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子」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這部中國風動畫, 戳痛了每個媽媽的心……

2021-02-09 浙江圖書館
....

一、

短片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了令人熟悉的傳統中式室內擺設,還有更為令人熟悉的傳統中式夫妻關係:妻子做早飯,丈夫匆匆吃完出門上班,兩人的唯一溝通橋梁就是食物——桌上的一籠包子。

妻子一個人在家,感到十分孤獨。突然間,她親手做的一隻包子變成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寶寶。

包子慢慢長出手腳和身體,媽媽驚喜地把包寶寶認作自己的孩子。

正如所有初為人母的媽媽一樣,這位華裔媽媽把包寶寶當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重心。細心餵養,百般呵護,生怕他受到一點點的傷害。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媽媽發現包寶寶的世界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母親在打太極,包寶寶卻偷偷溜走,去和兩個男孩踢足球;

他有了自己的秘密,不想讓媽媽聽見;

他和朋友去玩,無視媽媽精心準備的大餐;

.

媽媽做的一切,固然是不希望包寶寶離開她、擔心他受到傷害,但是包寶寶「不領情」。

原本親密的母子,鬧起了矛盾,包寶寶久久不回家,母親變得十分沮喪和無助。

直到有一天,包寶寶找了個老外未婚妻,決定離開家生活。

媽媽一氣之下把女孩關在門外,阻止包寶寶離開。然而,包寶寶鐵了心要走,怎麼也不肯留下。

在憤怒情緒支配下,媽媽含淚一把將包寶寶吞吃入腹,隨後跪在地上痛哭。這個情節極富震撼力,迅速將短片的思想升華至一種大格局——母親用愛養育了子女,卻也有可能用愛將子女吞噬。

或許有人覺得「吃人」的片段很恐怖,而這種會傷人的愛,卻是許多中國家庭的真實寫照。

正如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所言:「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雛鷹離開巢穴,方能學會振翅高飛。父母子女一場,終究是漸行漸遠的旅途。

二、

該片導演石之予(Domee Shi),是皮克斯史上首位女性導演。這部短片的故事亦是根據她的親身經歷改編而成。

生於重慶,長於加拿大的石之予,曾在被稱作「動畫設計師的搖籃」的謝爾丹學院學習動畫節目製作,並於2011年6月成為皮克斯的實習動畫分鏡師,不久後就正式受聘成為《頭腦特工隊》的分鏡師,隨之搬到了加利福尼亞。

獨生女兒的離家,讓石之予的父母第一次感受到了分離的焦慮。

「在我小的時候,父母總是把我看作手心裡的小包子,不允許我亂跑,也不允許我離開他們的視線。」石之予回憶道,「當我真正的離開家以後,這種轉變讓他們很難適應。」

父母的「過度保護」讓石之予有些難受,但是當她真正長大了以後才發現,父母的所作所為其實也是愛她的具體表現。

特別的成長經歷成為了石之予靈感的源泉。2014年前後,她萌發了以包子為角色創作一部短片的想法。包子是中國的傳統美食,每到節日,石之予的母親都會做。而「包」又諧音同「寶」,巧妙地寓意為母親的掌上明珠。

就這樣,一位空巢母親和一個古靈精怪的包子的奇幻故事,橫空出世了。

石之予努力在動畫的細節中儘可能地展現了亞洲文化的特色:牆壁上的合照中人物身著中式服裝,裝飾物是中國特有的「福」字日曆,木質桌子,藤椅,紅色的釉瓷碗等等。

作為一名華裔加拿大人,石之予希望儘可能地還原一個真實的中國家庭環境,恰好美術指導又是一個華裔美國人,他們合力將場景儘可能完善。

短片中有一個片段是母親為了哄小包子,給他做了一桌子好吃的,其中的菜就有麻婆豆腐,水煮魚等。石之予表示,她很喜歡父母給她做的這些菜,所以還特意帶著團隊去四川學習川菜的做法。

為了把Bao做到最好,石之予還請了媽媽來辦公室,教大家做餡料、擀皮、包包子,讓同事們有機會準確地捕捉麵皮和肉餡兒的肌理。

石之予媽媽曾經說過:「好希望把你塞回肚子裡,這樣就一直知道你在哪兒。」


亞裔的家庭文化在歐美並不是主流,所以也有人不贊同短片所傳達的價值觀,認為影片的結局有點滲人。皮克斯內部提案時大家也曾擔心,「太黑暗或太詭異的劇本,需要特定文化背景去理解。」

