最佳影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附獲獎名單)北京時間今天上午此外,還有四位華裔導演的作品參與角逐獎項,《包寶寶》《衝破天際》入圍最佳動畫短片提名,《滑板少年》《徒手攀巖》入圍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 「中國包子」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這部中國風動畫, 戳痛了每個媽媽的心……
    一、短片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了令人熟悉的傳統中式室內擺設,還有更為令人熟悉的傳統中式夫妻關係:妻子做早飯,丈夫匆匆吃完出門上班,兩人的唯一溝通橋梁就是食物——桌上的一籠包子。妻子一個人在家,感到十分孤獨。突然間,她親手做的一隻包子變成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寶寶。
  • 英媒分析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中國崛起帶動中華文化輸出
    《包寶寶》動畫海報(資料圖片)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日刊登了題為《<包寶寶>與華人文化:當奧斯卡獎給了80後華裔女導演》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短短八分鐘的動畫短片《包寶寶》以具有中國文化象徵的「包子」詮釋母親的愛,奪下2019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
  • 只有7分半鐘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為何獲奧斯卡青睞?
    :《蜘蛛俠:平行宇宙》最佳真人短片:《皮膚》最佳紀錄短片:《句尾》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其中,由加拿大華裔、「川妹子」石之予執導的短片《包寶寶》(Bao)獲第本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石之予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成立32年來,首位執導短片的女導演。而《包寶寶》也是第一部由華人執導的動畫短片。 石之予(右)拿到奧斯卡小金人。圖@中國電影報導石之予得獎後,紅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上她在成都的親戚。對於獲獎,石之予堂姐非常激動:「此刻我好激動,恭喜妹妹捧得奧斯卡小金人!」
  • 《包寶寶》奧斯卡獲獎動畫短片,中國式教育的溫情與殘忍
    由Pixar首位華人女性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包寶寶》(《Bao》)奪得了最佳動畫短片獎。動畫在7分鐘的時間內,傳達了一個極具奇幻色彩的故事。整個故事沒有一句對白,全靠細膩軟萌的人物表演和濃鬱的畫面色彩,通過鏡頭語言,描述了一個中國式家庭生活的縮影,以及中國式母親熾烈和高控制欲的母愛。
  • 《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導演是四川人
    石之予拍攝奧斯卡海報回憶成長道路 父母的愛陪伴成長在皮克斯動畫長片《超人總動員2》放映之前有一部貼片短片《包寶寶》,讓所有觀眾為之動容:影片講述了一家移民到多倫多的中國人的故事,一個熱愛做包子的華人婦女,有一天她的包子活了過來
  • 皮克斯首位華裔女導演執導《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包寶寶》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出品,石之予擔任編劇和導演,講述的是一位加拿大華裔女性和一個神奇地「活過來」的「小包子」的故事。先來感受一下影片的溫情瞬間:導演石之予解釋說,《包寶寶》的英文名為《Bao》,既是指中國美食「包子」,也是指父母心中的「寶」(孩子)。
  • 動畫片賞析:201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
    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將為你推薦一部同樣為迪士尼動畫和皮克斯工作室聯合製作,名為《包寶寶》的3D動畫短片。本片雖然只有十多分鐘,但是卻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和含義。雖然該片沒有《玩具總動員4》那樣的大製作和驚心動魄的冒險情節,但是卻能讓觀眾們在平淡中見真情。該片也保留了皮克斯一貫的靈動真實的畫風,並在2018年一舉多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