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包子成精的故事,憑什麼拿下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2021-01-09 紅顏秀影

2019年第 91屆奧斯卡金像獎終於在今天揭曉了!

在頒獎典禮正式開始前,最受期待也是討論熱度最高的當屬最佳影片獎。

不知道各位朋友對《綠皮書》拿下最佳影片有何看法?

必須說一句,拋開所謂的「政治正確」,本片絕對是部好電影。

話不多說,今天要介紹的是本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有機會的話,會把其他獲獎影片的推薦也補上。

《包寶寶》

短片講述了一位空巢母親,原本過著寂寞單調的生活,卻在某一天意外獲得了一個由肉包變成的包寶寶的故事。

用一句話就可以簡單概括——

一個包子成精的故事。

小包子臉上小巧精緻的五官與懵懂的神態,活脫脫就是個剛出生的小嬰兒,可愛又軟萌。

「老來得子」的母親,把全副身心都撲在軟萌小包子身上,

對它無微不至的照顧,簡直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片中母親幫小包子量身高的這一幕,是不是很有童年既視感?

直到包寶寶進入成長叛逆期,兩人不可避免地產生分歧。

小包子除了在形象上擺脫稚氣,在生活上也漸漸成熟起來,有了新的愛好和朋友圈。

偷聽兒子打電話,

小包子突然從原本捧在手心裡,黏黏乎乎,會逗母親開心的「乖包包」變成了有自己「私生活」的半大小子,

始終把對方當做生活重心的母親顯然無法適應這樣的變化。

所以她在小包子受傷時,就像是雌鳥強行把幼崽圈回自己的羽翼之下一樣,衝到球場,直接把它孩子撈進懷中帶走。

正應了那句俗話「在父母的眼中,你永遠是個孩子。」

小包子開始抗拒這樣令人窒息的呵護,也不再和母親敞開心扉交流。

所以母親費盡心思,做好一大桌菜,想要用這樣笨拙、討好的方式與它和解,小包子卻頭也不回地離開。

最令人五味雜陳的一幕,莫過於當母親發現自己再也管不住包寶寶的一刻,居然選擇將它一口吞下,

然後絕望地趴伏在地,嚎啕大哭。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國外播放時,大多數海外觀眾看到這一幕,都把它當成笑點。

這一情節背後蘊含的悲哀與無奈或許真的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懂。

就拿《流浪地球》舉例,無論是「我們要回家」「大年初一必須回家見兒子」「春節十二響」,甚至於「帶著地球去流浪」的故事本身,

其中蘊含的家國情懷同樣很難與西方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就在母親開始以淚洗面的時候,真相悄然揭露,

原來一切都只是黃粱一夢。

當她醒來,現實中已經離家多年的親生兒子總算回到她身邊,兩人坐在床頭,流著淚一起分享當初兒子最愛的蛋糕。

結尾則是年味滿滿的家庭大團圓,一家四口和和氣氣地坐在一起做包子,共享天倫之樂。

雖然短片裡沒有放出關於兒子當初為什麼會離開家的回憶殺,

但回顧短片,可以發現其實處處都充斥著再明顯不過的暗示。

牆上掛著一家三口的合照,從兒子出生到上學,一直到大學畢業,戛然而止。

關係的惡化或許就是從那時開始。

最明顯的線索是母親在夢中對小包子的種種關懷,這顯然是她對兒子的情感投射。

無論是對寶寶的過度關注與溺愛,在包寶寶漸漸獨立過程中的焦慮與不舍,還是在包寶寶離開家時的無所適從。

表面上是含情脈脈的母愛與對孩子的呵護,

實際上投射出她在親子關係上的絕對掌控欲,以及對子女自由的剝奪。

至於兒子為何又選擇回歸家庭,答案其實很簡單——

家,永遠是中國人割捨不下、深深烙印在血脈之中的牽掛。

年少輕狂時理解不了父母的教育方式,直到自己也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自然會懂得如何與父母和解。

血緣關係,在大多數時候足以消弭分歧。

這支動畫短片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藉助色彩豐富、細膩感人的鏡頭語言,

探討了中國傳統家庭中父母對子女過強的控制欲,刻畫了「孝」「順」二字背後對子女自由人格的壓迫,以及那些「以愛之名」的傷害。

從更深層剖析,其中隱含的則是針對中國文化對獨立個體忽視的批判。

就像《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一書中所說——

中國人認為:「人」是只有在社會關係中才能體現的。他是所有社會角色的總和。

如果將這些社會關係都抽空掉,「人」就被蒸發掉了。

因此,中國人不傾向於認為在一些具體的人際關係背後,還有一個抽象的「人格」。

特別推薦一款國產模擬養成遊戲《中國式家長》,

遊戲用更輕鬆詼諧的方式描述了中國家長與子女間的親密關係,以及那些令人無奈的刻板教育。

更有做家務拿零花錢去小賣部、和別人家孩子攀比、假裝推脫紅包、選班幹部、做模擬試卷、用手機早戀這樣的有趣場景。

換句話說,完美還原那些年你的「童年陰影」。

只是純粹的安利!