但《頭腦特工隊》的導演、石之予的導師Pete Doctor則力挺這個「有點奇葩」的劇本,最終讓石之予心中最初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

三、

很多觀眾把這部短片的主體部分看成是媽媽做的一場夢,我卻不這麼認為。

在這位母親的眼裡,孩子就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弱不禁風的「包子」,自始至終,這個「包子」都是母親眼裡兒子的形象,而並非兒子真正的樣子。

直到有一天,在母子之間發生了不可逆轉的劇烈衝突後,不願放手的母親把「包子」吞進肚中,卻反讓她看到了兒子真正的模樣——他是一個成人,一個有血有肉的、獨立的個體。

在母親眼裡,「包子」變成了「人」,與此同時,她也終於學會了放手和尊重。

大抵來說,《包寶寶》描寫的是中國家庭關係的一種普遍現象。在這種現象裡:父親常年缺席,仿佛並不存在;母親以孩子為生活全部重心,以至於迷失自我;孩子則因時代和文化語境的隔閡,從精神上與父母漸行漸遠,迫切想要離開原生家庭。

短片所傳遞的內容十分有針對性,導致很多西方人看得不知所云,亞洲人卻覺得十分觸動人心。

白人觀眾:

亞裔觀眾:

觀眾們對同一部電影有著如此極端化的反饋,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中西文化和價值觀的差異。比如,

在中國,如果孩子想追求一個相對來說不切實際的夢想(比如五音不全卻想當歌手),那麼這個孩子的夢想肯定會被無數次冷水拍滅。

而在美國,他的身邊會有數不清的老師和朋友鼓勵他通過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所以在美國,除非孩子十分沒有主見,否則一旦親子觀念起了衝突,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被父母制約的可能性非常小。

同樣的,從物質層面來看,美國社會主張成年的孩子經濟獨立。孩子一旦成人,家長可能就不會在物質上繼續付出了,甚至學費都讓孩子自己打工去掙或者自行貸款。

而在中國,父母們卻為孩子的工作、住房、婚姻、養育子女之類的大事小事操碎了心,生怕自己付出得不夠多。

普遍受到西方文化滲透影響的中國孩子們,越來越嚮往自由自主,而父母沉重的愛卻成為了孩子高飛的枷鎖。中國家庭的主要矛盾在於:中國家長無暇對孩子的自立意識和自立技能進行培養,孩子們想自主卻又無法自立。中國家長望子成龍又護子心切,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太多,埋怨子女不領情;子女反認為家長管太多,極盡所能想掙脫父母的束縛。

如最近頻上熱搜的《我家那閨女》,焦俊豔作為未婚獨立女性,明確跟家裡人說過自己單身很幸福,「我現在處於一個很平靜的狀態裡,可能過個兩三年發生了變化,但目前是比較平靜的。」

然而不結婚不生子,在焦爸爸看來就是「異類」,「結婚生孩子是人生這個階段必須要經歷的事情,要早一點,否則人生就不完美。」

中國文化崇尚孝道和長幼尊卑。因此,中國家長很容易在親子關係中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在父母眼裡,孩子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產物。他們無法學會把子女當成平等的個體來看待。在父母眼中,「包子」永遠都是包子,無法變成「人」。

殊不知,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對等的尊重就不可能進行順暢地溝通,也不可能通過換位思考來互相理解。而這些恰恰是孩子們最需要從父母身上得到的東西。這可能也是如此多孩子在看短片時被深深觸動的原因。

要改變這個現象的關鍵,除了子女應做到自重自強之外,最重要的是父母應該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逐漸放開手,給他們學習自主自立的機會,最終把他們當作和自己平等的成人來對待。

