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7分半鐘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為何獲奧斯卡青睞?

2021-01-09 南都全娛樂

北京時間2月25日上午,第91屆奧斯卡獎揭曉,獲獎名單大家都知道了吧?!

最佳影片:《綠皮書》

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羅馬》

最佳男主角:拉米·馬雷克《波西米亞狂想曲》

最佳女主角:奧利維婭·科爾曼《寵兒》

最佳男配角:馬赫沙拉·阿里《綠皮書》

最佳女配角:雷吉娜·金《假若比爾街能夠講話》

最佳原創劇本:《綠皮書》

最佳改編劇本:《黑色黨徒》

最佳剪輯:《波西米亞狂想曲》

最佳攝影:《羅馬》

最佳視覺效果:《登月第一人》

最佳音效:《波西米亞狂想曲》

最佳混音:《波西米亞狂想曲》

最佳原創配樂:《黑豹》

最佳原創歌曲:Shallow《一個明星的誕生》

最佳藝術指導:《黑豹》

最佳服裝設計:《黑豹》

最佳化妝髮型:《副總統》

最佳外語片:《羅馬》墨西哥

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

最佳動畫長片:《蜘蛛俠:平行宇宙》

最佳真人短片:《皮膚》

最佳紀錄短片:《句尾》

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

其中,由加拿大華裔、「川妹子」石之予執導的短片《包寶寶》(Bao)獲第本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石之予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成立32年來,首位執導短片的女導演。而《包寶寶》也是第一部由華人執導的動畫短片。

石之予(右)拿到奧斯卡小金人。圖@中國電影報導

石之予得獎後,紅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上她在成都的親戚。對於獲獎,石之予堂姐非常激動:

「此刻我好激動,恭喜妹妹捧得奧斯卡小金人!」

「我看到我們么爸(石之予父親石砳),現在家裡的親戚各種激動。」

「么爸很謙虛,當時他們看到女兒獲獎後就流淚了。」

「他們(石之予父母)在加拿大看的直播,全家人很激動,我們馬上把這個喜訊告訴93歲的奶奶。」

石之予與奶奶合影。家人供圖

石之予在獲獎感言中表示:「你們的故事一定要大膽地講出來,讓全世界傾聽,因為美好的故事會感動人,會讓他們產生連接,會讓他們感覺到驚訝和美好。所以我也相信在我的狂野思想中,我能夠把他們帶進電影……我的朋友、家人、姐妹,沒有你們的話,這個短片也出不來,其實我很愛我的母親,所以我非常能理解包寶寶中母親的心態,如果沒有你們的理解支持,不是我的母親的話,我也沒辦法做成這部短片。」

石之予與父母合影。家人供圖

《包寶寶》(Bao)是一部具有豐富中國元素的動畫短片,片長7分半鐘,它於2018年4月21日在翠貝卡電影節上首映;在《超人總動員2》上映時,它還以貼片的形式一同公映。這部短片的主角,就是一隻中式料理:小包子。

加拿大華裔女導演石之予想藉由這支短片,展現自己的成長經歷,向母親表達謝意。

「包子寶寶」,牽動媽媽的心

《包寶寶》的故事,由一位加拿大華裔母親引出。因為孩子不在身邊,這位空巢媽媽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一天,她在包包子時,一個由她手工製作的包子突然獲得了生命,媽媽發現,這個包子寶寶就像自己的第二個孩子!一時間,再為人母的喜悅、對包子寶寶成長的忐忑、對它以後會不會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遠走他鄉的憂慮,同時湧上這位媽媽的心頭。

「聽起來,它有點像是中國式『薑餅人』的故事。」石之予說。

片名「Bao」,在中文裡既能理解為「包子」、「餃子」一類的含餡食物,也能理解為值得珍惜的「寶貝」。導演透露,為了凸顯因諧音產生的雙重含義,她採用了拼音化的「Bao」而非簡單直譯,其中用意,叫人動心。

「包子寶寶」一舉一動,來自導演媽媽

「家庭」與「愛」,一直是皮克斯所關注的主題,也曾在此前的多部作品中有所展現。此外,皮克斯一貫高超的畫面製作水準,同樣值得期待。導演石之予透露,她的媽媽是位「包子大師」,這次導演特地邀請媽媽擔任《Bao》的文化顧問,為動畫師研究如何包包子提供示範。

「我們用攝像機對著導演媽媽的手,進行超近距離拍攝,記錄她揉搓麵團的每一個小細節。她怎麼切分包子皮、怎麼將面和成餡、怎麼捲成一個個完美的小圓包……我們給她的手部動作拍了特寫,並以此作為製作動畫的參考。」動畫師說。

曾經推出過《美食總動員》的動畫團隊,也給予《Bao》的製作團隊以「技術支持」,他們透露:設計食物造型,可不僅僅是「讓蛋糕動起來」這麼簡單。《Bao》的製片人Becky Neiman-Cobb對此深以為然:「最令我們頭疼的挑戰之一,是怎麼表現肉餡。讓一個個小包子看起來美味可口,這真是一項了不起的任務。」為此,團隊做了不少調研,還吃了非常多的包子……