最後,順道再推薦一個同樣是皮克斯出品的超萌動畫短片——《鷸》,

講述了一隻飢餓的小磯鷸(一種海鳥),努力克服恐水症,到海浪肆虐的沙灘上覓食的可愛故事。

畫面極其精緻寫實,短短幾分鐘就耗費了製作團隊大約3年時間,值得一看。

相關焦點

  • 第91屆最佳動畫短片,奧斯卡金像獎得主,被一個包子支配了恐懼!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娛樂新資訊是:被一個包子支配了恐懼……其實我說的包子是今年出彩的動畫短片《包寶寶》。在2019年1月22日的時候,該影片就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提名 :就在昨天,2月25日,它獲得了第91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包寶寶》。
  • 「中華包子」拿下奧斯卡小金人,榮獲2019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就在今天,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剛剛結束。對於喜歡看動漫的美術人來說最期待的自然是最佳動畫長片與最佳動畫短片的結果!點擊播放 GIF 0.0M今年的奧斯卡,中國元素滿滿的最佳動畫短片受到了空前的關注。影片以加拿大多倫多的華人社區生活為背景,用細膩感人的鏡頭語言,講述一位華人媽媽因兒子成年離家而鬱鬱寡歡,卻又意外成為一個由包子變成的「包寶寶」的母親。這是一個有關親情的溫暖故事。全片只有7分42秒,講述了一個熱愛做包子的華人婦女,難以接受孩子長大要獨立的現實,於是虛幻出了包寶寶。
  • 包寶寶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
    包寶寶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原標題:《綠皮書》斬獲最佳影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附獲獎名單)北京時間今天上午,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好萊塢舉行。在提名作品中,《綠皮書》拿下五項提名: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男配,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剪輯。此外,還有四位華裔導演的作品參與角逐獎項,《包寶寶》《衝破天際》入圍最佳動畫短片提名,《滑板少年》《徒手攀巖》入圍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 奧斯卡金像獎上,以包子為靈感的中國風短片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
    昨日,奧斯卡金像獎迎來了第91屆頒獎典禮,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的最佳動畫短片獎項,由一部以包子為靈感的7分鐘短片動畫——《包寶寶》所贏得。寒假已經結束,恰逢開學的時間段,這部短片動畫也是戳中了為人父母的內心,動畫中所敘述的故事,是從一個中國典型的家庭背景下開始講起。
  • 皮克斯首位華裔女導演執導《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全球矚目的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終於揭曉!今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是皮克斯首位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包寶寶》。這部溫情的影片觸動了全球無數華人的內心,也贏得了電影屆的一致好評。另外,《綠皮書》等奪獎大熱也收穫頗豐。
  • 奧斯卡揭曉:重慶妹子和她的中國包子成了獲獎黑馬!(內附全名單)
    內附2019奧斯卡獲獎全名單!作者 | Lianzi 美國2月24日當晚,第91屆奧斯卡頒獎禮正式落下帷幕。留名奧斯卡的中國包子 今年奧斯卡上,一個中國食物隨著一位亞裔女生的獲獎成了本屆奧斯卡黑馬之一。 出生在重慶,後移民加拿大的華裔動畫短片導演Domee Shi(石之予)和她創造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 除了這部講「包子」的動畫短片,我對今年的奧斯卡獎毫無興趣!
    北京時間2月25日上午(美國時間2月24日晚上),第91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在洛杉磯舉行,各大獎項陸續揭曉。電影《綠皮書》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這部電影最大的競爭對手《羅馬》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三個獎。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中國小包子帶給家長們的愛與恨!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已經落下了帷幕,讓人驚喜的是一股中國水墨風飄了出來,這就是華裔導演石之予指導的《包寶寶》,容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空巢媽媽獨守寂寞,無處不在的空虛讓她倍感沮喪。然而,這一天卻出現了神跡:當做晚餐的肉包子長出了四肢,變成了活靈活現的嬰孩。
  • 川妹子憑「中國包子」拿到小金人!中國風短片徵服奧斯卡
    北京時間2月25日,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皮克斯華裔女動畫導演石之予以中國美食作為靈感創作的動畫短片《包》獲得最佳動畫短片。圖中右側為石之予這是一部以《超人總動員2》的貼片形式與觀眾見面的短片,講述了一位年邁的中國媽媽因兒子長大離家而鬱鬱寡歡,卻又意外地成為一個由包子變成的天真活潑的包寶寶的母親的故事。
  • 只有7分半鐘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為何獲奧斯卡青睞?
    北京時間2月25日上午,第91屆奧斯卡獎揭曉,獲獎名單大家都知道了吧?!墨西哥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最佳動畫長片:《蜘蛛俠:平行宇宙》最佳真人短片:《皮膚》最佳紀錄短片:《句尾》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其中,由加拿大華裔、「川妹子」石之予執導的短片《包寶寶》(Bao)獲第本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 《發之戀》能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在於難得