相關焦點

  • 奧斯卡金像獎上,以包子為靈感的中國風短片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
    昨日,奧斯卡金像獎迎來了第91屆頒獎典禮,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的最佳動畫短片獎項,由一部以包子為靈感的7分鐘短片動畫——《包寶寶》所贏得。寒假已經結束,恰逢開學的時間段,這部短片動畫也是戳中了為人父母的內心,動畫中所敘述的故事,是從一個中國典型的家庭背景下開始講起。
  • 「中華包子」拿下奧斯卡小金人,榮獲2019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就在今天,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剛剛結束。對於喜歡看動漫的美術人來說最期待的自然是最佳動畫長片與最佳動畫短片的結果!動畫短片《包寶寶(Bao)》《包寶寶》是皮克斯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短片,也是第一部由華人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的英文名為《Bao》,蘊含著兩層意思:既是指中國美食「包子」,也是指父母心中的「寶」——孩子。
  • 包寶寶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
    包寶寶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原標題:《綠皮書》斬獲最佳影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附獲獎名單)北京時間今天上午在提名作品中,《綠皮書》拿下五項提名: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男配,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剪輯。此外,還有四位華裔導演的作品參與角逐獎項,《包寶寶》《衝破天際》入圍最佳動畫短片提名,《滑板少年》《徒手攀巖》入圍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 除了這部講「包子」的動畫短片,我對今年的奧斯卡獎毫無興趣!
    北京時間2月25日上午(美國時間2月24日晚上),第91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在洛杉磯舉行,各大獎項陸續揭曉。電影《綠皮書》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這部電影最大的競爭對手《羅馬》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三個獎。
  • 除了《包寶寶》,這些中國風動畫也讓奧斯卡評委動容
    近日,由皮克斯動畫首位華人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有著鮮明中國元素的動畫短片《包寶寶》,喜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以其細膩的描述、大膽的想像、感人的劇情,打動了無數人。除了《包寶寶》,還有一些中國風動畫短片與奧斯卡金獎擦身而過,這些潛心製作的佳片,值得人們靜心去觀看。中國美食講述中國親情「家庭」與「愛」,一直是皮克斯動畫所關注的主題。這部時長僅8分鐘的動畫片《包寶寶》,將中國美食包子塑造為一個人格化的寶寶形象,講述了一個中國母親與孩子之間,關於愛與成長、親情與理解、包容與放手的故事。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帶來的啟示
    日前,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英語原名為《Bao》,一語雙關。一部滿滿中國風的短片!不到8分鐘,沒有一句臺詞,卻惹人淚目。戳中無數媽媽的淚點,也點醒了無數父母,我們到底該如何對待我們的孩子?
  • 英媒分析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中國崛起帶動中華文化輸出
    《包寶寶》動畫海報(資料圖片)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日刊登了題為《<包寶寶>與華人文化:當奧斯卡獎給了80後華裔女導演》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短短八分鐘的動畫短片《包寶寶》以具有中國文化象徵的「包子」詮釋母親的愛,奪下2019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
  • 一隻「包子」捧走了小金人:來看看「奧斯卡」的中國元素
    當地時間2月24日夜,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值得一提的是,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出生於重慶)執導的《包寶寶》(皮克斯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電影《包寶寶》這部僅有8分鐘的動畫電影,講述了一位年邁的中國媽媽,因兒子成年離家而鬱鬱寡歡,卻又意外地成為了一隻「包子寶寶」(由包子變成的孩子)母親的故事。導演石之予解釋到,「包」字一語雙關,既是指中國美食「包子」,也是指父母心中的「寶」——孩子。《包寶寶》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這是皮克斯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短片,同時也是皮克斯第一部由華人執導的動畫短片。
  • 川妹子憑「中國包子」拿到小金人!中國風短片徵服奧斯卡
    北京時間2月25日,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皮克斯華裔女動畫導演石之予以中國美食作為靈感創作的動畫短片《包》獲得最佳動畫短片。圖中右側為石之予這是一部以《超人總動員2》的貼片形式與觀眾見面的短片,講述了一位年邁的中國媽媽因兒子長大離家而鬱鬱寡歡,卻又意外地成為一個由包子變成的天真活潑的包寶寶的母親的故事。
  • 《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導演石之予是個「川妹子」