演石之予笑稱,每當她撐得不行時,只要去看看短片裡的包子特寫——「我的天啊……我就又餓了!」

移民題材+成長故事,引起強烈共鳴

石之予透露了這個故事的靈感起源。她生長在一個中國移民家庭裡,是家裡的獨生女兒:「我總覺得媽媽把我當成了一個寶貝小包子,時時刻刻都想保護我,總在操心我有沒有生病、我有沒有深夜溜出門這些事情,她太多要操心的了。」

石之予說,她想創造的,是一個「現代社會的神奇童話故事」。

在一次皮克斯的內部會議上,石之予向大家講出了有關《Bao》的概念構思,感動了在場的很多同事,尤其是那些有亞裔和移民背景的員工。「我們收到了好多郵件,他們說,這個媽媽和包子寶寶讓他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他們說,『我們家也是這樣的』、『說的就是我爸我媽的故事』、『我和包子寶寶處境一樣』」。

撰文:南都記者 吳嘉駿

相關焦點

  • 《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導演是四川人
    石之予亮相奧斯卡第91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封面新聞密切關注的該片導演石之予成為華人之光!封面新聞曾採訪了該片導演Domee shi(石之予)的家人,石之予是皮克斯動畫短片製作行業的首位華人導演,也是首位女導演。她祖籍四川綿陽,在多倫多長大,在Sheridon college畢業,以實習生的身份進入迪士尼皮克斯電影公司,並根據自己作為華人移民的經歷,設計製作了《包寶寶》。
  • 包寶寶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
    包寶寶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原標題:《綠皮書》斬獲最佳影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附獲獎名單)北京時間今天上午此外,還有四位華裔導演的作品參與角逐獎項,《包寶寶》《衝破天際》入圍最佳動畫短片提名,《滑板少年》《徒手攀巖》入圍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 皮克斯首位華裔女導演執導《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全球矚目的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終於揭曉!今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是皮克斯首位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包寶寶》。這部溫情的影片觸動了全球無數華人的內心,也贏得了電影屆的一致好評。另外,《綠皮書》等奪獎大熱也收穫頗豐。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帶來的啟示
    日前,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英語原名為《Bao》,一語雙關。一部滿滿中國風的短片!不到8分鐘,沒有一句臺詞,卻惹人淚目。戳中無數媽媽的淚點,也點醒了無數父母,我們到底該如何對待我們的孩子?
  • 《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導演石之予是個「川妹子」
    北京時間昨日上午,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各大獎項一一揭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四川走出去的「川妹子」石之予(Domee Shi)憑藉《包寶寶》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電影中的「包寶寶」形象十分可愛,頒獎結束後,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第一時間特約專訪到石之予以及《包寶寶》出品人貝基·內曼·科布(Becky Neiman Cobb),石之予表示已經給媽媽打了視頻電話,媽媽感動得哭了。而她認為,「做這部短片最棒的事,是沉浸在自己的中國文化中」。
  • 英媒分析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中國崛起帶動中華文化輸出
    《包寶寶》動畫海報(資料圖片)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日刊登了題為《<包寶寶>與華人文化:當奧斯卡獎給了80後華裔女導演》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短短八分鐘的動畫短片《包寶寶》以具有中國文化象徵的「包子」詮釋母親的愛,奪下2019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
  • 動畫片賞析:201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
    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將為你推薦一部同樣為迪士尼動畫和皮克斯工作室聯合製作,名為《包寶寶》的3D動畫短片。本片雖然只有十多分鐘,但是卻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和含義。雖然該片沒有《玩具總動員4》那樣的大製作和驚心動魄的冒險情節,但是卻能讓觀眾們在平淡中見真情。該片也保留了皮克斯一貫的靈動真實的畫風,並在2018年一舉多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
  • 除了《包寶寶》,這些中國風動畫也讓奧斯卡評委動容
    近日,由皮克斯動畫首位華人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有著鮮明中國元素的動畫短片《包寶寶》,喜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以其細膩的描述、大膽的想像、感人的劇情,打動了無數人。除了《包寶寶》,還有一些中國風動畫短片與奧斯卡金獎擦身而過,這些潛心製作的佳片,值得人們靜心去觀看。中國美食講述中國親情「家庭」與「愛」,一直是皮克斯動畫所關注的主題。這部時長僅8分鐘的動畫片《包寶寶》,將中國美食包子塑造為一個人格化的寶寶形象,講述了一個中國母親與孩子之間,關於愛與成長、親情與理解、包容與放手的故事。
  • 包寶寶,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一部中國式家長的短片