    今天上午,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發之戀》獲得了最佳動畫短片,筆者一開始比較吃驚,因為在提名名單出來之後,我把提名中的短片都看了,當時我認為捷克的《女兒》或是法國的《勿忘我》最有希望得獎,無論是從劇情深度還是技術上的探索都非常出色,也體現了歐洲動畫一貫的超前性和實驗性。
  • 《包寶寶》奧斯卡獲獎動畫短片,中國式教育的溫情與殘忍
    2月24日晚,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最佳導演阿方索、最佳攝影以及最佳男女主等等獎項一一揭曉,大多實至名歸。由Pixar首位華人女性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包寶寶》(《Bao》)奪得了最佳動畫短片獎。動畫在7分鐘的時間內,傳達了一個極具奇幻色彩的故事。
  • 片單丨10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英語啟蒙、娛樂兩不誤
    本片由華裔漫畫家陳志勇根據自己的同名繪本製作而成,並榮獲2010年安錫動畫影展最佳短片獎和2010年第8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三張圖感受一下這部片:2.本片獲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三張圖感受一下這部片:4. 哈布洛先生 Mr. Hublot這座城市裡有了願意改變自己而守護的它。
  • 17歲華人少年或成奧斯卡黑馬,最佳動畫短片入圍清單來了
    最全的奧斯卡動畫短片類合格清單來啦,奧斯卡提名的絕大多數都在這裡! 從左到右分別出自影片:《Pépé le morse》《Nevada》《The Box》《The Blissful Accidental Death》 奧斯卡的動畫短片競爭逐年愈發激烈,從合格動畫的質和量就可以看出,這次共有66部作品擬通過奧斯卡初選,為了保證最佳觀看體驗,小醬分為上下兩篇介紹
  • 《玩具總動員4》獲最佳動畫,Netflix血本無歸,這屆奧斯卡的意料之外都在情理之中
    作者:Dkphhh伴隨著韓國導演奉俊昊第4次走上頒獎臺,拿走最佳影片的小金人,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正式落下帷幕。《寄生蟲》拿下最佳影片是本屆奧斯卡最大的驚喜。這是歷史首次由外語片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新勢力Netflix去年入選美國電影協會,成為「第六大」,今年奧斯卡24項提名領跑,來勢洶洶卻後勁不足,再一次吃了閉門羹。Netflix的三部電影,《愛爾蘭人》、《婚姻故事》、《宗教的傳承》,從題材到製作都是奔著奧斯卡去的,結果只拿了最佳女配角。如果《寄生蟲》拿下最佳影片是驚喜,那《愛爾蘭人》顆粒無收應該是驚嚇。但這個驚嚇是意料之內的結果。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帶來的啟示
    日前,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英語原名為《Bao》,一語雙關。一部滿滿中國風的短片!不到8分鐘,沒有一句臺詞,卻惹人淚目。戳中無數媽媽的淚點,也點醒了無數父母,我們到底該如何對待我們的孩子?
  • 一隻「包子」捧走了小金人:來看看「奧斯卡」的中國元素
    當地時間2月24日夜,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值得一提的是,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出生於重慶)執導的《包寶寶》(皮克斯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電影《包寶寶》這部僅有8分鐘的動畫電影,講述了一位年邁的中國媽媽,因兒子成年離家而鬱鬱寡歡,卻又意外地成為了一隻「包子寶寶」(由包子變成的孩子)母親的故事。導演石之予解釋到,「包」字一語雙關,既是指中國美食「包子」,也是指父母心中的「寶」——孩子。《包寶寶》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這是皮克斯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短片,同時也是皮克斯第一部由華人執導的動畫短片。
  • 歷屆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合集(2010-2020)
    在奧斯卡各大獎項中,最佳真人短片雖不及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那樣受到媒體和大眾關注,但對於新人導演來說卻非常重要,很多活躍在當今影壇的電影人都曾獲得此項大獎,這為他們在好萊塢站穩腳跟奠定了基石,同時也迅速地打開了知名度,有效地積累資源和人脈。今天,小編整理了近十年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供同學們鑑賞與學習。
  • 《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導演石之予是個「川妹子」
    北京時間昨日上午,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各大獎項一一揭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四川走出去的「川妹子」石之予(Domee Shi)憑藉《包寶寶》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而她認為,「做這部短片最棒的事,是沉浸在自己的中國文化中」。  意義重大  媽媽在電話裡哭了  問:對動畫界的女性來說,奧斯卡之路是什麼樣的?  貝基:未來是光明的。  石之予:《包寶寶》如此受大家歡迎,受奧斯卡承認,我們很開心。
  • 《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導演是四川人
    石之予亮相奧斯卡第91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封面新聞密切關注的該片導演石之予成為華人之光!石之予拍攝奧斯卡海報回憶成長道路 父母的愛陪伴成長在皮克斯動畫長片《超人總動員2》放映之前有一部貼片短片《包寶寶》,讓所有觀眾為之動容:影片講述了一家移民到多倫多的中國人的故事,一個熱愛做包子的華人婦女,有一天她的包子活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