    北京時間昨日上午,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各大獎項一一揭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四川走出去的「川妹子」石之予(Domee Shi)憑藉《包寶寶》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  意義重大  媽媽在電話裡哭了  問:對動畫界的女性來說,奧斯卡之路是什麼樣的?  貝基:未來是光明的。  石之予:《包寶寶》如此受大家歡迎,受奧斯卡承認,我們很開心。我現在不是皮克斯唯一的短片女導演。
  • 一個包子成精的故事,憑什麼拿下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2019年第 91屆奧斯卡金像獎終於在今天揭曉了!在頒獎典禮正式開始前,最受期待也是討論熱度最高的當屬最佳影片獎。不知道各位朋友對《綠皮書》拿下最佳影片有何看法?必須說一句,拋開所謂的「政治正確」,本片絕對是部好電影。話不多說,今天要介紹的是本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 片單丨10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英語啟蒙、娛樂兩不誤
    本片由華裔漫畫家陳志勇根據自己的同名繪本製作而成,並榮獲2010年安錫動畫影展最佳短片獎和2010年第8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三張圖感受一下這部片:2.幽默的動畫短片加上動人的音樂,具了懷舊感與未來感,是典型的蒸汽朋克風。這部動畫也給我們帶來了對生活對未來更深層的思考。本片榮獲2013年3D藝術節S3D/Seine-Saint-Denis最高獎和最佳動畫短片獎。
  • 《包寶寶》奧斯卡獲獎動畫短片,中國式教育的溫情與殘忍
    2月24日晚,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最佳導演阿方索、最佳攝影以及最佳男女主等等獎項一一揭曉,大多實至名歸。由Pixar首位華人女性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包寶寶》(《Bao》)奪得了最佳動畫短片獎。動畫在7分鐘的時間內,傳達了一個極具奇幻色彩的故事。
  • 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 戳中了怎樣的痛點?
    原標題: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戳中了怎樣的痛點? | 睡前聊一會兒 前兩天,一部七八分鐘的中國風短片《包寶寶》,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細膩的描述、大膽的想像、感人的劇情,打動了無數觀眾,也戳中了不少中國家庭的痛點。受黨報評論君的邀請,今晚我們來聊一聊這部短片。   這部由華裔女導演執導的短片,用華人家庭的形象和場景,講述了一個中國人熟悉的話題: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控制」,以及如何面對長大以後的孩子。
  • 17歲華人少年或成奧斯卡黑馬,最佳動畫短片入圍清單來了
    最全的奧斯卡動畫短片類合格清單來啦,奧斯卡提名的絕大多數都在這裡!Snowden和David Fine ,共同創作的動畫《鮑伯的生日》(Bob's Birthday )曾獲第六十七屆(1995)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 只有7分半鐘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為何獲奧斯卡青睞?
    北京時間2月25日上午,第91屆奧斯卡獎揭曉,獲獎名單大家都知道了吧?!墨西哥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最佳動畫長片:《蜘蛛俠:平行宇宙》最佳真人短片:《皮膚》最佳紀錄短片:《句尾》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其中,由加拿大華裔、「川妹子」石之予執導的短片《包寶寶》(Bao)獲第本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 一隻包子走紅給中國動畫帶來什麼啟示
    ■本報記者 張禎希日前,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英語原名為《Bao》,一語雙關。導演石之予說,這既是指中國美食「包子」,也指中國父母心中的「寶貝」——孩子。
  • 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可愛小包子背後卻是中國式教育的反思
    當我看到《包寶寶》的時候,有點驚異,因為如此濃厚中國風的動畫短片居然是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所製作,而當我看到導演是石之予也就能理解,為何這部動畫短片卻包含了如此之多的中國元素。這部斬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短片。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中國小包子帶給家長們的愛與恨!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已經落下了帷幕,讓人驚喜的是一股中國水墨風飄了出來,這就是華裔導演石之予指導的《包寶寶》,容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空巢媽媽獨守寂寞,無處不在的空虛讓她倍感沮喪。然而,這一天卻出現了神跡:當做晚餐的肉包子長出了四肢,變成了活靈活現的嬰孩。
  • 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合集!其中一部來自80後中國導演
    直到今天,關於《寄生蟲》值不值得4個小金人,誰是本屆奧斯卡最大遺珠的爭議還如火如荼……許多人為10提0中的《愛爾蘭人》打抱不平,而其導演馬丁·斯科塞斯也在ins上親自回應,哦不,慶祝了自己的0封戰績 ↓滿臉寫著高興此外,關於本屆最佳動畫短片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