    這部由皮克斯和迪士尼出品的動畫短片部充滿中國元素。內容只有短短的七分多鐘,全程沒有任何對話,但卻引起了無數的共鳴。故事的開始故事開始於一位母親,她平凡地準備著早餐。快樂的成長在接受了新生命的誕生之後,母親帶著包寶寶快樂地成長。這一段母子兩人相處的其樂融融。孩子圍在母親的身邊為他帶來了無窮的快樂。量身高,帶著包寶寶出門買菜,一起打太極,精心地保護著包寶寶,不讓他受到一點傷害。
  • 「中華包子」拿下奧斯卡小金人,榮獲2019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就在今天,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剛剛結束。對於喜歡看動漫的美術人來說最期待的自然是最佳動畫長片與最佳動畫短片的結果!動畫短片《包寶寶(Bao)》《包寶寶》是皮克斯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短片,也是第一部由華人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的英文名為《Bao》,蘊含著兩層意思:既是指中國美食「包子」,也是指父母心中的「寶」——孩子。
  • 《包寶寶》奧斯卡獲獎動畫短片,中國式教育的溫情與殘忍
    2月24日晚,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最佳導演阿方索、最佳攝影以及最佳男女主等等獎項一一揭曉,大多實至名歸。由Pixar首位華人女性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包寶寶》(《Bao》)奪得了最佳動畫短片獎。動畫在7分鐘的時間內,傳達了一個極具奇幻色彩的故事。
  • 動畫短片《包寶寶》諷喻中國式母愛
    7分鐘動畫短片《包寶寶》講述中國母親對孩子長大離開她獨立生活的事實難以接受之痛。一位喜歡包包子的中國媽媽,難以接受孩子長大要獨立的現實。在包包子的過程中,虛幻出包寶寶,將其撫養成人,結果再次上演包寶寶要獨立離家結婚的難忍之痛。媽媽拒絕孩子離開家裡,一口將包寶寶吃下,然後夢醒了。全片以母子最終團聚,一起包包子結束。除了西方人眼中典型的中國母子(女)關係外,全片還充滿中國元素,如包子和掛曆,連音樂亦極具中國風,不過沒有臺詞。
  • 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 戳中了怎樣的痛點?
    原標題: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戳中了怎樣的痛點? | 睡前聊一會兒 前兩天,一部七八分鐘的中國風短片《包寶寶》,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細膩的描述、大膽的想像、感人的劇情,打動了無數觀眾,也戳中了不少中國家庭的痛點。受黨報評論君的邀請,今晚我們來聊一聊這部短片。   這部由華裔女導演執導的短片,用華人家庭的形象和場景,講述了一個中國人熟悉的話題: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控制」,以及如何面對長大以後的孩子。
  • 除了這部講「包子」的動畫短片,我對今年的奧斯卡獎毫無興趣!
    另外,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輯等四項大獎……看看《綠皮書》《波西米亞狂想曲》《寵兒》這些獲獎影片,還有最佳男女主角拉米·馬雷克、奧利維亞·科爾曼……如果不是因為奧斯卡,這些電影名字都沒聽說過,拿獎的人也是名字對不上人。想當年,奧斯卡大獎可都是《教父》《阿甘正傳》《鐵達尼號》這樣的主流大片啊,現在全都走歐洲三大電影節路線了。
  • 一個包子成精的故事,憑什麼拿下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2019年第 91屆奧斯卡金像獎終於在今天揭曉了!在頒獎典禮正式開始前,最受期待也是討論熱度最高的當屬最佳影片獎。不知道各位朋友對《綠皮書》拿下最佳影片有何看法?必須說一句,拋開所謂的「政治正確」,本片絕對是部好電影。話不多說,今天要介紹的是本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Feast》,絕對的治癒系!
    迪士尼的暖心動畫短片《美味盛宴》(Feast)榮獲第8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這部短片全長六分多鐘,通過小狗「溫斯頓」的視角和他與主人每天所吃的食物,來講述他的男主人的愛情故事,所以很顯然,全片的鏡頭也是以小狗的低視角展現。
  • 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可愛小包子背後卻是中國式教育的反思
    當我看到《包寶寶》的時候,有點驚異,因為如此濃厚中國風的動畫短片居然是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所製作,而當我看到導演是石之予也就能理解,為何這部動畫短片卻包含了如此之多的中國元素。這部斬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短片。
  • 片單丨10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英語啟蒙、娛樂兩不誤
    快樂和享受不是只有個人獨享的,往往這些美好的事物大家一起分享才能從中領悟到其中的樂趣,並且我們一定要有一顆知足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事物。本片榮獲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本片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第45屆動畫安妮獎最佳動畫短片 。三張圖感受一下這部片:9. 包寶寶 Bao 如何毀掉您的孩子?答案是:過度保護。
  • 奧斯卡金像獎上,以包子為靈感的中國風短片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
    昨日,奧斯卡金像獎迎來了第91屆頒獎典禮,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的最佳動畫短片獎項,由一部以包子為靈感的7分鐘短片動畫——《包寶寶》所贏得。寒假已經結束,恰逢開學的時間段,這部短片動畫也是戳中了為人父母的內心,動畫中所敘述的故事,是從一個中國典型的家庭背景下開始講起。
  • 隨筆丨《包寶寶》奪奧斯卡的驚豔
    多數美國媒體報導華裔女導演石之予作品《包寶寶》奪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都把包子譯成泛指用麵皮包餡的食品dumpling,而這個可以泛指世界各國此類麵食的英文詞,在中文裡經常被直接譯成餃子。食品翻譯上的困難,令人聯想到東西方文化互動中的很多相似情形。2月24日,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包寶寶》的導演石之予(右)展示獎盃。